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悟式快樂作文》校本課程開課心得
《體悟式快樂作文》校本課程開課心得
無論如何,對中國學生來說,有三個事實是無可爭辯的:一是在所有科目的學習當中,寫作文是最令人難受和難堪的一件事情;二是在所有科目的輔導當中,作文是最讓老師犯難和犯怵的一件事情,三是在所有設置的學科當中,寫作文是最能全面反映學生綜合人文素質的一件事情。大量的中小學生由于不會寫作文失去對寫作的興趣,他們面對題目不知所云,下筆艱澀,言不由衷,考試起來,胡亂拼湊,應付了事。面對極為普遍而又嚴重的作文障礙,大家都在努力,語文老師竭盡所能傳授字詞句,學生勤奮學習字詞句,然而努力的結果是:學生們茫然,家長們愕然,教師們啞然!那么作文到底該怎么教才能真正有效突破呢?本學期在教科室領導特別是袁主任的大力支持下,本人在此方面做了一些粗淺的研究和探索,通過在高一學生中開設體悟式快樂作文校本課程,在教學實踐中獲得了以下幾點深刻的體會:
一、作文的快樂來自激情
作文教學首先要在激情上下功夫,只有通過老師教了之后學生想寫了,作文教學才能成功。沒有體驗的作文教學是枯燥的。有人說現在的人除了說到“錢”還能有點興奮,什么都打動不了了。不管此話對否,但我們以為教學要找興奮點應是一個大方向,作文教學尤其如此。興奮點在哪里?就是要千方百計讓學生產生生命體驗、生命頓悟。如果你只是為了一些體系而按部就班,那就少了生動,多了死板;少了感悟,多了任務;少了激動,多了沉悶。
所以我首先把作文突破的重點放在“激情”上。
激情于教。情感是能感染的,老師動情了,學生也會心動。老師不只是在黑板上寫一個題目,而是通過系列的文字呈現,用課件激情,“迫使”學生思維活躍:想寫。
激情于聽。作文教學不再是被動的了,而是讓寫作者內心體驗。我為這次校本課程設計了大量課件,作文課件的目的就是激發學生的情感,多種感官受到“刺激”而產生想寫的內心沖動。
激情于寫。沒有激情地硬寫是沒有文氣的“擠牙膏”,擠牙膏的文章是缺乏審美因子的。通過課件呈現,讓多種感覺器管受到“刺激”,學生會沖動起來,想寫文章。如果長時期多角度地培養,“我手寫我心”的理想就能成為現實。
我堅持:(1)美文是教出來的。(2)好作文是在精到的指點下寫出來的。(3)美文是鼓勵出來的。(4)“教”作文是經濟并有效的。
一般同學寫不出好的作文,總是埋怨自己缺少寫作天賦,其實作文與天賦關系不是很大。他們之所以寫不出好文章,是因為沒有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老師需要的是一種系統的行之有效的“教”的方法來進行高中三年的作文訓練,學生需要高雅地閱讀并堅持有效寫作,否則,至多只是在無效的數量上完成了任務罷了。
通過這個學期的教學實踐,我發現作文教學變得實在而不神秘,清晰而不模糊,有序可循而不變幻莫測。不僅可以有效地高質量地完成作文教學的任務,而且可讓學生得到切實有效的人生本領,從而一路風景引人,還能讓自己身心得到修養,境界得以提升。
二、作文的快樂來自賞識
剛開始上課的時候,我發現,參加這次校本課程的學生,很多都是基礎非常差,作文無從下筆的,他們平時在作文課上得到的只有批評,絕少有老師的賞識,他們怕寫作文,在作文方面很自卑,所以不愿意寫作文,作文課上也是沉默寡言,課堂氣氛沉悶異常,一潭死水!因此要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最重要的是要樹立他們寫作的自信心,而樹立自信心的唯一法寶便是賞識!
而要賞識學生,先要堅定地相信我們的學生行,他們每個人都是寫作的天才,只不過現在還沒被發現,他們目前寫作中的缺點,只是象花苞,遲早會盛開鮮艷美麗的花朵!在這次課程中,第一堂課我就嘗試教會他們掌聲,告訴他們:一個舍不得給別人掌聲的人永遠得不到別人的掌聲!咱們的快樂作文,就是掌聲中的作文,我們不會去評價哪個學生寫得好與不好,沒有不好!只有更好!快樂作文課堂就是一個不斷發現寫作天才的舞臺!
每節課,我都要發現并隆重推出幾位才子才女,大聲讀出他們的作文中精彩的句子,高聲地評價這些句子好在哪里,號召全班同學送給他們最熱烈最真誠的掌聲!當然每次發現的肯定是不同的人,這樣一個學期下來,每個同學都會被發現是天才!一個學期下來,我發現,原來十分沉悶的寫作課堂開始充滿生氣,每個同學上課都特別快樂,特別活躍,學生寫作的信心慢慢建立起來了,寫作的興趣逐漸濃厚起來了,作文開始變成一件輕松而快樂的事情!參加一次課后,有很多原來最怕寫作文的同學開始期待作文課!他們把校本課程開課的星期六叫做美麗的周末!
三、作文的快樂來自思維
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確實使我們承受了太多的失落和無奈,其根本原因是重字詞句,輕能力,重技巧,輕思維,多半只解決了知識層面或技術層面的問題。這次開設體悟式快樂作文課程,我嘗試從對作文本身的研究中跳出來,以一個新的視角,從心理學和哲學的角度打開研究思路,嘗試著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結構,真正從能力層面和心理層面來解決問題。把傳統的字詞句的訓練變成感覺能力訓練,把傳統的布局謀篇訓練變成思維能力訓練,把傳統的主題訓練變成情感能力訓練,從感知物到感知人再到感知事,從特征到關系到矛盾,從愛自然到愛人類到愛社會。從理論訓練到操作訓練再到成型訓練,從能力培養到文體突破。實踐證明,這一做法是正確的,雖然只有短短的六次課,效果卻很顯著!學生們驚喜地發現,他們寫作的思路一下子打開了,拿起筆來有話說了,雖然還達不到下筆千言,揮灑自如的境界,但寫幾百字對付考試卻綽綽有余了,中考的作文分也提高了,原來,他們不會寫作文,不知道寫什么,無從下筆,并不是他們缺乏詞匯,缺乏材料,最根本的是他們不會想,也就是缺乏一種作文思維能力!
每一堂作文課都是一次思維的體操,都可以感受思維的快感!作文的快樂就來自這里!
四、作文的快樂來自體悟
體悟式教學,關鍵就在于“體”和“悟”。這兩個字,恰恰是現行教育最缺乏的東西,因而它是對現行教育、教學的一次重要的補充和揚棄?!绑w”強調身體的活動,它是對傳統教學只會講大課,滿堂灌,只重視課堂知識和抽象認識的改造和發展;“悟”則強調頓悟,它體現了學習者智慧發展所應有的爆發力和高峰體驗?!绑w”和“悟”加起來,就是要達到一個身體的悟性即身體的全面融合!本次課程,在訓練學生各種寫作能力的過程中,采用了體悟式教學模式,每堂課都精心設計了游戲活動環節?!瓣滞蟊荣悺薄ⅰ皾撘庾R摔”、“閱讀風暴”、“迷失叢林”等項目要求每一個學生充分運用知識、發揮出思維和心理上的潛力,經受一定難度的考驗,體悟式作文教學讓學生從身體的全面活動到頭腦的全面的活躍!由全面的活動開始,到人性的分享,從個體思維的突破、到集體意愿的融合。既學作文,更學做人,學習恢復了人性成長的本質,教學成為學生人性成長的助推劑和加速器!在歡歌、笑語、甚至尖叫聲中,成就作文!成就人生的輝煌!
篇2:《魅力回隆》校本課程開課心得
《魅力回隆》校本課程開課心得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課程政策發生了重大轉變;實施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我校在學校領導的領導和組織下,走在全縣乃至全市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前沿,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這次,我校依托我縣豐富的人文資源,開發了《魅力回隆》這門校本課程。很榮幸我能成為該課程的主講。這是一個充滿創新、充滿樂趣、充滿收獲感、充滿喜悅的過程;這是一個自我激勵、自我學習、自我創作、自我提高的過程。
一、《魅力回隆》校本開發、實踐的體會
一是充分挖掘、利用了我縣豐富的地域和人文資源
特色是校本課程的靈魂。校本的開設應該要體現學校的教育理念,彰顯地域特色,充分利用學校所在區域的地域和人文資源。我縣地處湘西南,這里山清水秀,民風淳樸:小沙江瑤鄉風情、魏源湖景色、高洲溫泉、狐貍島、云仙溶洞、打鳥坳、“百鳥朝鳳”奇觀等令人流連忘返。有300多年歷史的灘頭年畫,享譽中外。民間文化特色濃郁,是國家文化部命名的“現代民間繪畫之鄉”、“民間藝術之鄉”。這里鐘靈毓秀,鐘靈毓秀,英才輩出。中國近代著名思想家魏源,清代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魏光燾、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譚人鳳、*早期領導人彭述之、中國最早的地輿學家鄒漢勛、毛主席最尊敬的國文教師袁吉六等,都誕生于這片神奇的土地。這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這是一個美麗而獨特的地方。所有這些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資源正是《魅力回隆》校本課程的魅力來源。
二是滿足了學生發展的需要、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之情
校本課程是對國家、地方課程的有益補充。開發校本課程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特別是全球化時代的到來,許多傳統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家鄉特色的東西也隨之被人們所忽略、所忽視、甚至遺忘。很多青少年對自己的家鄉知之甚少,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同學們的健康成長。所以,讓學生了解家鄉的歷史,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為終身發展奠定基礎至關重要。這次校本課程《魅力回隆》的開設在很大程度上達到了此目的。447班的許歡歡同學在校本課程學習體會中寫到;“我自豪,我探索著回隆的魅力;我驕傲,我會成為祖國的棟梁而努力奮斗!--一切只源于我們美麗的家鄉!”462班的葉慧同學則說:“我相信今天我們因回隆而生存,將來回隆會因我們而更加輝煌!”同學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豪情壯志躍然紙上。由于地域的相同或接近,更容易產生一種認同感和親切感,家鄉的偉人和名人能對同學們產生心靈的共鳴和震撼。453班的z說道“通過學習《魅力回隆》讓我感覺到了自己家鄉的偉大的秀美,讓我感覺那些名人仍在我耳邊時時地教導著我們,也許這就是‘名人效應’吧。我想我們真的應該好好地向回隆歷史名人學習,向他們看齊,做另外一批‘祖國棟梁’”。其實,這次校本課程的開設也是一種勵志教育。而讓學生立志成材,讓學生立志成人正是教育之根本所在。
三是進一步激活了教師的潛能,促進了教師的發展
首先,我在剛開發這門校本課程時,心里其實一直在打鼓:該怎樣開發?開發哪些內容?開發多少?要達到一個什么目的與要求?同學們會感興趣嗎?并且,雖然我是回隆本土人,但我也并不是特別了解回隆。通過這次校本課程的開發,讓我深入地、近距離地接觸、了解家鄉的風土人情,增長了見識,擴充了視野,促進了自己的發展。這得感謝學校為我們教師提供了這樣一個發展、提升自己的平臺。
其次,正是在《魅力回隆》的開發與實踐過程中,我找到了作為課程開發者的自信與自豪。由于選題有特色,課程內容較新穎,比較受同學們喜歡,我在實踐過程中時時感受到一種成功的快樂與自信。而且,由于我是帶著激情去開發、去實施課程,所以同學們說我“很健談”,能夠“娓娓道來”,能夠帶領大家一起走近“魅力回隆”,能夠把他們原本認為很普通、很平凡的家鄉的魅力有機地展現出來,能夠讓他們經歷一次靈魂與心靈的洗禮,能夠讓他們說出“今天我們以回隆而生存,明天回隆以我們而自豪”的豪言壯語。同學們的評價是對我工作的一種肯定和激勵。
二、對校本課程開發的反思
一是師生對校本的涵義、目的、開發的手段等的認識還處于比較模糊的階段。很多同學認為校本課程即帶有明顯知識性的或者是課外活動小組一樣的課程,也有老師對此認識不到位,認為就是帶著學生輕松輕松。
二是課程開發和實施的時間相對不太充裕。像《魅力回隆》課程開發時間不太長,所以體系性、完整性、科學性較欠缺。實施的時間僅6個課時,同學們在課程的實踐上有缺憾。
三是是否可以在現有開發校本課程的基礎上,考慮開發一些緊貼時代、緊貼中華傳統文化、有地域特色、能夠促進學生終生發展的課程。如花瑤服裝的制作工藝課(可聘請相關制作高手傳授)、茶藝文化與實踐課、社交禮儀課、舞蹈課、播音主持課、器樂演奏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