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溶解乙炔生產安全技術措施

溶解乙炔生產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23 閱讀 6187

?為加強溶解乙炔生產安全技術管理,保護人身和財產安全,依據國家溶解乙炔生產法規、標準,結合生產實際,特提出溶解乙炔生產企業防火防爆、生產操作、設備檢修等方面的基本安全技術要求,可供相關企業及人員參考。

1防火防爆安全技術

1.1溶解乙炔生產企業,必須每兩年自主選擇由評價資質的機構對本單位的生產儲存現狀進行安全評價,對提出的整改意見逐項落實整改完善。

1.2溶解乙炔生產企業應根據場所火災和爆炸危險等級劃定禁火區,設置明顯標志,嚴禁煙火,嚴格管理。

1.3乙炔生產裝置、設備及廠房的防雷設施,應在雷雨季節前每年至少定期檢測一次。

1.4乙炔設備、管道及物料等導除靜電接地裝置應在設備檢修后及每年至少定期檢測一次,操作人員必須穿防靜電服和導靜電鞋。

1.5乙炔廠(站)內設置的可燃氣體濃度檢測報警裝置應在設備檢修前及每年至少定期檢測一次。

1.6乙炔廠(站)充裝間設置的緊急噴淋裝置,應每周啟動檢查一次。

1.7乙炔廠(站)的設備及管理系統除應有惰性氣體(一般用氮氣)置換設施外,還應有供滅火用的惰性氣體設施,此兩種設置可共用。

?1.8在乙炔設備、管道上以及有爆炸危險廠房內動火時,經置換后用可燃氣體測爆儀檢測分析合格,即乙炔濃度小于0.2%(v/v)。

1.9乙炔生產的爆炸危險場所應選用不低于dⅡCT2級別的防爆電器,電器設備線路及儀控聯鎖裝置應定期檢查。

1.10乙炔生產系統設置的水封、阻火器、止逆閥等必須定期檢查,保護完好。設備管路后的安全閥、壓力表、溫度計等必須定期校驗完好。

1.11必須按《工業與民用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配備消防器材(1211、干粉、消防栓),專人管理,定點放置,定期檢查和更換藥劑,嚴禁在電石庫、電石破碎間、中間電石庫、乙炔加料間用水滅火。

1.12機動車輛進入生產區,在其排氣管上必須加裝熄火罩,嚴禁電瓶車及非崗位無關人員進入生產區。

1.13嚴禁在生產區內用黑色金屬工具敲打設備、管道。

1.14嚴禁將電石粉末直接倒入渣坑及地溝內,應在生產區外選擇安全空曠露天場地用水緩慢化解之。

2?生產操作安全技術

2.1生產裝置運行前,必須做好以下各項工作:

2.1.1檢查所有設備上的手孔、人孔、壓力計、溫度計、液位計及閥等的是否正常,所有閥門必須靈活好用;

2.1.2檢查安全閥、阻火器等安全裝置,應完好并符合工藝要求;

2.1.3檢查儀器、儀表、電氣設備及自動控制聯鎖裝置等,應齊全完好;

2.1.4檢查供水、供氮、儀表空氣等壓力應符合工藝要求;

2.1.5檢查氮氣的含氧量應小于2%(v/v);

2.1.6各單元設備應處于完好狀態,首次開車的設備應經過單機試車,且各性能都應符合工藝設計要求;

2.1.7向安全水封、貯氣柜等設備內加水,并保持規定位置的水位;

2.1.8按工藝要求需要更換凈化劑和干燥劑的,必須更換好后才準開車;

2.1.9對進廠乙炔瓶應逐只按GB13591《溶解乙炔充裝規定》檢查、處理,不合格瓶不準充氣。禁止充裝非自產權氣瓶、超期瓶和報廢瓶。

2.2破碎崗位安全操作規程

2.2.1搬運電石應小心輕放,開啟電石桶須先放存氣;

2.2.2破碎前,應先開啟除塵裝置,保持室內空氣中粉塵含量小于10mg/m3,停機后,通風裝置應運轉5-10分鐘;

2.2.3加料斗必須經24小時靜止放空并經氮氣吹除方可裝入電石使用;

2.2.4破碎過程中應將硅鐵等雜質揀出;

2.2.5破碎完畢后,必須清除料斗口粉末,用機械油潤滑O型密封圈,清理打掃破碎間和除塵裝置,收集利用粉末電石。

2.3加料崗位安全操作規程

2.3.1加料前應擦凈邊接處灰塵,并用機械油潤滑;

2.3.2加料前和加料后必須用氮氣吹除加料斗,置換使系統含氧量小于3%;

2.3.3加料過程發生料斗泄漏,應查找原因,修復料斗。緊急情況下,可開啟進氮閥,還可通過鏈條關閉進料管。

2.4發生崗位安全操作規程

2.4.1發生器開啟后應手乙炔氣吹掃所有設備和管道,直至系統內的乙炔純度大于98%(v/v),方可正常生產,以后每4小時對純度進行檢測;

2.4.2每小時對主、付發生器、安全水封、貯氣柜的液位進行檢查,應符合工藝要求;

2.4.3每小時對發生器系統指示儀表壓力、溫度、氮壓、水壓等進行檢查,應符合工藝指標要求,嚴禁超溫、超壓、負壓運轉,嚴禁供氮、供水不足條件下運轉。加入發生器的電石溫度應低于50℃,發生器的水溫不應超過80℃,發氣室內的乙炔氣溫度不應超過90℃,實際操作中發生器溫度宜控制在70℃左右;

2.4.4為提高電石的收率,防治環境污染,澄清后電石污澄清液應回發生器利用;

2.4.5發生器應設置防止加水過量的裝置;如發生器是通過供水管連續給水的,則在供水管路上應裝設防止乙炔氣體由發生器流向水源及供水夾帶空氣進入發生器的裝置;

2.4.6定期對主、付發生器排渣,排渣時,嚴禁同時添加電石;

2.4.7發生器操作由兩人進行,并做好運轉工況記錄。

2.5乙炔凈化崗位安全操作規程

2.5.1乙炔凈化裝置的操作溫度應低于35℃,超過35℃時應停車處理;

2.5.2必須按工藝要求及時補充或更換凈化劑。凈化劑必須通過安全補液器加入凈化塔內。在補充或更換酸堿時,凈化塔應牌非運轉狀況。并定期對酸堿濃度進行分析檢測。用次氯酸或次氯酸鈉為凈化劑,裝置內的有效氯含量應小于0.1%;

2.5.3每4小時用10%硝酸銀試紙檢測凈化效果,試紙不變色,如不符合要求,應找出原因予以消除;

2.5.4凈化裝置各設備的工況、溫度、壓力、液面流量等應符合工藝要求,并定期檢查,發現異常,應及時找出原因予以消除;

2.5.5凈化裝置臨時停車,應保持裝置內正壓;

2.5.6凈化裝置的操作人員應按規定穿戴好防護用品,方可上崗操作;

2.5.7按時做好凈化崗位的運轉工況記錄。

2.6乙炔壓縮干燥崗位安全操作規程

2.6.1乙炔壓縮機的進氣壓力應符合工藝要求,不得低于0.5kPa,各級排氣壓力應符合設備性能的要求,終段排氣壓力最高不得高于2.5MPa,發現異常應立即停機處理;

2.6.2乙炔壓縮機必須設置限壓裝置,及時調定進氣壓力最低值和排氣壓力最高允許值,經常檢查報警信號是否正常輸出;

2.6.3乙炔壓縮機的各級排氣溫度應符合設備性能要求,但不得高于90℃,冷卻后的乙炔氣溫度應低于35℃;

2.6.4按乙炔壓縮機性能要求及時調節潤滑油和冷卻水的供給量,運轉時不得出現中斷潤滑油和冷卻水供給現象;

2.6.5按乙炔壓縮機性能要求,每小時排放各級氣液分離器內的廢液,廢液應集中回收,余氣應回收入貯氣柜;

2.6.6乙炔壓縮機運轉時,應注意檢查貯氣柜升降高度,發現不正常時,應及時手動或自動停機;

2.6.7乙炔壓縮機啟動和停機時,應事先與乙炔發生及充裝崗位取得聯系;

2.6.8乙炔壓縮機除緊急情況外,不得帶負荷啟動或停機;

2.6.9乙炔壓縮運轉中出現異常聲響、溫度過高、壓力不正常、漏氣等現象時,應立即停機查找原因并予以消除;

2.6.10乙炔壓縮機的安全裝置,應定期檢查,保持完好狀態;

2.6.11并網生產的乙炔壓縮機,不得用乙炔或氮氣以外的氣體試車;

2.6.12定期檢測干燥后乙炔氣體的含水量,超標時應更換。更換干燥劑時,應將高壓乙炔干燥器與乙炔系統切斷,并用氮置換。裝卸干燥劑時,應使用不產生火花的工具;并盡量將干燥器填密實。投入使用時應先用氮氣置換,再用乙炔置換至純度大于98%(V/V),方可投用;

2.6.13定期檢查干燥器的安全裝置,應保持完好狀態;

2.6.14按時做好乙炔壓縮干燥崗位的運轉工況記錄。

2.7乙炔充裝崗位安全操作規程

2.7.1乙炔瓶充裝前必須經瓶檢檢查處理合格;

2.7.2乙炔充氣開始后,應檢查夾具、易熔塞、壓緊帽等是否泄漏,充裝過程加強巡回檢查,發現漏氣立即處理;

2.7.3乙炔充裝時,充氣流速應小于0.6m3/h.瓶,充裝最高壓力小于2.5MPa;

2.7.4充裝時,應檢查乙炔瓶瓶壁溫度,不得超過40℃,手感異樣時,應關閥處理。夏季充氣時用水噴淋冷卻乙炔瓶和分二次充裝;

2.7.5充裝過程抽取標量監重,嚴禁超量;

2.7.6操作開啟或關閉閥門,動作要輕緩且嚴而不緊;

2.7.7定期檢查阻火器、壓力表、臺秤等安全裝置和校驗計量器具,保持完好。做好充裝記錄。

2.8乙炔瓶瓶檢崗位安全操作規程

2.8.1乙炔瓶充裝前應逐只對其外觀、顏色標記、鋼印標記等進行檢查,不符合GB13591《溶解乙炔充裝規定》要求的氣瓶或超期瓶應送瓶檢站檢驗處理,否則嚴禁充裝;

2.8.2附件不全、損壞的應進行配置和更換;

2.8.3非自有瓶、托管瓶,不準充裝;

2.8.4無剩余壓力的乙炔瓶應先后進行氮氣和乙炔置換,置換時乙炔壓力宜小于0.2MPa,直至瓶內乙炔純度大于98%為止;

2.8.5瓶內丙酮不符要求不準充裝。超量應回收處理,不足應逐只補加,補加時氮氣壓力小于0.8MPa,純度大于98%(V/V);

2.8.6首次充裝的氣瓶應采用計算機逐只登記建檔,并保留至氣瓶報廢,新瓶應逐只抽真空、加丙酮和乙炔置換;

2.8.7乙炔瓶充裝結束后,逐只稱重,充裝量超過7Kg的應回收,不足5Kg的,應查明原因;

2.8.8充裝后逐只檢查瓶閥和易熔塞是否泄漏,漏氣瓶嚴禁出廠;

2.8.9乙炔瓶充裝必須靜置8h,抽取10%測壓,壓力不得超過規定值(15℃時,1.52MPa);

2.8.10做好每只瓶的充裝檢查記錄(瓶卡);

2.8.11出廠前的溶解乙炔氣滿瓶,應加貼符合標準要求的化學品安全標簽和氣瓶警示標簽,并向用戶提供溶解乙炔安全技術說明書。

3?設備檢修安全技術要求

3.1乙炔設備檢修時,應有明確的安全防護措施,內容具體,專人負責,并辦理檢修作業證。

3.2乙炔設備檢修時,必須按操作規程進行降溫、降壓、清洗、置換等準備工作。單機檢修必須可靠地與系統切斷(如加盲板、拆除部分連接管道等)。

3.3乙炔設備檢修前后,須用氮氣置換合格,氧含量小于3%(V/V),檢修后須氣密性試驗。投入使用前,還應用乙炔置換,直至乙炔純度小于98%(v/v),方可并入系統。

3.4在帶壓狀態下,不準拆卸和緊固乙炔設備的螺栓及其他緊固件。

3.5乙炔設備及生產現場動火時,應先辦理“動火證”,按規定程序審批,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在批準的有效時間和范圍內進行動火。動火現場應清除干凈,必須指定專人監護,并備足夠的滅火器材。需動火的設備、裝置、管道必須與生產系統可靠切斷,用水清洗后再用氮氣置換至可動火標準。動火前取樣分析時,應注意死角,取樣時間應不早于動火前半小時,必要時,動火分析應隨時進行。

3.6進入乙炔設備內檢修前,必須先辦理“進罐作業證”,除按規定清洗置換,還應用空氣進行置換,使罐內氧含量在18-21%(V/V)之間。取樣時間不早于進入設備前半小時,因故較長時間中斷作業或安全條件改變,應重新辦理“進罐作業證”和取樣分析。罐內作業照明應使用電壓不超過12伏的防爆燈具,并且絕緣良好無接頭外露。罐內檢修人員應按規定穿戴好防護用品,設備外須有專人監護,并有應急救護措施。

篇2:溶解乙炔氣瓶安全管理規定

1目的和范圍

為了確保溶解乙炔氣瓶安全管理,保證乙炔氣瓶的安全使用,保護職工的人身及財產安全,根據《溶解乙炔氣瓶安全監察規程》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本辦法適用于溶解乙炔氣瓶儲存、使用和運輸等方面的安全管理。

2職責

2.1安全環保部負責溶解乙炔氣瓶的安全監督管理。

2.2各單位負責做好溶解乙炔氣瓶的儲存、使用和運輸等日常管理工作。

3管理程序

3.1一般規定

3.1.1每只乙炔瓶必須設置符合GB8337《氣瓶用易熔合金塞》規定的易熔合金塞。公稱容積大于10L的乙炔瓶應不少于2只,公稱容積小于等于10L的乙炔瓶應不少于1只。

3.1.2乙炔瓶的公稱容積大于等于10L時,應配有固定式瓶帽和兩只防震圈;瓶底不能自行直立的,應裝配底座。

3.1.3乙炔瓶的鋼印必須準確、清晰和排列整齊。

3.1.4乙炔瓶外表面為白色。并在“制造鋼印標記”一側的瓶體上環向橫寫“乙炔”,軸向豎寫“不可近火”。其瓶色、字色、字樣及排列,應符合GB7144《氣瓶顏色標記》的規定。

3.1.5乙炔瓶出廠時應配齊附件。所配附件應符合相應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規定。

3.2附件管理

3.2.1乙炔瓶附件包包括瓶閥、易熔合金塞、瓶帽、防震圈和檢驗標記環。附件的設計、制造,應符合本規程和相應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規定。

3.2.2凡與乙炔接觸的附件、嚴禁選用含銅量大于70%的銅合金,以及銀、鋅、鎘及其合金材料。

3.2.3瓶閥與鋼瓶閥座連接的螺紋,必須與鋼瓶閥座內螺紋匹配,并符合相應國家標準的規定。

3.2.4易熔合金塞應滿足下列要求;

1.易熔合金塞的動作溫度為100℃±5℃。

2.易熔合金塞塞體應采用含銅量不大于70%的銅合金制造。

3.2.5瓶帽應滿足下列要求:

1.應是固定式的,亦即不拆卸瓶帽就能方便地對乙炔瓶進行充裝溶劑、乙炔和使用等操作;

2.有良好的抗沖擊性,能有效地保護瓶閥,且不積存氣液,并容易清除污物;

3.不得采用灰口鑄鐵制造;

4.在明顯處標注出重量值。同一單位制造的、同一規格的瓶帽,重量允差不超過5%。

3.2.6防震圈應能緊密套在瓶體上,不松脫、不滑落。

3.3檢驗要求

3.3.1乙炔瓶的定期檢驗,每三年進行一次。庫存或停用周期超過三年的乙炔瓶,啟用前應進行檢驗。

3.3.2乙炔瓶使用過程中,發現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提前進行檢驗:

1.瓶體或附件嚴重腐蝕、損傷或變形;

2.對瓶內填料、溶劑的質量有懷疑;

3.乙炔瓶皮重異常;

4.有回火、燒灼或表面漆色發黑的痕跡;

5.充裝時瓶壁溫度異常;

6.檢驗人員認為有必要提前檢驗的。

3.4儲存、使用和運輸

3.4.1儲存、使用和運輸乙炔瓶的單位必須加強對運輸、儲存和使用乙炔瓶的安全管理,并做到:

1.有專人負責乙炔瓶的安全管理工作;

2.根據本規程有關規定,制定相應的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規程;

3.制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及應急處置措施;

4.定期對乙炔瓶的運輸(含裝卸、押運、駕駛)、儲存和使用人員進行安全技術教育和實際操作培訓。

3.4.2儲存、使用乙炔瓶的場所和運輸乙炔瓶的車、船,應符合公安和交通部門的規定。汽車運輸乙炔瓶時,還應遵守《汽車危險貨物運輸規則》的規定。儲存、使用乙炔瓶的場所還應按照《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的要求配備消防器材,但不得配置和使用化學泡沫滅火器。乙炔瓶瓶庫的設計和建造,應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和《乙炔站設計規范》的規定。

3.4.3儲存、使用和運輸乙炔瓶時,應避免烘烤和曝曬,環境溫度一般不超過40℃。不能保證時,應采取遮陽或噴淋措施降溫。

3.4.4運輸和裝卸乙炔瓶,應遵守下列規定:

1.運輸車、船要有明顯示的危險物品運輸標志;嚴禁無關人員搭乘;必須經過市區時,應按照當地公安機關規定的路線和時間行駛。

2.運輸車、船嚴禁停靠在人口稠密區、重要機關和有明火的場所;中途??繒r,駕駛人員和押運人員不得同時離開;

3.不應長途運輸裝有乙炔氣的乙炔瓶;

4.應輕裝輕卸,嚴禁拋、滑、滾、碰和倒置;

5.吊裝乙炔瓶應使用專用夾具、嚴禁使用電磁起重機和用鏈繩捆扎;

6、應戴好瓶帽。立放時,應妥善固定,且廂體高度不得低于瓶高的三分之二;橫放時,乙炔瓶頭部應方向一致,且堆放高度不得超過廂體高度;

7.裝卸現場嚴禁煙火,必須配備滅火器。

3.4.5儲存乙炔瓶,應遵守下列規定:

1.使用乙炔瓶的現場,乙炔氣的存儲量不得超過30m3(相當5瓶,指公稱容積為40L的乙炔瓶,下同);

2.乙炔氣的儲存量超過30m3時,應用非燃燒體或難燃燒體隔離出單獨的儲存間,其中一面應為固定墻壁;乙炔氣的儲存量超240m3(相當40瓶)時,應建造耐火等級不低于二級的儲瓶倉庫,與建筑物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10m,否則應以防火墻隔開;

3.乙炔瓶的儲存倉庫或儲存間,應避免陽光直射,并應避開放射性射線源,與明火或散發火花地點的距離不得小于15m;

4.乙炔瓶的儲存倉庫儲存間應有良好的通風、降溫等設施、不得有地溝、暗道和底部通風孔,并且嚴禁任何管線穿過;

5.乙炔瓶的儲存倉庫或儲存間應有專人管理,并設置“乙炔危險”“嚴禁煙火”的標志;

6.空瓶與實瓶應分開、整齊放置,并有明顯標志;

7.嚴禁與氧氣瓶、氯氣瓶及易燃物品同室儲存;

8.乙炔瓶儲存時,應保持直立位置,且應有防止傾倒的措施;

9.乙炔瓶不得儲存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內。

3.4.6使用乙炔瓶,應遵守下列規定:

1.使用前,應對鋼印標記、顏色標記及安全狀況進行檢查,凡是不符合規定的乙炔瓶不準使用;

2.乙炔瓶的放置地點,不得靠近熱源和電器設備,與明火的距離不得小于10m(高空作業時,此距離為在地面的垂直投影距離);

3.乙炔瓶使用時,必須直立,并應采取措施防止傾倒,嚴禁臥放使用;

4.乙炔瓶嚴禁放置在通風不良或有放射性射線源的場所使用;

5.乙炔瓶嚴禁敲擊、碰撞,嚴禁在瓶體上引弧,嚴禁將乙炔瓶放置在絕緣體上使用;

6.應采取措施防止乙炔瓶受曝曬或受烘烤,嚴禁用40℃以上的熱水或其他熱源對乙炔瓶進行加熱;

7.移動作業時,應采用專用小車搬運,如需乙炔瓶和氧氣瓶放在同一小車上搬運,必須用非燃材料隔板隔開;

8.瓶閥出口處必須配置專用的減壓器和回火防止器。正常使用,減壓器指示的放氣壓力不得超過0.15MPa,放氣流量不得超過0.05m3/h·L。如需較大流量時,應采用多只乙炔瓶匯流供氣;

9.乙炔瓶使用過程中,開閉乙炔瓶瓶閥的專用扳手,應始終裝在閥上。暫時中斷使用時,必須關閉焊、割工具的閥門和乙炔瓶瓶閥,嚴禁手持點燃的焊、割工具調節減壓器或開、閉乙炔瓶瓶閥;

10.乙炔瓶使用過程中,發現泄漏要及時處理,嚴禁在泄漏的情況下使用;

11.乙炔瓶內氣體嚴禁用盡,必須留有不低于0.05MPa的剩余壓力。

3.4.7使用乙炔瓶的單位和個人不得自行對瓶閥、易熔合金塞等附件進行修理或更換,嚴禁對在用乙炔瓶瓶體和底座等進行焊接修理。

3.5監督考核

安全環保部定期組織對溶解乙炔氣瓶開展專項安全檢查及隱患排查,并根據公司《安全生產考核細則》的有關規定,對有關單位及責任人給予考核。

篇3:溶解乙炔氣瓶使用操作規定

1.給乙炔管道的總干道上安裝好合適的增壓閥門;

2.首先要檢查好乙炔站內所有閥門是否關閉,壓力表和用量表是否跳“零”(包括總阻火器和8個支頭組頭器。

3.連接好乙炔瓶至管道(準備工具備用齊全)

4.首先打開兩邊連接車間內的總閥門,再將支桿兩側挖制閥門打開,然后依次打開各進液閥門,最后再將乙炔的開關閥門打開。

5.根據國家標準規定,廠區和車間乙炔管道的工作壓力為0.02~0.15MPa,其最大流速為8m/s。

可以根據本廠自身的用量情況來增大或減小使用增壓閥,其最大壓力不可超過紅色區域,(用量表為0,壓力表在0.06MPa時的更換滿瓶,以免用量過度,用壞氣瓶)瓶內氣體不能不能用盡,必須留有一定的剩余壓力。

注意事項:1.凡閥桿損壞、漆色不可、未帶防護帽等地氣瓶,不許使用。

2.供氣點必須遠離熱源,并經常保持場地整潔,與明火的距離不得小于10米

3.供氣前,應對回火器、防止器乙炔壓力表等安全保護裝置進行仔細檢查、確認正常后,方可工作。

4.送氣時,要觀察氣瓶輸送管道、閥門等滲漏現象。

5.供應點應保持良好的自然通風,不準吸煙,不準戴沾有油污的手套。

6.下班后,要關閉供氣閥和乙炔瓶閥,打掃環境,確認安全后,方可離開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