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百貨商場商品進出管理規定

某百貨商場商品進出管理規定

2024-07-16 閱讀 9790

百貨商場商品進出管理規定

為了保障商品質量,維護企業形象,本著為廠家著想,為顧客負責的原則,特此規范貨品檢查程序:

一、所有進場貨品必須先經過商檢口岸接受貨品檢查,方可上貨,在無商檢書面備案的情況下,嚴禁貨品上柜后再補檢。

二、新進場品牌初次上貨;貨品數量大(整箱、不易打開包裝、開包后難以搬運);或廠家委托外地貨運公司送貨(廠家不在場)不便開包情況下,可由廠家委托人、樓層業務人員或現場管理人員到商檢口岸書面備案,經商檢許可后先上柜,在兩小時內按抽檢要求提取相應數量貨品到商檢口岸補檢。未經商檢口岸或未經商檢口岸備案上貨的,每次罰款50元。

三、商檢檢驗方式為抽檢,抽樣比例為:

a)30件或低于30件的貨品實行全檢,

b)超過30件低于100件的貨品,按貨品數量的50%且不少于30件實行抽檢;

c)100件或100件以上的貨品,按貨品數量的30%且不少于50件實行抽檢;

四、商檢時,供貨商必須主動打開包裝箱,主動出示貨品接受檢查。嚴禁供貨商在無樓層業務人員、現場管理人員或商檢部門批準的情況下,私自將貨品經其它通道任意調換。

五、《非自營商品進店登記表》由供貨商上貨前填寫,需將貨品的品牌、貨號、數量、單價、產地等填寫清楚,并在主管一欄中簽字,在商檢時隨貨出示。

六、商檢員在驗證貨品價物相符、數量相符、標識相符,貨品質量合格的情況下在審核一欄簽字生效。柜組人員驗收貨品無誤后,在收貨人一欄中簽字生效。補貨、退貨均要求交錄入兩聯《非自營進店登記表》,分別由錄入留存一聯,轉會計部一聯;新品初次上貨要求交錄入三聯,其中一聯在記錄新品編碼后返還柜組。

七、貨品退貨必須貨隨單走。先由樓層經理在紅退《非自營進店登記表》"主管"一欄中簽字,再經商檢員核實數量、編碼后,方可退貨。退貨數量大于80件者,樓層業務經理、綜合業務部部長簽字,方可辦理。嚴禁先退貨后補單,發現一次罰款100元。除品牌撤場外,嚴禁供貨商將已商檢退貨的商品滯留在柜組內。

篇2:餐飲企業商品物資和材料管理辦法

商品物資材料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加強對商品物資材料的管理,做到賬實相符,保證會計核算質量,加強成本控制,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公司對所有經營的存貨一律實行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核算,由實體統一到公司總庫領用的制度,價格核算上實行隨行就市。原則上長途采購的原材料采購成本由公司采購部制單員重新核定后撥入實體,商品價格原則上由公司采購部在原采購成本的基礎上加價5%后撥入各實體。

第三條物料及庫存商品的盤點:月末(25日)結賬前,由各倉庫保管員、廚房核算員對庫存進行盤點,并寫出盤點報告,資產會計負責監盤,對出現的賬實不一致現象,要查找原因,當月處理完畢。

第四條燃料盤點:月末(25日)結賬前,由各實體資產會計、保管及使用部門進行現場估算盤點。

第五條水電表計量:月末(25日)結賬前,由工程部負責抄各水電表數,并將結果報財務部門。

第六條原材料管理規定:

(一)領用:各實體在領用原材料時,必須做到數量準確,價格能隨貨同行,各實體原材料保管員、廚房人員驗收時必須核對數量,對出現的誤差及時更正,并當場簽字認可,不準代簽。

(二)庫存:公司采購部倉庫和各實體的原材料,每月末結賬前必須進行一次清庫盤點,所有原材料都要過稱計量。對冷庫內原材料要清理到庫外進行過稱。公司采購部倉庫盤點時,由資產會計監督,保證盤點表的真實正確,并與財務賬面核對。如出現積壓的原材料直接記入成本,而不再作為庫存。

(三)廚房各班組廚師長每周六晚和每月25日晚營業結束后要安排人對本班組現存原材料進行盤點,對所有原材料都要過稱計量,盤點時由資產會計監盤。確保盤點正確。

(四)廚房經理和廚師長要做好原材料的日常監督,對冷庫、廚房內部倉庫的鑰匙要明確責任人,對出現的損失、變質由責任人賠償,分管管理人員負連帶責任。

(五)高檔原材料從總庫領用后要特殊管理,如干貨類要由保管人建立收發記錄,發出要經過膳食經理的審批,收發記錄要報實體財務存檔管理。

(六)海鮮池養殖員對貴重海鮮要建賬管理,及時登記收發記錄,收貨時要有廚房經理或廚師長簽字,發出數量及時辦理簽字手續,做到日清月結。對出現的海鮮死亡及時冷藏或協調處理,每月資產會計要進行盤點,核對盈虧,各店海鮮池每月允許有500元的合理損耗,超過合理損耗要追究責任。

(七)各實體財務在核算周、月飲食成本率時必須根據真實的原材料盤點表,不能隨意變更、弄虛作假,對違反規定嚴肅處理。

(八)各實體膳食經理、廚師長、主配和保管人員要學習成本控制的相關知識,做好成本預算并認真執行以上規定,做好監督控制。

第七條商品管理規定:

(一)公司商品實行協議采購制度,對沒有采購協議的商品各實體一律不準銷售。同時對兩個月內滯銷的商品,將不再銷售。由采購部每月負責統計各實體滯銷商品的種類、數量、金額及供應商,并通過財務部上報公司總經理,經公司總經理批準退貨后,由采購部商品保管員負責在10日內聯系客戶給予全部清退。

(二)商品盤點:公司總庫由公司資產會計每月監盤一次;各實體倉庫每月由實體資產會計監盤,對庫房內出現因商品過期而造成的損失,由該保管員負責賠償并做違紀處理;吧臺在售商品由財務稽核員不定期抽查,各商品員要對所保管商品的保質期及時檢查,因個人原因而超過保質期的商品,由該商品員負責賠償。

(三)商品促銷:各實體按公司統一規定的商品銷售政策推銷。各實體吧臺商品員及服務人員不允許擅自為客戶推銷商品,更不允許接受客戶贈送的禮品,如果發現上述事件,將對商品保管員、財務負責人及其他當事人嚴肅處罰。

(四)商品外借:各實體庫房、吧臺一律不準對內部員工外借商品,購買可以,但必須以現金結算,不準還商品。對于因外借商品而出現的后果,由商品保管員或收銀員全部負責。吧臺之間因貨源不足需借用商品,須有收銀員的親自簽名,由商品保管員辦理調撥手續。

篇3:商品零售場所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管理辦法范本

第一條為保護生態環境,遏制“白色污染”,促進資源綜合利用,引導消費者減少使用塑料購物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國辦發[2007]72號),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商品零售場所系指向消費者提供零售服務的各類零售企業、銷售門店、集貿市場、商品交易市場(含開展零售活動的展銷會、展覽會)等。

餐飲行業按照本辦法,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塑料購物袋系指由商品零售場所提供的,用于裝盛顧客所購物品、并具有攜提功能的塑料提袋。塑料購物袋的材質、規格及技術要求由國家相關標準予以規范。

商品零售場所基于衛生及食品安全目的,用于裝盛生鮮食品、熟食、面食等商品,且單袋周長不大于1400毫米的塑料包裝袋,不屬于本辦法所指的塑料購物袋范圍。

第四條商務主管部門負責對商品零售場所有償使用塑料購物袋工作的指導,價格主管部門負責對商品零售場所塑料購物袋購銷過程中的價格為進行監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對商品零售場所塑料購物袋的質量和有償使用塑料購物袋過程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監督管理。

第五條商務部會同發展改革委、國家工商管理總局共同制定商品零售場所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管理辦法,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該辦法的組織、實施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商務主管部門會同本級物價、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商品零售場所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管理辦法的具體組織、實施工作。

第六條商品零售場所必須有償向消費者提供塑料購物袋,不得以促銷為目的,采取贈送及其他方式變相向消費者無償提供塑料購物袋。

第七條塑料購物袋定價不得低于其進貨價。商品零售場所必須在醒目位置對塑料購物袋實行明碼標價,并在向消費者提供塑料購物袋時嚴格按照標示的價格收取價款,不得將塑料購物袋價款隱含在商品價款內合并收取。

第八條以出租攤位形式經營的商品零售場所(含開展商品零售活動的展銷會、展覽會),其開辦單位負責對市場內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的組織實施,實行塑料購物袋統一采購、銷售,并在顯著位置標明塑料購物袋的規格、價格。

第九條商品零售場所必須在銷售憑證上單獨列示消費者購買塑料購物袋的數量和價款。

以出租攤位形式經營的商品零售場所,對消費者開具銷售憑證確有困難的,其開辦單位應保留塑料購物袋采購、銷售憑證備查。

第十條商品零售場所銷售、使用的塑料購物袋應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嚴禁商品零售場所銷售、使用不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塑料購物袋。

第十一條鼓勵商品零售場所向消費者提供多種規格的符合環保要求的塑料購物袋替代品。

第十二條商品零售場所應改進管理方式和業務流程,為顧客自帶購物袋、購物籃購物提供便利。

第十三條商品零售場所應加強環保知識宣傳、教育,引導、鼓勵消費者使用可重復使用的環保購物袋及其他塑料購物袋替代品購物,減少塑料購物袋的使用。鼓勵有條件的商品零售場所開展塑料購物袋回收。

第十四條商品零售場所經營者及開辦單位違反本辦法有關價格行為規定的,由價格主管部門依法實施行政處罰。

第十五條商品零售場所經營者違反本辦法有關塑料購物袋質量和競爭行為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實施行政處罰。

第十六條本辦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負責解釋。

第十七條本辦法自2008年6月1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