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煤礦機電運輸安全管理措施

煤礦機電運輸安全管理措施

2024-07-22 閱讀 4058

?煤礦機電運輸是礦井生產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礦井的各個生產環節,涉及面廣,特殊工種多,技術性強。對造成煤礦機電運輸事故的原因進行了分析,針對機電運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控制煤礦機電運輸事故的相關對策。

1事故原因

由于一些特種作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參差不齊,安全意識淡薄,使得違章操作的現象時有發生,再加上一些特種作業人員操作技能不嫻熟、安全生產知識缺乏,也易造成安全生產事故。頻繁調換特種作業人員的崗位,給安全埋下隱患。特種崗位人員大都是經過專業培訓的專業人員,對他們的崗位不宜隨意變動。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有些企業領導卻不去考慮學識水平,不講究用人策略,隨意調換特種作業人員的工作崗位,再加之一些技術人員不鉆研業務,使得違章操作的現象頻頻發生,給生產帶來了安全隱患。

生產設施老化、簡陋缺乏,技術性能下降,再加上一些舊的生產設施不能適應生產發展的需要,從而造成安全生產事故。

2運輸設備管理

2.1井下防排水裝置礦井必須配備3臺水泵,水倉、泵房機電設備安裝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第278條規定。主要排水設備應符合下列要求:水泵必須配備工作、備用和檢修的水泵,工作水泵必須保證在20h內排出礦井24h的正常涌水量;水管必須配備工作和備用水管,工作水管的能力應能配合工作水泵在20h內排出礦井24h的正常涌水量,備用的水管能力應配合工作和備用水泵在20h內排出礦井24h的最大涌水量;配電設備應同工作、備用以及檢修水泵相適應。對存在隱患的礦井,可另行增建抗災強排能力泵房,應每年進行1次性能測定。

2.2提升運輸機電設施

2.2.1立井、斜井提升機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第427條規定裝設保險裝置,保險裝置應符合下列要求:一是防止過卷裝置。二是防止過速裝置。三是過負荷和欠電壓保護裝置。四是限速裝置。五是深度指示器失效保護裝置。六是閘間隙保護裝置。當閘間隙超過規定值時,能自動報警、自動斷電。七是松繩保護裝置。八是滿倉保護裝置。箕斗提升的井口煤倉滿時,能及時報警,自動斷電。

2.2.2提升裝置的滾筒纏繞的鋼絲繩層數要求:一是滾筒邊緣要高出最外1層鋼絲繩的高度,至少為鋼絲繩直徑的2.5倍。二是滾筒上必須設有帶繩槽的襯墊。三是鋼絲繩由下層轉到上層的臨界段外(相當于繩圈1/4長的部分),必須定期檢查。對現有不帶繩槽襯墊的在用絞車,只要在滾筒板上用1層鋼絲繩作底繩,可繼續使用。

2.2.3傾斜井巷內使用串車提升遵守《煤礦安全規程》第370條規定。提升裝置使用的鋼絲繩及連接裝置必須按規定進行檢驗,對磨損、銹蝕斷絲超限的鋼絲繩和不合格的連接裝置必須及時更換,不得違章使用,嚴禁超載提升,箕斗提升必須采用定重裝載。

2.2.4鋼絲繩牽引帶式輸送機運輸遵守《煤礦安全規程》第374條規定:一是必須裝設保護裝置,并定期進行檢查。二是在傾斜井巷中,必須裝設彈簧式或重錘式制動閘,制動閘的性能應符合要求。

2.2.5采用鋼絲繩牽引帶式輸送機運送人員遵守下列規定:一是在上、下人員的20.0m區段內輸送帶至巷道頂部的垂距不得小于1.4m,行駛區段內的垂距不得小于1.0m。二是輸送帶的寬度不得小于0.8m,運行速度不得超過1.8m/s。三是乘坐人員的間距不得小于4.0m。四是上、下人員的地點應設有平臺和照明。上、下人的區段內不得有支架或懸掛裝置。五是運送人員前,必須卸除輸送帶上的物料。六是應裝有在輸送機全長任何地點可由搭乘人員或其他人員操作的緊急停車裝置。七是鋼絲繩芯帶式輸送機應設斷帶護裝置。

2.2.6使用滾筒驅動帶式輸送機必須使用阻燃輸送帶,巷道內應設照明裝置;必須裝設驅動滾筒防滑保護、堆煤保護和防跑偏裝置;應裝設溫度保護、煙霧保護和自動灑水裝置,并在主要運輸巷道內安設帶式輸送。

2.3煤礦供電及井下電氣礦井至少應有可靠的兩回路電源線路。當任意回路發生故障停止供電時,其他任一回路應能擔負礦井全部負荷。井下各水平中央變(配)電所、主排水泵和下山開采的采區排水泵房供電的線路不得少于兩條回路。主通風機、提人立井提升機、抽放瓦斯泵等主要設備應設置雙回路供電。

井下防爆電氣設備的運行、維護和修理,必須符合防爆性能的各項技術要求。防爆性能遭受破壞的電氣設備,嚴禁繼續使用。井下電纜必須選用帶有MA(煤礦安全)標志的阻燃電纜。電纜的聯結和鋪設必須遵守下列規定:一是電纜必須懸掛。二是水平巷道或傾斜井巷中懸掛的電纜應有適當的弛度,并能在意外受力時自由墜落。三是電纜懸掛點間距,在水平巷道或傾斜井巷內不得超過3.0m,在立井井筒內不得超過6.0m。四是沿鉆孔敷設的電纜必須綁緊在鋼絲繩上,鉆孔必須加裝套管。電煤鉆必須使用設有檢漏、漏電閉鎖、短路、過負荷、斷相、遠距離起動和停止煤電鉆功能的綜合保護裝置。井下照明和信號裝置,必須采取具有短路、過載荷漏電保護的綜合保護措施。

2.4礦井主通風機裝置礦井必須安裝兩套同等能力的主通風機裝置,其中1臺備用,備用的風機必須能保證10min內開動。對通風機必須3a進行1次性能測定。礦井的主要通風處必須裝有反風設施,并能及時改變巷道中的風流方向,改變后的供風量不應小于正常供風量的40%。通風機的機房必須安裝水柱計、電流表、電壓表、軸承溫度計等。部通風機和掘進工作面的電氣設備中,必須裝有風電閉鎖裝置。

3結束語

加強特殊工種的用工制度管理、職工的安全業務培訓及安全工作。由于煤礦機電運輸各崗位工種的技術性較強,其各崗位工種都不能以照顧的身份出現,應由思想端正、技術全面的操作人員來擔任。建立競爭機制,定期組織職工進行技能比武,采取“三結合”的培訓方式,即業余培訓與重點培訓相結合,以重點培訓為主,內培與外培相結合,以內培為主。抓好安全工作,強化監督制約機制,加強各級領導和業務部門的安全生產責任意識和作業人員的崗位責任意識,做好煤礦運輸安全管理工作。

篇2:某機電運輸設備安全準運使用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設備安全正常運行,做好設備準運證的發放、管理工作,結合我鑫銅公司情況,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所有使用設備的單位。第二章具體管理辦法第一條公司對井下所有在用機電、運輸設備及相關安全設施實行安全準運許可制度。機電、運輸設備或安全設施未取得安全準運證的,不得使用。第二條機運部負責安全準運證的頒發和管理。安監部做好機電、運輸設備、安全設施的日常監督管理。第三條機電、運輸設備、安全設施在運行前必須由使用單位提出申請,并提供設備名稱、責任單位和使用地點。機運部收到申請后,牽頭組織安監部、使用單位在2個工作日內共同驗收并簽字,合格后有機運部發放準運證,并掛設在設備上方可運行。第四條設備拆除、停用、搬卸至新地點或更換使用單位,原安全準運證無效,使用單位需重新申請。第五條機運部、施工單位必須建立、健全設備安全準運臺帳,明確責任人員。第六條施工單位取得安全準運證后,不得降低設備或設施安全使用標準,并應當加強日常檢查維護,安監部、機運部必須加強日常監督檢查,發現其達不到安全準運標準,不具備準運條件時,應當暫扣或者吊銷其安全準運證,嚴禁運行。第七條新安裝設備必須達到質量標準化要求,否則不予頒發準運證。第八條運行中的設備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必須立即停止運行吊銷準運證,進行整改。(一)有失爆現象的。(二)不具備安全運行條件的。(三)膠帶輸送機各種保護不起作用的。(四)刮板輸送機機頭、機尾沒有戧桿的或戧桿不合格的。(五)使用中的絞車未安裝聲光信號的。(六)壓風機各種保護不起作用的。(七)煤電鉆綜保和照明綜保保護不起作用的。以上各條發現后,除立即停運外,對使用單位罰款1000元,支書、隊長各罰款200元。第九條運行中的設備有下列情況之一的限期進行整改,到期未達到整改要求的吊銷準運證,罰責任區隊1000元,罰隊長、支書各200元。(一)整部膠帶輸送機發現有三個托輥同時不轉的。(二)上下托輥有短缺現象的。(三)膠帶接口開裂超過100mm的。(四)膠帶跑偏嚴重的。(五)機頭無安裝防塵罩的。(六)各機頭灑水噴霧裝置不起作用的。(七)膠帶輸送機行人跨越處應設過橋而未設的。(八)刮板輸送機達不到平、直、穩的,運行時晃動的。(九)液力耦合器甩掉易溶塞不用的(十)絞車鋼絲繩磨損嚴重或斷絲超過規定的。(十一)調度絞車未使用擋繩板的。(十二)剎車、離合手柄不起作用或達不到規定要求的。(十三)絞車根繩達不到規定數量3至4圈的。(十四)尾繩緊固未按規定緊固或達不到要求的。(十五)繩卡未達到規定數量4個或個別繩卡不起作用的(十六)絞車聲光電鈴信號不齊全的。(十七)使用中的絞車未制作水泥基礎或四壓兩戧不全的。(十八)斜坡一坡三檔設施不起作用的。(十九)設備附屬部件、五小電器未上板的。(二十)水泵閥門操作不靈活或有漏水的。(二十一)水泵壓力表不起作用或未安裝的。(二十二)機車剎車距離達不到規定要求的。(二十三)乳化泵未使用自動配比裝置或加油濾網的,壓力達不到規定運行值的。(二十四)變壓器超負荷運行的。(二十五)運行中的刮板輸送機電機與減速箱之間聯接筒缺少螺絲或螺絲松動的。(二十六)設備外露轉動部分沒有防護裝置的。第十條必須將安全準運證懸掛在顯著位置,保證完好,保持表面清潔。第十一條違反本制度規定,未取得安全準運證、準運證管理不善丟失或準用證被暫扣、吊銷的,不得使用該設備或設施,擅自使用者按三級事故論處,造成事故的要加重處理。第三章附?則第一條本辦法自下發之日起執行。第二條本辦法解釋權歸鑫銅煤業有限責任公司。

篇3:機電運輸區技術員安全生產責任制

一、在區長的領導下,負責工區技術管理工作。在機電副總的指導下,負責抓好工區機電技術業務工作,對工區管轄范圍內的安全工作負技術責任。

二、在區長的領導下,負責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方針,執行煤礦“三大規程”及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三、解決工區機電設備運行上存在的技術疑難,組織有關人員分析研究,提出解決方案,并組織實施。

四、監督檢查工區各種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并根據執行情況不斷補充、完善。

五、深入現場,了解現場情況,檢查工區范圍內設備運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六、定期提出工區范圍內的設備預防性檢修計劃,組織有關人員提前制定方案,編制措施,并落實兌現。

七、負責組織有關人員按要求抓好四大技術測定工作,并進行計算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議。

八、經常了解各種大型固定設備的安全設施使用情況,發現隱患,督促并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整改完善。負責管轄區域范圍內事故隱患的排查并提出整改措施或建議。

九、做好本工區內各類事故的分析追查工作,協助業務部門、安檢部門分析重大機電事故,并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

十、負責抓好機電設備的定期檢修和定期試驗工作,抓好員工的技術培訓工作。

十一、負責抓好機電質量標準化工作,并根據標準要求逐項逐條落實整改。

十二、發現機電設備運行上的重大技術疑難問題,及時向機電副總匯報,并協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