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方法確認程序
檢驗方法確認程序
1目的
通過對檢驗方法的選擇,以滿足預期的用途。
2 適用范圍
適用于檢驗方法管理的全過程。
3 職責
3.1 科主任批準選用的檢驗方法。
3.2 技術負責人負責對檢驗方法進行確認和評審,檢驗方法作業指導書的審核。
3.3 檢驗人員負責檢驗方法的驗證實驗,并編制檢驗方法作業指導書。
4 工作程序
4.1檢驗方法的選用
(1)國際、國家或地區的標準與法規中明確的;
(2)已出版的公認的/權威的教科書中明確的;
(3)經同行評議認可的書刊或雜志中明確的。
4.2檢驗方法的確認
技術負責人應對使用的檢驗方法時查對確認。
4.3檢驗方法的驗證
檢驗人員對經確認了的檢驗方法使用前進行驗證實驗,驗證過程記錄在《檢驗方法驗證表》中,交技術負責人審核,科主任批準。
4.4 檢驗方法的評審
技術負責人應對檢驗方法進行初期評審,如符合要求,并經科主任批準,可作為本科的檢驗方法,以后每年要定期進行一次評審。評審過程記錄在《檢驗方法評審表》中。
4.5 檢驗作業指導書
所有的檢驗方法都應形成作業指導書,技術負責人保證檢驗方法的內容完整和現行有效,并在使用前進行評審。檢驗人員編制作業指導書,作業指導書中應包括以下內容(當可行時):
a)檢驗目的;
b)檢驗方法的原理;
c)性能參數(如線性、精密度、以測量不確定度表示的準確性、檢出限、測量區間、測量真實性、靈敏度和特異性);
d)原始樣品系統(如血漿、血清和尿液);
e)容器和添加劑類型;
f)所需設備和試劑;
g)校準程序(計量學溯源性);
h)程序步驟;
i)質量控制程序;
j)干擾(如乳糜血、溶血、膽紅素血)和交叉反應;
k)結果計算程序的原理,包括測量不確定度;
l)生物參考區間;
m)患者檢驗結果的可報告區間;
n)警告/危急值(當適用時);
o)實驗室解釋;
p)安全性預警措施;
q)變異的潛在來源。
注1:每一個程序的性能參數應與其預其用途有關。
注2:應定期評審生物參考區間。
4.6檢驗方法使用時注意事項
(1) 實驗室應將現行的檢驗方法,包括對原始樣品的要求和相關操作的性能參數與要求列成清單,供臨床醫生取用。
(2) 如果擬更改檢驗方法并可能引起結果及其解釋的明顯差異,應在更改之前以書面方式對臨床醫生做出解釋。
5 支持性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6 記錄和表單
內部規程申請確認表 ABCD-2-24/01
檢驗方法驗證表 ABCD-2-24/02
檢驗方法評審表 ABCD-2-24/03
篇2:檢驗中心廢棄物處理程序
1目的
1.1確保分析檢驗過程中的“廢液、廢氣、固體廢物(廢渣)”、分類存放,定期清理、回收、以避免對環境中的空氣、水源等環境造成污染。保護環境、生態安全。
2范圍
2.1各化驗室分析檢驗過程中產生的檢驗廢棄物。
2.2外單位委托分析檢驗過程中產生的檢驗廢棄物。
3職責
3.1中心安全員負責管理、檢查。
3.2各化驗室安全員及班站長負責管理、檢查、督促。
3.3檢驗廢棄物由各班站人員定期按類別送回所屬生產裝置或指定場地。
4各化驗室分析檢驗過程所產生的“廢液、廢氣、固體廢物(廢渣)”處理程序如下:
4.1第一化驗室負責煉油各部、貯運部的正常中間控制分析和部分原料、半成品、出廠產品的分析以及生調部、生產裝置的臨增分析任務,分析過程中發生一定數量的廢液(分析后的樣品、按規定保留的樣品、洗滌采樣和分析玻璃器皿的溶劑等),目前化驗室與煉油二部及各采樣裝置按約定俗成的辦法,廢液每天或不定期到二蒸(A)采樣排放口或采樣時在各裝置采樣排放口清倒。過期試劑溶液交回中心標準溶液崗位處理。
4.2第二化驗室負責煉油各部、動力事業部的部分正常中間控制分析和全廠的環境保護分析、工業衛生分析以及生調部、安環部、生產裝置的臨增分析任務,分析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處理程序如下規定。
4.2.1氣體檢驗剩余物超過保存期后,樣品在崗位通風柜內緩慢排放。
4.2.2各班站洗滌用的失效洗液,含重鉻酸鉀,必須集中倒進污水場處理。
4.2.3各班站分析檢驗水中石油類含量所產生的含四氯化碳的廢液必須集中密閉存放、不定期倒進污水場處理。
4.2.4使用含氯化汞、硫酸汞、氧化汞、氯化鈷、碳酸鎘、硫酸鎘、醋酸鉛、含重鉻酸鉀、四氯汞鉀、硫酸銀等溶液的檢驗廢棄物送污水處理場。
4.2.5在檢驗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酸類、堿類、鹽類等應依據數量經儲存、化學處理、稀釋后,才能倒入下水道,并用大量水沖洗下水道。
4.2.6有劇毒性的各類試劑類廢棄物質,應報檢驗中心,由中心治保員聯系總廠保衛處解決處理問題。
4.2.7分析檢驗等規使用后的正庚烷廢液集中后送聚丙烯-2造粒崗位使用。
4.2.8含氰廢液加入氫氧化鈉,使pH值10以上,加入過量的高錳酸鉀(3%)溶液,使CN-氧化分解。CN-含量高,可加入過量的次氯酸鈣和氫氧化鈉溶液。
4.3第三化驗室負責進廠原材料和出廠產品分析檢驗及外單位委托分析檢驗任務,分析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處理程序如下規定。
4.3.1值班站洗滌廢油和按期清理的輕重油樣每隔一天倒入污水廠污油池。氣體檢驗剩余物超過保存期后,球膽樣品在崗位通風柜內緩慢排放。
4.3.2綜合一班煤及石油焦等檢驗廢棄物用膠桶存放,每周送回煤場。副產品等檢驗廢棄物則按保管規定(保存一個月)然后送回脫硫車間硫磺裝置。
4.3.3綜合二班油品和氣體檢驗廢棄物處理同4.1及4.2。外單位委托分析的檢驗廢棄物超過保存期的由主任批準后處理同4.1及4.2。瀝青等固體檢驗廢棄物超過保存期后送回煉油重油加工車間瀝青工段。
4.3.4含氯化汞、低濃度三氧化二砷、苯胺等溶液的檢驗廢棄物送污水處理場。
4.4第四化驗室負責我廠化工中控、原材料、產品分析,分析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處理程序如下規定。
4.4.1廢液貯存和處理
4.4.1.1廢液應根據其化學特性選擇合適的容器和存放地點,通過密閉容器存放,不可混合貯存,容器標簽必須標明廢物種類。
4.4.1.2廢液處理
4.4.1.2.1一般廢液也可通過酸堿中和、次氯酸鈉氧化、混凝沉淀處理后經下水道排放,并用大量水沖洗。過濾后沉淀按廢渣處理。
4.4.1.2.2硫酸、鹽酸等廢酸倒入G4791池(廢酸池)、氫氧化鈉、混合堿等廢堿倒入G4790池(廢堿池)、廢油及其他倒于A4820池。
4.4.1.2.3一般有機溶劑應采用蒸餾法,根據其沸點進行回收。無法回收時應在焚燒爐中使之完全燃燒的方法進行處理。
4.4.1.2.4少量有毒有害廢液處理
①含酚廢液的處理
酚屬劇毒類細胞原漿毒物,處理方法:低濃度的含酚廢液可加入次氯酸鈉或漂白粉煮一下,使酚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如果是高濃度的含酚廢液,可通過醋酸丁酯萃取,再加少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反萃取,經調節pH值后進行蒸餾回收.處理后的廢液排放。
②四氯化碳廢液的處理
四氯化碳,溶劑類,有毒,可采用蒸餾法,根據其沸點進行回收。
③含汞、砷、銻、鉍、鉻等離子的廢液的處理
含汞、砷、銻、鉍、鉻等離子的廢液不允許直接排放,控制酸度0.3mol/L[H+],使其生成硫化物沉淀,濾渣按廢渣處理。失效的鉻酸先液等可依此處理。
④含氰廢液加入氫氧化鈉,使pH值10以上,加入過量的高錳酸鉀(3%)溶液,使CN-氧化分解。CN-含量高,可加入過量的次氯酸鈣和氫氧化鈉溶液。
⑤含氟廢液加入石灰使生成氟化鈣沉淀。
⑥綜合廢液處理
綜合廢液處理時可以用酸、堿調節廢液PH為3-4、加入鐵粉,攪拌30min,然后用堿調節pH為9左右,繼續攪拌10min,加入硫酸鋁或堿式氯化鋁混凝劑、進行混凝沉淀,上清液可直接排放,沉淀按廢渣方式處理。我室微量水分析時產生的卡爾-費休試劑廢液應用該法處理后排放。
4.4.2廢氣處理
4.4.2.1通常實驗室中直接產生有毒、有害氣體的實驗都要求在通風櫥內進行,這固然是保證室內空氣質量、保護分析人員健康安全的有效辦法,但也直接污染了環境空氣。
4.4.2.2氣體余樣及過期留樣可帶回裝置經火矩系統排放。
4.4.2.3無火矩系統的地方應采用高點放空。
4.4.2.4高濃度有毒有害氣體排放前應經過化學吸收法消除毒害,或采用焚燒法處理。
4.4.3固體廢物(廢渣)處理
4.4.3.1我室固體樣品主要是塑料,其多余樣品、過期留樣及期分析產物均有利用價值,按分公司規定及時聯系安環部處理,貯存時要注意防火。
4.4.3.2分析產物(化學沉淀)、消耗或破損的實驗用品(如玻璃器皿、紗布)應丟去安全環保部指定的工業垃圾堆放點。
4.4.3.3所有固體廢物(廢渣)都不允許同生活垃圾混放。
4.4.3.4過期、失效的化學試劑(廢、舊試劑)應聯系安全環保部按相關規定處理。
4.4.3.5劇毒品廢棄物,應報檢驗中心,由中心治保員聯系解決處理。
篇3:某工廠產品最終檢驗和試驗控制程序
工廠產品最終檢驗和試驗控制程序
1.目的
為了確保所提供的成品符合規定要求,從而做到不合格產品不入庫、不出廠。
2.適用范圍
適用于產品最后一道工序完成后的檢驗和試驗控制,也適用于新產品送樣的最終檢驗和試驗控制,包括工廠所有產品的型式試驗。
3.定義
無
4.職責
4.1質保部負責最終檢驗和試驗控制的歸口管理及檢驗規程的會簽。
4.2技術開發部負責成品驗收標準的制訂及檢驗規程的編制和審批。
5.工作程序
5.1最終檢驗必須在進貨檢驗和過程檢驗均已完成而且結果滿足規定要求的前提下方可進行。
5.2新產品送樣的最終檢驗
5.2.1技術開發部按顧客要求開發制造的新產品,由質保部檢驗室按技術開發部提供的產品設計圖對產品進行最終檢驗,檢驗合格后由檢驗人員出具《首件(批)樣品檢驗報告》,首件樣品檢驗報告交技術開發部開發設計室。首批樣品檢驗報告交質保部質管室,并開工序周轉單辦理入庫。
5.2.2成品倉庫根據檢驗員蓋章的工序周轉單辦理入庫。
5.2.3計劃供應部依據與顧客簽訂的交貨合同送貨。
5.3正常批量生產的產品的最終檢驗
5.3.1由質保部檢驗員按工藝規程和檢驗規程對成品進行檢驗,當所規定的檢驗和試驗項目(含進貨檢驗和過程檢驗)均已完成且結果滿足規定要求時,做好《驗收交付記錄》,在《工藝流水卡片》上蓋章,填寫《工序周轉單》并在檢驗員欄蓋章后方可辦理入庫,未經檢驗成品嚴禁入庫。
5.4對于全尺寸和功能試驗由技術開發部制訂相應的技術要求,質保部按要求并根據顧客規定的頻次對產品進行全尺寸和功能試驗,試驗報告顧客要求時須提供評審,如顧客未規定頻次則每年進行一次。
5.5最終檢驗的記錄保存于質量保證部檢驗室,保存期為三年。
6.相關文件和記錄
QR/SH10.03-01《首件樣品檢驗報告》
QR/SH10.03-02《首批樣品檢驗報告》
QR/SH10.03-03《驗收交付記錄》
QR/SH10.03-04《工序周轉單》
QR/SH15.01-04《零件工序周轉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