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液化石油氣儲罐泄漏火災風險預防控制措施

液化石油氣儲罐泄漏火災風險預防控制措施

2024-07-23 閱讀 8549

1.加強設備質量管理,杜絕泄漏現象

液化石油氣儲罐的設計、選材、加工,制造和安裝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制壓力容器》GB150、《鋼制臥式容器》JB4731和《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的有關規定。材料通常按第三類壓力容器要求選擇,罐體應進行熱處理,以消除焊接過程中造成的應力變化,焊接要經過100%的損探傷,安裝時應選擇剛性不燃的堅固基礎作為罐體基礎。法蘭、墊片和緊固件的壓力等級應高于設計壓力。儲罐本體第一道法蘭墊片應用符合聚四氟乙烯,不得采用其他耐油石棉法蘭墊片。

埋地儲罐應采用嚴格的防腐措施,防腐設計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鋼質管道及儲罐腐蝕控制工程設計規范》SY0007的有關規定,并應采用最高級別防腐絕緣保護層,儲罐還應作陰極防腐,采用電化學防腐措施后,引出管道的閥門后要安裝絕緣法蘭隔斷。

儲罐在投用以前,必須嚴格按照《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進行強度和氣密性試驗。使用后,加強維護保養,定期進行開罐檢驗,從根本上保證設備的安全運行,防止設備故障導致泄漏。

2.合理設置儲罐,降低泄漏風險

液化石油氣儲罐或儲罐區與明火或散發火花地點、建筑物、堆場的防火間距應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J16-87(20**年版)的要求。儲罐之間的防火間距不宜小于相鄰較大罐的直徑,整個儲罐的總容積超過3000m3時,應分組布置,組內儲罐宜采用單排布置,組與組之間的防炎9距不宜小于20m,以防止火災蔓延和便于進行火災撲救。

儲罐與儲罐組四周應設防火堤,其高度為1.0~2.2m,使儲罐漏液時不致于外流,并且通風較好,不會窩氣。儲罐區還應設置寬度不小于6m的環形消防車道,并宜設置至少2個安全出口。

儲罐區應設置備用儲罐,以供發生事故時倒罐用或作為開罐檢查、檢修的備用儲罐。

儲罐的進液管道和液相回流管道直接接入儲罐內的氣相空間,一旦管道發生泄漏事故,直接泄出去的是氣體,其危害性比直接泄漏出液體要小得多。

儲罐脫水排污應采用二次脫水裝置,即脫水包,脫水包設計壓力不應小于儲罐設計壓力,儲罐至脫水包之間要有切斷閥。在寒冷和嚴寒地區,從液化石油氣儲罐底部引出的脫水排污管的根部應加裝伴熱或保溫裝置,以防止排污管閥門及其法蘭墊片凍裂。

在城市建成區內的加氣站,液化石油氣儲罐應埋地設置,可減少暴露在地面上的易燃易爆化工設施,杜絕氣站內因車輛頻繁出入而碰撞液化石油氣設備,造成大量泄漏的意外情況發生,避免了夏季液化石油氣受熱后引起壓力升高造成泄漏,同時減小鄰近火災的影響,埋地儲罐的閥件、管道等泄漏液化石油氣時,也容易進行有效的堵漏,有利于降低泄漏風險,提高安全性。

3.規范安全操作,減少泄漏量

制訂一套切實可行的安全管理辦法和各項操作規程。加強操作人員的安全教育和業務培訓,使之嫻熟掌握操作技術及消防故障和隱患的方法,杜絕誤操作,違章行為的發生。進入儲罐區從事充氣、檢修和殘液回收的操作人員應穿防靜電服裝和鞋。儲罐操作人員定時對罐區內儲罐的壓力,液位、溫度和安全裝置及主要操作控制閥門進行安全巡查。嚴格執行動火檢修制度。夏季要根據儲罐溫度變化,及時開啟噴淋裝置,冬季要注意排水防凍。

4.防止泄漏氣體聚集

液化石油氣儲罐區宜布置在本單位或本地區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不要建在窩風地帶,應選擇有良好通風的地段,以便泄漏出來的液化石油氣能及時散去。

液化石油氣儲罐宜露天設置,嚴禁設在室內或地下室內,以防止泄出來的液化石油氣氣體在室內積聚,形成爆炸性危險氣體。

儲罐區內要嚴格控制低洼點,除必須設置的儲罐閥門、操作井、地下卸液口、消防水池、地下消火栓、消防水泵接口等設施外,嚴禁設置地下和半地下建、構筑物裝置。

5.設置防泄漏安全裝置

儲罐要設有液位,溫度、壓力測量儀表。液位測量應設高低液位報警;壓力測量應設壓力上限報警,較大容積的儲罐,液位和壓力的測量宜設遠傳二次儀表,防止超溫、超壓、超液位發生泄漏。

液化石油氣儲罐必須設有全啟封閉式彈簧安全閥。大于100m3的儲罐宜設有2個處于工作狀態的安全閥,防止儲罐超壓泄漏。凡在安全閥與罐體間設置的閥,必須處于開啟狀態,并要有鉛封。安全閥的開啟壓力不得超儲罐的設計壓力。安全閥要每年檢驗一次。

儲罐區應設置緊急切斷系統。該系統應能在事故狀態下迅速關閉重要的液化石油氣管道閥門和切斷液化石油氣泵、壓縮機的電源,避免液化石油氣大量外泄。在儲罐的出液管道的進液管道等部位設置管道內置的緊急切斷閥,緊急切斷按鈕安裝在經常有人操作的區域附近,為了避免控制系統誤動作,緊急切斷閥應能由手動啟動的遙控切斷系統操縱關閉,只能手動復位,緊急切斷閥宜為氣動閥。

儲罐的進液管、液相回流管和氣相回流管上應設止回閥,出液管上宜設過流閥,止回閥和過流閥有自動關閉功能,可有效防止液化石油氣管道發生意外泄漏事故。止回閥和過流閥設在儲罐內,增強了儲罐首級關閉的安全可靠性。儲罐內未設置控制閥門的出液管道和排污管道,儲罐的第一道法蘭處最為危險,應在該處配備堵漏裝置。

6.及時發現泄漏

為了能及時檢測到液化石油氣非正常超量泄漏,以便工作人員盡快進行泄漏處理,應在儲罐區、卸車點周圍等危險場所,特別是低洼的閥門操作井、地下卸液口等容易積聚液化石油氣氣體的地方,均應設置可燃氣體濃度檢測和報警裝置,觀察儀表要設置在晝夜有人值班的安全場所,其報警值應取液化石油氣爆炸濃度下限的20%。罐區正常巡查的工作人員,應配備手提式防爆型可燃氣體濃度檢測報警器。檢漏報警裝置應定期檢測保養,保證運轉正常。

7.設置消防給水及滅火設施

罐區消防供水洞庭湖采用環狀管網,給水干管不應少于2條,管徑不少于150mm。為便于消防車向管網供水,還應設水泵結合器,且至少2個,罐區內應設消火栓,其間距一般應為60m裝罐區等重點部位附近應設箱式消火栓,其保護半徑應為30m,消火栓用水量為20L/s~45L/s(視儲罐大小而定),大型罐區設固定帶架水槍,其供水壓力不小于0.35MPa,對臥式罐不小于0.25MPa。儲罐上安裝消防噴淋和水噴霧設施,供滅火和降溫用。罐區內按規范配備相應的移動式滅火器材,如干粉滅火器等。

8.妥善處置泄漏事故

當發生液化石油氣泄漏時,及時有效地堵漏,是防止火災、爆炸、人員中毒等事故發生和控制其嚴重程度的重要手段,可采取關閉閥門、轉移物料、帶壓堵漏、注水堵漏等多種措施進行堵漏。如果通過關閉上游閥門可控制泄漏,應立即設法關閉有關閥門,切斷氣源。如果儲罐設有備用卸料儲槽或與其他有剩余空間的液化石油氣儲罐連通,可將泄漏罐內的液化石油氣轉移,或打開火炬放空閥放空,以減緩泄漏速度和總的泄漏量。當液化石油氣管道、法蘭發生泄漏時,可利用預制的夾具和密封膠及密封膠注入工具進行帶壓堵漏,參照有關帶壓堵漏技術規定執行。當儲罐底部或出口管線發生泄漏時,可通過底部的注水管線注入高壓水將液化石油氣液面墊起,使水成為泄漏物料,之后考慮堵漏或采取轉移物料的措施。

熄滅液化石油氣擴散區的一切火種。液化石油氣擴散的區域,電氣設備保持原來狀態,不要開或關,及時切斷該區域的總電源。并在事故現場四周設立警戒區,警戒區內不得有任何火源存在,嚴禁將任何火源帶入警戒區。

使用噴霧開花水流或惰性氣體稀釋、驅散泄漏的液化石油氣體,防止它達到爆炸濃度。對已著火的泄漏液化石油氣體在切斷氣源的同時,向火區噴發滅火劑。在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開啟氮氣管道、水蒸氣管道,使氮氣和水蒸氣充盈火區空間,窒息滅火。在火焰熄滅后,應防止殘余液化石油氣汽化擴散甚至復燃。

篇2:液化石油氣儲罐區管理制度

液化石油氣儲罐區管理制度

1、各種承壓儲罐應符合《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的規定,其液面計、壓力計、溫度計、呼吸閥、阻火器、安全閥等安全附件應完好。

2、易燃、可燃液體和液化石油氣的儲罐和管線的絕緣材料、裝卸棧臺、安全梯和管架等,均應用非燃燒材料建造。

3、液化石油氣及閃點低于28℃、沸點低于85℃的易燃液體儲罐,無絕熱措施時,應設冷卻水噴淋設施,達到降溫的目的。罐體外部宜涂刷防止熱輻射材料。設施的電器開關設置在遠離防火(護)堤外,不準將電器開關設在防火(護)堤內。

4、易燃、可燃液體和可燃氣體儲罐區內,不應有與儲罐無關的管道、電纜等穿越,與儲罐有關的管道穿過防火(護)堤時,洞口應用不燃材料填實,電纜宜采用跨越防火(護)堤方式鋪設,應設置可燃氣體檢測報警裝置。

5、罐區防火(護)堤的排水管應相應設置隔油池或水封井,并在出口管上設置切斷閥。

6、對于儲存沸點低于25℃的液體危險品的空儲罐,應制訂先充滿液體蒸氣至飽和蒸氣壓后,再充該液體的操作工藝規定,避免空罐進液體閃蒸而使鋼材產生低溫脆變破壞。

7、儲罐的防雷、防靜電接地裝置,應按照《石油庫設計規范》設置。

8、同種液體危險化學品應設置二個以上互通的等儲存能力的儲罐,以備突發異常情況時互輸。

篇3:液化石油氣儲罐安裝檢驗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1)臥罐安裝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①罐體在安裝之前,應對罐基礎做沉降試驗,以保證基礎穩定,罐體不發生位移。

②罐體若安裝在兩個鞍式支座上,其中一個支座應為固定端,另一個支座為活動端,使罐體能夠自由熱脹冷縮。罐上的液相管宜靠近固定端安裝。

③罐體安裝位置要向有液相管的一端下斜,坡度為0.01~0.02,并在罐體最低處設置排污閥。

④噴淋裝置的控制閥應遠離儲罐,以保證在發生火災無法進入罐區時,仍能及時開閥噴水。

⑤放空管最好統一集中設置,排放高度應不低于5m,放空管上端應設彎管或防雨帽,以免管內存水。

(2)球罐安裝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①罐體若采用赤道正切支柱支承,在支柱的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不應有相對移動,并確保均勻地沉降。支柱上應設有防靜電接地裝置、防火隔熱層和支柱內部氣體排出口。

②各支柱之間所有拉桿的最高點及最低點必須在同一標高上,兩根拉桿的交叉處為垂體交叉,不得焊死。

③噴淋裝置的環形噴水管布置在球罐不同部位,必須能均勻地將水灑在罐體及支柱的各個部位。

④噴淋裝置應有單獨一套供水系統,連續供水時間至少為20min,并可在距球罐5m以外的安全位置操作。

⑤球殼安裝后,其內徑的允許偏差不得大于規定內徑的±0.35%;橢圓度不得大于規定內徑的0.7%,且不大于80mm。

⑥在球殼上局部施焊(包括在球殼上焊接安裝用的附件)時,其焊接工藝、焊接材料應與球殼正常焊接相同,禁止使用錘擊等強力方法清除吊耳、工夾具等,并應將清除后留下的焊疤打磨平滑。

(3)儲罐檢驗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①檢驗周期儲罐的定期檢驗分為外部檢驗、內外部檢驗和全面檢驗。檢驗周期應根據設備的技術狀況和使用條件酌情確定,但外部檢驗每年至少一次,內外部檢驗每3年至少一次,全面檢驗每6年至少一次。如果儲罐的使用期已達15年,應每兩年進行一次內外部檢驗;若使用期已達20年,應每年至少一次內外部檢驗。經過定期檢驗的儲罐,由檢驗人員提出檢驗報告,指明儲罐可否繼續使用,或者需要采取特殊監測等措施。檢驗報告應存人儲罐技術檔案內。

②檢驗前的準備工作

a.查閱有關技術資料,了解儲罐在制造、安裝和使用中曾發現的缺陷。

b.將儲罐內部介質排除干凈,用盲板隔斷與其連接的設備和管道,并應有明顯的隔斷標記。

c.將儲罐內殘留氣體進行置換清洗處理,并取樣分析達到安全標準。

d.打開儲罐全部人孔,拆除罐體內件,清除內壁污物。

e.切斷與儲罐有關的電源。進入罐內檢驗時,應使用電壓不超過12V或24V的低壓防爆燈,罐外還必須有專人監護。檢驗儀器和修理工具的電源電壓超過36V時,必須采用絕緣良好的軟線和可靠的接地線。

f.罐區應配備消防、安全和救護設施。如需動火作業,必須按規定辦理動火審批手續。

③檢驗內容

a.外部檢驗的主要內容

1)儲罐的防腐層、保溫層和設備銘牌是否完好。

2)儲罐外表面有無裂紋、變形、局部過熱等異常現象。

2)儲罐的接管焊縫、受壓元件等有無泄漏。

4)安全附件和控制裝置是否齊全、靈敏、可靠。

5)緊固螺栓是否完好,基礎有無下沉、傾斜等異常現象。

b.內外部檢驗的主要內容

1)外部檢驗的全部項目。

2)儲罐內外表面和開孔接管處有無介質腐蝕或沖刷磨損等現象。

3)儲罐的所有焊縫、封頭過渡區和其他應力集中的部位有無斷裂或裂紋。

4)罐體內外表面有腐蝕等現象時,應對有懷疑部位進行多處壁厚測量。測量的壁厚如小于設計最小壁厚時,應重新進行強度核定,并提出可否繼續使用和許用最高工作壓力的建議。

5)罐體內壁有脫炭、應力腐蝕、晶間腐蝕和疲勞裂紋等缺陷時,應進行金相檢驗和表面硬度測定,并提出檢驗報告。

c.全面檢驗的主要內容

1)內外部檢驗的全部項目。

2)對主要焊縫或殼體進行無損探傷抽查,抽查長度為容器焊縫總長度或殼體面積的20%。

3)經內外部檢驗合格后,按儲罐設計壓力的1.25倍進行水壓試驗和按儲罐設計壓力進行氣密試驗。在上述試驗過程中,儲罐和各部焊縫無滲漏,以及儲罐無可見的異常變形為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