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課程培訓制度
校本課程培訓制度
校本課程是以學校為課程開發的基地,以學校教師為課程開發的主體而在學校中開發的課程。教師是課程開發的主體,實施校本課程的開發首要任務就是對教師進行培訓,從而使教師們以新的思想投入到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踐過程中。
為了較好地實施校本課程的開發,我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校中層領導為成員的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教導主任為工作小組組長,負責帶領教師根據國家或地方制定的課程綱要的基本精神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以期解決學校自身的教育問題。為此,我校根據本校教師的實際制定了校本課程的培訓制度。
一、組織教師培訓,幫助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在校本課程開發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校本課程開發的成功有賴于教師真誠參與的意愿、教師在課程開發方面的能力以及他們所能夠獲得的課程資源。因此學校將采用請進來走出去和校內集中學習相結合的形式,對教師進行陪訓。使老師們在生動具體的實例中感到:校本課程就在我們手中、校本課程資源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消除了對校本課程開發的神秘感和恐懼感。
二、定期開展教研活動,我校有自己獨特的課程資源,要充分挖掘本校、本社區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空間與信息、資源,把各種課程資源在時空上合理地統等安排。
三、學校領導要深入課堂聽課,指導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制定好校本課程開發的方案,把握校本開發的質量。每位參與校本課程研究的教師一學期至少聽六節校本課程課,并作好聽課、評課記錄。
四、責任到人,將課程開發的實施情況與學校的獎評制度相結合,將校本的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落到實處,確保校本課程開發的質量與數量。
五、校本課程年級組長要組織好小組成員認真完成學校布置的有關校本課程的各項任務。
六、學校每學年組織開展一次有一定規模的校本課程公開活動,每位老師在一學年中至少上一節校本課程觀摩研討課。
七、每月請專家對授課教師進行講座。
八、學校對校本課程教師的工作進行定期評價,每學期期末進行“校本課程優秀工作者評比”。
九、每學年校本課程管理委員會將組織有關人員對已有校本課程進行績效評估,對校本課程教案進行修訂完善。從學生、家長、社會效益和學校規劃及培養目標等多角度出發,對每門課程的進一步實施和開展提出改進方案。
十、以校本課程門類為單位形成研究共同體,定期開展教研活動;小組活動每月一次,大組活動每學期兩次。
十一、教研內容主要有兩方面:小組活動以專業知識進修和教學活動設計,預案編寫討論等為主;大組活動以校本課程理論培訓、課程綱要撰寫方法介紹等為主。
十二、每位教師每學年要撰寫一篇有質量的校本課程研究論文或兩篇校本課程故事。
十三、每學期期初和期末各召開一次學校校本課程研討會,互相交流教學經驗,反饋課程實施中的一些問題,逐一剖析、反思,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共同商討下一步對策、措施。
篇2:校本課程教研組活動制度
校本課程教研組活動制度
教師是開發校本課程的主體,校本課程教研組成員的研究情況直接關系到我校校本課程的質量,故制定本制度
一、教研室活動制度
1.教研室每月組織教師進行一次學習活動,學習《基礎教育改革綱要》、《校本課程管理與開發》等書籍,收集精彩文章,使教師初步掌握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等基本理論。
2.教研室加強教研組建設,每學期組織兩次專題研討活動,并請區市教研員及專家聽課指導。
3.教研室認真研究、制定《校本課程評價表》。組織教師依據《校本課程評價表》進行說課、做課、聽課、評課,始終用《校本課程評價表》來指導和監控學習過程。
4.教研室負責人通過與教師、學生、家長座談,通過聽課、發調查問卷等形式,隨時了解校本課程的效果,收集各方面的資料,總結分析各種實驗結果,不斷調整課程。
二、教研組活動制度:
1.搜集資源:教師圍繞自己的課程主題,通過查閱書籍、上網等各種途徑搜集相關的、大量的資料,并篩選適合學生的學習內容。
2.編寫教材:按時認真完成校本教材的編寫。
3.進行課題研究:教師每學期寫一篇教學案例或課例。設計學生調查問卷,并對所搜集的相關實驗信息進行統計分析。
4.定期總結:每學年第一學期末教師撰寫一篇論文或校本課工作總結,第二學期末圍繞自己的課題撰寫研究報告。
篇3:法制宣傳教育培訓制度
法制宣傳教育培訓制度
一、嚴格執行《湖北省法制宣傳教育條例》,依法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培訓工作。
二、培訓工作堅持全面規劃、統一管理,分別實施、分類指導,講求實效的原則,做到年初有計劃、年終有總結,按照計劃完成培訓任務。
三、培訓講究方法,注重效果,準備工作充分,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
四、培訓應建立規范的培訓檔案。
五、培訓堅持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原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開展各類培訓活動。
六、堅持培訓必考的辦法,考試合格頒發合格證書。
七、對法制宣傳教育培訓工作的任務和職責,保障和監督。考核與獎懲等工作按照《條例》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