首頁 > 職責大全 > 預防運輸事故措施

預防運輸事故措施

2024-07-15 閱讀 2968

(1)預防斜巷軌道運輸事故的措施

①斜巷施工時必須按規定設置合格的防跑車與跑車防護裝置、坡口地滾、斜坡地滾,有躲避硐室與聲光報警信號,并在《作業規程》中明確規定。各項操作規程、警示牌板、崗位責任制齊全,并貫徹落實各項規章制度。

②確保絞車設備的安裝質量,設備、鋼絲繩、制動閘及其連接裝置必須完好、可靠。確保軌道及道岔的質量,軌道上山、材料上山及所有提升上山的軌道必要時設置防滑設施。

③絞車提升只能按核定的提升能力(規定的提升個數和提升重量)進行提升,嚴禁絞車下放時不帶電、余繩松車、放飛車、超掛車輛。

④提升運輸特殊材料設備(超寬、超長、超重)等或在斜巷施工處理險情時,必須有專門的安全技術措施,并由機運部、安監部人員檢查驗收。

⑤采掘工作面機風巷坡度超過7‰時,嚴禁人力推車,必須安裝絞車阻車器并應安一道擋車欄,斜坡巷道長度超過60m時,應設上、下擋車欄。嚴格執行“行車不行人、行人不行車”制度,并在斜坡上、下口及中部車場掛牌警示,設置紅綠燈信號。提升前,所有人員必須進入安全可靠地帶或躲身硐內。

⑥嚴禁爬、蹬、跳車。

⑦礦機運科建立斜坡專業組,負責對斜坡鋼絲繩及安全設施進行巡查,發現隱患立即發出整改通知,并督促整改,防止跑車事故,并作好檢查記錄。

(2)預防平巷軌道運輸事故的措施

①搞好平巷軌道質量,在機車運輸或運輸大件設備的巷道,堅決消滅非標準道岔。

②人力推車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在能自動滑行的坡度上停放車輛,必須用可靠的制動器將車輛固定穩固,坡度≥7‰嚴禁人力推車。

③嚴禁爬、蹬、跳,嚴禁使用不完好的機車、車輛,嚴格遵守車輛運送人員的有關管理制度。

④爆破材料運輸必須符合規定,嚴禁將有爆炸性、易燃性、腐蝕性的物品或材料同車運輸。特殊材料、設備、工具運輸要有專項措施,連接器的使用必須按國家規定進行定期檢驗、試驗工作,檢驗、試驗符合規定后方可投入使用。異型連接裝置的使用必須按規定執行。

⑤要有預防機車失控的專項措施、制度。

⑥人員行走要符合規定,必須走人行道。過往軌道及岔口時,必須堅持“一停、二看、三通過”原則,巷道狹窄地段要設置躲避硐室和紅燈,保證行人的安全。

⑦主平硐各運輸岔口必須安裝道路警示裝置,防止機車相撞事故發生。

⑧機車司機和跟車員必須持證上崗。

(3)預防主要提升上山上、下磨盤軌道運輸事故的措施

①運輸火工產品必須事先和主要提升斜井上、下磨盤把鉤工、信號工聯系,聯系好并經同意后才準進行。

②斜坡提升,上車場各車道阻車器要靈活可靠,擋車欄必須處于常閉。

③上車場各分道阻車器之間存放車輛必須符合規定。

④信號的發送、接收必須符合規定,信號不清、信號不明均不得發出開車信號。

⑤阻車器、信號、擋車裝置之間的閉鎖關系符合規定,按程序操作、靈敏可靠。

⑥堅持小絞車及安全防護裝置、提升鋼絲繩的日常檢查,確保萬無一失。

⑦上、下車場必須設置紅綠燈信號裝置。

⑧絞車司機和磨盤工必須持證上崗。

(4)預防提升鋼絲繩斷繩的措施

①確保提升鋼絲繩日檢時間和日檢質量,作好檢查完好記錄。

②定期檢查、維護提升絞車,確保絞車工作狀態正常。

③加強提升絞車的維護和檢修,避免絞車出現緊急停車的發生。

④加強對提升系統各崗點的崗位人員的思想教育和崗位技能培訓,提高崗位人員的思想素質和操作技能素質。

(5)預防膠帶機運行事故的措施

①嚴禁人員乘坐膠帶運輸機。

②輸送帶與滾筒打滑時,嚴禁在輸送帶與滾筒間楔木板和纏繞雜物。

③嚴禁人員攀越正在運行的膠帶運輸機。

④給矸機司機發現皮帶上有金屬銳利物及其它雜物時,必須及時通知皮帶機司機停開皮帶,在皮帶停下閉鎖后,方能清撿運輸膠帶上的物料。

⑤對于變形段的皮帶機架,檢修工應隨時進行調整機架,防止皮帶損傷。

⑥皮帶運輸機必須安裝好綜合保護器(跑偏、煙霧、堆煤、急停等),并完好可靠。皮帶機頭儲帶段加裝護欄。

⑦斜坡皮帶運輸機必須裝設斷帶保護裝置,并有皮帶司機每一個月試驗一次,確保保護裝置正常使用。

⑧在皮帶機機頭、機尾各配備兩只干粉滅火器,當膠帶發生火災時,司機應立即匯報調度室,切斷電源,疏散無關作業人員,并根據火災地點及風流情況,采用順風流方向實施搶救滅火。

⑨皮帶運輸機司機必須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啟動前必須打信號,點動觀察,再運行。

(6)預防人員乘坐架空乘人器事故的措施

①架空乘人器自動保護裝置必須具有機頭、機尾越位保護;欠速打滑、過速飛車保護;重錘下限位保護;上變坡點掉繩保護;全程急停保護;斷繩保護六大保護

②人員乘坐前應在候車室排隊候坐,不得擁擠,按先后次序乘座,乘座前應穿戴好衣帽,戴好礦燈、自救器,背好工具。

③乘坐人員上下不要慌亂,到上車處,順著運行方向蹬一步上乘座,兩眼注視前方,不得橫蹬斜串,左右擺動,上座后不要晃動,禁止人為的打“秋千”。雙手抓牢吊桿(不要超過直桿部分)身子收縮。中途發生故障可伸手拉動緊急停車開關(隔爆拉繩開關)立即停車,下車排除故障后可就近按起動按鈕起車,到下車處也要順著運行方向跨一步下座。

④每一座只許乘坐一人,乘坐人可隨身背帶小型工具,重量不超過10kg,長不超過1.5m,寬不超過0.5m的物件,嚴禁攜帶炸藥雷管、易燃易爆和腐蝕性物品。

⑤乘坐人員必須愛護設備,嚴禁亂操作設備及緊急停車開關,不準隨意拆卸架空乘人器的各種構件和訊號通訊設施。

⑥乘坐人員在途中必須坐穩,禁止擺動打“秋千”和拉扯開玩笑,嚴禁上下乘人時蹬、爬、跳,手抓鋼絲繩和交接工具物件。

⑦乘坐人員只能在標明的上下區域內乘坐,嚴禁越區越線乘坐。

(7)預防主平硐長距離帶式輸送機事故的措施

△嚴禁用輸送機運輸工具、材料、設備和人員。

△輸送帶與滾筒打滑時,嚴禁在輸送帶與滾筒間楔木板和纏繞雜物、撒沙。

△嚴禁人員攀越輸送帶。

△沿線嚴禁人員靠近輸送帶。

△嚴禁亂拉緊急停車開關、亂打信號。

△嚴禁人員乘座輸送帶。

△跨越輸送帶請走人行過橋。

△嚴禁非專職操作工、電、鉗維修人員擅自操作沿線相關設備。

△在大巷作業(調整軌道、維修管道、水溝、照明等)時應躲開膠帶機運轉時間,并制定專門安全措施,以防止傷人。

△“超重、超寬、超長、超高”四超的車輛機車運輸應躲開膠帶輸送機運轉時間,超寬物件不得超過1.4m,超高物件不得超過2.2m,運送超限物件要制定專門安全措施,以防止下道車撞壞膠帶機和控制線路。

△維修時必須停機并閉鎖電源,并有專人監護;用電焊、氧焊接補檢修帶式輸送機時,必須制定專門安全措施;機尾維修和清掃浮煤、檢修給煤機時,除停止電源外,還必須把機尾的控制閉鎖開關打在“斷開”位置,防止誤起傷人。

(8)預防檢修膠帶機事故的措施

①檢修時必須停機閉鎖,掛停電標志牌,并有專人監護。

②在皮帶巷施焊時必須制定特殊安全措施。

③檢修人員清掃滾筒和托輥時,膠帶機必須停機閉鎖,掛停電牌,并有專人監護。清掃工作完畢后,由施工負責人進行確認,無問題后,解鎖送電。

(9)預防人員墜入煤矸倉事故的措施

①在煤矸倉上部周圍設置欄桿、柵欄,警示標志。

②在人員橫跨皮帶處設置專門行人過橋。

③清理煤矸倉時,必須有專項安全技術措施。

④煤矸倉上口設箅子。

(10)預防給矸機墜落砸壞皮帶事故的措施

①每天對給矸機上口吊掛螺栓及托輪吊掛部位進行檢查,發現隱患及時處理。

②給矸機側板上加設立柱,每天專人進行檢查。

(11)預防矸倉堵倉事故的措施

①加強采掘工作面大塊矸石的破碎,防止大塊矸石進入矸倉。

②在矸倉上口加設合適的篦子,防止道木、棚梁等雜物進入矸倉。

③給矸機司機發現堵倉時,立即向調度室及本單位值班領導匯報。

④給矸機司機與皮帶機頭司機通過電話聯系,停止膠帶輸送機運行;機頭司機在沒有得到給矸機司機電話聯系時嚴禁開機。

⑤堵倉時,編制處理的專項安全技術措施,由救護隊現場值班處理。

(12)預防煤(矸)倉進水的措施

在各煤(矸)倉上口溜煤(矸)周圍用水泥澆筑,同時在周圍巷道必須設置正式水溝,確保各處流水不進入煤矸倉溜矸眼內。

嚴禁下煤下矸用水沖洗。

篇2:道路運輸安全事故報告與調查處理制度

為了積極預防、妥善處理道路運輸安全事故,保護公司、他人的合法權益和生命、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浙江省道路運輸行業行車事故統計報告制度》等有關規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條?發生道路運輸安全后,現場有關人員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組織搶救,同時應當立即報告本單位主要負責人。

第二條?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啟動事故相應應急預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第三條?發生道路運輸安全死亡事故時,發生事故單位應當在2小時內向有關職能部門報告,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不報。自事故發生之日起7日內,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補報。

第四條?安全事故報告的內容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傷亡情況、財產損失金額、事故簡要經過、采取的施救措施、事故發生的初步原因、報告單位、報告人及其他應當報告的事項。

第五條事故調查

事故發生單位在事故發生后應成立事故調查小組,對事故發生的原因、經過、損失等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小組應將調查情況和處理建議以書面形式向單位和上級有關部門匯報。

第六條事故處理

1.事故處理要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即事故原因沒有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嚴肅處理不放過;廣大員工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防范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

2.在進行事故調查分析的基礎上,事故責任部門應根據事故調查報告中提出的建議,制定整改措施。

3.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由公司依據事故調查報告中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處理意見和建議,進行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觸犯刑律構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對事故造成的傷亡人員工傷認定、勞動鑒定、工傷評殘和工傷保險待遇處理,由公司工會和安全部門按照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和有關省、市綜合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有關規定進行處置。

5.事故調查處理結束后,公司或安全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詳情、原因及責任人處理等編印成事故通報,組織全體職工進行學習,從中吸取教訓,防止事故的再次發生。

6.每起事故處理結案后,公司安全部門應負責將事故調查處理資料收集整理后實施歸檔管理。

第七條生產安全事故檔案

1.事故快報表。

2.事故調查報告。

3.事故現場照片、示意圖、亡者身份證、死亡證、技術鑒定等資料。

4.事故認定書。

5.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決定。

6.整改措施

7、其他有關的資料。

篇3:交通運輸突發事故信息報告處理辦法制度

為了規范車站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運輸突發事件信息報告和處理,根據交通部安全監督司交應急發(2010)84號《交通運輸突發事件信息報告和處理辦法》規定,制定本辦法:

一、本辦法適用于:

1、出現線路客運班車集體罷運,影響社會出行,在24小時內不能平息的事件。

2、車站遭受恐怖襲擊或極端暴力襲擊的事件。

3、在車站發現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疫情或發生《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法》規定的甲類傳染病的事件。

4、由于交通中斷出現大量旅客滯留車站,而預計在24小時以上難以疏散的事件。

二、信息報告程序

一旦出現上述突發事件,現場發現人員要立即向車站站長報告。由車站站長在兩小時內以書面形式報告局黨委和當地政府相關主管部門。

三、書面信息報告內容

1、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

2、事件起因,已造成的后果,基本過程,影響范圍,發展趨勢。

3、車站已采取的措施,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4、信息報送單位,聯系人和聯系電話。

四、對于情況不夠清楚、不齊全的信息要及時核實補充,并將后續情況及時上報上級交通主部門和當地政府相關主管部門。

五、突發事件處置結束后,要進行終結報告。

六、對遲報、謊報、瞞報、漏報信息,造成不良后果的責任人,予以責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