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高校詐騙案件預防措施

高校詐騙案件預防措施

2024-07-15 閱讀 9888

高校詐騙案件的預防措施

一、校內詐騙作案的主要手段

①假冒身份,流竄作案――詐騙分子往往利用假名片、假身份證與人進行交往,有的還利用撿到的身份證等在銀行設立賬號提取騙款。騙子為了既能騙得財物又不暴露馬腳,通常采用游擊方式流竄作案,財物到手后即逃離。還有人以騙到的錢財、名片、身份證、信譽等為資本,再去詐騙他人、重復作案。一個學生為了得到50元的好處費,把身份證借給他人,結果該身份證被犯罪分子用于作案。該同學差點為了50元錢而背上黑鍋。

②投其所好,引誘上鉤――一些詐騙分子往往利用被害人急于就業和出國等心理,投其所好、應其所急施展詭計而騙取財物。某高校應屆畢業生丁某為找工作,經過入托人再托人后結識了自稱與某公司經理兒媳婦有深交的哥們兒何某,何某稱"只要交800元介紹費,找工作沒問題",誰知何某等拿到了介紹費以后便無影無蹤了。

③真實身份,虛假合同――利用假合同或無效合同詐騙的案件,近幾年有所增加。一些騙子利用高校學生經驗少、法律意識差、急于賺錢補貼生活的心理,常以公司名義、真實的身份讓學生為其推銷產品,事后卻不兌現諾言和酬金而使學生上當受騙。對于類似的案件,由于事先沒有完備的合同手續,處理起來比較困難,往往時間拖得很長,花費了許多精力卻得不到應有的回報

④借貸為名,騙錢為實――有的騙子利用人們貪圖便宜的心理,以高利集資為誘餌,使部分教師和學生上當受騙。個別學生常以"急于用錢"為借口向其他同學借錢,然后卻揮霍一空,要債的追緊了就再向其他同學借款補洞,拖到畢業一走了之。

⑤以次充好,惡意行騙――一些騙子利用教師、學生"識貨"經驗少又苛求物美價廉的特點,上門推銷各種產品而使師生上當受騙。更有一些到辦公室、學生宿舍推銷產品的人,一發現室內無人,就會順手牽羊、溜之大吉。

⑥招聘為名,設置騙局――隨著高校體制改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高校學生分擔培養費的比重逐步加大。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勤工儉學已成為大學生謀生求學的重要手段。詐騙分子往往利用這一機會,用招聘的名義對一些"無知"學生設置騙局,騙取介紹費、押金、報名費等。某高校幾位學生通過所謂的"家教中介"機構聯系家教業務,交了中介費后,拿到手的只是幾個聯系的電話號碼,其實,對方并不需要家教,或者是"聯系遲了",但要想要回中介費是絕對不可能的。

⑦騙取信任,尋機作案――詐騙分子常利用一切機會與大學生拉關系、套近乎,或表現出相見恨晚而故作熱情,或表現得十分感慨以朋友相稱,騙取信任后常尋機作案。詐騙分子何某在火車上遇到某高校回家度假的學生楊某,交談中摸清了該生家庭和同學的一些情況。何某得知楊某同班好友李某假期留校后,便返身到該校去找李某,騙得李某的信任后受到了熱情款待。第二天,8個學生寢室遂被洗劫得一片狼籍,而何某卻不辭而別了。

二、高校詐騙案件的預防措施

①提高防范意識,學會自我保護。社會環境于變萬化,青年大學生必須盡快適應環境,學會自我保護。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法制和安全防范教育活動,多知道、多了解、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識對于自己有百利而無一害。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貪圖便宜、不謀取私利;在提倡助人為樂、奉獻愛心的同時,要提高警惕性,不能輕信花言巧語;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等情況隨便告訴陌生人,以免上當受騙;不能用不正當的手段謀求擇業和出國;發現可疑人員要及時報告,上當受騙后更要及時報案、大膽揭發,使犯罪分子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

②交友要謹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人的感情是主體與客體的交流,既是主觀體驗也是對外界的反映,本身應該包含合理的理智成分。如果只憑感情用事、一味"跟著感覺走",往往容易上當受騙。交友最基本的原則有兩條:一是擇其善者而從之,真正的朋友應該建立在志同道合、高尚的道德情操基礎之上,是真誠的感情交流而不是簡單的利益關系,要學會了解、理解和諒解;二是嚴格做到"四戒",即戒交低級下流之輩,戒交揮金如土之流,戒交吃喝嫖賭之徒,戒交游手好閑之人。與人交往要區別對待,保持應有的理智。對于熟人或朋友介紹的人,要學會"聽其言,觀其色,辨其行"而不能"一是朋友,都是朋友"。對于"初相識的朋友",不要輕易"掏心窩子",更不能言聽計從、受其擺布利用。對于那些"來如風雨,去如微塵"的上門客,態度要熱情、處置要小心,盡量不為他們提供單獨行動的時間和空間,以避免給犯罪分子創造作案條件。

③同學之間要相互溝通、相互幫助。在大學里,無論哪個學院、哪個專業,班集體總是校園中一個最基本的組織形式。在這個集體中,大家向往著同一個學習目標,生活和學習是統一的同步的,同學間、師生間的友誼比什么都珍貴,因此相互間應該加強溝通、互相幫助。有些同學習慣于把個人之間的交往看做是個人隱私,但必須了解,既然是交往就不存在絕對保密。有些交往關系,在自己認為適合的范圍內適當透露或公開,更適合安全需要,特別是在自己覺得可能會吃虧上當時,與同學有所溝通或許就會得到一些幫助并避免受害。

④服從校園管理,自覺遵守校紀校規。為了加強校園管理,學校制訂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規定。制度,總是用來約束人們行為的,在執行過程中可能會給同學們帶來一些不便;但是制度卻是必不可缺的,況且,絕大多數校園管理制度都是為控制閑雜人員和犯罪分子混入校園作案,以維護學生正當權益和校園秩序而制定的。因此,同學們一定要認真執行有關規定,自覺遵守校紀校規,積極支持有關部門履行管理職能,并努力發揮出自己的應有作用。

篇2:特大橋生產安全突發事件風險分析預防措施

特大橋生產安全突發事件風險分析和預防

為確保正常施工,預防突發事件以及某些預想不到的、不可抗拒的事件發生,事前有充足的技術措施準備、搶險物資的儲備,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國家財產和經濟損失,必須進行風險分析和預防。

1、突發事件、緊急情況及風險分析

根據本工程施工特點及復雜的地質情況,在辯識、分析評價施工中危險因素和風險的基礎上,確定本工程重大危險因素是架橋機在架梁中傾覆、掉梁、物體打擊、高處墜落、觸電、火災等。在工地已采取機電管理、安全管理各種防范措施的基礎上,還需要制定架橋機傾覆的應急方案,具體如下:假設架梁工程中架橋機可能傾翻;假設架橋機的力矩限位失靈,架橋機司機違章作業,可能造成塔吊傾翻。

2、突發事件及風險預防措施

從以上風險情況的分析看,如果不采取相應有效的預防措施,對工程施工、施工人員的安全造成威脅。

架橋機安全技術要求:

(一)、作業條件

(1)架橋機組裝完畢,須經有關部門安全驗收簽證合格后,方可投

入使用。

(2)操作司機須經安全培訓、考核合格,身體健康,并定人定崗。

(二)、作業前要求

(1)移機、吊梁前,必須對制動器、控制器、吊具、鋼絲繩、安全

裝置和架體的穩定性等進行全面的檢查,發現工作性能不正常時應在操作前排除;確認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進行操作。

(2)吊梁前,應做好警戒措施,正下方不得有人停留或通過;各工種人員到崗,在專人指揮下操作;清除導梁架、軌道及前進沿途障礙物;通知其他非作業人員撤退。

(三)、操作中要求

(1)縱移前,應設法增加后端配重,確保抗傾覆安全系數大于1.5,同時還必須保證前移、縱移的空間。架橋機縱向移動時要做好一切準備工作,要求一次到位,不允許中途停頓。

(2)司機應集中精神操作,密切注視周圍情況,不得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情;與指揮人員事先確定聯絡信號并嚴格執行;對緊急停機信號,不論何人發出都應立即執行;司機有權拒絕違章指揮。

(3)有下述情況之一時,司機不應進行操作:

a、結構或零件有影響安全工作的缺陷或損傷,如制動器、安全裝置失靈,吊具、鋼絲繩損壞達到報廢標準,架體穩定性不牢固等;

b、捆綁、吊掛不牢或不平衡而可能滑動,鋼絲繩與吊物棱角之間未加襯墊等;

c、工作場地昏暗,無法看清場地、被吊物和指揮信號不明確時;

d、被吊物上有人;

e、風力大于六級以上或大霧、雷暴雨等惡劣天氣時;六級風以上嚴禁作業,必須用索具穩固起吊小車和架橋機整機,架橋機停止作業時應切斷電源。

(4)各臺卷揚機鋼絲繩端頭固定要牢靠,在卷筒上排列整齊密實,吊鉤下降至最低工作位置時,卷筒上的鋼絲繩必須保持6圈以上。

(5)在正常運轉過程中不得利用限位開關、緊急開關制動停車。

(6)操縱控制器時用力要均勻,逐級變換檔位;運行中發生機件損壞等故障應放下吊物,拉下閘刀開關,應及時排除故障,不得在運行中進行維修。

(7)吊運時應進行小高度、短行程試吊,確認安全可靠后再吊運。

(8)大、小車運行操作應盡量減少起(制)動次數。

(9)構件就位時,指揮員應與操作司機配合好,防止碰撞吊物;當下降到位時,注意避免鋼絲繩松得太多而發生傾側事故。

(10)必須待構件錨固可靠后方可拆除吊具。

(11)吊裝第二片構件下降就位時,應注意避免碰撞。

(12)運行中,遇到突然停電時,應把所有的控制器手柄拔回零位,拉下閘刀開關。

(13)架橋機作業必須明確分工,統一指揮,設專職操作員、專職電工、專職安全檢查員。

(14)安裝橋梁有上下坡時,架橋機縱向要有防滑措施。

(15)當液壓油溫超過70℃時應停機冷卻,當氣溫低于0℃應考慮更換低溫液壓油。嚴格按起吊方案進行,禁止斜吊提升,超負荷運轉。

(16)架橋機作業過程中要加強日常檢查,對軌道系統、起重系統、電氣系統等要嚴格檢查,發現問題要請專業人員進行整改,禁止私自拆卸。

(17)作業結束后,應把所有控制器置于零位,拉下閘刀開關,切斷電源,將機架錨定可靠。

現場安全防范措施

(1)加強施工管理,嚴格按標準化、規范化作業。施工中要經常分析假設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

(2)工地和附近醫院建立密切聯系,工地設醫務室,配齊必要的醫療器械。一旦出現意外的工傷事故,可立即進行搶救。

(3)加強施工現場的警戒。

篇3:工程項目部風險管理事故預防措施

工程項目部風險管理及事故預防

1危險源辯識與風險評價流程圖:

2危害識別主要采取的方法:

危害源調查表法;

專家會議法(由各專業工程師組成);

現場觀察法和面談法;

查閱文件和記錄法;

3危害識別

項目部在開工前對本項目的危害識別和生產、生產安全事故風險分析報告,并報業主方。識別范圍應堅持"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則,并覆蓋以下方面:

生產經營活動、產品和服務的全過程;

所使用的產品或服務中可以施加影響的;

三種狀態:正常、異常、緊急;

三種時態:過去、現在、將來。

危害識別應充分考慮項目(合同約定的項目)施工活動中存在危害,其中包括以下(但不限于)方面:

水平面上滑倒或跌倒;

人從高處跌落;

器具或材料從高處滑落;

不充足的凈空高度;

與工具和材料手工處理相關的危害;

來自裝置和機械的組裝、試車、運行、維修、改造、修理和拆卸有關危害;

機動車輛傷害;

火災和爆炸方面;

對員工的暴力行為;

可能吸入、吸收或攝取的物質;

可能損害視力的物質或試劑;

有害的能量;

頻繁重復性作業所引起的與工作有關的上肢損害;

不適當的熱環境;

作業環境照明;

光滑的、不平整的地面及表面;

不適當或無防護的護欄以及扶手、樓梯及臺階;

進入受限空間;

人為因素危險;

物的不安全狀態。

危險源的分類可參照GB6441-86《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對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進行分類;綜合考慮起因物、引起物的先發誘導性原因、致害物、傷害方式對危害進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