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部收費主管職責權限
客戶服務部收費主管職責權限
主要職責描述
1、熟悉相關的法律法規并定期組織員工學習培訓;
2、負責物業管理費的銀行劃扣、現金收取、各類報表制作等工作;
3、負責園區公共水電費的統計核算及請款繳納等工作;
4、負責對每月報表進行審核,定期檢查收費的各項日常工作;
5、定期修訂、完善部門各項收費管理規定;定期對收費管理員進行培訓及考核;
6、負責每天對現金收費情況進行檢查;
7、協調相關部門處理有關收費的疑難投訴問題;
8、協調外單位處理收費的相關事宜;
9、每月將樓管員抄錄的各住宅、商鋪的水電表及公用電表讀數錄入電腦生成水電費及公攤電費等,保證數據錄入的差錯率為0,并打印出交款通知單;
10、完成部門和公司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工作權限:
1、月底統計各樓宇、商鋪的管理費、水電費的催繳情況,有權審核并上報部門及公司領導;
篇2:建設項目審批收費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進一步簡化審批程序,優化投資環境,提高辦事效率,規范收費管理,根據《省行政程序規定》、《省政府服務規定》、《省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條例》以及相關稅、費、基金等法律法規政策要求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對單位(或個人)在我縣行政區域范圍內新建、改建和擴建各類建筑物和構筑物,直至取得產權證明的過程(以下簡稱“建設過程”)中,依法須繳納的稅金、基金、行政事業性收費和專項資金的征收或監管。
第三條建設過程中須繳納的稅金、基金、行政事業性收費和專項資金,須在申請征地手續、施工許可證和房屋產權證時,分三個環節在統一繳費窗口繳納。建設過程中涉及的服務性收費,由具備服務資質和收費資格的服務機構(包括提供服務的行政事業單位和社會服務機構)根據相關規定自行收取。
第四條各部門在行政審批過程中需征收或監管的所有繳費項目如下:
(一)用地環節:耕地占用稅、耕地開墾費、用地管理費、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水利建設基金。
(二)報建環節:土地交易契稅、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設費、森林植被恢復費、白蟻預防費、工傷保險費、散裝水泥專項資金、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建筑企業勞動保險基金、價格調節基金、育林基金、三同時保證金。
(三)產權環節:房產交易契稅、住宅專項維修資金、房屋所有權登記費、城市道路占用費、城市道路挖掘修復費、園林綠化賠償費、水土保持設施補償費、水土流失防治費、土地閑置費、土地復墾費。
第五條上述項目的收費標準、收費范圍和計費方式均按省市相應政策規定執行,如省市政策對上述審批環節的收費項目有所增減,或收費標準等有變更,我縣將按政策同步調整,并在繳費窗口及時更新收費公示。
第六條建設項目審批和繳費按以下程序進行:
1.征地環節收費項目按國土部門征地報卷要求收取。
2.縣政務服務中心結合各部門行政審批職能,分別制定報建和產權環節的聯合審批表。建設單位(或個人)根據建設進度分別在建設和房產局窗口領取聯合審批表,報相關部門審批;
3.各部門簽署審批意見,核定本部門需收取的繳費金額,并按聯合審批表的格式要求注明核定費用的相關基礎數據(如計費面積等);
4.縣財政局窗口對各部門核定費用進行審核和匯總,向建設單位(或個人)出具繳款單;
5.建設單位(或個人)到統一繳費窗口交費后,憑繳費單據領取施工許可證或產權證。
第七條本辦法規定的統一繳費項目包括了行政審批過程中可能涉及的、需征收或監管的所有項目,各部門須根據建設過程中的實際情況,只能對實際產生收費事實項目收費,未發生的不得收費。任何部門在行使本辦法范圍內的行政審批職權時,不得就統一繳費項目單獨收費;除有收費依據的證書工本費外,不得附帶收取其它費用。
第八條統一繳費項目須按政策足額繳納,并按規定的范圍和標準全面落實相關減免、優惠政策;其中監管性質的資金須按政策及時足額發放或返還。需鼓勵發展工業或其它項目投資建設,按相關政策,在項目建成投產后給予扶持或獎勵。
第九條建設過程中涉及的服務性收費須按政策要求收取。提供服務的機構須與建設單位(或個人)簽訂服務委托合同,明確服務內容和收費標準。嚴禁服務機構只收費不服務,或通過不執行政策規定必須達到的服務標準而降低收費,制造惡意競爭。嚴禁行政審批部門利用職權指定服務機構,強制建設方接受服務;嚴禁將相關服務性收費捆綁到統一繳費環節收取。
第十條縣政務服務中心、縣監察局、縣物價局、縣財政局、縣審計局負責對本辦法規定的審批程序和收費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違反本辦法的部門和單位,依法追究相關領導和經辦人的責任;對違法違規經營的服務提供單位,將及時記入誠信檔案,并依法采取懲處措施;對違規收費行為依法進行查處。
第十一條本辦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原長縣政發〔2008〕4號、長縣政發〔2010〕22號及縣內其他與本辦法相沖突的收費政策一律廢止。
第十二條本辦法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負責解釋。
篇3:公路收費站過路卡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加強和規范我縣公路收費站過路卡的管理,改善我縣投資環境,根據省市有關規定,制定本暫行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所指的公路收費站,是指S276線腰古至縣城段的收費站和S113線逕尾至縣城段的村收費站。
第三條本規定所指的公路收費站過路卡,分為通行證和收費年卡(月卡)兩類。沒有辦理過路卡的機動車輛,除國家、省、市規定的特殊車輛及持有“縣投資者禮遇證”人員外,在經過我縣公路收費站時,要全額繳納過路費。
第四條過路卡應標明所通行的收費站、使用車輛和有效期限,并僅限本車輛在有效期限內使用,不得轉借其他車輛使用。
第五條下列范圍的非營運性機動車輛,可以辦理公路收費站通行證:
(一)縣四套班子領導公務用車。
(二)縣直屬副科以上獨立單位,每個單位可辦理一輛公務用車。
(三)縣內各鎮黨委政府,可辦理兩輛公務用車。
第六條所有縣屬機動車輛,可自愿辦理公路收費站收費年卡(月卡),收費標準按物價部門規定的標準執行。
第七條下列范圍的機動車輛,可按物價部門規定的車崗籍或村籍的收費標準辦理收費年卡(月卡);
(一)車崗籍的機動車輛,經收費站核準后,按車崗籍收費標準辦理收費站收費年卡(月卡);
(二)在車崗鎮長期工作的人員,其使用的機動車輛,可提供相關證明并經收費站核準后,按車崗籍收費標準辦理收費站收費年卡(月卡);
(三)村籍的機動車輛,經村收費站核準后,按村籍收費標準辦理村收費站收費年卡(月卡);
(四)在村鎮長期工作的人員,其使用的機動車輛,可提供相關證明并經村收費站核準后,按村籍收費標準辦理村收費站收費年卡(月卡);
(五)縣屬汽車站的客車,可根據需要分別按車崗籍、村籍的收費標準辦理村收費站收費年卡(月卡)。
第八條收費站所在地的公民的非營運機動車輛,需辦理收費年卡(月卡)的,由所在地收費站提出方案,依有關程序辦理。
第九條個別非營運性質的機動車輛,因特殊情況需優惠辦理收費年卡(月卡)的,由收費站核準后,依有關程序辦理。其收費按物價部門核定標準的60%收取。
第十條公路收費站過路卡由公路主管部門印制,由縣公路過路卡審核監督組審批,由公路收費站受理并發放。
第十一條縣公路過路卡審核監督組由政府辦公室,交通局,公路局,公路建設指揮部,收費站主要領導組成,并由政府辦公室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其職能是負責公路過路卡的審批及對該卡發放使用情況進行監督。
第十二條各機動車輛需辦理下年度公路過路卡的,須在當年12月1日至15日向公路收費站提出申請并提供有關資料,由公路收費站在當年12月18日前統一報縣公路過路卡審核監督組批準,并在當年12月25日前辦理發放完畢。逾期申請的,原則不予辦理。
第十三條公路過路卡審核監督組和公路收費站人員在辦理過路卡時要公開公正進行,并要實事求是,嚴格把關。如違反規定審批發放的,則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第十四條公路收費站須在每年年終將當年過路卡辦理及使用情況報告縣公路過路卡審核監督組;監督組要定期對過路卡發放及使用進行檢查監督。
第十五條本規定由縣政府辦公室負責解釋,并從2013年1月1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