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手術分級管理制度

手術分級管理制度

2024-11-13 閱讀 2854

手術分級管理制度

  執行《河南省三級醫院手術分級管理規范(試行)》(豫衛醫[*)118號),二級醫院參照執行。

一、手術分類

  根據手術過程的復雜性和手術技術的要求,把手術分為四類:

  1、四類手術:手術過程簡單,手術技術難度低的普通常見小手術。

  2、三類手術:手術過程不復雜,手術技術難度不大的各種中等手術;

  3、二類手術:手術過程較復雜,手術技術有一定難度的各種重大手術;

  4、一類手術:手術過程復雜,手術技術難度大的各種手術。

二、手術醫師分級

  所有手術醫師均應依法取得執業醫師資格,且執業地點在本院。根據其取得的衛生技術資格及其相應受聘職務,規定手術醫師的分級。

  1、住院醫師

  2、主治醫師

  3、副主任醫師:(1)低年資副主任醫師:擔任副主任醫師3年以內。(2)高年資副主任醫師:擔任副主任醫師3年以上。

  4、主任醫師

三、各級醫師手術范圍

  1、住院醫師:在上級醫師指導下,逐步開展并熟練掌握四類手術。

  2、主治醫師:熟練掌握三、四類手術,并在上級醫師指導下,逐步開展二類手術。

  3、低年資副主任醫師:熟練掌握二、三、四類手術,在上級醫師參與指導下,逐步開展一類手術。

  4、高年資副主任醫師:熟練完成二、三、四類手術,在主任醫師指導下,開展一類手術。亦可根據實際情況單獨完成部分一類手術、開展新的手術。

  5、主任醫師:熟練完成各類手術,特別是完成開展新的手術或引進的新手術,或重大探索性科研項目手術。

四、術審批權限

  1、正常手術:原則上經科室術前討論,由科主任或科主任授權的科副主任審批。

  2、特殊手術:凡屬下列之一的可視作特殊手術,須經科室認真進行術前討論,經科主任簽字后,報醫政(務)科備案,必要時經院內會診或報主管院領導審批。但在急診或緊急情況下,為搶救患者生命,主管醫師應當機立斷,爭分奪秒,積極搶救,并及時向上級醫師和總值班匯報,不得延誤搶救時機。

  (1)手術可能導致毀容或致殘的;

  (2)同一患者因并發癥需再次手術的;

  (3)高風險手術;

  (4)本單位新開展的手術;

  (5)無主患者、可能引起或涉及司法糾紛的手術;

  (6)被手術者系外賓,華僑,港、澳、臺同胞,特殊人士等;

  (7)外院醫師來院參加手術者、異地行醫必須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有關規定辦理相關手續。

篇2:手術室日常規章制度

一、手術室安全制度

  1、按手術通知單接病人,入手術室巡回護士應按病歷進行核對,內容包括:病人姓名、床號、手術名稱、手術部位、藥物過敏史、禁食情況、血型。

  2、仔細檢查病人備皮、更衣情況、有無假牙及首飾。

  3、術前按手術擴手術者的要求準備體位用物及軟墊,要求安全、俱全。術中作約束帶固定肢體松緊適宜,固定時防止損傷肌肉及神經。

  4、定期檢查和維護平車,安全運輸病人,搬運時動作輕巧、規范,防止病人墜床。

  5、各類手術器械打包前,應檢查器械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功能是否良好。

  6、任何有創檢查及手術必須有手術自愿書等各類同意書。

  7、術前應檢查手術室內各類電器的備用狀況,術中嚴格遵守電器使用常規,安全使用電刀。術中使用手控刀時注意按鈕的保護,防止意外切割傷。放置電極板應平坦,位置恰當,接觸良好。沖洗時勿使病人軀體潮濕造成導電致傷。

  8、術中輸血用藥嚴格執行三查八對、三查七對制。用血必須有輸血治療同意書并及時記錄于麻醉單上。

  9、術中所需用物必須實行二人四遍法,并認真記錄簽名,數量無誤才能關閉切口。增添物品時及時登記,掉下手術臺的物品及器械要妥善保存在固定處。

  10.接臺手術時,必須將上一臺手術丟棄的物品全部清理出手術室,環境消毒后才能接受第二位病人室。[你正在閱讀的文章來自:文庫網

  11嚴格執行標本管理制度,術中病理標本及時交于巡回護士管理,應有專人負責清點,認真做到四查四對制度。

  12.易燃易爆藥品應固定有數并專柜上鎖保存,氧氣應遠離易燃易爆物品.

  13專人專職保養維修室內電器設備.

  14做好四防;防火、防盜、防特、防爆

二、手術室病人查對制度

術前

  1、將病歷首頁與柜臺手術程序單核對。

  2、手術病人的核對,包括:姓名、床號、手術名稱、手術部位、禁食、過敏史、血型和術前用藥。

  3、查對病歷卡,包括:x線攝片、術中用藥,皮試結果、術前醫囑、告知書、委托書、手術志愿書、用血同意書、自費檢查及自費用藥同意書、化療術前談話、麻醉術前談話記錄單、截肢同意報告(需有醫務處蓋章)等。

  4、查驗病人的備皮情況,有無首飾、活動性假牙等到禁帶的物品、全身有無感染癥狀。

  5、查環境(內用物、手術用物、功效、無影燈照明情況)

術后

  1、將病人送回病房前,要查對帶回的物,如:剩余的藥、x線攝片、取出結石等,并通知所在的病區及家屬。

  2、若送往蘇醒室,則應與麻醉師詳細交班。

二、建立手術室差錯事故匯報制度

  1、在護理工作中,一旦發生護理差錯事故,其當事人應立即向護士長匯報,護士長即刻調查核實事故的原因、經過、結果及措施、教訓。

  2、發生嚴重護理差錯、事故后,經科護士長核實后于24小時內上報護理部,護理部核實后及時報院部。

  3、發生嚴重護理差錯或事故的當事人應在于24小時內以書面形式將事故發生原因、經過、結果遞交給護士長。

  4、發生護理差錯或事故后,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將差錯或事故對病人造成的人身損害降至最低限度。

  5、根據部門規章制度的診療護理規范、常規將事故或差錯定性。

  6、發生護理差錯或事故后,有關該事件的相關物品如輸液瓶、血袋、藥品、化驗標本、手術器械護理記錄應妥善保管,不得銷毀、涂改、偽造。

  7、根據護理差錯、事故性質調查結果及本人的認識,結合差錯、事故處理“五不放過”(原因、經過、結果、措施、教訓)原則,做出相應處理。

  8、建立護理差錯、事故登記本,根據“五不放過”原則,及時記錄所發生差錯、事故的內容,由護士長負責并安排組織討論,當事人做口頭及書面檢討,并備案歸檔。

  9、科內強化護理安全教育,加強護理差錯、事故防范措施的學習與考核,并將考核成績與獎懲掛鉤。

  10、實習護士發生差錯、事故時,根據事件的性質、發生原因、經過及造成的后果等,由帶教老師和護士酌情分別承擔一定責任。

篇3:村衛生室分級標準

  為更好地發揮村衛生室在農村合作醫療工作中的作用,確定對全某地村衛生室實行分級管理,共分三個等級,即:甲級衛生室、乙級衛生室、丙級衛生室。甲級和乙級衛生室均可作為所屬鄉鎮的合作醫療定點機構,甲級可承擔門診和住院病人藥費的報銷任務;乙級只能承擔門診病人藥費的報銷任務。丙級衛生室一律不得作為合作醫療定點機構。

一、分級標準

  (一)甲級衛生室標準

  1、房屋建設面積45-60平方米,有診斷室、治療室、觀察室、藥房分開的專用房屋。

  2、有3名或3名以上衛生技術人員,其中至少有1名具備大專以上學歷(相當于大專學歷)或鄉村主治醫師以上職稱,原則要求有一名女鄉醫。

  3、可開展對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等基本醫療服務,提供上門醫療服務、家庭病床等服務;進行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疾病控制、計生指導及疾病康復指導。

  4、消毒缸、消毒鍋、紫外線燈、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計、出診箱、診查床、藥品柜、資料柜、身高體重計、有蓋方盤、清創縫合包、各種規格一次性注射器及輸液器、污物桶、健康宣傳版及開展中醫藥服務有關的撥火罐、銀針醫療器具等器械設備齊全、完好,并設有電話。

  5、管理制度健全,村衛生室管理制度、消毒隔離制度、一體化管理制度、藥品管理制度、傳染病管理制度、婦幼衛生管理制度、衛生制度等上墻懸掛。

  6、有門診登記(保存5年)、處方(保存3年)、傳染病登記、收入支出賬、藥品材料賬、固定資產賬等齊全并記錄完整。有轄區行政區劃、人口構成等社會資料,有門診量、月業務收入、家訪統計等基本情況資料。有0-7歲兒童計免卡冊、兒童系統管理卡片、孕產婦保健卡冊、老年及慢性病人家庭檔案等業務資料。

  7、人員著裝整齊,穿戴隔離衣帽,操作規范熟練、診療細致,掌握無菌操作技術,病歷文書書寫規范、及時。定期參加業務培訓,未出現過醫療事故。

  8、參加并服從鄉村衛生服務管理一體化,堅持集體性質,與當地衛生院實行統一核算,賬目齊全,定期報賬。

  9、村黨支部及村委會支持衛生室工作,群眾對衛生室工作滿意率達到80%以上。

  10、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及統一制作的衛生室標牌。

  (二)乙級衛生室標準

  1、專用房屋面積30平方米以上,診、療、觀察、藥用房可基本分開。

  2、有1-2名具備合格資質的衛生技術人員。

  3、可開展對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等基本醫療服務,提供上門醫療服務、家庭病床等服務;進行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疾病控制、計生指導及疾病康復指導。

  4、有不少于7種以上的完好的醫療器械(如: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計、紫外線燈、藥品柜、出診箱、清創縫合包、消毒用品、污物桶等)

  5、管理制度健全,村衛生室管理制度、消毒隔離制度、一體化管理制度、藥品管理制度、傳染病管理制度、婦幼衛生管理制度、衛生制度等上墻懸掛。

  6、有門診登記(保存5年)、處方(保存3年)、傳染病登記、藥品賬目、兒保及婦保的基本材料。

  7、人員著裝整齊,穿戴隔離衣帽,操作規范熟練、診療細致,掌握無菌操作技術,病歷文書書寫規范、及時。定期參加業務培訓,未出現過醫療事故。

  8、本村多數干部群眾對衛生室工作滿意。

  9、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及統一制作的衛生室標牌。

  10、積極參加一體化管理。

  (三)、達不到乙級標準,但取得執業資格的衛生室可列為丙級衛生室。無證執業的衛生室由局執法科依法取締。

二、衛生室級別的評定程序

  某地衛生局成立評審小組,醫政科是村衛生室分級評審的牽頭單位,財務科、合醫辦選派業務熟練、作風正派的同志參與該項工作,指派一名分管業務的副局長靠上抓。評審小組在衛生局的統一指揮領導下開展工作,要經常請示、及時匯報,統一標準,陽光操作。

  各鄉鎮衛生院負責將本鄉鎮擬定的初步分級名單報衛生局醫政科,由局評審小組逐鄉逐室評審。評審時,現場辦公,由衛生院負責同志匯報基本情況,評審小組按業務分工打分。評審小組要將初評結果報局長辦公會審議,通過后,在全某地公布。

三、動態管理,優勝劣汰。

  對各級衛生室一律實行動態管理,每半年和年底進行兩次動態評議,低級別的可以通過努力升級,高級別的工作不認真也能被降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