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罐內作業安全措施

罐內作業安全措施

2024-07-23 閱讀 9635

編者按:由于罐內作業是一種高危作業,因此必須辦理罐內作業證,并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經有關部門負責人批準后,才能進行。在罐內作業通常的安全措施有如下幾種選擇,供我們在制定安全檢修方案時進行參考。

一、安全措施

1、安全隔絕

2、清洗和置換

3、通風

4、加強監測

5、防護用具和照明

6、應急措施

7、罐外監護

二、安全措施的具體要求

1、安全隔絕

在罐內作業前必須采取安全隔絕措施。首先應將設備上面所有和外界連通的管道及傳動電源,采取插入盲板、取下電源保險絲或搖出電源控制柜等辦法和外界進行有效隔離,以及包括經維修人員檢查、確認的安全措施。如采用電器開關上鎖,掛上“有人檢修,請勿啟動”等字樣,并做到別人不能開啟,只有通過檢修工本人才能開啟。抽插盲板必須是檢修工自己抽插,并經車間安全員確認,才算安全隔絕。

2、清洗和置換

罐內作業的設備,經過清洗和置換之后,必須同時達到以下要求:(1)其沖洗水溶液基本上呈中性。

(2)含氧量在18-21%

(3)有毒氣體濃度符合國家衛生標準。

若在罐內需要進行動火作業,則其可燃氣體濃度,必須達到動火的要求。

3、通風

為了保持罐內有足夠的氧氣,為防止焊割作業中高溫蒸發的金屬煙塵和有害氣體積聚,必須將所有閥門、風門、料孔、人孔、手孔全部打開,加強自然通風,或采取機械送風。但不能用氧氣作通風手段,否則一遇火種,就能使衣物等起火,并劇烈燃燒,造成死亡。

4、加強監測

作業中應加強定期監測。情況異常時,應立即停止作業,撤離罐內作業人員,經安全分析合格后,方可繼續入罐作業。作業人員出罐時,應將焊割等用具及時帶出,不要遺留在罐內。

5、防護用具和照明

遇有特殊情況,罐內沒有完成清洗及置換的要求時,則進入前必須采取相應的個人防護措施:

(1)在缺氧有毒環境中,應戴自吸式或機械送風式的長管面具。

(2)在易燃易爆的環境中,應采用防爆型低壓行燈及不發生火花的工具。

(3)在酸堿等腐蝕性介質污染環境中,應從頭到腳穿戴耐腐蝕的頭盔、手套、膠鞋、面罩、毛巾、衣著等全身防護用品。

佩帶防毒目具的罐內作業,應每隔半小時,輪換一次。

6、應急措施

在較小的設備內部,不能有兩種工種同時施工,更不能上下交叉作業。在高大的容器或很深的地坑內,要塔設安全梯、架等交通設施,以便應急撤離,必要時由監護人將繩子吊住檢修工身上的安全帶進行施工。在設備外要準備氧氣呼吸器、消防器材、清水等相應的急救用品。

7、罐外監護

罐內作業,必須用專人監護。監護人應由有工作經驗、熟悉本崗位情況、懂得內部物質性能和急救知識的人擔任。在進入設備前,監護人應會同檢修工檢查安全措施,統一聯系信號。當檢修工進入設備后,就在人孔口監視內外情況。在設有氣體防護站的企業,遇特殊情況,可由防護站派人一起監護。通常派一至二人,如險情重大,或罐內作業人員多,超出監護人監視范圍,則應增設監護人員,保持與罐內作業人經常聯系。

監護人不能離開,除了向檢修工遞送工具材料之外,不能做其它工作。如罐內發生異常情況,監護人不得在毫無防護措施的情況下貿然入內。必須召集協助人,佩帶氧氣呼吸器及可以拉吊的安全帶,而且罐外必須有人協助監護,才能進入。

2008年12月28日星期日

篇2:罐內作業安全規程

1.為了加強罐內作業安全管理,防止發生中毒、窒息、著火和爆炸事故。

2.范圍:進人化工生產區域內的各類塔、球、釜、槽、罐、爐膛、鍋筒、管道、容器以及地下室、陰井、地坑、下水道或其他封閉場所內進行的作業。

3.責任者:安全部、罐內作業單位

4.程序:

4.1切斷

4.1.1停止危險設備的運行和使用,對設備與外界連接的管道、設施進行可靠隔絕,如裝設盲板、拆卸連接部位、不能用水封或閥門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

4.1.2對動力電源的切斷,應采用取下保險熔絲或將電源開關拉下后上鎖等措施,并加掛警示牌。

4.2.清洗、置換和清理

4.2.1對危險設備可靠切斷后,打開設備上所有人孔、手孔、放散閥、排空閥、出氣閥、料孔和爐門等。

4.2.2根據危險設備內的介質類型用蒸汽、水、熱水、機械通風或自然通風等方式進行介質的清洗和置換;如危險設備內裝有非導電性液體(如苯、乙醚等)時,為防止靜電產生導致事故,必須將設備進行可靠性接地,沖入水蒸氣時應盡量低壓、低速導入。

4.2.3危險設備內殘留物必須盡量排放或移液,清理干凈。

4.3采樣、分析或檢測

4.3.1檢修作業人員進入危險設備內前,要對設備內的狀況進行分析或檢測,并符合下列條件:

4.3.1.1含氧量在18~21%之間;

4.3.1.2有毒氣體或粉塵濃度低于國家規定的衛生標準或低于允許進入的時間及濃度;

4.3.1.3其他可燃性氣體低于其爆炸下限濃度的20%以下;

4.3.2對危險設備內的氣體或粉塵進行取樣分析或檢測不得早于進入設備作業前30分鐘,所采取的樣本應是設備內的最高濃度;工作中斷后,作業人員再次進入前應重新采樣分析或檢測。

4.3.3使用具有揮發性溶劑、涂料時,應做連續性分析檢測并加強通風措施。

4.4電氣及安全防護措施

4.4.1進入危險設備內作業的照明電壓應使用不高于36V的安全電壓,狹小或潮濕場所應使用不高于12V的安全電壓;使用的電動工具必須裝有防觸電的電氣保護裝置。

4.4.2在易燃易爆作業環境中應使用防爆型低壓燈具和電動工具,電氣線路必須絕緣良好,無斷線接頭,電源接點無松動,防止產生電氣火花造成事故;作業人員不得穿戴化纖類等易產生靜電的工作服。

4.4.3在有酸堿等腐蝕性作業環境中,應穿戴好防護用品,在設備外部應設有急救用的沖洗裝置和水源等。

4.4.4在設備內多層交叉作業應搭設腳手架、安全作業平臺,作業人員應正確穿戴勞動保護用品。

4.4.5設備內作業嚴禁拋擲工具、材料,也不得將工具、材料等物品放置在人孔邊上或設備頂部,以防墜物傷人。

4.4.6在設備內進行焊接作業時,應使用干燥絕緣墊,進行氣割、氣焊時,要使用不漏氣的設備,在設備內不得隨便開放乙炔或氧氣,加強設備內通風。

4.5安全監護

4.5.1設備外應配備空氣呼吸器、消防器材、安全繩和相應的急救用品和裝置。

4.5.2進入設備內部作業前,所有作業人員要檢查安全措施、安全器具,規定好統一的聯絡信號。

4.5.3進入設備內部作業前,所有作業人員要檢查安全措施、安全器具,規定好統一的聯絡信號。

4.5.4監護人員一旦發現有異常情況發生,應立即召集急救人員穿戴好防護器具進行搶救,不得無防護措施情況下盲目進入搶救。

4.6罐內作業許可證的管理

4.6.1《罐內作業許可證》由危險設備所屬單位專職安全員認真填寫許可證上設備所屬單位、設備名稱、設備內介質、檢修作業時間、檢修作業內容、設備切斷置換安全措施、單位負責人簽名等內容后,交由檢修單位填寫。

4.6.2檢修單位在接到《罐內作業許可證》后,檢修項目負責人認真填寫該證上檢修單位、檢修單位負責人簽名、作業中可能產生的有害物質和檢修作業安全措施等內容。

4.6.3在完成進入危險設備內作業的各項準備工作,落實安全措施,經現場分析或檢測檢查合格后,依序由現場檢測分析人、危險設備所屬單位檢修現場監護人、檢修項目負責人、檢修單位檢修現場監護人和公司安全部安全管理人員分別簽名后,《罐內作業許可證》生效,檢修單位方可開始作業。

4.6.4《罐內作業許可證》為一式二聯,第一聯由公司安全部留存,第二聯由檢修單位留存。

4.6.5進入罐內作業涉及動火的,按公司《動火管理制度》執行并辦理相應的動火許可證。

4.6.6在檢修作業過程中,檢修項目負責人、檢修現場監護人(包括設備所屬單位和檢修單位)必須堅守檢修現場;對于在作業過程中可能產生、竄入或析出危險物質的情況下,現場檢測分析人必須堅守檢修現場,并最多每隔30分鐘進行檢測分析一次;一旦發現異常,及時通知設備內作業人員立即撤出,待采取措施并重新檢測分析合格后,方可繼續進入作業。

篇3:罐內作業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1.目的:為了加強罐內作業安全管理,防止發生中毒、窒息、著火和爆炸事故2.范圍:進人化工生產區域內的各類塔、球、釜、槽、罐、爐膛、鍋筒、管道、容器以及地下室、陰井、地坑、下水道或其他封閉場所內進行的作業。3.責任者:安全部、罐內作業單位4.程序:1)切斷²停止危險設備的運行和使用,對設備與外界連接的管道、設施進行可靠隔絕,如裝設盲板、拆卸連接部位、不能用水封或閥門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²對動力電源的切斷,應采用取下保險熔絲或將電源開關拉下后上鎖等措施,并加掛警示牌。2)清洗、置換和清理²對危險設備可靠切斷后,打開設備上所有人孔、手孔、放散閥、排空閥、出氣閥、料孔和爐門等。²根據危險設備內的介質類型用蒸汽、水、熱水、機械通風或自然通風等方式進行介質的清洗和置換;如危險設備內裝有非導電性液體(如苯、乙醚等)時,為防止靜電產生導致事故,必須將設備進行可靠性接地,沖入水蒸氣時應盡量低壓、低速導入。²危險設備內殘留物必須盡量排放或移液,清理干凈。3)采樣、分析或檢測²檢修作業人員進入危險設備內前,要對設備內的狀況進行分析或檢測,并符合下列條件:²含氧量在18~21%之間;²有毒氣體或粉塵濃度低于國家規定的衛生標準或低于允許進入的時間及濃度;²其他可燃性氣體低于其爆炸下限濃度的20%以下;²對危險設備內的氣體或粉塵進行取樣分析或檢測不得早于進入設備作業前30分鐘,所采取的樣本應是設備內的最高濃度;工作中斷后,作業人員再次進入前應重新采樣分析或檢測。²使用具有揮發性溶劑、涂料時,應做連續性分析檢測并加強通風措施。4)電氣及安全防護措施²進入危險設備內作業的照明電壓應使用不高于36V的安全電壓,狹小或潮濕場所應使用不高于12V的安全電壓;使用的電動工具必須裝有防觸電的電氣保護裝置。²在易燃易爆作業環境中應使用防爆型低壓燈具和電動工具,電氣線路必須絕緣良好,無斷線接頭,電源接點無松動,防止產生電氣火花造成事故;作業人員不得穿戴化纖類等易產生靜電的工作服。².在有酸堿等腐蝕性作業環境中,應穿戴好防護用品,在設備外部應設有急救用的沖洗裝置和水源等。²在設備內多層交叉作業應搭設腳手架、安全作業平臺,作業人員應正確穿戴勞動保護用品。²設備內作業嚴禁拋擲工具、材料,也不得將工具、材料等物品放置在人孔邊上或設備頂部,以防墜物傷人。²在設備內進行焊接作業時,應使用干燥絕緣墊,進行氣割、氣焊時,要使用不漏氣的設備,在設備內不得隨便開放乙炔或氧氣,加強設備內通風。5)安全監護²設備外應配備空氣呼吸器、消防器材、安全繩和相應的急救用品和裝置。²進入設備內部作業前,所有作業人員要檢查安全措施、安全器具,規定好統一的聯絡信號。²進入設備內部作業前,所有作業人員要檢查安全措施、安全器具,規定好統一的聯絡信號。²監護人員一旦發現有異常情況發生,應立即召集急救人員穿戴好防護器具進行搶救,不得無防護措施情況下盲目進入搶救。6)罐內作業許可證的管理²《罐內作業許可證》由危險設備所屬單位專職安全員認真填寫許可證上設備所屬單位、設備名稱、設備內介質、檢修作業時間、檢修作業內容、設備切斷置換安全措施、單位負責人簽名等內容后,交由檢修單位填寫。²檢修單位在接到《罐內作業許可證》后,檢修項目負責人認真填寫該證上檢修單位、檢修單位負責人簽名、作業中可能產生的有害物質和檢修作業安全措施等內容。²在完成進入危險設備內作業的各項準備工作,落實安全措施,經現場分析或檢測檢查合格后,依序由現場檢測分析人、危險設備所屬單位檢修現場監護人、檢修項目負責人、檢修單位檢修現場監護人和公司安全部安全管理人員分別簽名后,《罐內作業許可證》生效,檢修單位方可開始作業。²《罐內作業許可證》為一式二聯,第一聯由公司安全部留存,第二聯由檢修單位留存。²進入罐內作業涉及動火的,按公司《動火管理制度》執行并辦理相應的動火許可證。²在檢修作業過程中,檢修項目負責人、檢修現場監護人(包括設備所屬單位和檢修單位)必須堅守檢修現場;對于在作業過程中可能產生、竄入或析出危險物質的情況下,現場檢測分析人必須堅守檢修現場,并最多每隔30分鐘進行檢測分析一次;一旦發現異常,及時通知設備內作業人員立即撤出,待采取措施并重新檢測分析合格后,方可繼續進入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