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乙炔動火作業管理規范
(一)動火作業分三級管理
1、特殊危險動火:指在處于運行狀態的易燃、易爆生產裝置和罐區等重要部位的具有特殊危險的動火作業。
2、一級動火:指在易燃、易爆場所(甲、乙類火災危險區域)的動火作業。
3、二級動火:指一級動火及特殊危險動火以外的動火作業。
(二)凡溶解乙炔裝置全部停車,裝置經清洗置換、分析合格,并采取隔離措施后的動火作業,可全部或局部降為二級動火管理。(三)遇節假日或生產不正常情況下的動火作業,應升級管理,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四)動火作業必須辦理動火安全作業證,動火安全作業證必須逐項填寫不得缺項。設備內、高處等進行動火作業,還應執行相應行業標準的規定。(五)動火安全作業證不準轉讓、涂改,不準異地使用或擴大使用范圍,一份動火安全作業證只準在一個動火點使用,動火前由動火人在動火安全作業證上簽字。如果在同一動火點多人同時動火作業,可使用一份動火安全作業證,但參加動火作業的所有動火人應分別在動火安全作業證上簽字。(六)特殊危險動火和一級動火必須經分析合格方可進行,其動火證的有效期為一天(24小時);二級動火也應該分析合格,其有效期為120小時。(七)動火證應清楚標明動火等級、動火有效期、申請辦證單位、動火詳細位置、工作內容(含動火手段),安全措施,動火分析的取樣時間,取樣地點,分析結果,每次開始動火時間以及各項責任人和各級審批人的簽名和意見。(八)特殊危險動火作業現場必須有可燃氣體檢測儀隨時監測,直至動火作業結束。(九)高空進行動火作業,其下部如有可燃物、空洞、陰井、地溝、水封等應檢查分析,并采取措施,以防火花濺落引起火災爆炸事故。(十)拆除管線和地面進行動火作業,周圍有可燃物,應采取防火措施,動火點附近如有陰井、地溝、水封等應進行檢查分析,并根據現場的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防火措施。(十一)五級風以上(含五級風)天氣,禁止露天動火作業,因生產需要確定需動火作業時,動火作業應升級管理,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十二)動火作業現場的通排風要良好。(十三)動火作業完畢應清理現場,確認無殘留火種后方可離開。
篇2:乙炔設備動火制度
乙炔設備在動火檢修時,易發生爆炸事故,因而必須建立嚴格動火制度。
1檢修前必須用氮氣吹掃。
2所用氮氣純度,必須大于98%。
3氮氣必須準備足量。
4化驗用的儀表,必須校驗好。
5吹掃后化驗乙炔含量小于0.5%。
6消防器材必須準備充足。
7放散位置應朝安全方向。
8用盲板將停修容器與生產系統切斷。
9必須派專人監護。
10動火必須得到有關部門批準。
篇3:乙炔設備動火安全檢查要求
說明:
乙炔設備在動火檢修時,易發生爆炸事故,因而必須建立嚴格動火制度。
1檢修前必須用氮氣吹掃。
2所用氮氣純度,必須大于98%。
3氮氣必須準備足量。
4化驗用的儀表,必須校驗好。
5吹掃后化驗乙炔含量小于0.5%。
6消防器材必須準備充足。
7放散位置應朝安全方向。
8用盲板將停修容器與生產系統切斷。
9必須派專人監護。
10動火必須得到有關部門批準。
氣瓶爆炸一般有哪些原因
1、由于保管使用中,受陽光、明火、熱輻射作用,瓶中氣體受熱,壓力急劇增加,直至超過氣瓶材料強度,而使氣瓶產生永久變形,甚至爆炸。
2、由于氣瓶在搬運中未戴瓶帽,手托瓶閥抬運,或碰擊等原因,使瓶頸上或閥體上的螺紋損壞,瓶閥可能被瓶內壓力沖出脫離瓶頸。
3、由于氣瓶在搬運或貯存過程中墜落或撞擊堅硬物體的爆炸,也能在冷狀態下發生爆炸。
4、氧氣瓶的附件或瓶閥被油脂弄臟,油指迅速氧化燃燒而爆炸。
5、制造的氣瓶結構、工藝和材料不符合安全要求,致使氣瓶強度不夠而發生爆炸。
6、氧氣瓶或者可燃、可爆氣體瓶,充裝時未辨別或辨別后未嚴格清洗、產生了燃燒爆炸的混合氣體導致爆炸。
7、未按周期進行技術檢驗,由于瓶壁銹蝕變薄、裂紋而導致爆炸。
8、過量充裝。特別是液化氣體未按規定充裝,受熱或在搬運中受震后壓力急劇上升發生爆炸。
9、充裝速度太快。氣流摩擦引起過度發熱而燃燒爆炸。
10、易燃助燃氣體氣瓶放氣速度太快、閥門處容易產生靜電火花,引起燃燒爆炸。
11、充氣氣源壓力超過氣瓶最高允許壓力,在沒有減壓裝置或減壓裝置失靈的情況下,使氣瓶超壓爆炸。
12、液氯鋼瓶內,帶進了水或其他液體介質,充裝液氯后,合成次氯酸或鹽酸,產生高溫造成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