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罐內作業安全技術措施

罐內作業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23 閱讀 3719

在工礦企業,特別是化工企業的檢修中,罐內作業是較為頻繁的。罐內作業是指凡進入塔、釜、槽、罐或其它閉塞容器內進行的作業。其作業危險性大,如果安全技術措施落實不好,極易造成人身傷亡事故,所以加強罐內作業安全技術措施是企業檢修中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

1.清理刷洗

這是罐內作業首要的、且極其重要的步驟。

對盛裝酸、堿和有毒物質溶液的罐清理時,首先應采取正常方法排出液體物質。當排放不盡時,再從放凈口放出,但需要妥善處理,嚴禁亂流或沖人下水道;對罐內的固體殘渣應用長柄工具進行清掏,但對起爆藥制造設備內的殘渣,嚴禁用任何工具進行掏挖,必須按有關規定進行化學處理。

在清理完罐內的物質后,應再用壓力不低于150KPa,密水柱大量沖洗罐內壁。對于能產生有毒氣體的罐,要使用臨時抽風機排除毒性氣體,井注意疏散無關人員。對刷洗的廢水廢液應處理后方可排放,嚴防中毒、著火、腐蝕和環境污染。一般把廢液進行稀釋沉淀、過濾等,使污染物濃度降低到允許排放標準后排放;或使用化學藥品,通過中和、氧化、還原、凝聚、吸附或離子交換等方法把酸性或堿性液處理至排放標準后排放;或排人廢水廢液處理車間,統一處理后排放。

2.可靠隔離

需要進行作業的罐槽必須與其它設備可靠隔離,井將與罐槽相連的一切管線切斷或用盲板堵死,避免其它設備中的介質進入檢修的罐內。

3.切斷電源

進入有攪拌或其它有動力電源的罐內作業前,必須切斷電源,上鎖或設專人看管,井在電源處懸掛“嚴禁合閘”的警告牌。

4.氣體分析

入罐內作業前必須對罐內空氣中的含氧量進行測量,氧含量應在13%~21%的范圍內。若罐內介質是有毒的,工業衛生人員還應測定罐內空氣中有毒有害氣體的濃度,使其低于《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TJ36--79)中《車間空氣中有害氣體蒸氣及粉塵的最高容許濃度》的規定。對涂漆、除垢、焊接等作業過程中能產生易燃、有毒有害氣體的作業應加強通風換氣,并加強取樣分析。

5.個人防護

入罐內作業應穿戴好規定的勞動保護用具,穿戴好工作帽、工作服、工作鞋。防毒面具(或氧氣呼吸器)等,必須系牢安全帶,并嚴格檢查,確保防護用具完好。入罐作業要定時輪換,時間最長不得超過15分鐘。

6.預救措施

企業應根據作業情況做好相應的預救方案,在罐外準備好急救防護用具,如防毒面具、氧氣呼吸器、安全帶和救生器等,以便在缺氧或有毒的環境中使用。另外,在罐內從事清理作業,有可能接觸酸、堿等物質時,罐外應預先準備好大量的清水及相應的藥水,以便急救用。

7.現場監護

在罐內作業時,應指派兩人以上進行罐外現場監護。監護人應了解罐內介質的理化性能、毒性、中毒癥狀及火災、爆炸性。監護人應處于能看見罐內作業人員的位置,眼光不得離開作業人員,并與罐內人員有信號聯系。監護人不準擅離崗位,除向罐內作業人員遞送工具、材料外,不得從事其它工作。發現罐內有異常時,監護人應立即召集人員設法營救,在沒有其他監護人時,不得自己入罐營救。另外,凡進入罐內搶救人員必須穿戴好防毒面具或氧氣呼吸器、安全帶等防護器具,嚴禁冒險人罐。

8.辦理手續

落實好各項安全措施后,應按有關規定到技安管理部門辦理作業手續,并經技安人員、主管領導檢查批,準后方可作業。

9.善后處理

罐內作業結束后應清理現場,把所有工具。材料等拿出罐外,防止遺漏在罐內。

篇2:罐內作業安全操作規程

目的;建立儲罐內操作規程,保證人身安全,確保持續穩定。

范圍:生產車間、設備部、質量部、車間操作人員。

內容

(1)可靠隔離進入罐內作業的設備必須和其他設備、管道可靠隔離,絕不允許其他系統中的介質進入檢修的罐內。

(2)切斷電源有攪拌機機械裝置的設備,進入罐內作業前應把傳動帶卸下,啟動機械的電機電源斷開,如取下保險絲、拉下閘刀等,并上鎖使在檢修中不能啟動機械裝置,再在電源處掛上“有人檢修,禁止合閘”的警告牌。上述措施采取后應有人檢查確認。

(3)空氣置換凡用惰性氣體置換過的設備,人罐前必須用空氣置換惰性氣體,并對罐內空氣中的含氧量進行測定。罐內動火作業除了罐內空氣中的可燃氣體含量符合動火規定外,氫含量應在18%~21%的范圍。若罐內介質有毒,還應測量罐內空氣中有毒物質的濃度。

(4)罐外監護罐內作業一般應指派兩人以上作罐外監護。監護人應了解介質的理化性能、毒性、中毒癥狀和火災、爆炸情況;監護人應位于能經常看見作業罐內全部操作人員的位置,眼光不得離開操作人員;監護人除了向罐內作業人員遞送工具、材料外,不得從事其他工作,更不準擅離崗位;發現罐內有異常時,立即召集急救人員,設法將罐內受害人員救出,監護人應從事罐外的急救工作;如果沒有代理監護人,即使在非常時候,監護人也不得自己進入罐內;凡進入罐內搶救的人員,必須根據現場的情況配備防毒面;具或氧氣呼吸器及安全帶等防護用具。決不允許不采取任何個人防護而冒險人罐救人。

(5)用電安全罐內作業照明使用的電動工具必須使安全電壓在干燥的罐內不大于36V,在潮濕環境或密閉性好的金屬容器內不大于12V;若有可燃性物質存在時,還應符合防爆要求。懸吊引燈時不能使導線承受張力,必須用附屬的吊具來懸吊;引燈的防護裝置和電動工具的機架等金屬部分應該用三芯軟線或導線預先可靠接地。

(6)個人防護罐內作業前應使罐內及其周圍環境符合安全衛生的要求。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戴防毒面具人罐作業,這時防毒面具務必事先作嚴格檢查,確保完好,并規定在罐內停留時間,嚴密監護,輪換作業;罐內空氣中含氧量和有毒有害物質濃度均符合安全規定時才能進行作業,還應正確使用勞動保護用品。罐內作業人員必須穿戴好工作帽、工作服、工作鞋;衣袖、褲子不得卷起,作業人員的皮膚不要露在外面;不得穿戴沾附著油脂的工作服;有可能落下工具、材料及其他物體或漏滴液體的場合,要戴安全帽;有可能接觸酸、堿、苯酚之類腐蝕性液體的場合,應戴防護眼鏡、面罩、毛巾等保護整個面部和頸部;罐內作業一般穿中筒或高筒橡皮靴,為了防止腳部傷害,也可以穿翻毛牛皮靴等工作鞋。

(7)急救措施根據罐的容積和形狀、作業危險性大小和介質性質,作業前做好相應的急救準備工作。對直徑較小,通道狹窄,一旦發生事故進入罐內搶救困難的作業,下罐前作業人員就應系好安全帶。安全帶以備有腰帶(胸帶)及肩帶,用肩胛骨中央的鐵環吊起來的構造為好,以便把罐內受害者以站立的姿勢拉上來。操作人員在罐內作業時,監護人應握住安全帶的一端,隨時準備好把操作人員拉上來。罐外至少準備好一組急救防護用具、如隔離式面具、蘇生器等,以便在缺氧或有毒的環境中使用。罐內從事清掃作業,有可能接觸酸、堿等物質時,罐外預先準備好大量的清水,以供急救用。

(8)升降機具罐內作業用升降機具必須安全可靠。使用的吊車或卷揚機應嚴格檢查,安全裝置齊全、完好,并指定有經驗的人員負責操作;在罐內使用梯子時,最好將其上端固定在罐壁上,下端應有防滑措施,根據情況也可采用吊梯。

篇3:化工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罐內作業

(1)可靠隔離進入罐內作業的設備必須和其他設備、管道可靠隔離,絕不允許其他系統中的介質進入檢修的罐內。

(2)切斷電源有攪拌機機械裝置的設備,進入罐內作業前應把傳動帶卸下,啟動機械的電機電源斷開,如取下保險絲、拉下閘刀等,并上鎖使在檢修中不能啟動機械裝置,再在電源處掛上“有人檢修,禁止合閘”的警告牌。上述措施采取后應有人檢查確認。

(3)空氣置換凡用惰性氣體置換過的設備,人罐前必須用空氣置換惰性氣體,并對罐內空氣中的含氧量進行測定。罐內動火作業除了罐內空氣中的可燃氣體含量符合動火規定外,氫含量應在18%~21%的范圍。若罐內介質有毒,還應測量罐內空氣中有毒物質的濃度。

(4)罐外監護罐內作業一般應指派兩人以上作罐外監護。監護人應了解介質的理化性能、毒性、中毒癥狀和火災、爆炸情況;監護人應位于能經常看見作業罐內全部操作人員的位置,眼光不得離開操作人員;監護人除了向罐內作業人員遞送工具、材料外,不得從事其他工作,更不準擅離崗位;發現罐內有異常時,立即召集急救人員,設法將罐內受害人員救出,監護人應從事罐外的急救工作;如果沒有代理監護人,即使在非常時候,監護人也不得自己進入罐內;凡進入罐內搶救的人員,必須根據現場的情況配備防毒面;具或氧氣呼吸器及安全帶等防護用具。決不允許不采取任何個人防護而冒險人罐救人。

(5)用電安全罐內作業照明使用的電動工具必須使安全電壓在干燥的罐內不大于36V,在潮濕環境或密閉性好的金屬容器內不大于12V;若有可燃性物質存在時,還應符合防爆要求。懸吊引燈時不能使導線承受張力,必須用附屬的吊具來懸吊;引燈的防護裝置和電動工具的機架等金屬部分應該用三芯軟線或導線預先可靠接地。

(6)個人防護罐內作業前應使罐內及其周圍環境符合安全衛生的要求。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戴防毒面具人罐作業,這時防毒面具務必事先作嚴格檢查,確保完好,并規定在罐內停留時間,嚴密監護,輪換作業;罐內空氣中含氧量和有毒有害物質濃度均符合安全規定時才能進行作業,還應正確使用勞動保護用品。罐內作業人員必須穿戴好工作帽、工作服、工作鞋;衣袖、褲子不得卷起,作業人員的皮膚不要露在外面;不得穿戴沾附著油脂的工作服;有可能落下工具、材料及其他物體或漏滴液體的場合,要戴安全帽;有可能接觸酸、堿、苯酚之類腐蝕性液體的場合,應戴防護眼鏡、面罩、毛巾等保護整個面部和頸部;罐內作業一般穿中筒或高筒橡皮靴,為了防止腳部傷害,也可以穿翻毛牛皮靴等工作鞋。

(7)急救措施根據罐的容積和形狀、作業危險性大小和介質性質,作業前做好相應的急救準備工作。對直徑較小,通道狹窄,一旦發生事故進入罐內搶救困難的作業,下罐前作業人員就應系好安全帶。安全帶以備有腰帶(胸帶)及肩帶,用肩胛骨中央的鐵環吊起來的構造為好,以便把罐內受害者以站立的姿勢拉上來。操作人員在罐內作業時,監護人應握住安全帶的一端,隨時準備好把操作人員拉上來。罐外至少準備好一組急救防護用具、如隔離式面具、蘇生器等,以便在缺氧或有毒的環境中使用。罐內從事清掃作業,有可能接觸酸、堿等物質時,罐外預先準備好大量的清水,以供急救用。

(8)升降機具罐內作業用升降機具必須安全可靠。使用的吊車或卷揚機應嚴格檢查,安全裝置齊全、完好,并指定有經驗的人員負責操作;在罐內使用梯子時,最好將其上端固定在罐壁上,下端應有防滑措施,根據情況也可采用吊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