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安全生產技術事故預防措施
(1)防火防爆。一切防火防爆措施都是為了防止生產可燃(爆炸)性混合物或防止產生和隔離足夠強度的活化能,以避免激發可燃性混合物發生燃燒、爆炸。為此,必須弄清可燃(爆炸)性混合物和活化能是如何產生的,以及防止其產生和互相接近的措施。
有些可燃(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是難以避免的,如易燃液體貯槽上部空間就存在可燃(爆炸)性混合物。因此,在充裝物料前,往貯槽內先充惰性氣體(如氮),排出蒸氣后才可避免上述現象發生。此外,選用浮頂式貯槽也可以避免產生可燃(爆炸)性混合物。其他非正常形成可燃(爆炸)性混合物的原因和預防措施如下:
(2)泄漏。泄漏是常見的產生可燃(爆炸)性混合物的原因。可燃氣體、易燃液體和溫度超過閃點的液體的泄漏,都會在漏出的區域或漏出的液面上產生可燃(爆炸)性混合物。造成泄漏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設備、容器和管道本身存在漏洞或裂縫。有的是設備制造質量差,有的是長期失修、腐蝕造成的。所以,凡是加工、處理、生產或貯存可燃氣體、易燃液體或溫度超過閃點的可燃液體的設備、貯槽及管道,在投入使用之前必須經過驗收合格。在使用過程中要定期檢查其嚴密性和腐蝕情況。焦化廠的許多物料因含有腐蝕性介質,應特別注意設備的防腐處理,或采用防腐蝕的材料制造。
二是操作不當。相對地說,這類原因造成的泄漏事故比設備本身缺陷造成的要多些。由于疏忽或操作錯誤造成跑油、跑氣事故很多。要預防這類事故的發生,除要求嚴格按標準化作業外,還必須采取防溢流措施。《焦化安全規程》規定,易燃、可燃液體貯槽區應設防火堤,防火堤內的容積不得小于貯槽地上部分總貯量的一半,且不得小于最大貯槽的地上部分的貯量。防火堤內的下水道通過防火堤處應設閘門。此閘門只有在放水時才打開,放完水即應關閉。
對可能泄漏或產生含油廢水的生產裝置周圍應設圍堰。
化產車間下水道應設水封井、隔油池等。
(3)放散。焦化廠許多設備都設有放散管,加工處理或貯存易燃、可燃物料的設備或貯槽,放散管放散的氣(汽)體有的本身就是可燃(爆炸)性混合物,或放出后與空氣混合成為可燃(爆炸)性混合物。《焦化安全規程》規定,各放散管應按所放散的氣體、蒸氣種類分別集中凈化處理后方可放散。放散有毒、可燃氣體的放散管出口應高出本設備及鄰近建筑物4m以上。可燃氣體排出口應設阻火器。
(4)防塵與防毒。煤塵主要產生在煤的裝卸、運輸以及破碎粉碎等過程中,主要產塵點為煤場、翻車機、受煤坑、輸送帶、轉運站以及破碎、粉碎機等處。一般煤場采用噴灑覆蓋劑或在裝運過程中采取噴水等措施來降低粉塵的濃度。輸送帶及轉運站主要依靠安設輸送帶通廓、局部或整體密閉防塵罩等來隔離和捕集煤塵。
破碎及粉碎設備等產塵點應加強密閉吸風,設置布袋除塵、濕式除塵、通風集塵等裝置來降低煤塵濃度。
在焦化廠,一氧化碳存在于煤氣中,特別是焦爐加熱用的高爐煤氣中的一氧化碳含量在30%左右。焦爐的地下室、煙道通廓煤氣設備多,閥門啟閉頻繁,極易泄漏煤氣。所以,必須對煤氣設備定期進行檢查,及時維護,煙道通廓的貧煤氣閥應保證其處于負壓狀態。
為了防止硫化氫、氰化氫中毒,焦化廠應當設置脫硫、脫氰工藝設施。過去國內只有城市煤氣才進行脫硫,冶金企業一般不脫硫。至于脫氰,一般只從部分終冷水或氨氣中脫氰生產黃血鹽。隨著對污染嚴重性認識的提高,近年來,各焦化廠已開始重視煤氣的脫硫脫氰問題。為了防止硫化氫和氰化氫中毒,蒸氨系統的放散管應設在有人操作的下風側。
篇2:焦化廠的職業危害預防措施
(一)生產過程
由于煉焦副產品煤焦油中含有極豐富的化學原料,故大型煉焦廠往往和化工廠同時設置,簡稱為焦化廠。
煉焦是在煉焦爐中把煉焦煤通過干餾煉成焦炭。在煉焦以前,煤要經過一定的處理。處理過程一般分為三個步驟,即破碎、篩分與選煤、配煤。
現代化煉焦爐由連接一體的50~70個狹長的煉焦室組成。煤從室頂的小孔裝入,裝滿后密閉,并在與該室相鄰的燃燒室中燃燒煤氣,燃燒室的溫度約為1100℃。煉焦時,產生的煤氣被引至焦爐煤氣總管,以便進一步處理。煉焦過程終結后,打開焦爐的側門,用推焦機把赤熱的焦炭從煉焦室推到焦車上,送入熄焦塔噴水冷卻。
(二)職業危害
⒈高溫、熱輻射。爐頂操作工人經常受到強熱輻射、高氣溫、日光照射影響可發生中暑。
⒉在輕油和粗苯蒸餾時,如密閉與通風等措施效果不好,車間空氣中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濃度可超過國家規定的職業容許限值,長期接觸可導致白細胞減少,甚至發生慢性苯中毒。
⒊在焦爐爐旁及爐頂均可檢出3,4—苯并[a]吡,據調查,北京、東北等地焦化廠工人肺癌死亡率高于當地居民到4~9倍;焦爐工肺癌已列入職業病名單。
⒋蒽醌、焦油、瀝青和蒽油等均可引起各種皮膚病,如急性皮炎、痤瘡、毛囊炎、黑頭粉刺、膚色黑變癥及粗粒革樣皮膚。有報道,瀝青可致皮膚癌發生。
⒌檢修設備時煤氣中毒。
⒍接觸煤塵、外傷、燒傷等。
(三)預防措施
預防煉焦生產中職業危害的重點是解決煉爐逸散物對工人健康的危害,以及高溫、輻射熱、各種焦化產物的危害。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對策是進一步實現焦化生產的自動化,以減少操作者與有害因素的接觸機會。同時也應采取一些保護性措施,如防暑降溫、個人防護器、定期檢查、皮膚防護劑等。
篇3:焦化生產職業危害與預防措施
焦化生產以洗精煤為主要原料,經過焦爐高溫干餾和有關的化工過程處理后,生產出不同粒度的焦炭、煤氣和多種化學產品。其中焦炭占總產量的75%左右,而且主要是大于25毫米粒度的冶金焦。焦化生產的化學產品,其品種隨各廠綜合利用和加工深度的不同而有較大的差別。綜合利用較差的焦化廠,只開發幾種或10多種;綜合利用較好的焦化廠,可開發40~50種。全國焦化廠產品品種可達100余種,廣泛應用于農業、醫藥、染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等輕、化工業以及國防工業等部門。
職業危害與預防措施:
焦化廠各車間隨著生產工藝的不同,事故性質也明顯的不同。備煤車間以皮帶運輸機事故和煤埋窒息為主,煉焦車間以機械、車輛傷害、高溫、煙、塵為主,而回收、精苯、焦油等化學車間則以火災爆炸和中毒事故為主。所以各車間的安全防護措施各有其側重點。
皮帶運輸機事故的預防:焦化廠皮帶運輸機是運輸煤、焦炭的主要工具之一。皮帶機在運轉中容易發生打滑、跑偏、皮帶撕裂、漏斗堵塞等事故,在處理故障和清掃時發生絞人事故的情況也不少。預防措施主要有:①采用觸線緊急剎車檢測裝置。一旦皮帶工觸及皮帶觸線,皮帶機迅速停止運轉,防止將人絞入皮帶;②采用皮帶跑偏檢測、調整裝置。它能檢測皮帶的跑偏程度,當接收到電氣控制系統的驅動信號時,能調整皮帶逆著跑偏方向運動,以消除皮帶跑偏;③采用打滑檢測,調整裝置。其作用是在皮帶機尾輪轉速降到額定轉速的85%以下時,發出打滑自動調整信號;接收到電氣控制系統的驅動信號,能將松香蠟打到皮帶機頭輪上,以增加摩擦力,從而消除皮帶打滑現象;④采用防撕裂檢測裝置。當發生皮帶撕裂,可立即停車;⑤防止漏斗堵塞。當物料裝滿至一定位置時,振打機構開始工作;將物料振下;⑥皮帶機清掃、檢修等作業,應在皮帶機停止運轉的情況下進行。
煤埋窒息事故的預防:國內焦化廠所有貯煤槽的漏嘴都設計成倒圓錐形或倒角錐形,其橫截面積收縮率越來越大,往往使煤在其中流動受阻。如果煤因潮濕而流動粘性較大,槽中的煤只有中心的筒形部分能夠流動,有時甚至完全棚住不下,采用各種方式振動,也無濟于事。流動受阻的這部分煤,常因過期變質而不適合煉焦使用,因此必須用人工進行處理,往往就在處理過程中,人員被塌下的煤埋住以致窒息死亡。近年來,貯槽漏嘴的幾何形狀,已由原來的圓錐、角錐形改為雙曲線形。這樣,煤流動的截面收縮率雖然沒有改變,但減少了煤流阻力,使槽內煤流情況大為改善,也就不再需要人工清掃處理,從而基本杜絕煤埋窒息事故。如果偶爾還需對貯煤槽進行人工清掃,下槽人員必須佩帶安全帶,并有專人監護,清掃時禁止在懸煤下探煤。
焦爐高溫的防護:煉焦爐是一個內部溫度達1300~1350℃的大型高溫窯爐,表面散熱量較大。特別是爐頂和機焦側操作平臺等處,操作工人有相當一部分時間必須在近距離(1~2米)面對大面積的高溫焦炭(達1100~1200℃)或爐墻的輻射下進行作業。
對于高溫環境的防護:近年來開發了一些新技術,主要有:①隔熱爐蓋,夏季可使爐蓋表面溫度降低120~140℃;②上升管氣化冷卻,可使上升這表面溫度下降240℃左右;③新型隔熱材料,如廢氣盤、蓄熱室封墻等新近還有硅酸鋁纖維隔熱。以上這些措施,不但降低對人體的危害,而且可收到節能效果。
焦爐煙、塵的防治:焦化廠的煙塵和粉塵絕大部分來自煉焦爐。煉焦爐裝煤時,煤與高溫爐墻接觸后立即分解產生黃色煙塵從裝煤口和裝煤車煤斗、上升管、橋管接頭、大小爐門等處冒出。據資料記載,每生產1噸焦炭約排出6千克左右的煙塵。
目前治理煙塵、粉塵的措施主要有:①在焦側安裝巨大抽塵系統,比較徹底地解決推焦的粉塵問題;②采用干法熄焦,由于熄焦是在密閉系統中由循環惰性氣體冷卻焦炭,系統內部與大氣隔絕,所以也可大大減少粉塵的散發;③采用除塵熄焦塔,在傳統的濕法熄焦塔中設置粉塵捕集器,使熄焦帶出的粉塵減少60~70%;④利用高壓氨水無煙裝煤,替代過去的蒸汽噴射無煙裝煤。由于大部分焦化廠的蒸汽壓力無法保證,不能發揮無煙裝煤作用,改用高壓氨水后,噴射壓力有了保證,而且效果比蒸汽為佳。在雙集氣管的條件下,裝煤時幾乎可以完全不冒煙。
火災和爆炸的預防在焦化廠回收車間、精苯車間和焦油車間,加工生產大量易燃可燃液體,其中有些屬于一級易燃液體,如粗苯、苯初餾分、苯、甲苯、二甲苯和吡啶等,一旦發生火災或爆炸,就可能釀成毀滅性的事故。所以必須有完備的防火防爆措施。主要的防范措施有:①嚴格劃分動火區與防火區。防火區嚴禁煙火,包括每個人的防火。禁止任何人攜帶火種進入防火區,禁止穿、帶、使用可能產生火花的衣服、鞋和工具。非經特殊批準并采取特殊防范措施,不準在防火區進行動火檢修作業。防火區應采用防爆型電氣設備。有關設備管道應有良好的接地裝置,防止靜電積聚;②嚴防泄漏和氣體散發。一級易燃液體或溫度高于閃點的易燃、可燃液體,其液面上的空氣本身就是爆炸性混合物。為防止產生這種混合物逸散,必須對易燃、可燃液體貯槽進行定期檢查;輸送泵及管道均應嚴密不漏;各貯槽或生產裝置的放散管,應裝置阻火器;③要有完善的消防設施。大中型焦化廠一般設有專門消防站和泡沫站。
中毒的預防:焦化廠使用、處理和生產的物料,不但易燃易爆,而且容易引起中毒事故。其主要毒物有一氧化碳、苯、甲苯、二甲苯、酚、瀝青、氰化氫和硫化氫等。防止中毒的措施主要是防止毒物泄漏。進入有毒物質的容器、設備和管線等內部檢修,必須首先對其進行徹底清洗,并經取樣分析,確認內部空氣符合車間空氣容許濃度后,才可進行工作。
肺癌的預防煤高溫干餾時生成大量的稠環化合物可使人致癌,其3,4-苯并茈是公認的強致癌物質。國際公認的癌癥高發地區的癌癥發病率為10萬分之5,而焦化廠的癌癥發病率為10萬分之167至227。其中最嚴重的是瀝青焦爐工人,癌癥發病率高達10萬分之560。在各種癌癥中以肺癌最多。中國現已確定焦爐工人肺癌為職業病。預防肺癌的關鍵是防止煙塵的散發以及減少人與煙塵接觸的機會。消滅煙塵,采用機械化自動化操作是根本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