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內作業事故案例安全防范措施
在制藥生產工藝過程中大量使用各種容器設備,以滿足制藥工藝的要求,實現制藥生產的目的。制藥生產中有發酵罐、合成罐、提取罐、分離罐、干燥器等,這些容器設備的直徑和容積大小各有不同,但其內部結構基本相同,都安裝各類攪拌器、各種工藝料管和固定料管的支架。制藥生產中的容器需盛裝酸、堿、有機溶媒等有毒有害物質。由于使用頻繁、存在腐蝕等因素以及工藝檢查等,要經常進入罐內進行各類作業。設備內部空間狹小、空氣流通不暢、存在有毒有害因素、作業過程產生危險有害因素,如果在哪個環節上組織不好、措施不當,就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安全事故,給罐內作業員工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因此必須加強罐內作業的安全管理,落實好各項組織措施和技術措施,防止罐內事故的發生。
一、罐內作業發生的事故案例
案例一:1994年3月31日10時50分,某藥廠員工S在電站鍋爐水處理3號陰床內跳板上安裝再分器時,班長L叫他出來休息一下。s在轉身時不慎臉朝下掉在距跳板1.65m陰床罐底惰性泡沫球的表面上,使白球進入鼻孔、口腔內,搶救無效死亡。
(1)直接原因:異物窒息。
(2)間接原因:罐內作業沒填寫工作票,沒做好防范措施,如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繩,白球上鋪蓋白布、塑料布,增設安全網。
案例二:1992年10月10日22時30分,某藥廠發酵工段配料員工G,在往配料罐投無水硫酸鈉時,不慎將一整袋無水硫酸鈉掉入罐內,未經請示,違反操作規程擅自從人孔(300ram×400mm)下罐撈料。因罐內缺氧窒息死亡。
(1)直接原因:窒息
(2)間接原因:違反下罐作業操作規程和下罐準許證制度;缺乏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案例三:1993年8月21Et11時8分左右,某安裝公司電焊工H、徒工L在某藥廠配料崗位玉米漿罐內焊接攪拌器擋時,由于焊接時產生焊塵排不出去影響焊接作業。他們向罐內通氧氣,用氧氣置換煙塵,然后將氧氣帶撤出。然后開始在罐內繼續實施焊接,引起火災,造成H死亡、L重傷。
(1)直接原因:擅自向罐內通氧氣,使罐內氧氣濃度高并進行施焊,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間接原因:違反下罐作業安全操作規程、電氣焊工安全操作規程等各項規章制度,缺乏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案例四:某制藥廠淀粉車間玉米漿工段代班長李某,于1982年1月23日19時50分在下2號空玉米水貯罐(直徑1.9m、高2.45m)清理罐內沉淀物時,因沉淀的蛋白等物質發酵,產生大量的硫化氫氣體,致使其中毒死亡。
(1)直接原因:硫化氫氣體中毒。
(2)間接原因:下罐作業審批制度不嚴格,下罐作業前氣體監測分析及通風措施不到位,職工對防止中毒的思想意識薄弱。
案例五:2007年2月15日,某制藥廠合成車間1號三合一軸封骨架密封漏,由機修車間鉗工組進行維修更換。9時許,機修車間維修人員開始下罐進行檢修操作,合成車間操作者關某負責三合一的操作,機修車間李某負責現場監護。9時40分左右,在檢修過程中需要提升攪拌軸,合成車間操作工關某在開啟攪拌提升開關時,誤將旋轉開關啟動,致使三合一內4名機修車間檢修人員被攪拌掃倒,其中1人小腿部筋膜斷裂一半。
(1)直接原因:操作者操作失誤。
(2)間接原因:沒有認真履行下罐作業有關規定,落實好下罐作業安全措施;下罐作業組織措施不利,職責分工不明確。
二、罐內作業安全防范措施
1.凡是因生產需要進行下罐作業(含各種釜、槽、塔、柱等容器內作業),必須經車間主任簽發,由安全員辦理下罐作業許可證,許可證必須由下罐作業人和下罐作業監護人本人簽字,并對下罐作業安全措施做全面檢查,確認下罐作業準備工作符合下罐作業管理規定后,方準下罐作業。否則,嚴禁任何人擅自下罐作業。
2.下罐作業前必須切斷罐攪拌的動力電源,并掛“有人作業,禁止合閘”警示牌,并拔下電機單機保險或卸下電機傳動皮帶。
3.下罐作業前,要對罐內進行清理,對盛裝過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物質的罐體進行罐內作業時,必須用壓縮空氣進行吹掃置換,置換完畢后,做罐內氣體分析,確認無毒無害后,方準下罐作業,作業時應始終向罐內通壓縮空氣,防止罐內缺氧。
4.下罐作業前必須排空罐內壓力,按規定打開罐蓋,并關閉所有通往罐體的閥門或安裝盲板,并掛“有人工作”警示牌。
5.對罐內有物料且有毒有害,確實無法處理又需下罐作業時,必須由車間領導請示技術和安技部門,采取安全可靠的措施,經工廠總工程師或廠長批準后,方可下罐作業。
6.下罐作業人員必須是身體健康者,嚴禁酒后下罐作業。
7.罐內作業所用照明燈電壓為12V,所用工具、器材嚴禁上下拋擲,必須采用工具袋,用繩索吊送。
8.嚴禁向罐內通氧氣。使用電氣焊作業時,焊具必須安全可靠,完整無損。使用氣焊割具時,隨用隨放,用后立即提出罐外,嚴禁在罐內存放。
9.下罐作業人員必須按規定穿戴勞動防護用品。要系好安全帶,掛好速差器,戴好安全帽。
10.罐內作業要根據作業環境的實際危險性,采取相應的、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11.下罐作業必須設專人監護,嚴格執行下罐作業監護人的職責,對罐內作業人員的生命安全負責。
12.作業完畢后,應由作業人員和監護人共同檢查驗收,確認無誤后,拆除警示牌,然后方可離開作業現場。
篇2:罐內作業安全操作規程
目的;建立儲罐內操作規程,保證人身安全,確保持續穩定。
范圍:生產車間、設備部、質量部、車間操作人員。
內容
(1)可靠隔離進入罐內作業的設備必須和其他設備、管道可靠隔離,絕不允許其他系統中的介質進入檢修的罐內。
(2)切斷電源有攪拌機機械裝置的設備,進入罐內作業前應把傳動帶卸下,啟動機械的電機電源斷開,如取下保險絲、拉下閘刀等,并上鎖使在檢修中不能啟動機械裝置,再在電源處掛上“有人檢修,禁止合閘”的警告牌。上述措施采取后應有人檢查確認。
(3)空氣置換凡用惰性氣體置換過的設備,人罐前必須用空氣置換惰性氣體,并對罐內空氣中的含氧量進行測定。罐內動火作業除了罐內空氣中的可燃氣體含量符合動火規定外,氫含量應在18%~21%的范圍。若罐內介質有毒,還應測量罐內空氣中有毒物質的濃度。
(4)罐外監護罐內作業一般應指派兩人以上作罐外監護。監護人應了解介質的理化性能、毒性、中毒癥狀和火災、爆炸情況;監護人應位于能經??匆娮鳂I罐內全部操作人員的位置,眼光不得離開操作人員;監護人除了向罐內作業人員遞送工具、材料外,不得從事其他工作,更不準擅離崗位;發現罐內有異常時,立即召集急救人員,設法將罐內受害人員救出,監護人應從事罐外的急救工作;如果沒有代理監護人,即使在非常時候,監護人也不得自己進入罐內;凡進入罐內搶救的人員,必須根據現場的情況配備防毒面;具或氧氣呼吸器及安全帶等防護用具。決不允許不采取任何個人防護而冒險人罐救人。
(5)用電安全罐內作業照明使用的電動工具必須使安全電壓在干燥的罐內不大于36V,在潮濕環境或密閉性好的金屬容器內不大于12V;若有可燃性物質存在時,還應符合防爆要求。懸吊引燈時不能使導線承受張力,必須用附屬的吊具來懸吊;引燈的防護裝置和電動工具的機架等金屬部分應該用三芯軟線或導線預先可靠接地。
(6)個人防護罐內作業前應使罐內及其周圍環境符合安全衛生的要求。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戴防毒面具人罐作業,這時防毒面具務必事先作嚴格檢查,確保完好,并規定在罐內停留時間,嚴密監護,輪換作業;罐內空氣中含氧量和有毒有害物質濃度均符合安全規定時才能進行作業,還應正確使用勞動保護用品。罐內作業人員必須穿戴好工作帽、工作服、工作鞋;衣袖、褲子不得卷起,作業人員的皮膚不要露在外面;不得穿戴沾附著油脂的工作服;有可能落下工具、材料及其他物體或漏滴液體的場合,要戴安全帽;有可能接觸酸、堿、苯酚之類腐蝕性液體的場合,應戴防護眼鏡、面罩、毛巾等保護整個面部和頸部;罐內作業一般穿中筒或高筒橡皮靴,為了防止腳部傷害,也可以穿翻毛牛皮靴等工作鞋。
(7)急救措施根據罐的容積和形狀、作業危險性大小和介質性質,作業前做好相應的急救準備工作。對直徑較小,通道狹窄,一旦發生事故進入罐內搶救困難的作業,下罐前作業人員就應系好安全帶。安全帶以備有腰帶(胸帶)及肩帶,用肩胛骨中央的鐵環吊起來的構造為好,以便把罐內受害者以站立的姿勢拉上來。操作人員在罐內作業時,監護人應握住安全帶的一端,隨時準備好把操作人員拉上來。罐外至少準備好一組急救防護用具、如隔離式面具、蘇生器等,以便在缺氧或有毒的環境中使用。罐內從事清掃作業,有可能接觸酸、堿等物質時,罐外預先準備好大量的清水,以供急救用。
(8)升降機具罐內作業用升降機具必須安全可靠。使用的吊車或卷揚機應嚴格檢查,安全裝置齊全、完好,并指定有經驗的人員負責操作;在罐內使用梯子時,最好將其上端固定在罐壁上,下端應有防滑措施,根據情況也可采用吊梯。
篇3:化工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罐內作業
(1)可靠隔離進入罐內作業的設備必須和其他設備、管道可靠隔離,絕不允許其他系統中的介質進入檢修的罐內。
(2)切斷電源有攪拌機機械裝置的設備,進入罐內作業前應把傳動帶卸下,啟動機械的電機電源斷開,如取下保險絲、拉下閘刀等,并上鎖使在檢修中不能啟動機械裝置,再在電源處掛上“有人檢修,禁止合閘”的警告牌。上述措施采取后應有人檢查確認。
(3)空氣置換凡用惰性氣體置換過的設備,人罐前必須用空氣置換惰性氣體,并對罐內空氣中的含氧量進行測定。罐內動火作業除了罐內空氣中的可燃氣體含量符合動火規定外,氫含量應在18%~21%的范圍。若罐內介質有毒,還應測量罐內空氣中有毒物質的濃度。
(4)罐外監護罐內作業一般應指派兩人以上作罐外監護。監護人應了解介質的理化性能、毒性、中毒癥狀和火災、爆炸情況;監護人應位于能經常看見作業罐內全部操作人員的位置,眼光不得離開操作人員;監護人除了向罐內作業人員遞送工具、材料外,不得從事其他工作,更不準擅離崗位;發現罐內有異常時,立即召集急救人員,設法將罐內受害人員救出,監護人應從事罐外的急救工作;如果沒有代理監護人,即使在非常時候,監護人也不得自己進入罐內;凡進入罐內搶救的人員,必須根據現場的情況配備防毒面;具或氧氣呼吸器及安全帶等防護用具。決不允許不采取任何個人防護而冒險人罐救人。
(5)用電安全罐內作業照明使用的電動工具必須使安全電壓在干燥的罐內不大于36V,在潮濕環境或密閉性好的金屬容器內不大于12V;若有可燃性物質存在時,還應符合防爆要求。懸吊引燈時不能使導線承受張力,必須用附屬的吊具來懸吊;引燈的防護裝置和電動工具的機架等金屬部分應該用三芯軟線或導線預先可靠接地。
(6)個人防護罐內作業前應使罐內及其周圍環境符合安全衛生的要求。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戴防毒面具人罐作業,這時防毒面具務必事先作嚴格檢查,確保完好,并規定在罐內停留時間,嚴密監護,輪換作業;罐內空氣中含氧量和有毒有害物質濃度均符合安全規定時才能進行作業,還應正確使用勞動保護用品。罐內作業人員必須穿戴好工作帽、工作服、工作鞋;衣袖、褲子不得卷起,作業人員的皮膚不要露在外面;不得穿戴沾附著油脂的工作服;有可能落下工具、材料及其他物體或漏滴液體的場合,要戴安全帽;有可能接觸酸、堿、苯酚之類腐蝕性液體的場合,應戴防護眼鏡、面罩、毛巾等保護整個面部和頸部;罐內作業一般穿中筒或高筒橡皮靴,為了防止腳部傷害,也可以穿翻毛牛皮靴等工作鞋。
(7)急救措施根據罐的容積和形狀、作業危險性大小和介質性質,作業前做好相應的急救準備工作。對直徑較小,通道狹窄,一旦發生事故進入罐內搶救困難的作業,下罐前作業人員就應系好安全帶。安全帶以備有腰帶(胸帶)及肩帶,用肩胛骨中央的鐵環吊起來的構造為好,以便把罐內受害者以站立的姿勢拉上來。操作人員在罐內作業時,監護人應握住安全帶的一端,隨時準備好把操作人員拉上來。罐外至少準備好一組急救防護用具、如隔離式面具、蘇生器等,以便在缺氧或有毒的環境中使用。罐內從事清掃作業,有可能接觸酸、堿等物質時,罐外預先準備好大量的清水,以供急救用。
(8)升降機具罐內作業用升降機具必須安全可靠。使用的吊車或卷揚機應嚴格檢查,安全裝置齊全、完好,并指定有經驗的人員負責操作;在罐內使用梯子時,最好將其上端固定在罐壁上,下端應有防滑措施,根據情況也可采用吊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