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收費站財務監督管理辦法
一、收費站會計工作的人員配備
各單位應當根據會計業務需要配備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的會計人員。未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的人員,不得從事收費站會計工作。
會計人員應當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熟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遵守職業道德。
二、收費站會計工作的崗位設置及其職責權限
1、各單位應當根據會計業務需要合理設置會計工作崗位,合理劃分職責權限,堅持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確保不同崗位之間權責分明、相互制約、相互監督。
2、收費站會計工作崗位一般可分為:出納、稽核、票證等。會計工作崗位,可以一人一崗、一人多崗或者一崗多人。但出納人員不得兼管稽核、票證和收入、債權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
3、收費站會計人員工作調動或者因故離職,必須將本人所經管的會計工作全部移交給接替人員。沒有交接手續的,不得調動或者離職。辦理交接手續應有財審科人員監交。
4、與貨幣資金相關的票據必須嚴格管理,明確各種票據的購買、保管、領用、背書轉讓、注銷等環節的職責權限和程序,并專設登記簿進行記錄,防止空白票據的遺失和被盜用。
5、必須加強銀行預留印鑒的管理。財務專用章由出納保管,個人名章必須由本人或其授權人保管。嚴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項所需的全部印章。
三、收費站票證管理工作
㈠票證管理遵循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其基本職責是:
1、高管中心是票證管理的總的核算單位,負責票證領發,并對各收費站票證的使用,進行監督、檢查。
2、各收費站均是票證管理的基本核算單位,具體負責本單位票證領發、保管、使用和審核銷號。
㈡各單位必須指定專人負責票證管理,建立健全票證收、發、領、用、核的制度和手續。加強票證管理,領入票證必須辦理驗收入庫,發放領用雙方要當面點清。票管員要掌握票證用量和庫存數量,加強核對工作。
㈢票證必須妥善保管,順號存放。管理有條不紊,保證票證完整,不受損失,并定期盤點,做到帳實相符。
㈣對作廢收據應妥善保管,不得私自銷毀。
㈤票管員工作調動或因故離職時,必須辦清交接手續后方準離職。
四、賬戶管理
收費站收入專戶的開設、變更和銷戶工作必須嚴格審批手續。
五、收入解繳
每月5日、15日、25日應將規費收入專戶中的存款全額解繳。
六、收費站會計核算工作
收費站會計核算應執行《江蘇省公路事業單位會計核算辦法(試行)》,應使用財務統一的電算化軟件進行核算。
七、收費站財務的監督管理
高管中心財審科負責對收費站的財務進行監督管理。采用定期審計和專項審計相結合。各收費站應如實提供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以及有關情況,不得拒絕、隱匿、謊報。
篇2:醫院財務監督制度
醫院財務監督制度(九)
(一)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內部財務監督,維護醫院正常經濟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以下簡稱《會計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所稱財務監督是指單位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確保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等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第三條院長對醫院內部財務監督制度建立健全及有效實施負責。
(二)財務監督制的目標和原則
第四條財務監督應當達到以下基本目標:
1.規范醫院內部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
2.堵塞漏洞、消除隱患,防止并及時發現、糾正錯誤及舞弊行為,保護醫院資產的安全、完整。
3.確保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單位內部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
第五條財務監督應當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財務監督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本規范,以及單位的實際情況。
2.財務監督應當約束單位內部涉及會計工作的所有人員,任何個人都不得擁有超越內部財務監督的權力。
3.財務監督應當涵蓋醫院內部涉及會計工作的各項經濟業務及相關崗位,并應針對業務處理過程中的關鍵控制點,落實到決策、執行、監督、反饋等各個環節。
4.財務監督應當保證醫院內部涉及會計工作的機構、崗位的合理設置及其職責權限的合理劃分,堅持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確保不同機構和崗位之間權責分明、相互制約、相互監督。
5.財務監督應當遵循成本效益原則,以合理的控制成本達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6.財務監督應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醫院業務職能的調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斷修訂和完善。
(三)財務監督的內容
第六條財務監督的內容主要包括:貨幣資金、實物資產、對外投資、工程項目、采購與付款、籌資、銷售與收款、成本費用、擔保等經濟業務的會計控制監督。
第七條醫院應當對貨幣資金收支和保管業務建立嚴格的授權批準制度,辦理貨幣資金業務的不相容崗位應當分離,相關機構和人員應當相互制約,確保貨幣資金的安全。
第八條醫院應當建立實物資產管理的崗位責任制度,對實物資產的驗收入庫、領用、發出、盤點、保管及處置等關鍵環節進行控制,防止各種實物資產被盜、毀損和流失。
第九條醫院應當建立規范的對外投資決策機制和程序,通過實行重大投資決策集體審議聯簽等責任制度,加強投資項目立項、評估、決策、實施、投資處置等環節的會計控制,嚴格控制投資風險。
第十條醫院應當建立規范的工程項目決策程序,明確相關機構和人員的職責權限,建立工程項目投資決策的責任制度,加強工程項目的預算、招投標、質量管理等環節的會計控制,防范決策失誤及工程發包、承包、施工、驗收等過程中的舞弊行為。
第十一條醫院應當合理設置采購與付款業務的機構和崗位,建立和完善采購與付款的會計控制程序,加強請購、審批、合同訂立、采購、驗收、付款等環節的會計控制,堵塞采購環節的漏洞,減少采購風險。
第十二條醫院應當加強對籌資活動的會計控制,合理確定籌資規模和籌資結構、選擇籌資方式,降低資金成本,防范和控制財務風險,確保籌措資金的合理、有效使用。
第十三條醫院應當在制定商品或勞務等的定價原則、信用標準和條件、收款方式等銷售政策時,充分發揮會計機構和人員的作用,加強合同訂立、商品發出和賬款回收的會計控制,避免或減少壞賬損失。
第十四條醫院應當建立成本費用控制系統,做好成本費用管理的各項基礎工作,制定成本費用標準,分解成本費用指標,控制成本費用差異,考核成本費用指標的完成情況,落實獎罰措施,降低成本費用,提高經濟效益。
第十五條醫院應當加強對擔保業務的會計控制,嚴格控制擔保行為,建立擔保決策程序和責任制度,明確擔保原則、擔保標準和條件、擔保責任等相關內容,加強對擔保合同訂立的管理,及時了解和掌握被擔保人的經營和財務狀況,防范潛在風險,避免或減少可能發生的損失。
(四)財務監督的方法
第十六條財務監督的方法主要包括: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控制、授權批準控制、會計系統控制、預算控制、財產保全控制、風險控制、內部報告控制、電子信息技術控制等。
第十七條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控制要求單位按照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合理設置會計及相關工作崗位,明確職責權限,形成相互制?機制。
不相容職務主要包括:授權批準、業務經辦、會計記錄、財產保管、稽核檢查等職務。
第十八條授權批準控制要求醫院明確規定涉及會計及相關工作的授權批準的范圍、權限、程序、責任等內容,醫院內部的各級管理層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行使職權和承擔責任,經辦人員也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辦理業務。
第十九條會計系統控制要求醫院依據《會計法》和《醫院財務制度》,制定適合本單位的會計制度,明確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財務會計報告的處理程序,建立和完善會計檔案保管和會計工作交接辦法,實行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充分發揮會計的監督職能。
第二十條預算控制要求加強預算編制、執行、分析、考核等環節的管理,明確預算項目,建立預算標準,規范預算的編制、審定、下達和執行程序,及時分析。
篇3:公司財務監督內控制度
公司財務監督與內控制度(三)
一、充分發揮財務人員的監督職能作用,對公司資金運動的全過程進行認真的監督和檢查,確保公司預算的順利執行,通過檢查、分析,不斷促進醫院的各項建設,提高管理水平。
二、設立兼職物價管理人員一名,經常回款標準、產品價格的價格政策的執行情況,做到應收盡收,不應收則絕不收。
三、加強對各項支出的監督和管理,嚴格掌握各項費用的開支執行標準,對違反開支標準的拒絕付款,對于多支、亂支或不講求經濟效益和手續程序的開支,應堅決制止和糾正,并以書面形式報告院長或上級領導及時做出處理。
四、嚴格執行國家控購商品的報批手續,杜絕盲目采購、貪多求新,搞“小而全”等情況,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或損失。
五、從嚴執行收入管理,指定專人審核門診收入、住院收入,即以審查收費清單和收費三聯單為主,所有收入必須進入本單位帳戶內,絕不允許設置“帳外帳”和“小金庫”。
六、堅持一支筆審批報銷制度,全公司的支出由副總一人簽字審批,加強對各種資金及財產物資的管理,避免形成漏洞和矛盾。
七、轉帳支票及現金支票等、印章由會計人員保管,他人不得兼管。
八、會計人員和會計業務的管理要接受主管部門的領導和監督,同時要接受財政、稅務、物價、審計等有關部門的指導和監督,完善財務監督和內部控制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