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廈小區)車輛管理控制程序
物業程序文件
--小區(大廈)車輛管理控制程序
1.0目的
維護小區/大廈交通秩序,規范車輛停放管理,保持管轄區域道路通暢,預防交通事故和失竊事件發生。
2.0適用范圍
適用于物業服務中心車輛管理。
3.0職責
3.1客服部負責客戶接待、咨詢、身份核查、費用收取、證件辦理等工作。
3.2禮賓部負責車輛登記、交通指揮、巡查、費用收取等工作。
3.3禮賓部經理、中隊長負責突發事件的處理、跟進、回訪工作。
3.4客服經理負責客戶投訴的處理,禮賓經理負責專業對口事項進行協助。
4.0工作程序
4.1機動車停放管理:分為私家車位、月保車輛、臨保車輛
4.2車輛停放手續辦理:
4.2.1私家車位:為固定車位
4.2.1.1業主在辦理收車位時,客服助理指引業主詳細填寫《住戶資料登記表》中"車牌號碼"一欄。
4.2.1.2財務人員按元/月進行收費,并開具發票。
4.2.1.3財務人員將客戶資料錄入智能IC卡系統,并根據客戶繳交費的月數進行IC卡權限充值。
4.2.1.4客服助理打印《私家車位牌》,并指引車主將《私家車位牌》放置車前擋風玻璃右下角。
4.2.1.5解釋/答車主提出的疑問,并告知車主在每月7號之前到客服部前臺繳交當月車位管理費。
4.2.2月保車輛:
4.2.2.1辦理月保車輛客戶對象:限定為本小區業主/住戶/租戶。
4.2.2.2客戶需在客服組前臺辦理月保手續,辦理時須簽訂《車位出租申請表》,登記車輛的車牌號碼及車況、車型、發動機號碼。
4.2.2.3財務人員按元/月進行收費,并開具發票。
4.2.2.4財務人員將客戶資料錄入智能IC卡系統,并根據客戶繳交費的月數進行IC卡權限充值。
4.2.2.5客服助理打印《月保車輛停放憑證》,并指引車主將《月保車輛停放憑證》放置車前擋風玻璃右下角。
4.2.2.6解釋/答車主提出的疑問,并告知每月月底之前繳交次月車位月保費用,逾期未交者,須追加當月月保費用3%0的滯納金。
4.2.3臨保車輛:在小區門崗處確認身份后,辦理取卡手續。
4.2.4損壞/遺失IC卡的辦理:
4.2.4.1私家車位、月保車輛:由車主帶業主/住戶證到客服組前臺確認其身份后,進行原IC卡掛失登記,重新繳交費用,辦理新IC卡。
4.2.4.2臨保車輛:由禮賓隊長確認其車輛與車主身份,帶領車主到客服部前臺繳交IC卡工本費,由客戶組(財務人員)登記、注銷其臨時車輛停放IC卡資料。
4.3車輛管理操作要點:車輛進場操作、停車管理、車輛離場操作
4.3.1車輛進場操作:由門崗保安員操作
4.3.1.1對于到訪車輛,保安員先敬禮,請對方出示有效證件。
4.3.2.2禮賓員對客戶進行身份核實:可采取查證、可視對講、對講機等形式
a、屬于私家車位、月保車輛:協助業主刷卡,并按《交通指揮手勢細則》指引車主進入停車場。
b、屬于訪客車輛:與到訪單元進行確認,并將對方有效證件登記在《來訪、外來人員、車輛出入情況登記表》或《停車場車輛出入場登記表》后,取卡給予放行;未征得到訪單元客戶確認并認可,不予放行。
c、屬于貨車:與到訪單元進行確認,并將對方有效證件登記在《來訪、外來人員、車輛出入情況登記表》或《停車場車輛出入場登記表》,對4噸及4噸以上搬家/運貨車輛,需根據指定通道行走。
4.3.3.3核查無誤后予以放行,如遇突發事件,立即通知中隊長/主任前來處理。
4.3.2停車管理:由車場保安員操作
4.3.2.1停車分為露天停放和車庫停放。
4.3.2.2露天停放由客戶自行按規劃位置進行停放,臨近固定崗或巡邏保安員進行監管,并跟進停放不符合項,如小區車位足夠,需指引客戶將車輛停放在車庫。
4.3.2.3車庫停放:
a、引導:按《交通指揮手勢細則》將引導進入車輛按保管類別有序停放。
b、提示:提醒車主關好車窗、電源、空調等,車內貴重物品隨身帶走,鎖好車門。
c、查看:即時查看停放車輛狀況,若發現車有損壞,應立即向車主說明車況損壞程度,在《停車場車輛異常狀況登記表》中做好記錄,并讓車主在"備注欄"簽名確認。
d、巡查:
--車場禮賓員不定時巡查停放車輛,如發現問題,詳細登記在《停車場車輛異常狀況登記表》,并及時上報中隊長,并通知客服組前臺/監控中心,通知客戶。
--不定時對停車場管轄范圍進行巡邏、非停車位不得停放車輛。
--核查私家車位車輛是否符合信息。
--發生突發事件/車輛損壞/交通事件/車輛丟失等情況,需做好現場保護,并上報主任及客服主任,視情況報警并通知保險公司。
4.3.3車輛離場操作:
4.3.3.1對于離場車輛,禮賓員需敬禮:
a、屬于私家車位、月保車輛:車主可自行刷卡后離開,或禮賓員協助其刷卡。
b、屬于臨保車輛:
--由禮賓員收取臨保卡,并刷卡讀取收費信息。
--由收費員根據臨保收費標準進行收費,并出具發票,30分鐘以內免費停放。
--禮賓員在《來訪、外來人員、車輛出入情況登記表》或《停車場車輛出入場登記表》相應欄中進行登記。
--予以放行。
4.3.3.2屬于貨車需開箱檢查,按《物品放行控制程序》執行。
4.3.3.3IC卡遺失/損壞,按本程序4.2.4執行。
4.3.3.4如遇突發事件,立即通知禮賓隊長/經理前來處理。
4.4自行車停放管理
4.4.1客服部、禮賓部經理需根據小區現場進行劃定自行車停放位置。
4.4.2客服部、禮賓部需告知客戶自行車停放場地為免費使用,不收取任何費用。
4.4.3客服助理、禮賓巡邏員對停放情況進行監管,包括且不限于:
4.4.3.1自行車需按指定位置停放;
4.4.3.2自行車排放整齊、有序。
5.0支持性文件
5.1《交通指揮手勢細則》
5.2《物品放行控制程序》
5.3《業主收樓費用一覽表》
6.0質量記錄
6.1《住戶資料登記表》
6.2《車位出租申請表》
6.3《月保車輛停放憑證》
6.4《私家車位牌》
6.5《來訪、外來人員、車輛出入情況登記表》
6.6《停車場車輛異常狀況登記表》
6.7《停車場車輛出入場登記表》
編制:審核:批準:
篇2:物業公司社區文化控制程序
物業管理公司社區文化控制程序
1.0目的
為轄區內住戶提供社區文化活動,增進與住戶的溝通,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2.0范圍
適用于公司及管理處開展的社區文化活動。
3.0職責
3.1社區文化部負責社區文化活動的統籌安排。
3.2管理處制定本管轄區年度社區文化活動計劃,并負責組織實施。
4.0程序
4.1社區文化活動的分類
1)文藝活動,如節目表演、歌曲演奏活動。
2)文體活動,如文學、體育、科技、法律等宣傳、教育、競賽活動。
3)宣傳報道活動。
4.2社區文化活動的策劃
社區文化部按照社區文化工作方向及目標負責全公司的年度社區文化活動安排,于每年年初制定出公司的《社區文化活動計劃》,抱主管領導批準后實施。
4.2.2管理處結合轄區特點及公司計劃于1月內制定出管理處的年度社區文化活動計劃。
4.2.3管理處組織開展各項社區文化活動,并安排專人負責及布置,每次大型活動應有相應的實施方案。
4.2.4社區文化活動實施方案的內容包括活動主題、實施時間、地點、相關部門及人員任務分工,參加活動人員,宣傳報道的安排,活動所需設備道具、活動經費的落實等項目。
4.2.5根據公司年度社區文化活動方案,各管理處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制定本年度社區文化活動方案,并按計劃組織實施。
4.3社區文化活動的實施
4.3.1管理處根據已批準的《社區文化活動實施方案》召開工作會議,布置工作任務,保證按時保質完成任務。
4.3.2管理處按照規定的時間對各項工作進行檢查、指導,如發現不符合要求的應及時處理。
4.3.3大型社區活動要于活動前一周向業主發出通知或請帖。
4.3.4活動進行過程中,管理處及相關部門人員利用攝影、錄音、記錄等手段記錄活動,活動結束后,要對相關記錄進行整理并填寫《社區文化活動記錄》表,歸檔保存。
4.4社區文化活動的總結
4.4.1管理處在每次大型社區文化活動結束后,要總結活動的效果。如在活動中發生問題,按《糾正措施控制程序》執行。
4.5社區文化活動標準
1)內容健康、豐富,宣傳企業;
2)活動的娛樂性、趣味性強,住戶喜聞樂見;
3)獎品發放合理,起到助興作用。
4)場面歡快熱烈,住戶參與廣泛。
4.6大型社區文化活動現場注意事項
1)組織和服務人員要熱心、耐心、公正。
2)安全防范工作周密、周到。
4.7辦好社區的宣傳欄
4.7.1管理處根據本轄區特點通過宣傳欄的宣傳工作達到豐富居民業余生活,美化新人新事新風尚,鞭撻不良現象及丑惡行為的目的。
4.7.2宣傳活動應有計劃,要做到重大節日宣傳慶賀,特殊情況及時告誡,日常管理充分體現。
4.7.3每期宣傳欄的刊登內容要記錄在《宣傳欄記錄》上,有條件的管理處要照相留底備存。
5.0相關文件與記錄
WI/Z《社區文化工作手冊》
篇3:環境因素識別評價控制程序
?1目的?識別、評價公司能夠控制的、以及可以期望對其施加影響控制的環境因素,并確定、更新重要環境因素,以對其進行管理和控制。?2適應范圍?公司活動、產品、服務中環境因素的識別、評價、更新與管理。?3職責3.1公司各職能部門/項目部負責對本部門的環境因素進行識別活動,并對所識別的環境因素進行評價,確定重要環境因素,制訂重要環境因素清單。3.2安全環保部負責匯總公司《環境因素識別評價表》,并組織相關部門和人員對所匯的環境因素進行評價編制公司《重要環境因素清單》。3.3?管理者代表負責批準重要環境因素清單并監督檢查對重要環境因素的控制管理情況。?4工作程序4.1環境因素識別4.1.1環境因素的分類包括:4.1.1.1廢氣排放:a)建筑材料中有害氣體如苯、甲醛的揮發,油漆涂刷;b)電(氣)焊;c)汽車尾氣。4.1.1.2粉塵排放;a)運輸揚塵、土工施工;b)水泥(砂、石)裝卸等。4.1.1.3廢水排放:a)建筑施工產生的廢水;b)生活廢水等。4.1.1.4固體廢棄物排放:a)建筑垃圾;b)廢下腳料、切屑;c)廢包裝物、廢紙;d)廢舊電池等。4.1.1.5能源、資源消耗:a)水、電、油、煤、燃料;b)紙張及生產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等。4.1.1.6潛在的泄漏:a)化學危險品泄漏;b)油品泄漏等。4.1.1.7潛在的火災、爆炸:a)木工棚;b)電氣焊作業面。4.1.1.8噪聲的排放及光污染:a)施工噪聲、機械噪聲;b)工地夜間照明的光污染。4.1.1.9其它:a)文物的挖掘;b)植被(物)的破壞、樹木的砍伐等。4.1.2識別環境因素應考慮三種狀態、三種時態六個方面。4.1.2.1三種狀態:a)正常狀態:正常工作(生產)時的狀態;b)異常狀態:非例行的活動,如施工中設備的關閉、啟動和檢修,工程停工狀態;c)緊急狀態:活動過程中不可預見的、可能對環境造成重大影響的狀態,如:火災、爆炸事故;洪水、地震、臺風的發生等。4.1.2.2三種時態:a)過去:以前曾經發生或遺留的、對目前產生影響的環境因素;b)現在:現在的污染和環境問題;c)將來:計劃中的活動在將來可能帶來的環境問題,如新工藝、新材料的使用。4.1.2.3六個方面a)大氣污染;b)水體污染;c)土地污染;d)廢物污染;e)資源能源的利用;f)其他環境問題和社區問題。4.1.3環境因素識別方法4.1.3.1環境因素的識別采用現場調查及排查等方法。4.1.3.2安全環保部根據建筑行業特點和一般施工方法所帶來的環境影響,識別通常情況下所管轄產品范圍和活動可能存在的環境因素,編制《環境因素清單》,在所屬范圍內下發。4.1.3.3行政辦負責識別公司機關辦公區域的環境因素;安全環保部負責識別辦公過程和現場檢查過程中的環境因素;計劃財務部負責識別設備、材料購買和使用過程中的環境因素;項目部負責識別施工過程中的環境因素和竣工產品所提供售后服務過程中的環境因素;各部門將識別的環境因素填寫在《環境因素識別評價表》中。4.1.3.4工程開工前:a)項目部安全環保人員組織有關人員對本項目環境因素進行確認;b)根據項目特點和施工現場周邊環境(工程所處位置、周圍居民情況等)對環境因素進行充分識別;c)識別范圍應包括供方和分包方提供的產品和服務。4.1.3.5環境因素匯總各項目部管理人員按以上要求對本項目所從事的活動、產品及服務中涉及到的環境因素進行全面調查,將識別出的環境因素填寫在《環境因素識別與評價表》中并向安全環保部匯報。安全環保部將各部門/項目部識別出的環境因素進行匯總、整理,填制《環境因素識別評價表》以便評價。4.2環境因素的評價4.2.1環境因素的評價方法優先采用是是非判斷法評價,當是非判斷法無法判斷時,可采用打分法評價。環境因素采用打分法評價時可考慮以下內容:4.2.1.1對污染類環境因素評價時可考慮表1中內容:污染類環境因素評價分值表1序號項目程度分值a影響的范圍公司范圍以外5公司范圍以內3項目部范圍內1b發生的頻率持續發生5經常或間斷發生3偶爾發生1c影響的程度環境影響嚴重5環境影響較重3環境影響一般1d持續時間每天10h以上5每天4h--10h之內3每天4h以上1e社區的關注程度抱怨很多5抱怨較多3很少抱怨1
4.2.1.2對能源、資源方面環境因素的評價可考慮表2中內容:能源、資源類環境因素評價分值表2序號項目程度分值f萬元產值年消耗量消耗量大5消耗量適中3消耗量小1g可節約程度加強管理且效果明顯5工藝改進可明顯見效3有措施且改進后較難節約14.2.2采用是非判斷法,屬下列情況之一者,應直接判為重大環境因素:4.2.2.1對于污染排放超過法律法規要求,或不加以控制就可能超過法律法規要求的。4.2.2.2有節約潛力的。4.2.2.3緊急或異常狀態下對環境造成重大影響的潛在環境因素,一旦發生可能會造成重大環境影響的,如火災、爆炸;4.2.2.4造成土地、水體和空氣二次污染的;4.2.2.5有毒、有害物資的使用屬可以替代的;4.2.2.6為公司提供產品和服務的供方和分包方的重大環境因素,且本公司可以對其施加影響的。4.2.3當是非判斷法不能準確確定時,采用打分法確定重大環境因素:4.2.3.3根據上述表1、表2分值范圍做如下確定:當a、b、c、d、e、f、g單項為5分時或∑=a+b+c+d+e≥17分時或f+g≥8時則可確定為重大環境因素。4.2.3.4評價環境因素時應考慮環境影響的范圍、嚴重程度、發生頻率和持續時間及社區關注程度。4.2.4公司各部門按以上環境因素評價方法在《環境因素識別評價表》評價一覽內做好記錄。4.2.5安全環保部將所匯總的環境因素根據是非判斷法和打分法進行評價并將評價結果填寫在《環境因素識別評價表》評價一覽內做好記錄。4.2.6各部門將所填寫的《環境因素識別評價表》報安全環保部,由安全環保部組織相關部門對各部門所評價的環境因素進行評價,編制公司《重大環境因素清單》并報管理者代表審批后轉發。4.3環境因素的更新4.3.1環境因素應定期識別、補充和更新,一般情況下,每年年初由安全環保部組織,對環境因素進行重新識別和評價。4.3.2發生以下情況導致環境因素發生變化時,相關部門/項目部按環境因素識別方法對環境因素進行更新,并將新增環境因素和評價結果向安全環保部匯報。a)環境法律、法規與其他要求發生變化;b)公司活動、產品或服務發生重大變化;c)公司的方針目標發生變化,或管理評審確定需要更新的內容;d)相關方有合理抱怨和新的要求或發生環境事故后;e)使用“四新”技術或進行新項目研發時。4.3.3凡新開項目均須識別、評價環境因素。4.3.4安全環保部負責對公司和各單位環境因素識別、評價情況每半年至少進行一次檢查和確認。4.4重要環境因素控制方案4.4.1針對評價出的重大環境因素,制定控制方案。方案中須明確:a)責任單位、責任人職責;b)需達到的目標、指標;c)主要控制的措施;d)需要的資源(包括資金);e)地點及可能產生的影響;f)進行治理和控制的進度要求(時限)等。4.4.2對重要環境因素實行分層管理控制,其中:4.4.2.1安全環保部根據公司《重要環境因素清單》和整體管理水平及技術、財務可行性,組織制定環境管理方案;4.4.2.2各部門/項目部根據各自的重要環境因素,編制《環境管理方案》,經管理者代表批準后實施。4.4.3定期進行檢查和績效評價,其中:4.4.3.1由管理者代表組織對公司《環境管理方案》的實現情況定期進行檢查和績效評價,對各單位環境管理方案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4.4.3.2各部門/項目部對各自的重要環境因素控制情況進行自查和績效評價。4.10記錄保管在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的相關記錄,由安全環保部及各單位各保管一份,有效期三年。?
?5相關文件5.1管理手冊?*JSTJS-SC-2010?6記錄6.1《環境影響因素識別評價表》*JSTJS-C*5.4.3B16.3《重要環境因素清單》*JSTJS-C*5.4.3B26.4《資源能源類環境因素統計表》*JSTJS-C*5.4.3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