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裝置管理制度
1定義和分類
1.1定義:
凡配置在機械、設備上,用于保護人身及設備安全的所有裝置,稱為安全防護裝置。
1.2分類
1.2.1檢測裝置——壓力計、真空計、溫度計、分析儀器、氣體檢測器及報警裝置等。
1.2.2泄壓裝置——安全閥、爆破片、呼吸閥、放空閥、回流閥、減壓閥、放空管等。
1.2.3防止火災蔓延裝置——阻火器、水封、回火防止器、防火堤、防火墻等。
1.2.4緊急處理裝置——緊急切斷電源,緊急切斷閥、緊急排液、緊急冷卻、安全聯鎖裝置等。
1.2.5防護裝置——防護罩、防護屏、電氣過載保護裝置;防靜電、防雷電、防噪聲、防暑降溫、通風除塵等裝置;限制器、限速器、制動裝置等。
1.2.6滅火裝置——消火栓、泡沫滅火裝置、泡沫槍等。
2管理和職責
2.1各類安全防護裝置、設施,由責任部門分工進行管理。
2.1.1凡機械、設備、電氣上的安全防護裝置均由動力、設備管理部門負責管理。
2.1.2凡工藝過程中的溫度、壓力、報警和安全聯鎖裝置均由儀表管理部門負責管理。
2.1.3凡生產區域中的火災報警、滅火裝置由安全管理部門負責管理。
2.1.4各類安全防護裝置、設施由使用車間、部門負責維護保養。
2.2各類安全防護裝置與設施,要與生產設備等同看待,崗位操作人員要懂得本崗位安全裝置及設施的結構、原理、使用與維護方法。
2.3各種安全裝置由所屬車間、部門指定專人負責管理,經常進行檢查、維護和保養。
2.4各類安全裝置的管理責任部門,對主管的安全裝置定期進行專業檢查和校驗,并將檢查、校驗情況載入檔案。
2.5安全裝置不準隨意拆除、挪用或棄置不用,因檢修拆除的,檢修完畢后必須立即復原。
2.6安全防護裝置、設施,必須與主機同時投產運行,發生故障,車間部門應立即組織搶修,使其恢復正常。
3安裝與拆除
3.1新建、擴建、改造工程,必須按設計要求安裝安全防護裝置與設施。
3.2安全防護裝置及設施不準隨意挪用、廢置和拆除。
3.3選用安全防護裝置必須有通過主管部門的技術鑒定方可使用。
3.4認為有必要拆除安全裝置及設施時,需提出申請經設備、動力、安全管理部門審定同意后方準拆除。
4維修與校驗
4.1安全防護裝置要由專業技術部門和人員負責校驗(檢驗)與維修,除維修人員外其他人員一律不準隨意拆裝。
4.2安全裝置的管理部門應建立安全防護裝置維修與校驗檔案,納入設備管理進行考核,編入設備檢修計劃。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并將檢查、檢驗結果記入檔案。
4.3工藝、設備及施工條件發生變動,安全防護裝置作相應調整,應經設備、動力、安全管理部門審定認可。
5安全裝置
5.1安全閥
5.1.1選型安裝,開啟壓力不準超過容器設計;排氣能力必須大于容器的安全泄放量。
5.1.2排氣口應在安全位置或裝設放空導管。
5.1.3安全閥定期檢驗,每年至少一次。
5.2壓力表
5.2.1壓力表的安裝、校驗和維護應符合國家計量部門的規定。
5.2.2壓力表表面刻度極限值,應根據工作壓力選1.5-3倍,最好取2倍選用。表盤上刻劃紅線指出工作壓力。壓力表表盤直徑不小于100毫米,應裝設在便于觀察、便于穩定和吹洗位置、防輻射熱、冰凍和震動。
5.2.3未經檢驗合格、沒有鉛封或鉛封損壞、壓力表指示失靈、刻度不清、表面玻璃破裂、泄壓后指針不回零位,以及其它影響壓力表準確的缺陷。均應立即停止使用與更換。
5.2.4壓力表定期檢驗,每年至少一次,檢驗合格后應有鉛封。
5.3爆破片(膜)
5.3.1爆破片尺寸和材質應根據計算和實驗選用,爆破壓力不超過容器設計壓力。
5.3.2定期更換,每年至少一次,對于超壓未爆破的爆破片應立即更換。
5.3.3安裝位置必須保證爆破片爆破時使容器壓力迅速泄放,為使爆破時不傷及人與其它設備等,在排放口裝設放空導管。
5.4液位計(水位表)
5.4.1應有指示最高、最低安全液位的明顯標志,能承受與容器相等的工作壓力玻璃管液位計應有防護裝置,上下均應裝設閥門,以便檢修、維護、校驗。
5.4.2液位計應裝在便于觀察的部位和有足夠照明或光亮;觀察不便時,應裝二次遠傳儀表。
5.4.3盛裝易燃或劇毒、有毒介質的液體、氣體的容器,應采用板式玻璃液面計或自動液面指示器液面計或指示器要有防泄裝置。
5.5溫度計
5.5.1安裝在便于穩定的位置或采用遠傳式二次儀表,所測介質溫度是具有代表情生的測點。
5.5.2必須做好維護保養,定期校驗合格方能使用,失靈或損壞的溫度計不準使用。
5.5.3測試溫度的儀器儀表也要定期校驗。
5.6報警裝置
當溫度、壓力、液面及其他工藝條件等超過正常允許范圍而威脅安全生產時,應裝設報警裝置以便及時發出警報,迅速進行處理,避免發生事故。
5.7進、出口閥
5.7.1進口閥應便于在運行可可隨時與其它連通的管道切斷,防止超壓,確保安全。
5.7.2出口閥是便于在必要時可將內部物料排除和泄壓。
5.8靜電防護裝置
5.8.1在一切設備、管道等可能引起靜電的部位,均應裝設靜電接地和消防裝置。
5.8.2定期檢查靜電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歐姆。
5.8.3當介質為不良導體時,如(苯、二甲苯、汽油、碳四)等不準使用塑料、橡膠玻璃等材質的管道和設備。當必須使用塑料或橡膠玻璃管線短距離連接時,則在管內接入導電良好的銅質編帶,同時可靠接地導除靜電。
5.9防雷
5.9.1裝設避雷裝置,應按《石油庫設計規范》(GBJ74-84)規定要求進行設計安裝。
5.9.2定期檢測防雷設施,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歐姆,并做好記錄,如不符規定要立即解決。
篇2:CNG汽車裝置安裝管理制度
1、安裝管理的內容
CNG安裝涉及到安全性、車輛動力性和環保、經濟性等問題,從技術的角度對CNG安裝提出規范和要求,使之符合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規定,確保安裝的安全、經濟。
2、安裝前
2.1、進行車輛技術狀況的鑒定,確定是否符合安裝的相關規定和要求。
2.2、對符合改裝的車輛確定安裝方案,與客戶簽訂CNG安裝協議。
2.3、制定安裝確認書,辦理安裝手續,車輛進安裝車位。
2.4、提出安裝作業指導書。
2.5、根據作業指導書和安裝要求做好安裝前準備。
2.6、開具安裝工單,對各工序工種提出質量技術要求,依據工單領取CNG裝置及安裝需要的配件材料。
3、安裝作業
3.1、檢驗待安裝CNG裝置及其他相關裝置配件完好,符合安裝用條件。
3.2、依據作業指導書和相關技術要求進行安裝作業。
3.3、每個安裝工序完成后,安裝人員應在作業指導書中的本工序上簽名,交下道工序。過程檢驗工序、重要控制點要由質量檢驗員簽字。
3.4、安裝中出現的疑難問題應及時報告質量保證工程師,由質量保證工程師做出安裝處理方案。
4、完工檢驗
4.1、依據CNG安裝相關的國家標準、企業標準和規程進行驗收,包括安全性、動力性、環保性的指標符合規定。按規定進行試車運行。
4.2、檢驗工序由質量檢驗員執行。并在檢驗合格證上簽字。開具出廠合格證。憑出廠檢驗合格證,由售后服務部門人員建立安裝車輛檔案。
4.2、下列零部件因質量問題的包修時間為三個月,里程1萬公里內(任一條件超出,均不三包):高壓電磁閥、電動汽油泵、汽油電磁閥、轉換開關、壓力顯示器、壓力傳感器、橡膠制品、塑彎管、鋁紙管。
4.3、混合器、減壓器、手動閥、管接頭等殼體及未作說明的零部件,其三包期限按半年或2萬公里執行。
5、不予三包的規定
5.1、無三包維修手冊的車輛或車輛牌照號、氣瓶、燃氣裝置、與二包維修手冊內容不相符者,無改車單位及檢驗員簽章的車輛。
5.2、不按規定的時間和行駛里程到特約維修站進行檢查保養。
5.3、不按使用說明書規定的要求進行使用、操作、調整、保養、修理出現的問題。
5.4、在三包期間內用戶未經服務站同意,自行解體,修理燃氣裝置,更換燃氣裝置零件等出現的問題。
5.5、未經本廠同意用戶自行改裝、改型等造成的損失。
5.6、超出三包時間或里程的零部件。
5.7、因發動機、電瓶、電器系統或其它原因而引起的汽車故障,致使燃氣裝置不能正常工作的。
5.8、因燃氣含水量、含塵量超標而造成燃氣裝置損壞不能正常工作的。
5.9、未查明原因排除故障,而繼續使用,引起的燃氣裝置,繼發性故障和損壞。
5.10、由于維修燃氣裝置造成的間接損失,(如租車費,誤工費,營業損失費,拖車費等)不在三包范圍內。
5.11、因不可抗拒力(如火災、水淹、塌方等)造成的損壞。
5.12、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損壞,及未經燃氣汽車駕駛培訓的駕駛員,造成的事故。
篇3:生產裝置正常開停車管理制度
1、目的:為了加強對生產裝置正常開停車的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2、范圍:適用于公司內所有生產裝置正常開停車的管理。
3、責任者:生產部、設備科、安環科。
4、程序:
4.1開車
4.1.1生產裝置開車前,檢查并確認水、電、汽(氣)必須符合開車要求,各種原料、材料、輔助材料的供應必須齊備、合格。投料前必須進行分析驗證。
4.1.2檢查閥門開閉狀態及盲板抽加情況,保證裝置流程暢通,各種機電設備及電氣儀表等均應處于完好狀態。
4.1.3保溫、保壓及洗凈的設備要符合開車要求,必要時應重新置換、清洗和分析,使之合格。
4.1.4安全、消防設施完好,通訊聯絡通暢,危險性較大的生產裝置開車,應通知安全等相關部門的人員到場。
4.1.5必要時停止一切檢修作業,無關人員不準進入現場。
4.1.6各種條件具備后開車,開車過程中要加強有關崗位之間的聯絡,嚴格按開車方案中的步驟進行,嚴格遵守升降溫、升降壓和加減負荷的幅度(速率)要求。
4.1.7開車過程中要嚴密注意工藝的變化和設備運行情況,加強與有關崗位和部門的聯系,發現異常現象應及時處理,情況緊急時應中止開車,嚴禁強行開車。
4.2停車
4.2.1必須編制停車方案,正常停車必須按停車方案中的步驟進行。用于緊急處理的自動停車聯鎖裝置,不應用于正常停車。
4.2.2系統降壓、降溫必須按要求的幅度(速率)并按先高壓后低壓的順序進行。凡需保壓、保溫的設備容器)等,停車后要按時記錄壓力、溫度的變化。
4.2.3大型傳動設備的停車,必須先停主機、后停輔機。
4.2.4設備(容器)卸壓時,要注意易燃、易爆、易中毒等化學危險物品的排放和散發,防止造成事故。
4.2.5冬季停車后,要采取防凍保溫措施,注意低位、死角及水、蒸汽、管線、閥門、疏水器和保溫伴管的情況,防止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