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物業人員管理方式規范
某物業人員管理方式
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務,需要一流的人才。公司在人才管理上將建立三個機制,做到公開、平等、競爭、擇優,通過嚴格的管理和培訓,充分展現員工的才能,發揮他們的潛力。
激勵機制
首先依據員工貢獻的大小進行收入分配,激勵員工取得更好的工作業績。其次在員工提升上不定框框,能者上、平者讓,為人才的脫穎而出創造良好的環境。再次,針對員工的不同狀況適時做好思想工作,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同心力。
考核機制
根據"ZZ"物業管理內容和人員現狀,制定員工考核標準。考核內容有工作能力、工作業績、職業道德等方面。考核結果優秀將有提升機會,不合格則被淘汰。
淘汰機制
在選聘員工中,考核、培訓、試用期不合格將被淘汰。在日常工作中采用"末位淘汰制",從而真正體現"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用人思想。
篇2:外駐辦事處營銷人員管理規范
外駐辦事處營銷人員管理
銷售部門的核心地位在企業不容質疑,優秀的銷售人員就是企業的利潤。據10年國內銷售型企業人員管理咨詢統計資料表明:銷售人員的年流失率在30%-80%,同時,平均每流失一個銷售人員,企業遭受的直接與間接的損失是該流失人員月薪的4倍以上。銷售人員的流動涉及到企業招聘上存在的問題外,就是管理上的漏洞和市場的激勵競爭。根據我的經驗,駐外銷售人員流失更大,損失也更大,就此,針對駐外銷售人員的管理提出一些辦法。
一、費用管制。
1、嚴格按年度費用預算執行。
2、到職后十天內不予預支差旅費,防止差旅費開小差。
3、差旅費報銷天數控制在7天到半月一次,因為報銷時間越長,作弊造假越容易、借支費用越大風險越大、越難控制。
4、差旅費必須有出差計劃和費用預算審批,不得超支,否則自負。
5、明確區域負責人對下屬業務人員預支費用負連帶責任。
6、工資、差旅費等費用實行信用卡支付制度。起到查核身份證真實性作用。
7、預算外臨時費用須申請。
二、業績管控
1、推行績效管理制度。實行業績有提成或獎金合理掛鉤,高業績還可以提高差旅費級別等多勞多得的激勵制度,鼓勵能者多得。也是業績管控的根本。
2、定期召回總部進行培訓教育,參觀學習。
3、不同地區業務人員的輪換制度。
4、制定詳細的業務制度與流程,作為業務人員的操作指南。
5、每月3-5日前向總部提交上月工作總結及本月工作計劃。經審核后執行計劃。
6、按計劃安排出差,填寫《出訪記錄表》,有客戶的反饋簽名確認記錄。計劃異常時向總部反饋審批。
7、制定《獎罰制度》并確保落到實處。
篇3:農機安全監理人員管理規范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農機安全監理人員的管理,建設高素質的農機安全監理人員隊伍,制定本規范。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農機安全監理人員,是指各級農機安全監理機構依法履行農機安全監理工作職責,在編、在崗的工作人員,包括檢驗員、考試員、事故處理員和其他管理人員。
第三條各級農機安全監理機構配備的農機安全監理人員應當滿足崗位設置要求,與所承擔的工作任務相適應。
第二章職責和條件
第四條檢驗員執行《拖拉機登記規定》、《聯合收割機及駕駛人安全監理規定》及其規范性文件的規定,按照國家、行業標準的要求,負責農業機械的安全技術檢驗,簽署檢驗報告并對檢驗結果負責。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熟悉農機安全生產方面的法律、法規和規章;
(二)熟練掌握農業機械安全技術檢驗標準;
(三)掌握正確使用安全技術檢驗裝備(設備)的方法;
(四)具備農機安全生產基本常識;
(五)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從事農機安全監理工作2年以上;
(六)持有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證,并有2年以上安全駕駛經歷。
第五條考試員按照《拖拉機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聯合收割機及駕駛人安全監理規定》和有關規范性文件的規定和要求,負責農業機械駕駛(操作)人的考試,簽署考試成績單。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熟悉農機安全生產方面的法律、法規和規章;
(二)熟練操作農業機械駕駛人考試系統軟件及考試設備;
(三)熟悉農業機械常識和農機安全操作規程;
(四)具備農機安全生產基本常識;
(五)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從事農機安全監理工作2年以上;
(六)持有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證,并有3年以上安全駕駛經歷。
第六條事故處理員按照農機事故處理規章的規定和要求,負責農機事故的報案受理、現場勘察、調查取證、責任認定和損害賠償調解,簽署農機事故處理文書。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熟悉農機安全生產方面的法律、法規和規章;
(二)熟練操作農機事故勘察設備;
(三)熟悉農業機械常識和農機安全操作規程;
(四)熟悉農機安全生產隱患排查與事故防范措施;
(五)熟悉農機事故應急救援及預案程序;
(六)熟悉農機事故統計、報告制度;
(七)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從事農機安全監理工作2年以上;
(八)持有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證,并有2年以上安全駕駛經歷。
第七條其他管理人員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熟悉農機安全生產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二)熟悉農機安全監理業務知識;
(三)掌握農業機械常識和農機安全生產基本常識;
(四)掌握農機安全操作規程和農業機械駕駛操作技能;
(五)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八條農機安全監理人員應當經省級農機安全監理機構培訓考試合格,領取農機安全監理證(以下簡稱監理證)后,上崗從事相關監理業務工作。監理證應當載明可從事的業務崗位。
從事農機行政執法的人員必須持有行政執法證。
第三章考核
第九條農業部制定統一的農機安全監理人員培訓考核大綱、考核辦法。
第十條省級農機安全監理機構負責組織本轄區農機安全監理人員培訓、考試和監理證核發。
第十一條農業部農機監理總站負責編制培訓教材,組織省級農機安全監理機構的師資培訓。
第十二條各級農機安全監理機構應當組織農機安全監理人員參加業務培訓,更新業務知識、提高工作能力。
第四章證件
第十三條監理證式樣和規格按農業行業標準執行,由省級農機安全監理機構組織制作、核發、審驗。
第十四條農機安全監理人員申請辦理監理證應當填寫《農機安全監理證審批表》(見附表),經本級農機安全監理機構審核同意后,逐級報至省級農機安全監理機構審查。
省級農機安全監理機構應當建立農機監理人員管理檔案。
第十五條考試員、檢驗員、事故處理員所持監理證,每4年審驗一次。審驗內容包括:工作考核情況、違法違紀或重大工作過失情況等。
第十六條持證人應妥善保管監理證,不得損毀或者轉借他人。監理證遺失的,應及時向發證機構申請補證;監理證嚴重損壞或者載明信息發生變化的,應向發證機構申請換證,發證機構在辦理換證時收回原證件。
第十七條持證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所在單位應收回監理證,并逐級上繳發證機構注銷:
(一)調離農機安全監理機構的;
(二)辭去公職或者被開除公職的;
(三)審驗不合格的。
第五章監督
第十八條農機安全監理人員在執行公務時,應著裝整齊、佩戴標志、持證上崗,規范執法,文明執法。
第十九條農機安全監理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違規發放農業機械登記證書、號牌、行駛證、檢驗合格標志;
(二)為不符合駕駛許可條件、未經考試或考試不合格人員發放農業機械駕駛證;
(三)遲報、漏報、謊報或者瞞報農機事故;
(四)不公正處理農機事故;
(五)違法扣留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及其號牌、行駛證、駕駛證;
(六)依法收取農機監理費或實施罰款時,不開具統一收費或罰沒票據;
(七)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財物或者謀取其他利益;
(八)推諉刁難、態度惡劣;
(九)偽造、變造、倒賣牌證;
(十)不履行農機安全監理職責的其他行為。
有第(一)、(二)、(三)、(四)、(十)項行為,情節嚴重的,依法予以行政處分并吊銷監理證;有第(五)、(六)、(七)、(八)項行為,予以吊銷監理證,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有第(九)項行為,涉嫌犯罪的,吊銷監理證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條遇到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情況,農機安全監理人員應當執行國家有關的回避制度。
第二十一條各級農機化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農機安全監理人員的管理、監督,定期了解轄區內農機安全監理人員的變動情況,對在農機安全生產工作中表現突出、成績顯著的農機安全監理人員,依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表彰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