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空分化學性爆炸機理防爆措施

空分化學性爆炸機理防爆措施

2024-07-23 閱讀 5153

空分設備是石化、冶金等行業重要的生產裝置之一,由于其特殊的結構和介質的理化性質,發生爆炸的危險性較大。近年來,因空分設備制造缺陷和管理不善等原因,已發生多起空分設備的爆炸事故,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共發生小型空分設備的爆炸事故100多起,大中型空分設備事故30多起,特別是空分主冷凝蒸發器中烴類物質超標引起的爆炸是近幾年來事故頻發的主要原因,不僅影響了生產裝置的平穩運行,而且給企業和國家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以下從我們裝置的實際運行經驗出發,淺談空分裝置主冷蒸發器發生爆炸的機理和防爆措施。

1空分化學性爆炸機理

1.1主冷凝蒸發器爆炸機理

空分塔的爆炸原因很多,也比較復雜,但基本可分為物理性爆炸和化學性爆炸。從大多數爆炸的實例分析來看,化學性爆炸是主要的。形成化學性爆炸的主要因素有三個方面:一是可燃物,二是助燃物,三是引爆源。在空分設備主冷凝蒸發器中,可燃物主要是乙炔、碳氫化合物或油分等爆炸危險雜質;助燃物為氣氧、液氧;引爆源主要有:(1)爆炸性雜質固體微粒相互摩擦或與器壁摩擦;(2)靜電放電。當液氧中含有少量冰粒、固體二氧化碳時,會產生靜電荷,如果二氧化碳的含量提高到200~300×10-4%,所產生的靜電位可達到3000V;(3)氣波沖擊、流體沖擊或汽蝕現象引起的壓力脈沖,造成局部壓力高而使溫度升高;(4)化學活性特別強的物質(臭氧、氮的氧化物等)存在,使液氧中可燃物質混合物的爆炸敏感性增大。

1.2爆炸源形成條件

空氣中除氧氣、氮氣外,還會有少量的水蒸氣、二氧化碳、乙炔和其它碳氫化合物等氣體以及少量的灰塵等固體物質,國內大中型分子篩凈化流程清除空氣中水分、二氧化碳和乙炔等雜質的方法多采用吸附法,即利用分子篩或硅膠等作吸附劑把空氣(液空、液氧)中所含的水分、二氧化碳和乙炔等雜質分離出來,濃縮在吸附劑表面上,加溫再生時進行脫除,從而達到凈化的目的。

但由于化工裝置比較集中,如果裝置泄漏量過高或烴類產品直接放空,就會造成空分設備吸人口的碳氫化合物含量超標,對分子篩流程空分裝置,13*分子篩具有孔徑相近的極性分子吸附性強的特點,水分、二氧化碳和乙炔基本上可以在分子篩吸附器中脫除,其它烴如甲烷、乙烷絕大部分隨空氣進入空分塔中,這些物質大部分溶解在液體中,少量隨氧氣的蒸發帶走。當液體中烴的濃度不斷增加,并超過其溶解度時,就會以固體形式析出并聚集,在一定條件下與氧混合形成爆炸源,當引爆因素存在時就會發生化學性爆炸。

大量事實證明,液氧中乙炔的爆炸敏感性最高。因為乙炔在空氣中的分壓很低,即使將空氣冷卻至-173℃,乙炔也不會以固態形式析出,它將隨空氣帶人空分塔內,而乙炔在液空中的溶解度較大,約為20cm3/dm3。因此一般不會在液空中析出,而隨液空進入上塔,乙炔在液氧中的溶解度極低,約為5.2cm3/dm3。當液氧在主冷凝蒸發器中蒸發時,隨氣氧帶的乙炔量僅為液氧中乙炔總量的1/24左右,這樣隨著液氧的蒸發,液氧中乙炔濃度就不斷增高,當乙炔超其溶解度時,過剩的乙炔就會以白色固體微粒懸浮在液氧中,而乙炔又是不飽和的碳氫化合物,具有很高的化學活潑性,性質極不穩定,這些固體乙炔或其它碳氫化合物顆粒與塔壁及通道壁發生摩擦或液氧沸騰產生壓力脈沖,以及臭氧與氮氧化物的促進作用所產生的能量都將可能使空分塔致爆。但在實際生產中有時液氧中乙炔及其它碳氫化合物并不超標而發生爆炸,這主要是由于冷凝蒸發器的結構不合理,存在某些制造缺陷若因某些通道堵塞和操作不當,造成液氧的局部流動性不好,產生乙炔局部濃縮而發生爆炸。

其它不飽和碳氫化合物也能發生爆炸分解反應,雖然它們在液氧中的溶解度比乙炔高,但由于吸附器對這些碳氫化合物的吸附能力極小,因此也有在液氧中積聚而構成爆炸的可能。大量研究表明,碳氫化合物由于各組分在液氧中的溶解度及化學活性不同,其爆炸敏感性也不同,爆炸敏感性按以下順序遞增:甲烷→乙烷→丁烷→乙烯→丙烯→丁烯→乙炔,可見乙炔的敏感性最高。

2空分防爆措施

由于空分裝置在運行過程中存在著諸多不安全因素和危險性,為確保空分裝置的安全運行,降低烴類物質進入液氧中的可能性,加強監控手段,我們堅持實行“六關”管理。

2.1抓住空氣來源關

空分裝置的原料就是大氣,大氣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著主冷液氧中烴類的變化。我廠空分裝置所處地理位置不好,被三個化工裝置包圍,空氣質量較差,尤其是刮北風時能明顯聞到一股有機物氣味,通過液氧的離線、在線分析也可以發現烴類物質的上升趨勢。為此我們采取的措施是:

(1)建立了大氣質量監測,每周分析一次;

(2)設立了風向標,隨時掌握四季風向的變化,遇到刮北風時,我們加強監護,及時排放液氧;

(3)由總廠調度室制定了《周邊裝置緊急排放聯系制度》,如有其它裝置不正常排放,及時通知調度,調度再通知車間,加強液氧分析監護;

(4)對相鄰的環氧裝置富含烴類物質的循環氣排放口進行移位,由原來的100米移到165米處。

2.2把住空氣壓縮關

從空分裝置的流程來看,進入分餾塔系統的空氣來源于空壓機系統,在此過程中就不可避免的存在潤滑脂,這些油脂是非常危險的,因為液氧中的油脂能附著在主冷的翅片上形成油膜,當油膜達一定厚度時,它將與不飽和烴、氮氧化物和氧氣的混合物在低溫下起化學反應生成靈敏度較大的可燃物,這些可燃物一旦遇火源就會發生爆炸。另外空氣中的灰塵等雜質被帶人分餾塔中也是危險的,一是它可以在板式換熱器中堵塞;二是進入分餾塔中的固體懸浮在液氧液面上,摩擦產生靜電打火,這就形成了引火源。為了避免這些物質的進入,我們采取以下措施:

(1)在空氣吸人口增加了卷簾過濾器和干袋式過濾器,濾掉雜質和灰塵,確保空氣干凈;

(2)空壓機軸封采用石墨環密封無油潤滑,確保空壓機出口空氣不帶油;

(3)空壓機設置了自保聯鎖和在線振動監測系統,可以隨時記錄第一觸發聯鎖點,確保空壓機的正常運行,防止因頻繁開停機而將油脂或雜質帶人系統。

2.3加強空氣凈化關

壓縮后送來的無油、干凈的空氣中含有大量水、乙炔、甲烷、二氧化碳、乙烷、乙烯、丙烯、碳四等物質,這些物質在凈化過程中要盡量脫除:水分和二氧化碳帶人冷箱就會造成凍堵;不飽和烴在分子篩中能大部分被吸附,飽和烴不易被吸附就會帶人分餾塔內,為了使這些物質降低到最低程序,我們采取了如下措施:

(1)水洗塔設置了高、低液位聯鎖,防止在除沫器損壞或空壓機異常的情況下,水洗塔的液位失控而使空氣中帶水;

(2)由于在水洗塔中循環直接與空氣接觸,它不但降低了壓縮空氣的溫度,而且通過洗滌可清除掉空氣中的酸性物質,這樣若循環水中存在油類或烴類物質,則會將這些物質帶人系統,為此我們對循環水質每8小時分析一次,確保外界雜質無法進入系統。同時為了防止在總廠的循環水場出現問題時影響空分裝置的正常運行,我們又增設了獨立的循環水場,專供水洗塔使用。

(3)增設了一臺制冷機組,確保空氣出塔溫度由原來的25℃下降到12℃以下,這樣使空氣中含水量大大下降,有效地提高了分子篩對烴類和二氧化碳的吸附能力,出分子篩的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基本趨向于零。

(4)根據我們所處環境的實際情況,對分子篩吸附器內13*分子篩和氧化鋁的裝填量進行調整,在確保露點≤-70℃的情況下,適當減少氧化鋁量,這樣通過增加分子篩裝填量提高了對烴類及二氧化碳的吸附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烴類及二氧化碳帶人分餾塔中;

(5)分子篩出口設置了二氧化碳在線檢測儀,隨時檢測空氣中二氧化碳的變化情況,防止因二氧化碳超標引起設備凍堵。離線通過對出分子篩的空氣露點分析,確保水含量不超標。

2.4強化深冷分離關

空分裝置的最危險點是分餾塔部分,由于分子篩對飽和烴基本不吸附,這樣烴類物質就會帶人餾塔中,對安全生產造成極大的威脅,為了確保主冷的安全運行,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1)主冷凝蒸發器結構設計為防爆型,特殊結構防止烴類析出堆積在翅片的某些部位上,使局部烴類超高。目前,各國通過對主冷爆炸的研究,一致認為由于空分主冷凝蒸發器中液氧的不斷沸騰、蒸發,使可燃物在此濃縮積聚,且摩擦沖擊最強烈,所以容易在主冷中形成爆炸中心,通過采用新型防爆結構,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其爆炸的可能;

(2)主冷板式單元采用全浸式操作,防止烴類析出發生危險;

(3)增設了1%液氧連續排放,使主冷液氧始終保持部分更新,防止烴類積聚增濃;

(4)增大液氧吸附器的能力,增加其脫炔和脫極性有機物的能力,并定期按規程進行再生;

(5)設立了在線分析儀,分別對主冷液氧中甲烷、乙烷、乙烯、乙炔、丙烯、丙烷、碳四和總烴八個組分進行檢測,各檢測數據每9分鐘循環一次,可隨時監測液氧中烴類的變化;另外離線有直接法和濃縮法兩種形式的色譜分析,做到每8小時分析一次。通過在線法、離線直接法、離線濃縮法三種分析方法對比,更準確地掌握液氧中的烴類動態,確保裝置安全運行。

2.5樹立產品貯存、輸送安全關

空分裝置不但生產過程中存在不安全因素,其氣、液產品的貯存、輸送也尤為重要,因為氧氣與可燃氣體能形成爆炸危險的爆鳴性氣體,一旦達到了引燃引爆所需的能量,就會發生激烈的、威力巨大的爆炸。當壓力高于29.4×105h的氧氣直接與油脂接觸時,就會發生激烈的氧化反應,并放出大量的熱,由于化學反應速度極快,因而很快就能達到油脂的燃點而使油脂迅速燃燒,如果燃燒發生在管道、容器中,其溫度會急劇升高,壓力可增加10倍,勢必造成爆炸。而氮氣濃度高時易使人窒息,也是十分危險的。化工企業中氧氣、氮氣又直接與下游裝置的烴類物質接觸,一旦失控則有可能造成反竄,其后果也是十分危險的,去年年底寧夏某化肥廠的空分爆炸事故在這方面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為此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1)對活塞式氧壓機的密封及刮油系統定期進行檢驗,確保無油、無泄漏;

(2)氧氣用戶增設了停車嚴密聯鎖系統,通過三個快速切斷閥防止因氧壓機停車而造成烴類氣體的反竄;

(3)氮氣送出管線上設有單向閥和聯鎖快速切斷閥;

(4)對液氧貯槽中的烴類物質堅持每天分析一次,發現超標現象及時進行排放;

(5)高壓氧氣送出閥增設小旁路,避免因壓差過大使流速過快而發生危險。

2.6深化人員培訓關

隨著空分安全技術的不斷完善,管理問題顯得極為重要,只有全面提高操作人員的素質,不斷完善各種管理制度,才能適應裝置變化的需求。為此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1)隨著裝置運行條件的變化定期修改《操作規程》,使操作有章可循;

(2)組織編寫了空分裝置技術培訓大綱,定期對人員進行培訓;

(3)操作人員不但要通過裝置的上崗考核,還必須通過當地勞動部門簽訂的特殊工種合格證方能上崗操作;

(4)堅持每周一次的事故演練,使操作人員對空分裝置存在的各種危險因素牢記在心。

綜上所述,空分裝置特別是主冷凝蒸發器防爆是裝置安全生產的頭等大事,我們要給予高度重視。針對空分裝置主冷凝蒸發器防爆,我們首先要求采取技術措施,控制好液氧中碳氫化合物含量,確保各項指標在所要求的控制范圍內;其次是加強對引爆源的控制和增加監測措施,同時加強管理,堵塞漏洞,這樣基本上可消除空分爆炸事故的發生。

篇2:護士對化學性因素職業安全防護措施

化學性因素包括:

(1)細胞毒素藥物。其毒副作用反映主要有對骨髓的抑制、生殖系統的影響及過敏反應,藥物通過汽化經皮膚、呼吸道吸收。Hirst的研究結果顯示,腫瘤可護士的尿液中可以檢測出環磷酰胺,且藥物持續5d以上才消失。護士孕前和孕期接觸抗癌藥物會對胚胎及胎兒的生長發育產生影響,并使妊娠并發癥(妊娠劇吐、妊娠貧血)及妊娠不良結局(自然流產、先天畸形)的危險性增加;

(2)消毒滅菌劑。長期吸入混有較高濃度戊二醛的空氣或直接接觸戊二醛容易引起眼灼傷、頭痛、皮膚過敏、胸悶氣喘、咽喉炎及肺炎、流感樣癥狀、蕁麻疹和手部棕褐色色素沉著等癥狀。高濃度的甲醛可刺激黏膜引起職業性哮喘,急性大量接觸更可致肺水腫,同時能使細胞突變、致癌、致畸,也是職業性皮炎最常見的原因;(3)麻醉廢氣。長期暴露于微量的麻醉廢氣的污染環境,可引起自發性流產、胎兒畸變和生育力降低,同時對手術室工作人員的聽力、記憶力、理解力、讀數字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等也產生影響。根據美國職業健康安全委員會要求:單獨使用各種鹵化類吸入麻醉師,其污染水平不應超過2.5×10-6,笑氣(N2O)不超過25×10-6。以此標準,國內麻醉藥的大多數手術室,其麻醉廢氣的防污水平均難達到這個要求。

護士在化學性因素職業安全防護措施

化學消毒滅菌劑防護。甲醛消毒滅菌,必須在無菌箱中進行,消毒后注意開窗通風,去除殘留的甲醛氣體;使用戊二醛消毒液時,應將戊二醛存放于有蓋的容器內,且室內應有良好的通風設備,減少與有害氣體的接觸。接觸戊二醛時應戴橡膠手套,防止濺入眼內及吸入。

麻醉廢氣的處理。包括降低麻醉廢氣污染、加強麻醉廢氣排污設備及工作人員的自身防護,如選用密閉性能好的麻醉機并進行定期檢測,防止氣源管道漏氣;加強麻醉廢氣排污設備,改善手術室的通風條件;加強工作人員的自身防護,特別是孕期或哺乳期婦女。

化學防護:

(1)醫療機構制定嚴格的防護方案并提供安全的防護用品和設備,如抽排風設備、改進的輸液設備、集中化療備藥操作室等;

(2)遵守接觸抗癌藥物操作規程。配藥前洗手,穿隔離衣褲,佩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戴聚乙烯手套后再戴一幅乳膠手套;操作臺面鋪一次性防護墊;割安瓿前應輕彈其頸部,使附著的藥物降至瓶底,打開安瓿時應用無菌紗布圍繞安瓿頸部,以防劃破手套;溶解藥物時,溶媒應沿瓶壁緩慢注入瓶底;瓶裝藥物稀釋及抽取藥物時,應插入雙鐘頭以排除瓶內壓力,防止針栓脫出造成的污染。抽取藥液后,在瓶內進行排氣合排氣后再拔針,以免藥液排于空氣中;

(3)抗癌藥物外濺的處理。立即標明污染范圍,避免其他人員接觸;若藥液溢到桌面或地上,應有紗布吸附藥液,再用肥皂水擦洗,配藥后要拖地面。若為藥粉則用濕紗布輕輕擦抹,以防藥物粉末飛揚,污染空氣;如不慎將藥濺到皮膚或眼里,應立即用肥皂溫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在沖注化療藥物時,如小瓶內部壓力高,不慎濺到工作服上,要立即更換、沖洗;

(4)污染廢棄物的處理。用過的廢安瓿、小瓶、一次性注射器、輸液器要放置有特別標記的密封的厚塑料袋或防漏容器中,防止蒸發污染空氣,并及時送焚爐焚燒。防護衣、帽等需經過1000℃高溫焚燒處理;對污染的分泌物、排泄物如尿液、糞便、嘔吐物處理時必須戴口罩、手套、帽子,必要時用一次性圍裙,為防止嘔吐物污染病室,應給病人專用容器與塑料袋;便盆、便壺應專用,用后嚴格消毒處理。

生物性因素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結核桿菌、流感病毒等。據研究,含病毒濃度高的血液和體液依次為:血液、血液成分、傷口分泌物、精液、陰道分泌物、羊水等。眼鼻口腔暴露于污染血液和體液感染HIV的感染率為0.1%;皮膚暴露感染HIV的感染率為0.1%。

職業安全是近年來醫護人員越來越關住的話題,病人需要一個良好的醫療護理環境,同樣醫護人員也只有在一個安全的工作環境中,才能真正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篇3:空分化學性爆炸機理防爆措施

空分設備是石化、冶金等行業重要的生產裝置之一,由于其特殊的結構和介質的理化性質,發生爆炸的危險性較大。近年來,因空分設備制造缺陷和管理不善等原因,已發生多起空分設備的爆炸事故,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共發生小型空分設備的爆炸事故100多起,大中型空分設備事故30多起,特別是空分主冷凝蒸發器中烴類物質超標引起的爆炸是近幾年來事故頻發的主要原因,不僅影響了生產裝置的平穩運行,而且給企業和國家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以下從我們裝置的實際運行經驗出發,淺談空分裝置主冷蒸發器發生爆炸的機理和防爆措施。

1空分化學性爆炸機理

1.1主冷凝蒸發器爆炸機理

空分塔的爆炸原因很多,也比較復雜,但基本可分為物理性爆炸和化學性爆炸。從大多數爆炸的實例分析來看,化學性爆炸是主要的。形成化學性爆炸的主要因素有三個方面:一是可燃物,二是助燃物,三是引爆源。在空分設備主冷凝蒸發器中,可燃物主要是乙炔、碳氫化合物或油分等爆炸危險雜質;助燃物為氣氧、液氧;引爆源主要有:(1)爆炸性雜質固體微粒相互摩擦或與器壁摩擦;(2)靜電放電。當液氧中含有少量冰粒、固體二氧化碳時,會產生靜電荷,如果二氧化碳的含量提高到200~300×10-4%,所產生的靜電位可達到3000V;(3)氣波沖擊、流體沖擊或汽蝕現象引起的壓力脈沖,造成局部壓力高而使溫度升高;(4)化學活性特別強的物質(臭氧、氮的氧化物等)存在,使液氧中可燃物質混合物的爆炸敏感性增大。

1.2爆炸源形成條件

空氣中除氧氣、氮氣外,還會有少量的水蒸氣、二氧化碳、乙炔和其它碳氫化合物等氣體以及少量的灰塵等固體物質,國內大中型分子篩凈化流程清除空氣中水分、二氧化碳和乙炔等雜質的方法多采用吸附法,即利用分子篩或硅膠等作吸附劑把空氣(液空、液氧)中所含的水分、二氧化碳和乙炔等雜質分離出來,濃縮在吸附劑表面上,加溫再生時進行脫除,從而達到凈化的目的。

但由于化工裝置比較集中,如果裝置泄漏量過高或烴類產品直接放空,就會造成空分設備吸人口的碳氫化合物含量超標,對分子篩流程空分裝置,13*分子篩具有孔徑相近的極性分子吸附性強的特點,水分、二氧化碳和乙炔基本上可以在分子篩吸附器中脫除,其它烴如甲烷、乙烷絕大部分隨空氣進入空分塔中,這些物質大部分溶解在液體中,少量隨氧氣的蒸發帶走。當液體中烴的濃度不斷增加,并超過其溶解度時,就會以固體形式析出并聚集,在一定條件下與氧混合形成爆炸源,當引爆因素存在時就會發生化學性爆炸。

大量事實證明,液氧中乙炔的爆炸敏感性最高。因為乙炔在空氣中的分壓很低,即使將空氣冷卻至-173℃,乙炔也不會以固態形式析出,它將隨空氣帶人空分塔內,而乙炔在液空中的溶解度較大,約為20cm3/dm3。因此一般不會在液空中析出,而隨液空進入上塔,乙炔在液氧中的溶解度極低,約為5.2cm3/dm3。當液氧在主冷凝蒸發器中蒸發時,隨氣氧帶的乙炔量僅為液氧中乙炔總量的1/24左右,這樣隨著液氧的蒸發,液氧中乙炔濃度就不斷增高,當乙炔超其溶解度時,過剩的乙炔就會以白色固體微粒懸浮在液氧中,而乙炔又是不飽和的碳氫化合物,具有很高的化學活潑性,性質極不穩定,這些固體乙炔或其它碳氫化合物顆粒與塔壁及通道壁發生摩擦或液氧沸騰產生壓力脈沖,以及臭氧與氮氧化物的促進作用所產生的能量都將可能使空分塔致爆。但在實際生產中有時液氧中乙炔及其它碳氫化合物并不超標而發生爆炸,這主要是由于冷凝蒸發器的結構不合理,存在某些制造缺陷若因某些通道堵塞和操作不當,造成液氧的局部流動性不好,產生乙炔局部濃縮而發生爆炸。

其它不飽和碳氫化合物也能發生爆炸分解反應,雖然它們在液氧中的溶解度比乙炔高,但由于吸附器對這些碳氫化合物的吸附能力極小,因此也有在液氧中積聚而構成爆炸的可能。大量研究表明,碳氫化合物由于各組分在液氧中的溶解度及化學活性不同,其爆炸敏感性也不同,爆炸敏感性按以下順序遞增:甲烷→乙烷→丁烷→乙烯→丙烯→丁烯→乙炔,可見乙炔的敏感性最高。

2空分防爆措施

由于空分裝置在運行過程中存在著諸多不安全因素和危險性,為確保空分裝置的安全運行,降低烴類物質進入液氧中的可能性,加強監控手段,我們堅持實行“六關”管理。

2.1抓住空氣來源關

空分裝置的原料就是大氣,大氣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著主冷液氧中烴類的變化。我廠空分裝置所處地理位置不好,被三個化工裝置包圍,空氣質量較差,尤其是刮北風時能明顯聞到一股有機物氣味,通過液氧的離線、在線分析也可以發現烴類物質的上升趨勢。為此我們采取的措施是:

(1)建立了大氣質量監測,每周分析一次;

(2)設立了風向標,隨時掌握四季風向的變化,遇到刮北風時,我們加強監護,及時排放液氧;

(3)由總廠調度室制定了《周邊裝置緊急排放聯系制度》,如有其它裝置不正常排放,及時通知調度,調度再通知車間,加強液氧分析監護;

(4)對相鄰的環氧裝置富含烴類物質的循環氣排放口進行移位,由原來的100米移到165米處。

2.2把住空氣壓縮關

從空分裝置的流程來看,進入分餾塔系統的空氣來源于空壓機系統,在此過程中就不可避免的存在潤滑脂,這些油脂是非常危險的,因為液氧中的油脂能附著在主冷的翅片上形成油膜,當油膜達一定厚度時,它將與不飽和烴、氮氧化物和氧氣的混合物在低溫下起化學反應生成靈敏度較大的可燃物,這些可燃物一旦遇火源就會發生爆炸。另外空氣中的灰塵等雜質被帶人分餾塔中也是危險的,一是它可以在板式換熱器中堵塞;二是進入分餾塔中的固體懸浮在液氧液面上,摩擦產生靜電打火,這就形成了引火源。為了避免這些物質的進入,我們采取以下措施:

(1)在空氣吸人口增加了卷簾過濾器和干袋式過濾器,濾掉雜質和灰塵,確保空氣干凈;

(2)空壓機軸封采用石墨環密封無油潤滑,確保空壓機出口空氣不帶油;

(3)空壓機設置了自保聯鎖和在線振動監測系統,可以隨時記錄第一觸發聯鎖點,確保空壓機的正常運行,防止因頻繁開停機而將油脂或雜質帶人系統。

2.3加強空氣凈化關

壓縮后送來的無油、干凈的空氣中含有大量水、乙炔、甲烷、二氧化碳、乙烷、乙烯、丙烯、碳四等物質,這些物質在凈化過程中要盡量脫除:水分和二氧化碳帶人冷箱就會造成凍堵;不飽和烴在分子篩中能大部分被吸附,飽和烴不易被吸附就會帶人分餾塔內,為了使這些物質降低到最低程序,我們采取了如下措施:

(1)水洗塔設置了高、低液位聯鎖,防止在除沫器損壞或空壓機異常的情況下,水洗塔的液位失控而使空氣中帶水;

(2)由于在水洗塔中循環直接與空氣接觸,它不但降低了壓縮空氣的溫度,而且通過洗滌可清除掉空氣中的酸性物質,這樣若循環水中存在油類或烴類物質,則會將這些物質帶人系統,為此我們對循環水質每8小時分析一次,確保外界雜質無法進入系統。同時為了防止在總廠的循環水場出現問題時影響空分裝置的正常運行,我們又增設了獨立的循環水場,專供水洗塔使用。

(3)增設了一臺制冷機組,確保空氣出塔溫度由原來的25℃下降到12℃以下,這樣使空氣中含水量大大下降,有效地提高了分子篩對烴類和二氧化碳的吸附能力,出分子篩的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基本趨向于零。

(4)根據我們所處環境的實際情況,對分子篩吸附器內13*分子篩和氧化鋁的裝填量進行調整,在確保露點≤-70℃的情況下,適當減少氧化鋁量,這樣通過增加分子篩裝填量提高了對烴類及二氧化碳的吸附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烴類及二氧化碳帶人分餾塔中;

(5)分子篩出口設置了二氧化碳在線檢測儀,隨時檢測空氣中二氧化碳的變化情況,防止因二氧化碳超標引起設備凍堵。離線通過對出分子篩的空氣露點分析,確保水含量不超標。

2.4強化深冷分離關

空分裝置的最危險點是分餾塔部分,由于分子篩對飽和烴基本不吸附,這樣烴類物質就會帶人餾塔中,對安全生產造成極大的威脅,為了確保主冷的安全運行,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1)主冷凝蒸發器結構設計為防爆型,特殊結構防止烴類析出堆積在翅片的某些部位上,使局部烴類超高。目前,各國通過對主冷爆炸的研究,一致認為由于空分主冷凝蒸發器中液氧的不斷沸騰、蒸發,使可燃物在此濃縮積聚,且摩擦沖擊最強烈,所以容易在主冷中形成爆炸中心,通過采用新型防爆結構,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其爆炸的可能;

(2)主冷板式單元采用全浸式操作,防止烴類析出發生危險;

(3)增設了1%液氧連續排放,使主冷液氧始終保持部分更新,防止烴類積聚增濃;

(4)增大液氧吸附器的能力,增加其脫炔和脫極性有機物的能力,并定期按規程進行再生;

(5)設立了在線分析儀,分別對主冷液氧中甲烷、乙烷、乙烯、乙炔、丙烯、丙烷、碳四和總烴八個組分進行檢測,各檢測數據每9分鐘循環一次,可隨時監測液氧中烴類的變化;另外離線有直接法和濃縮法兩種形式的色譜分析,做到每8小時分析一次。通過在線法、離線直接法、離線濃縮法三種分析方法對比,更準確地掌握液氧中的烴類動態,確保裝置安全運行。

2.5樹立產品貯存、輸送安全關

空分裝置不但生產過程中存在不安全因素,其氣、液產品的貯存、輸送也尤為重要,因為氧氣與可燃氣體能形成爆炸危險的爆鳴性氣體,一旦達到了引燃引爆所需的能量,就會發生激烈的、威力巨大的爆炸。當壓力高于29.4×105h的氧氣直接與油脂接觸時,就會發生激烈的氧化反應,并放出大量的熱,由于化學反應速度極快,因而很快就能達到油脂的燃點而使油脂迅速燃燒,如果燃燒發生在管道、容器中,其溫度會急劇升高,壓力可增加10倍,勢必造成爆炸。而氮氣濃度高時易使人窒息,也是十分危險的。化工企業中氧氣、氮氣又直接與下游裝置的烴類物質接觸,一旦失控則有可能造成反竄,其后果也是十分危險的,去年年底寧夏某化肥廠的空分爆炸事故在這方面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為此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1)對活塞式氧壓機的密封及刮油系統定期進行檢驗,確保無油、無泄漏;

(2)氧氣用戶增設了停車嚴密聯鎖系統,通過三個快速切斷閥防止因氧壓機停車而造成烴類氣體的反竄;

(3)氮氣送出管線上設有單向閥和聯鎖快速切斷閥;

(4)對液氧貯槽中的烴類物質堅持每天分析一次,發現超標現象及時進行排放;

(5)高壓氧氣送出閥增設小旁路,避免因壓差過大使流速過快而發生危險。

2.6深化人員培訓關

隨著空分安全技術的不斷完善,管理問題顯得極為重要,只有全面提高操作人員的素質,不斷完善各種管理制度,才能適應裝置變化的需求。為此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1)隨著裝置運行條件的變化定期修改《操作規程》,使操作有章可循;

(2)組織編寫了空分裝置技術培訓大綱,定期對人員進行培訓;

(3)操作人員不但要通過裝置的上崗考核,還必須通過當地勞動部門簽訂的特殊工種合格證方能上崗操作;

(4)堅持每周一次的事故演練,使操作人員對空分裝置存在的各種危險因素牢記在心。

綜上所述,空分裝置特別是主冷凝蒸發器防爆是裝置安全生產的頭等大事,我們要給予高度重視。針對空分裝置主冷凝蒸發器防爆,我們首先要求采取技術措施,控制好液氧中碳氫化合物含量,確保各項指標在所要求的控制范圍內;其次是加強對引爆源的控制和增加監測措施,同時加強管理,堵塞漏洞,這樣基本上可消除空分爆炸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