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科醫療咨詢服務程序
檢驗科醫療咨詢服務程序
1 目的
了解客戶的需求,滿足客戶的要求,收集客戶反饋的信息,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
2 范圍
適用對患者、臨床醫生和其它單位或個人提供的服務。
3 職責
3.1技術負責人組織技術專業人與臨床醫生進行技術與服務的交流;
3.2各專業室負責人組織專業人員進行檢驗及服務方面的討論;
3.3專業人員參加內、處部技術交流工作。
4 工作程序
4.1專業人員進行檢驗及服務的討論
各專業室負責人應組織本室專業人員,至少每年年初就選擇何種檢驗及服務提供建議進行討論,包括檢驗重復的次數以及所需的樣品類型。以及對檢驗結果的解釋。討論情況記錄在《專業人員討論記錄表》
4.2 專業人員外部交流
4.2.1技術負責人每季度組織至少一次專業人員與臨床醫生交流,討論如何利用實驗室服務,并就技術問題進行咨詢。并將交流情況記錄在《專業人員與臨床醫生交流記錄表》
4.2.2專業人員參與臨床查房,并對總體與個體的病例的療效發表意見。并將意見記錄在《專業人員查房情況表》中。
4.3根據以上討論與交流情況確定需要進行改進的,按《糾正措施控制程序》進行。
5 支持性文件
5.1 糾正措施控制程序
6 記錄表格
6.1專業人員討論記錄表 ABCD-2-10/01
6.2專業人員與臨床醫生交流記錄表 ABCD-2-10/02
6.3專業人員查房情況表 ABCD-2-10/03
篇2:檢驗科保護患者隱私權制度
1.目的:
明確規定了本科保護患者機密信息的范圍、職責和管理規范,以維護病人權益。
2.適用范圍:
(1)與檢驗樣本有關的技術資料、檢驗樣本、檢驗原始記錄,檢驗結果等。
(2)病人要求保密的資料、信息。
3.職責:
(1)科主任負責全科的保護患者隱私權工作,負責實施過程中的協調、監督、檢查和處理。
(2)各實驗室為具體實施部門,實驗室組長對檢驗、樣本管理等具體保密工作負責。
(3)本利各級人員對本崗位保密工作負責。
4.工作程序:
(1)檢驗過程的控制
①患者憑就診卡就醫,醫生電子檢驗申請后,患者憑就診卡在收費處交費并取得檢驗條形碼(共二聯,其中正聯用于貼樣本管,附聯為取報告單憑證),患者根據條形碼上要求(如采樣時間、是否空腹等)到門診抽血處抽血,抽血處工作人員負責將樣本管加貼條形碼。
②門診樣本的轉送由本科負責,病區由事務中心負責。
③標本接收處負責樣本的接收及樣本的分流。
④各實驗室負責樣本的錄入、樣本的檢驗、保存及樣本廢棄處理。
⑤檢驗報告經審核后通過信息網絡自動傳送到門診服務臺和病區,病區辦公室只限于醫務人員密碼進入電腦查看病人檢驗報告,門診需憑病人的就診卡或條形碼附聯取化驗單。
⑥住院病人檢驗報告單統一由本科派專人送病區護士辦公室,由值班護土核對后簽收。
(2)門診病人委托檢驗事宜等由門診實驗室負責接待。患者需要郵寄檢驗報告單時,必須填寫委托單,門診實驗室負責落實郵寄(掛號信、快件需保存好郵寄憑證,以備查詢)。
(3)病人提出以電話、傳真、電子郵件傳遞檢驗結果時,在委托單上注明,同時寫上聯系人、聯系方式,門診實驗室發單人員核對無誤且符合保密條件后,方可傳遞結果。
(4)原則上,住院病人不能自行到本科取檢驗報告單或補取報告單,如特殊需要,可憑病區醫生開具的委托單領取報告單。
(5)檢驗科計算機由有資質檢驗人員憑密碼進入,在工作中要嚴防泄密,不得以任何理由將病人信息資料泄露給他人(包括廠家、公司、個人),離開工作崗位要及時關閉工作界面。
(6)愛滋病抗體初篩實驗室嚴格按HIV初篩實驗室的《保密操作程序》實行對患者隱私權的保護。
篇3:檢驗科醫療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制定醫療差錯、事故的防范措施,熟悉差錯、事故發生后的處理流程,旨在杜絕或減少檢驗差錯的發生,保證醫療安全。
2.范圍:
適用于檢驗科務實驗室從事檢驗技術工作的全體人員。
3.職責:
(1)科主任對檢驗科醫療安全管理負總責。對醫療安全定期檢查、督促并負責處理差錯事故。
(2)實驗室組長負責落實具體措施。
(3)各技術崗位工作人員對本崗位檢驗報告負責。
4.醫療差錯、事故防范:
(1)加強對職工的醫療安全意識教育,緊緊繃牢醫療安全這根弦。科主任要及時發現存在的不安全隱患,并提出防范措施。一旦發生差錯或糾紛,科主任要及時組織討論,分析原因,對差錯定性,必要時在全科會議上通報,組織全科人員討論分析,使其它同志引以為鑒,防止再發生類似差錯或糾紛。
(2)進一步改善職工的服務意識,加強醫患溝通,特別是服務窗口,是最容易與病人發生口角的地方,因此,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及與病人溝通的技巧都很重要。
(3)進一步落實相關的規章制度和操作技術規范,如檢驗結果審核制度、急診管理及危急值報告制度、檢驗標本管理制度、異常結果復檢規定、血球儀復檢和鏡檢要求等,科主任經常性檢查和督促落實情況。
(4)嚴把檢驗質量關,加強檢驗報告審核工作。報告單發出前必須認真、仔細核對,對檢驗結果與臨床診斷明顯不符、陰性與陽性臨界值結果、自相矛盾不能解釋的、離譜的結果均要給予復查,并在報告單上注明“已復查”。對血清外觀異常者也要注明,必要時與病區溝通。
(5)堅守工作崗位,急診標本及時檢測,及時報告。屬“危急值”結果必須立即復查確認,并按“檢驗結果危急值質量管理及報告制度”流程及時報告給臨床。
(6)做好實習生帶教工作。實習生必須在老師指導下從事操作,檢驗結果必須由帶教老師審核后簽發。實習生發生的差錯由帶教老師承擔責任。
(7)加強標本的管理,認真采集和驗收檢驗標本,仔細核對條形碼上的信息,防止標本錯采、錯收、張冠李戴。不合格標本須及時退回并電話通知重新采集送檢,以保證檢驗質量。已測標本和未測標本分開放置,標本存人冰箱前必須檢查是否已檢測過(即是否有未測標本混入其中);下班前也要檢查操作臺上、水浴箱及離心機內是否有未測標本,確保檢驗標本不遺失并保證及時報告。同時,作好記錄,以備查詢。為便于標本復查及查找差錯原因,檢測后的標本必須冰箱保存一周,骨髓片、染色體制片則要長期存檔保存,征兵標本需保存三個月以上。
(8)加強對職工的業務培訓,除每月開展一次業務學習外,還要結合本科的工作實際,對職工進行技術考核,提高職工的業務水平。
(9)工作期間嚴肅、認真、細致,不閑聊,不脫崗。
嚴格交接班制度,交接標本必須到人到位,交接雙方須在交接班本上簽字。
(10)加強法制觀念,不使用三證不全的試劑(無論質量多好),以防不必要的糾紛發生。
(11)科主任二線值班,及時處理值班期間的意外事項(如儀器故障、急診標本太多需臨時加人等),保證值班期間人員、儀器正常。
5.差錯、事故處理及報告程序:
(1)科室職工收到臨床對檢驗質量的反饋(口頭或書面),均統一轉交給科主任,科主任應及時查實情況,作出相應整改措施,并給臨床答復。如反饋內容屬于差錯性質,應按差錯標準定性及時記錄、上報。
(2)發生一般差錯。當事人應主動向分管科主任匯報,分管科主任及時登記并處理,每月全科匯總一次,月底填表上報醫務處。
(3)發生嚴重差錯或事故,當事人應立即向科主任匯報,科主任應交待相應的應急措施,同時親臨現場與當事人一起進行應急處理,避免事態擴大,將差錯降低到最低水平。
(4)發生差錯的標本及有關記錄等均須妥善保存,以備查對。
(5)發生嚴重差錯及事故,其匯報路線:當事人→科主任→醫務處。
(6)發生一般差錯,科主任應在科室會議上通報。發生嚴重差錯及事故,應在三天內組織全科討論分析,當事人須在會上作深刻檢查,由科主任向醫務處作出書面匯報。
(7)發生差錯的責任人除通報教育外,根據相關獎懲條例,給予恰當的獎金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