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礦采掘設備及安全裝置設施管理細則
z為了嚴格執行《煤礦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進一步明確各級管理人員和具體操作人員的安全職責,加強采掘設備及安全裝置(設施)的管理,根據公司、礦安全生產的有關規定、制度、辦法,制定如下管理細則:
一、采掘設備及安全裝置(設施)的管理堅持以人為本、各負其責、分級管理、分頭落實的原則;堅持“誰使用、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堅持“管理、裝備、培訓”并重的原則。[本文“采掘設備”指采掘隊、通滅隊使用的各類機械、電氣設備;“安全裝置(設施)”指采掘設備附屬安全裝置(設施)如防滑、錨固裝置,噴霧灑水裝置,控制閉鎖裝置,防護裝置(欄、罩)等以及由機電類產品構成的安全保護裝置,照明、信號、按鈕裝置,防跑車設施等。
二、采掘設備的管理必須嚴格執行《三礦機電設備管理制度》、《三礦采掘設備及零配件管理辦法》及各分類、專項管理制度辦法的各項規定。
三、機電運輸部,要建立健全采掘設備臺帳,負責采掘設備的技術管理,歸納、整理和保存有關的技術資料和檔案,編寫操作規程,核發操作證,從《煤礦安全規程》機電方面對采掘《作業規程》、安全技術措施進行審批;準確掌握設備的動態,結合生產現狀合理調配設備及機型;加強日常監督檢查,和有關科室共同努力,抓好用好采掘設備。
1、購進、調進或租賃采掘設備及其零部件、裝置時,要對其質量、使用場所和安全性能嚴格把關,嚴禁使用“三無”產品,注意驗看和保存“產品合格證”、“防爆合格證”、“煤安標志”等技術文件。
2、建立、健全并督促落實好采掘設備安裝、檢修、移交、發放質量檢查、驗收制度。新投入設備以及各有關機運隊安裝、檢修的設備,都必須按設備原始狀態配齊各零部件,包括附屬安全構件,經檢查驗收,確認無安全隱患后方可移交給使用隊、發放,防爆電氣設備必須簽發“防爆合格證”后方準入井。要建立、健全有關記錄。
3、經常深入井下、深入車間,加強采掘設備及安全設施(裝置)的監督檢查,準確掌握設備運行、維護、檢修狀況,建立健全有關檢查記錄;每月嚴肅認真地對各隊的設備完好率進行檢查、評定、考核;落實好礦有關的事故隱患排查制度。
4、加強對采掘隊的機電技術指導、管理與支持,保障供給所需的設備、裝置。
四、生產技術部?要經常檢查、督促下屬各采掘區隊,落實采掘各工種的安全責任制;負責落實《煤礦安全規程》采、掘方面涉及設備和安全裝置(設施)的各項規定;落實好礦有關的事故隱患排查制度;按礦井生產接續的情況,結合我礦采掘設備現狀,合理設計工作面、安排采掘作業,設備、裝備滿足規定使用條件,充分發揮效能。
1、對照《煤礦安全規程》“開采”等部分的各項規定,從作業規程、安全措施的審批到日常業務管理各環節,通過把關、檢查、督促,保證各采掘隊落實設備及安全裝置(設施)方面的各項規定,建立健全各種記錄(采掘隊使用的各種記錄由生產科負責印制、發放)。本科室無法解決的設備、器材、材料、技術問題積極向有關部門、區隊
聯系解決。
2、檢查督促下屬各采掘隊建立、健全并落實設備及安全裝置(設施)安裝、使用、維護、檢修、保養制度;搞好設備清潔、開關上架、牌版齊全、小型電氣上板、纜線上鉤懸掛等文明生產;落實各工種的安全生產責任制。
五、通風滅火部,在審批涉及采掘設備及安全裝置(設備)內容的有關規程、措施及日常管理、監督、檢查時,從《煤礦安全規程》通滅專業角度進行把關、負責;對本系統的各類設備、裝置的安全管理工作負責;落實好礦有關的事故隱患排查制度。
六、安全管理部,作為主管安全的綜合科室,要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按照礦安全生產的總體安排和部署,加強監督檢查并督促、協調各業務科室、區隊落實好采掘設備及安全裝置(設施)的各項規定;落實好礦有關的事故隱患排查制度;在審批作業規程、安全措施時綜合把關;跟班安檢員要充分發揮作用,班班檢查設備及安全裝置(設施)是否齊全完好、有無安全隱患,隨時檢查是否按章使用和操作,發現問題,有權停止生產進行整改。
七、駐礦供應站(經營管理部),保障供給安裝、維護采掘設備及安全裝置(設施)所需的器材、材料;對購進、調進、租賃的用于井下及采掘生產需要的電器、儀表、器材、纜線及其他材料的安全性能把關,嚴禁使用“三無”產品,注意驗看和保存“產品合格證”、“防爆合格證”、“煤安標志”等技術文件。各使用單位在領用時,產品的允許使用條件和場所由該隊技術人員對照說明書及有關技術文件進行把關。纜線及防爆電器執行《煤礦安全規程》及礦有關規定。
八、各有關機運隊,必須建立健全并落實采掘設備及安全裝置(設施)安裝、檢修、調試、試車、驗收、發放制度,建立健全并保存好有關記錄;落實各級、各工種安全生產責任制,有關人員必須對經手或職責范圍內的工作負安全責任。由于制度不全或不落實、沒有記錄依據并造成一定后果的,由隊長、技術副隊長和班組長承擔相關責任。
九、各使用隊,對本隊的設備及安全裝置(設施)負直接安全管理責任。
1、必須對照《煤礦安全規程》和上級的各有關規定,按規定安裝、使用、維護各類設備;必須按規定安裝齊全并堅持使用各類安全裝置(設施)。要建立、健全并落實本隊相應的管理制度,責任到人;要有分管設備及安全裝置(設施)的隊干部;要由專人經常檢查每個工種、每條崗位責任制的落實情況;由技術副隊長負責,建立健全有關記錄。
2、各使用隊在接受、領取設備、裝置、器材等時,要安排專人檢查其是否齊全、合格,有無安全隱患和缺陷,確認無問題方可接受、領用;要嚴格按允許條件和場所使用。
3、各使用隊的技術副隊長在編寫作業規程、安全技術措施時,要對照《煤礦安全規程》和上級有關規定,對設備及安全裝置(設施)方面進行明確、準確的規定,有關技術管理人員要逐級、逐部門認真把關、審核。受條件所限,《煤礦安全規程》無法執行的條款,必須制定針對性的技術措施,報有關部門及技術負責人審批。
4、各采煤隊,由機電隊安裝調試的設備給其移交時,由生產技術部、機電運輸部、安全管理部、通風滅火部、機電隊、使用隊等有關部門、區隊共同現場檢查驗收,確認合格后方可移交,并填寫設備驗收、移交記錄。
5、由煤巷隊、采煤隊自己安裝的溜子等設備,在使用前由本隊跟班干部、工長、驗收員等共同驗收,驗收合格并填寫設備驗收記錄后方可使用。
6、巖巷隊在領用耙巖機、噴漿機、防爆電機車等設備時,要安排專人進行認真檢查驗收,確認合格后在車間的設備驗收記錄簿上填寫驗收情況并簽字;現場安裝后由本隊跟班干部、工長、驗收員、司機等共同驗收,確認合格并填寫驗收記錄后方可使用。
7、局扇的安裝,由通滅隊主管隊干部、工長、電工等現場檢查驗收、確認合格并填寫驗收記錄后方準使用;向使用隊移交時,接受單位必須派專人參加檢查、驗收,雙方以書面形式辦理移交手續。
8、各類設備的操作人員必須經過技術培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必須按章操作,嚴禁違章、野蠻操作,嚴禁帶病運轉或操作安全裝置(設施)不全、不正常的設備。操作人員的培訓由所在區隊上報計劃和名單,培訓中心負責委托培訓學校或聘請技術人員具體實施,培訓考試成績作為申辦操作證的依據。
十、本《細則》自印發之日起執行。
篇2:機動車輛進入生產裝置區罐區安全規定
第一條為了加強機動車輛進入生產裝置區、罐區的安全管理,防止事故發生,特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凡進入生產裝置區、罐區的機動車輛,必須佩戴標準阻火器,辦理“機動車輛進入生產裝置區、罐區通行證”(消防車、救護車、氣防車除外)后,方可進入。
第三條“機動車輛進入生產裝置區、罐區通行證”由所在生產裝置、罐區的車間安全員辦理。
第四條進入生產裝置區、罐區機動車輛通行證,有效時間不超過12小時。
第五條門衛值班人員要嚴格履行崗位安全職責,對進入生產裝置區、罐區的機動車輛進行嚴格檢查,做好登記,對阻火器不符合標準或無“機動車輛進入生產裝置區、罐區通行證”的車輛,嚴禁進入生產裝置區、罐區。
第六條機動車輛進入生產裝置區、罐區后,必須按指定路線行駛,不得隨意改變行駛路線。
第七條進入生產裝置區、罐區后,如果出現火災、爆炸或泄漏等事故,必須立即停車熄火,聽從有關人員的指揮。
第八條在生產裝置開停工期間,禁止一切機動車輛進入生產裝置區。
第九條非防爆電瓶車、機動三輪車、拖拉機、翻斗車等不準進入正在生產的裝置區、罐區。
第十條“機動車輛進入生產裝置區、罐區通行證”一式兩聯,第一聯由帶車人或駕駛員持有,進入生產裝置區、罐區時隨身攜帶;第二聯為存根,由所在生產裝置、罐區的車間存檔,保存期限為一年。
第十一條本規定由安全環??曝撠熃忉?。
第十二條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機動車輛進入生產裝置區、罐區通行證。
篇3:衛星定位裝置安裝使用規定
為加強道路運輸安全生產,實行營運車輛動態監控,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所屬危險品車輛,按照行業管理有關規定必須安裝衛星定位車載終端系統,對車輛的地理位置,運行速度,運行軌跡以及車內駕駛人員情況進行全程實時監控。
二、企業建立動態監控系統,及監控平臺和衛星定位車載終端。安裝使用的系統軟件應符合交通行業標準要求,確保與運管部門監管平臺互聯互通,數據實時共享。
三、配備專職監控人員1名,對營運車輛運行實施全過程監控。建立健全監控臺賬,落實24小時監控值班,及時發現違章超速、超員等行為。
四、建立登記、記錄,做好日常監控記錄,填寫監控日志,對車輛駕駛人的違法、違規行為及時報告和處理,及時發布提醒和警示信息,告知駕駛人及時糾正消除安全隱患。
五、定期檢查、抽查、監控營運車輛超速、超員、疲勞駕駛、越線經營情況,根據有關制度進行整改、處罰。
六、做好車載終端設備管理、報修和檢修維護記錄,保證設備正常使用。駕駛人應正確使用、維護衛星定位車載終端,發現故障及時報告、維修。
七、營運車輛在行駛途中不得私自關閉車載終端;收到發送的警示信息后,必須立即糾正違章行為,確保車輛按照有關規定正常運行,遇惡劣天氣、交通事故等緊急情況時,應立即向監控平臺發送信息報告。
八、公司每日抽查車輛運行情況,抽查比例不低于20%。及時處理違章和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