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涂裝作業人員勞動保護及安全操作規程

涂裝作業人員勞動保護及安全操作規程

2024-07-23 閱讀 4420

一、涂裝作業的“三廢”及危害

汽車涂料生產及涂裝作業過程中所使用的各種化學品大都含有對人體健康有害的揮發性有機溶劑、樹脂、顏料,這些物質多具有易燃、易爆及毒性,在生產、運輸、貯存、使用等過程中經常造成財產損失或人員傷亡,所以在涂料生產和涂裝作業中始終存在著火災、爆炸的隱患。

汽車涂裝作業是一項既復雜又對環境、溫度等各項指標有嚴格要求的工作。為保證質量,涂裝作業對空氣的清潔度、溫度、濕度、通風和照明等均有一定的要求。但涂裝中的預處理、涂覆、烘干等過程又不同程度地產生廢氣、廢水和廢渣,通常將這三種廢棄物稱為“三廢”。特別是涂料中的有機溶劑(或粉末涂料微粒)多屬于易燃、易爆品,對人體有一定的危害性,若不加治理,不僅會影響操作者的健康和生產安全,而且將對環境造成污染。因此,在涂料生產和涂裝作業中應采取各種有效措施,進行環保治理。

汽車涂裝過程排放的水污染物如樹脂、表面活性劑、磷酸鹽等可造成嚴重污染。汽車涂裝廢水成分復雜,排放無規律,故水質變化大。國內汽車涂裝廢水處理經驗證明,采用物化-生化法處理工藝,可使排水中的CODCr≤100mg/L,(P)≤0.5mg/L,工程設計中應注意水質均衡、高濃度廢水預處理、保證足夠的生化時間。汽車涂裝廢水污染物種類較多,水質、水量波動較大,工程、工藝設計時需對源頭水進行分流,并對高濃度廢液進行分質預處理,以提高后續處理工藝的穩定性,進而確保廢水處理穩定達標排放。

揮發性溶劑的濃度超過一定限度或長期接觸一些有毒的顏料和化合物都會使工作及操作人員發生中毒,甚至造成死亡。國際上對溶劑、顏料、樹脂的使用規定,也是一年嚴于一年,美國從“66法規”發展到“1113法規”,美國環保局(EPA)還一次又一次地加大有害化學品的清單,向人們發出警告。EPA十分關注一些特殊行業,他們在著力研究一些有機顏料在制造過程中所產生的廢物的組成,研究這些化學品的毒性情況,并已把一些顏料的中間體列入有害的2800種化學品清單之中。

涂料中的溶劑往涂料生產和作業中始終存在著火災和爆炸危險的可能性,不少溶劑對人的健康還有著直接的危害。如苯可引起苯中毒,專家們把苯稱為具有特殊芳香氣味的殺手,世界衛生組織還把苯確定為致癌物質。甲苯、二甲苯在工廠中一般認為是危害不大的易燃物,事實證明當人們在短時間內吸入高濃度的甲苯、二甲苯就會出現中樞神經系統麻痹的癥狀,輕者會頭暈、頭痛、惡心、胸悶、乏力,重者會出現昏迷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

溶劑性涂料中含有50%或50%以上的有機溶劑,所以從安全生產和人體健康的角度上來看,都應該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因此在涂料的發展方向上,為了節約資源、節約能源,減少環境污染和安全生產,保護人體健康及提高產品的經濟效益等諸多方面,都要求減少溶劑的使用,以水代劑的研發路線,也正是由此而生。

添加劑如含鉛的催化劑,胺類、酸酐類的固化劑(如乙二胺)等,不但易揮發,有易燃易爆的危險,而且還具有毒性,對人體有這樣或那樣的危害,有些還具有難聞的刺激性氣味。在海洋防污涂料中所采用的防污劑多是有機錫的化合物,因其有較大的毒性和會對海洋造成污染而被禁用。因此,研究了解涂料生產和涂裝作業過程中的安全技術,做好安全生產,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大事,應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視。

二、涂裝作業勞動保護的措施

涂裝車間的生產和生活用水要充足,且水質要好。對于毒性大和有害物質含量高的涂料嚴禁用噴涂法涂裝。打磨拋光機的轉盤等轉動部位應有保護罩。涂裝人員在操作時,應穿戴好各種防護用品如專用工作服、面具、口罩、眼鏡和鞋帽等,盡量減少身體的裸露部分。工作服應采用抗靜電材料,以防止靜電的聚集所造成的靜電火花,引起爆炸、火災。清洗噴槍和刷子等涂裝工具,應在帶蓋溶劑桶內進行,用完時可自動密閉。操作酸和苛性鈉時,操作人員應穿戴專用工作服(橡膠手套、橡膠套袖、圍裙和眼鏡等)。有良好通風的噴漆設備工作時,也應帶防毒面罩。不論在何地工作,都應戴好防護眼鏡。為防止油漆沾污皮膚、手指,有毒物質由毛孔進入體內,造成慢性中毒,在工作前應涂防護油膏或凡士林。

涂裝車間的作業人員都應養成飲食、吸煙、上廁所前后洗手的習慣,作業完畢淋浴,要定期給從事涂裝作業的人員進行體檢。在材料檢查時(如開罐或攪拌),應戴保護目鏡。隱形眼鏡不能保護眼睛。濺出的漆料一旦進入眼睛,應立刻送醫診治。涂裝現場工作區域禁止吃、喝及吸煙,以避免食物中毒的危險。在貯存和處理涂料及溶劑的區域和工作間,不得帶入食品或進食。

有多種化學品能刺激皮膚,或接觸可能導致皮炎。此外,有些溶劑可經由皮膚吸人體內。應禁止使用溶劑或稀釋劑洗手。漆類濺滴在皮膚上時應迅速擦盡,必要時用適當的清潔物質幫助去除,再用肥皂和清水洗滌。

?三、汽車清洗、養護作業安全操作

汽車表面清洗、養護中所使用的清洗劑多數都帶有一定的毒性和腐蝕性,作業現場有水、電、汽等,都有一定的危險性。為確保作業人員和設備的安全,作業人員必須遵守以下安全操作規則:

(1)作業人員必須從思想上重視安全工作,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嚴肅的態度認真作業。作業中要樹立安全第一、客戶至上、精心服務的觀念,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杜絕事故的發生。

(2)作業人員必須熟悉作業現場及周圍環境。了解水、電、汽開關的位置及救護器材的位置,以備應急之用。

(3)作業人員必須熟悉作業安全技術、清洗劑的使用方法和急救方法。

(4)注意用電安全。地線必須接地,防止漏電,使用電器時要嚴防觸電,不要用濕手和濕物接觸開關。作業結束后,要及時把電源切斷。

(5)現場作業人員直接接觸酸、堿液時,應穿工作服、膠靴、防腐手套,必要時應戴防毒口罩。

(6)清洗、養護作業現場必須整潔有序,嚴禁煙火。

(7)清洗、養護作業現場應有消防設備、管路,要有充足的水源和電源,確保作業安全需要。

(8)清洗、養護設備在使用前應進行試運轉;使用后應用清水沖凈,按要求養護,如有故障應及時排除井妥善保管。

(9)作業中排放的清洗廢液應符合排放要求,不許隨地亂排放。

(10)作業安全工作要有專人負責,定期檢查,并不斷總結安全作業的經驗,確保安全作業。

四、修補涂裝作業安全操作

修補涂裝作業條件較差,操作者大多在充滿溶劑氣體的環境中作業,不安全因素較多,操作者應熟知本工種作業特點和所使用的工具設備的合理操作方法,保證安全作業。

(1)作業環境必須有良好的通風條件,若在室內作業(特別是噴涂時),要有良好的通風設備。

(2)操作前根據作業要求,穿好工作服和鞋,戴好工作帽、口罩、手套、鞋罩和防毒面具。

(3)操作人員應熟悉所使用的設備,使用前應進行檢查。

(4)打磨作業中應注意物面有無凸出毛刺,以防劃傷手指。

(5)在用鋼絲刷、銼刀、氣動和電動工具作金屬表面處理時,需配戴防護鏡,以免眼晴沾污和受傷;如遇粉塵較多,應戴防護口罩,以防呼吸道感染。

(6)酸堿溶液要嚴格保管,小心使用。搬運酸、堿溶液應使用專門工具,嚴禁肩扛、手抱。用氫氧化鈉清除舊漆膜時,必須佩戴乳膠手套和防護眼鏡,穿戴涂膠(或塑料)圍裙和鞋罩。

(7)登高作業時,凳子要牢固,放置要平穩、不得晃動,熱天嚴禁穿拖鞋操作和登高。

(8)作業場地的易燃品、棉紗等應隨時清除,并嚴禁煙火。涂料庫房要隔絕火源,并有消防用品,要有嚴禁煙火的標志。

(9)作業完畢后將設備、工具清理干凈,擺放整齊。剩余涂料及溶劑要妥善保管以防溶劑揮發。

(10)工作結束時應打掃場地,用過的殘漆、廢紙、線頭、廢砂紙等要隨時清理,放置在垃圾箱內。

?五、電動、氣動工具安全操作

(1)操作人員應熟悉所使用的工具,使用前應檢查各零部件是否安裝牢固,各緊固件連接是否牢靠,電纜及插頭有無損壞、開關是否靈活并觀察內部有無雜物。

(2)使用前應檢查所用電壓是否符合規定,電源電壓應盡量使用220V,如電源電壓為380V時,應檢查接地是否良好,并注意地線標記。

(3)使用電動工具操作時,應檢查是否接地,電線要有膠管保護。

(4)經檢查后可接通電源空運轉,檢查聲音是否正常。

(5)使用中如發現有大火花、異響、過熱、冒煙或轉數不足等現象,應修復后再繼續使用。

(6)各電氣元件應保持清潔,接觸良好,軸承及變速箱內的潤滑油每半年更換一次。

(7)工具不用時應存放在干燥處,以防受潮與銹蝕。

篇2:勞動保護用品使用制度模板

一、目的

為更好地對職工進行勞動保護,規范勞保用品的管理,減少和預防職業病、工傷事故,特制定本規定。

二、適用范圍

公司員工

三、內容

3.1勞動保護用品:指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為免遭或減輕事故傷害和職業危害的個人隨身穿(佩)戴的用品簡稱勞保用品。

3.2公司安全組根據勞動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和各部門不同崗位的工作條件、性質,制定出《勞保用品發放配發標準》,下發于各個部門并且每年進行更新,對不適合崗位要求的,及時更換。

3.3勞保用品的采購執行《采購控制程序》,由采購部依《分供方評審程序》對供方進行選擇評估,提供一般勞保用品的供方必須具有省級勞動防護用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產品合格證,提供特殊勞保用品的供方還必須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及產品安全鑒定證。(特殊勞保用品經營單位須取得省級安全生產綜合管理部門的資格認證)。

3.3公司對產生噪音、粉塵、有毒氣體的部門配置防護耳罩(耳塞)、防護眼鏡、防塵口罩和防毒口罩。防護耳罩(耳塞)、防護眼鏡的使用期限為一年,防塵口罩和防毒口罩使用期限為兩個月。防護耳罩(耳塞)、防護眼鏡超過使用期限未損壞的,使用人繼續保留使用,損壞后再進行更換。

3.4勞保用品根據配發標準進行發放,職工領用勞保用品時履行領用登記手續。

3.5防護耳罩(耳塞)、防護眼鏡、防塵口罩和防毒口罩等勞保用品在更換時必須以舊換新,由部門進行統計更換,更換完畢后,將舊的勞保用品同統一放置于輔料倉,由輔料倉同一進行報廢處理,凡不交舊品者,每件扣交新品80%金額。

3.6勞保用品在使用過程中,應正確使用,杜絕野蠻違章使用勞保用品;應做好清洗、保養工作,保持其正常的使用狀態,在規定有限使用期間,發現有丟失、損壞現象,個人進行賠償。

3.7職工離職后,必須上交所發的勞保用品,保存于部門。若離職后未上交,部門承擔新品80%的金額。

3.8行政人力資源部安全組每日對現場職工勞保用品佩戴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發現有未按規定佩戴的,對當事人進行處罰10元/次,領班負連帶5元/次。

篇3:勞動保護用品管理制度(范本)

為了保護職工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企業根據不同工種的具體情況,發放不同的勞動防護用品,它是保職工安全健康的一項重要措施,為了正確發放和使用防護用品,特制訂本制度。

發放標準

1.嚴格執行上級規定的標準和原則,不得任意擴大發放范圍和提高標準。

2.防護用品的發放必須憑證建卡,填寫領料單,經本部門負責人簽字,憑證到倉庫領取。

3.新工人進廠需憑三級安全教育卡;老職工變換工種則憑調令單,然后發勞動防護用品。

4.各部門如因特殊情況需要增加防護用品,需由車間提出申請,報主管廠長批準后辦理發放手續。

5.根據生產的發展和安全文明生產的需要,對現行防護用品發放標準的改進方案,由主管部門拿出方案,經董事會批準后執行。

6.調離異企業的員工,要將防護用品交還企業,企業給予出具移交證明。

7.脫離生產(工作)崗位滿六個月以上職工,所發防護用品的使用期則應相應地延長。

8.一人進行多工種作業的,按從事的主工種發放防護用品。

9.外單位來企業培訓人員的勞動防護用品,由委托單位自行解決。

10.職工應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做出成績者,給予獎勵。

考核

1.對發放、節約使用勞動防護品作出成績者,給予獎勵。

2.對任意擴大發放范圍和標準,無故損壞防護用品者,給予賠償和處罰。

對不正確使用防護用品或不使用防護用品者視情節輕重給予扣獎,后果嚴重的要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