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裝置管理制度
1、目的:建立安全裝置的維護、管理分工程序、確保有效使用。
2、范圍:適用于安全裝置的使用部門。
3、責任者:生產部、安全保衛科。
4、程序:
1)配置在生產設備上,起保障人員和設備安全作用的所有附屬裝置(如防護罩、安全閥、限位器、聯鎖裝置和報警器等),總稱為安全保護裝置,必須加強維護,保證靈敏好用。
2)安全裝置的維護管理:
a)各種安全裝置要有專人負責管理,經常檢查和維護保養并落實到人。
b)各種安全裝置要建立檔案納入設備檢修計劃,定期檢修。
c)各類安全裝置的主管部門要按有關規程,對主管的安全裝置定期進行專業檢查和校驗,并將檢查、校驗情況載入檔案。
d)安全裝置不準隨意拆除、挪用或棄置不用,檢修完畢后必須立即復原。
3)管理分工:
a)凡機械、設備上的安全裝置(如壓力容器上的安全閥、壓力表,各種機械上的負荷、行程限制器等裝置)均由設備部門負責管理。
b)凡屬電氣方面的安全保護裝置(如各種繼電保護裝置和避雷裝置等)均由電氣部門負責管理。
c)凡屬工藝過程中的溫度、壓力、液面超限報警裝置和安全聯鎖裝置,均由儀表部門負責管理。
d)凡生產區域中的火災報警裝置、自動滅火裝置和其它固定滅火裝置,均由防火部門負責管理。
e)凡在作業過程中佩帶和使用的保護人體安全的用品和器具,均由安全技術部負責管理。
篇2:化工安全裝置管理制度
1定義和分類
1.1定義:
凡配置在機械、設備上,用于保護人身及設備安全的所有裝置,稱為安全防護裝置。
1.2分類
1.2.1檢測裝置——壓力計、真空計、溫度計、分析儀器、氣體檢測器及報警裝置等。
1.2.2泄壓裝置——安全閥、爆破片、呼吸閥、放空閥、回流閥、減壓閥、放空管等。
1.2.3防止火災蔓延裝置——阻火器、水封、回火防止器、防火堤、防火墻等。
1.2.4緊急處理裝置——緊急切斷電源,緊急切斷閥、緊急排液、緊急冷卻、安全聯鎖裝置等。
1.2.5防護裝置——防護罩、防護屏、電氣過載保護裝置;防靜電、防雷電、防噪聲、防暑降溫、通風除塵等裝置;限制器、限速器、制動裝置等。
1.2.6滅火裝置——消火栓、泡沫滅火裝置、泡沫槍等。
2管理和職責
2.1各類安全防護裝置、設施,由責任部門分工進行管理。
2.1.1凡機械、設備、電氣上的安全防護裝置均由動力、設備管理部門負責管理。
2.1.2凡工藝過程中的溫度、壓力、報警和安全聯鎖裝置均由儀表管理部門負責管理。
2.1.3凡生產區域中的火災報警、滅火裝置由安全管理部門負責管理。
2.1.4各類安全防護裝置、設施由使用車間、部門負責維護保養。
2.2各類安全防護裝置與設施,要與生產設備等同看待,崗位操作人員要懂得本崗位安全裝置及設施的結構、原理、使用與維護方法。
2.3各種安全裝置由所屬車間、部門指定專人負責管理,經常進行檢查、維護和保養。
2.4各類安全裝置的管理責任部門,對主管的安全裝置定期進行專業檢查和校驗,并將檢查、校驗情況載入檔案。
2.5安全裝置不準隨意拆除、挪用或棄置不用,因檢修拆除的,檢修完畢后必須立即復原。
2.6安全防護裝置、設施,必須與主機同時投產運行,發生故障,車間部門應立即組織搶修,使其恢復正常。
3安裝與拆除
3.1新建、擴建、改造工程,必須按設計要求安裝安全防護裝置與設施。
3.2安全防護裝置及設施不準隨意挪用、廢置和拆除。
3.3選用安全防護裝置必須有通過主管部門的技術鑒定方可使用。
3.4認為有必要拆除安全裝置及設施時,需提出申請經設備、動力、安全管理部門審定同意后方準拆除。
4維修與校驗
4.1安全防護裝置要由專業技術部門和人員負責校驗(檢驗)與維修,除維修人員外其他人員一律不準隨意拆裝。
4.2安全裝置的管理部門應建立安全防護裝置維修與校驗檔案,納入設備管理進行考核,編入設備檢修計劃。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并將檢查、檢驗結果記入檔案。
4.3工藝、設備及施工條件發生變動,安全防護裝置作相應調整,應經設備、動力、安全管理部門審定認可。
5安全裝置
5.1安全閥
5.1.1選型安裝,開啟壓力不準超過容器設計;排氣能力必須大于容器的安全泄放量。
5.1.2排氣口應在安全位置或裝設放空導管。
5.1.3安全閥定期檢驗,每年至少一次。
5.2壓力表
5.2.1壓力表的安裝、校驗和維護應符合國家計量部門的規定。
5.2.2壓力表表面刻度極限值,應根據工作壓力選1.5-3倍,最好取2倍選用。表盤上刻劃紅線指出工作壓力。壓力表表盤直徑不小于100毫米,應裝設在便于觀察、便于穩定和吹洗位置、防輻射熱、冰凍和震動。
5.2.3未經檢驗合格、沒有鉛封或鉛封損壞、壓力表指示失靈、刻度不清、表面玻璃破裂、泄壓后指針不回零位,以及其它影響壓力表準確的缺陷。均應立即停止使用與更換。
5.2.4壓力表定期檢驗,每年至少一次,檢驗合格后應有鉛封。
5.3爆破片(膜)
5.3.1爆破片尺寸和材質應根據計算和實驗選用,爆破壓力不超過容器設計壓力。
5.3.2定期更換,每年至少一次,對于超壓未爆破的爆破片應立即更換。
5.3.3安裝位置必須保證爆破片爆破時使容器壓力迅速泄放,為使爆破時不傷及人與其它設備等,在排放口裝設放空導管。
5.4液位計(水位表)
5.4.1應有指示最高、最低安全液位的明顯標志,能承受與容器相等的工作壓力玻璃管液位計應有防護裝置,上下均應裝設閥門,以便檢修、維護、校驗。
5.4.2液位計應裝在便于觀察的部位和有足夠照明或光亮;觀察不便時,應裝二次遠傳儀表。
5.4.3盛裝易燃或劇毒、有毒介質的液體、氣體的容器,應采用板式玻璃液面計或自動液面指示器液面計或指示器要有防泄裝置。
5.5溫度計
5.5.1安裝在便于穩定的位置或采用遠傳式二次儀表,所測介質溫度是具有代表情生的測點。
5.5.2必須做好維護保養,定期校驗合格方能使用,失靈或損壞的溫度計不準使用。
5.5.3測試溫度的儀器儀表也要定期校驗。
5.6報警裝置
當溫度、壓力、液面及其他工藝條件等超過正常允許范圍而威脅安全生產時,應裝設報警裝置以便及時發出警報,迅速進行處理,避免發生事故。
5.7進、出口閥
5.7.1進口閥應便于在運行可可隨時與其它連通的管道切斷,防止超壓,確保安全。
5.7.2出口閥是便于在必要時可將內部物料排除和泄壓。
5.8靜電防護裝置
5.8.1在一切設備、管道等可能引起靜電的部位,均應裝設靜電接地和消防裝置。
5.8.2定期檢查靜電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歐姆。
5.8.3當介質為不良導體時,如(苯、二甲苯、汽油、碳四)等不準使用塑料、橡膠玻璃等材質的管道和設備。當必須使用塑料或橡膠玻璃管線短距離連接時,則在管內接入導電良好的銅質編帶,同時可靠接地導除靜電。
5.9防雷
5.9.1裝設避雷裝置,應按《石油庫設計規范》(GBJ74-84)規定要求進行設計安裝。
5.9.2定期檢測防雷設施,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歐姆,并做好記錄,如不符規定要立即解決。
篇3:安全裝置防護用品器具管理制度
1目的與適用范圍為加強安全裝置和防護用品(器具)管理,保障作業員工身心健康和生產設備安全運行,制定本制度。
2術語2.1安全防護裝置:配置在生產設備上,起保障人員和設備安全作用的所有附屬裝置(如防護罩、安全閥、限位器、聯鎖裝置和報警器等)。2.2防護用品(器具):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免遭或減輕事故傷害或職業危害的個人隨身穿佩戴的起防護作用的用品(器具)。
3職責3.1安全管理部門負責對廠安全裝置和防護用品(器具)的管理情況進行監督。3.2車間負責所管轄區域內,安全裝置和防護用品(器具)日常監督管理,負責根據崗位作業環境和條件,合理配置必要的防護用品,并制訂出本廠的管理細則。
4安全裝置管理4.1各車間要對所屬的各種安全裝置進行日常檢查、維護保養。4.2技術開發部所屬安全裝置要建立各種安全裝置檔案,并納入檢修計劃,定期檢修。4.3安全裝置定期進行專業檢查和校驗。4.3.1設備主管部門要按有關規程對主管的壓力容器安全閥、行程限位器等機械設備安全裝置進行專業檢查和校驗。4.3.2電儀部門要按有關規程對各種繼電保護器和避雷裝置進行專業檢查和校驗,并建立檢查、校驗記錄。4.3.3電儀部門要按相關規程對分管轄區工藝過程中的溫度、壓力、安全聯鎖等裝置進行檢查、校驗,并建立相應記錄。4.4安全裝置不準隨意拆除、挪用或棄置不用。因檢修拆除的,所屬單位要將所管轄區域的安全裝置及時復原。
5防護用品(器具)管理5.1安全管理部部門根據崗位作業環境、條件(空氣中氧含量、接觸毒物類別、濃度等)、勞動強度及相關要求,選擇適宜的防護用品和器具、合理配置。5.2安全管理部建立防護用品和器具領用登記臺帳。5.3安全管理部負責防護器具的定期檢查和維護,檢驗維護后要加鉛封,作好記錄。5.4防護用具應存放在安全、便于取用的地方。5.5車間負責在本單位防護用具的存放、保管,發現缺少或損壞等情況,及時向安全管理部門反應。5.6安全管理部門負責對防護用具的日常管理、檢查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