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礦山企業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黃巖區

礦山企業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黃巖區

2024-07-15 閱讀 7896

為了加強全區礦山企業事故應急處理的綜合指揮能力,提高事故搶救的快速反應和有效處置水平,把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財產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本著“自救為主,統一指揮,快速出動,分工負責”的原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的有關規定,結合我區的實際情況,特制定黃巖區礦山企業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一、礦山基本情況

我區現有礦山企業16家,位于澄江街道、新前街道、高橋街道、院橋鎮、頭陀鎮、北洋鎮、寧溪鎮、茅畬鄉。礦區占地面積合計達20.8萬平方米,從業人員共有290人,其中生產人員189人(詳見附件1)。

二、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全區轄區范圍內由于人為過失或自然災害造成的礦山重大傷亡或巨大經濟損失事故。具體指礦山企業人員死亡3人以上,受傷5人以上的,或者一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的事故。

三、事故類別

1、礦山企業爆破作業時引起的事故。

2、宕面陰山坎造成的塌方事故。

3、由于自然災害引起的山體大面積滑坡造成的事故。

4、礦區內因作業機動車引起的事故。

5、礦區作業時因飛石失控引起的事故。

四、救援組織機構及職責

按照“統一指揮、逐級負責”的原則,成立礦山企業重特大事故處置總指揮部,總指揮部下設一個辦公室和5個小組。具體工作由區安監局、區國土資源分局、區公安分局、區衛生局、區總工會、澄江、新前、高橋街道辦事處、院橋、頭陀、北洋、寧溪鎮、茅畬鄉人民政府等部門、鄉鎮(街道)負責落實。

(一)總指揮部

總指揮由分管區長擔任,副總指揮由區政府辦公室分管主任及區安監局局長、公安分局分管局長、區國土資源分局分管局長擔任,成員由各小組組長兼任(另行發文),其主要職責是:

1、迅速了解事故的相關情況,作出決策,并發布相關信息。

2、組織落實和布置指揮部辦公室及應急救援小組的工作。

(二)總指揮部辦公室

辦公室主任由安監局局長兼任,成員由相關部門人員組成,發生事故后,辦公室作為總指揮部的具體辦事機構,其主要職責是:

1、根據總指揮部的統一部署,負責了解、收集和匯總事故的有關材料。

2、履行現場指揮部的職責,現場協調和統一調動,對有關情況的處置作出具體的部署。

3、定時向總指揮部匯報搶救、處理情況,并根據總指揮部的部署,及時調整具體的措施。

4、完成總指揮部下達的其他各項工作。

(三)搶險救災組

組長由區公安分局分管局長擔任,副組長由區總工會和鄉鎮(街道)領導擔任,成員由各部門有關人員組成,主要職責是:

1、對事故現場進行救護和清理,如營救、尋找受傷、失蹤人員等。

2、協助安置受傷人員。

3、清理、搶修毀壞設施,防止二次事故發生。

4、幫助事故現場恢復正常生活和生產秩序。

5、完成總指揮部辦公室交給的其他各項任務。

(四)醫療救護組

由區衛生局分管局長擔任組長,成員由臺州第一人民醫院負責人和中醫院負責人組成。其主要職責是:

1、組織醫療隊進入事故現場,開設救護所,負責搶救、轉運和醫治受傷人員。

2、及時提供救治所需的藥品和救護器械。

3、向事故傷亡人員及家屬提供精神和心理衛生方面的幫助。

4、完成總指揮部辦公室交給的其他各項任務。

(五)治安保衛組

由發生重特大事故的當地鄉鎮、街道派出所所長擔任組長,其主要職責是:

1、負責事故現場的治安保衛、交通管制工作。

2、設置警戒區域并進行現場警戒,保護事故現場。

3、維護現場秩序,疏通道路,組織危險區內人員撤離。

4、指揮圍觀群眾離開事故現場。

5、完成總指揮部辦公室交給的其他各項任務。

(六)事故調查組

由區安監局局長負責,區公安分局、區總工會、區監察局、區國土分局、鄉鎮、街道等有關單位人員為成員,其主要職責是:

1、對事故現場開展調查,協助上級事故調查組開展工作。

2、查清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責任,制訂落實好安全防范措施。

3、對有關事故責任人員提出處理意見。

4、做好事故傷亡情況的調查、統計和上報工作,完成事故調查報告。

5、配合做好事故死傷人員家屬的撫慰工作。

6、完成上級事故調查組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

(七)善后處理組

由當地鄉鎮長、街道主任擔任組長,其主要職責是:

1、處理好死難者的善后工作。

2、協助做好保險財產、人身傷害及死難者的賠償工作。

3、提供事故處理必須的車輛物資供應。

4、完成總指揮部辦公室交給的其他各項工作。

五、事故處置程序

(一)重特大事故發生后,接到事故報告的相關單位應立即向總指揮部報告,并采取一切辦法切斷事故源。

(二)總指揮部迅速將事故情況通告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區國土資源分局、區公安分局、各鄉鎮、街道。

(三)總指揮部辦公室迅速通知指揮部成員立即趕往事故現場。根據各自的職責,按應急預案的分工開展工作。指示有關小組查出事故發生的部位和原因,下達重要應急救援預案處置的指令。

(四)事故現場必須要用隔離帶隔離,以免旁觀群眾騷擾。使事故調查組可以迅速到達現場查明原因,組織搶救。

(五)必須將傷者送到就近醫院進行急救。

六、附則

(一)本應急救援預案管理單位為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二)各有關單位按規定安排提供必須的物資和救護人員(詳見附件2)。

(三)本預案一般每兩年修訂一次,必要時隨時修訂。

(四)相關單位及鄉鎮、街道根據各自的救援職責制訂相應的預案。

(五)發生礦山重特大事故時,本預案與《區重特大事故應急處理預案》一并執行。

(六)本預案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篇2:重特大交通事故應急處理規定

企業發生重、特大交通事故后應啟動應急預案,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為此,公司成立重、特大事故應急預案領導小組并對發生重、特大交通事故的處理做如下規定:

一、公司成立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張福錄副組長:劉躍強組員:屈金貴、馮志貴、劉達、崔志成、王平、黃朝珍。

二、事故應急救援程序:

1、事故發生后,現場第一發現人或駕駛員應保護現場,積極搶救受傷人員,同時打電話通知公司安技部人員。

2、安技部人員接到求援電話后,立即報告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及全體組員并攜帶必要的救援車輛及工具趕赴現場。駕駛員及救援小組全體人員須保持24小時手機開機。

3、搶救受傷人員:視情撥打120電話或用自己的車輛將傷者送往就近最佳醫院進行搶救治療。

4、打電話通知交警部門及保險公司,同時做好保護現場、放置警示牌、維護交通秩序、疏導交通等工作。

5、交警部門及保險公司對事故現場進行勘察分析后,救援小組人員應配合交警部門盡快將事故車輛轉移至交警隊或指定地點,恢復交通秩序。

三、駕駛員或現場第一發現人打電話報救時一定要講清楚事故發生的準確地點、人員傷亡情況及車輛損壞情況,以便準備齊必要的救援工具及車輛。

四、急救設施的管理:公司配備應急救援車輛、攜帶千斤、撬棍、扳手及氧氣、乙炔等切割設備,以便車輛受損變形后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受傷人員救出。救援車輛視情攜帶滅火器等設備,防止事故發生后燃油泄露造成火災。

五、根據人員受傷情況,準備充足的資金保證受傷人員得到及時救治。

火警:119醫救:120中華聯保險:95585中華人民財產保險95518交警:110

篇3:S礦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制度

第一條:根據礦生產實際,每年編制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次,主要由地面、井下重大危險源、災害源監控及應急預案兩部分組成。

第二條:礦成立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實施領導小組

組長:礦長

副組長:黨委書記、生產礦長、總工程師、安監處長

成員:其他礦級領導及副總、生產技術部、調度室、安監處、辦公室供應公司、武裝保衛科、井下采掘一線單位、井下輔助單位、地面輔助單位行政負責人辦公室設在安監處,并在調度室設立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負責應急預案匯總整理、修訂工作及監督整改落實工作。

第三條:職責

礦長:負責應急救援預案組織實施工作

生產礦長:負責應急救援預案實施過程中所必需人員的待命組織工作,及時調整救災所必須的材料準備,嚴格控制進入危險區域的作業人員。

總工程師:是礦長組織實施應急預案的第一助手,協助礦長制定搶險方案和落實應急處理計劃。

安監處長:組織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及監督落實

辦公室:負責應急救援預案的起草、修訂、申報及監督整改落實

供應公司、保衛科:負責搶險物資準備和搶險次序維持組織工作

其他職能科室:負責重大危險源識別及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工作

基層單位:負責搶險人員組織準備工作

第四條:重大危險源監控及應急預案每年編制一次,重大危險源監控情況及應急預案可行性每季度組織審核一次。

第五條:重大危險源應急救援預案內容包括:

第一部分:礦井危險源的確定

第二部分: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指揮部辦公室設在礦調度室)

第三部分:事故現場人員應急措施

第四部分: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人員電話

第五部分:重特大災害事故應急救援程序及措施

第六部分:重大災害應急指揮部成員職責

第七部分:重特大災害事故監控及應急預案

第八部分:應急救援演習

第六條:礦每年要與礦區醫療中心、礦區救護大(中)隊鑒定應急搶險救援協議。

第七條:礦每季度組織一次應急預案貫徹落實情況檢查,對不掌握應急預案相關措施操作要領的崗位人員,由礦教育培訓中心組織強化培訓,直到合格。區隊每月組織一次職工及特種作業人員事故應急措施、預案學習、考試工作。

第八條:事故、災害現場級別最高的安全管理人員(含區隊長、班組長)是現場應急搶險的先驅指揮者,負責事故匯報及組織現場人員緊急避險和現場及時搶險,減少事故損失。發生事故后,應就近以最短的時間向礦調度室匯報。要報請事故地點,事故可能發生的原因,災區人員清點情況,事故可能造成的人員傷亡及經濟損失情況,事故現場搶險狀況(含所采取的措施)。

第九條:礦教育培訓中心每年組織一次全員培訓,確保各崗位人員具備緊急避險能力和搶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