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附一人民醫院手術分級管理制度

附一人民醫院手術分級管理制度

2024-07-11 閱讀 9032

第一人民醫院手術分級管理制度

為了提高手術質量、確保醫療安全,加強對各級手術醫師的管理,防范醫療差錯事故發生,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特制定本制度。

一、手術分類

主要根據手術過程的復雜性和對手術技術的要求,把手術分為:

(一)Ⅰ類手術:手術過程簡單,手術技術難度低的普通常見小手術。

(二)Ⅱ類手術:手術過程不復雜,手術技術難度不大的各種中等手術。

(三)Ⅲ類手術:手術過程較復雜,手術技術有一定難度的各種重大手術。

(四)Ⅳ類手術:手術過程復雜,手術技術難度大的各種手術。

注:微創(腔內)手術根據其技術的復雜性分別列入各類手術中。

二、手術醫師分級

手術醫師指主刀人員(助手除外),根據其取得的衛生技術資格及其相應受聘職務,規定手術醫師的分級。所有手術醫師均應依法取得執業醫師資格并注冊。

(一)住院醫師

1、低年資住院醫師:從事住院醫師工作3年以內,或碩士生畢業,從事住院醫師工作2年以內者。

2、高年資住院醫師:從事住院醫師工作3年以上,或碩士生畢業取得執業醫師資格,并從事住院醫師工作2年以上者。

(二)主治醫師

1、低年資主治醫師:擔任主治醫師工作3年以內,或臨床博士生畢業工作2年以內者。

2、高年資主治醫師:擔任主治醫師工作3年以上,或臨床博士生畢業工作2年以上者。

(三)副主任醫師

1、低年資副主任醫師: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3年以內,或博士后畢業從事臨床工作2年以上者。

2、高年資副主任醫師: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3年以上者。

(四)主任醫師

三、各級醫師手術范圍

(一)低年資住院醫師:在上級醫師指導下,逐步開展并熟練掌握Ⅰ類手術。

(二)高年資住院醫師:在熟練掌握Ⅰ類手術的基礎上,在上級醫師指導下逐步開展Ⅱ類手術。

(三)低年資主治醫師:熟練掌握Ⅱ類手術,并在上級醫師指導下,逐步開展Ⅲ類手術。

(四)高年資主治醫師:掌握Ⅲ類手術,有條件可在上級醫師指導下,適當開展一些Ⅳ類手術。

(五)低年資副主任醫師:熟練掌握Ⅲ類手術,在上級醫師指導下,逐步開展Ⅳ類手術。

(六)高年資副主任醫師:在主任醫師的指導下,開展Ⅳ類手術,亦可根據實際情況單獨完成部分Ⅳ類手術、新開展的手術和科研項目手術。

(七)主任醫師:熟練完成Ⅳ類手術,開展或引進新的手術或重大探索性科研項目手術。

四、手術審批制度

手術審批制度是保證手術質量的關鍵。

(一)正常手術

1、Ⅰ類手術:由治療組長或總住院醫師審批,并簽發手術通知單。

2、Ⅱ類手術:由科主任審批,治療組長簽發手術通知單。

3、Ⅲ類手術:由科主任審批,并簽發手術通知單。

4、Ⅳ類手術:完成術前討論后由科主任審批,并簽發手術通知單。手術風險較大、特殊病例手術須填寫《致殘、新開展、大手術申請書》,科主任根據科內討論情況,簽署意見后報醫務科和分管院長審批,同意后由科主任簽發手術通知單。

5、開展重大的新手術以及探索性(科研性)手術項目,按新業務、新技術有關管理規定執行。

(二)特殊手術

凡屬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視為特殊手術:

1、被手術者系外賓、華僑、港、奧、臺同胞的。

2、被手術者系特殊保健對象如高級干部、著名專家、學者、知名人士及民主黨派負責人。

3、各種原因導致毀容或致殘的。

4、可能引起司法糾紛的。

6、重大疑難手術。

以上手術,須經科內討論,科主任簽字后報醫務科和分管院長審批,同意后由科主任簽發手術通知單。此外,在急診或緊急情況下,為搶救病員生命,經治醫師應當機立斷,爭分奪秒積極搶救,并及時向上級醫師和總值班匯報,不得延誤搶救時機。

五、各級醫師開展規定范圍外手術由所在科室根據其實際工作能力和水平測定后報醫務科審核,批準后方可執行。

六、對連續兩年發生兩起以上(含兩起)醫療糾紛、差錯的醫師,經醫務科審查、分管院領導審批,由醫務科正式通知當事醫師手術級別降一級使用,直至取消手術資格;重新恢復手術級別,須經個人申請、科室同意、醫務科審查、分管院領導審批后執行。

七、若遇緊急特殊情況,醫師超范圍開展與職、級不相符的手術,需請示科主任批準后進行。術后24小時內補辦書面手續。

八、各科室根據本科實際情況制定本專業手術具體分級標準,并確定各級手術人員,經醫務科組織專家討論審批后執行。

九、本規定自發文之日起執行。

篇2:中心醫院手術審批分級制度

中心醫院手術審批分級制度

為了確保手術及高風險有創操作的安全和質量,規范各科室各級醫師的手術及有創操作管理,防范醫療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一、手術分級:手術及有創操作系指各類開放性手術、腔鏡手術及介入治療(以下統稱手術)。依據其技術難度、復雜性和風險度分為四類:

(一)IV類手術:技術難度大、手術過程復雜、風險度大的各種手術。

(二)III類手術:技術難度較大、手術過程較復雜、風險度較大的各種手術。

(三)II類手術:技術難度一般、手術過程不復雜、風險度中等的各種手術。

(四)I類手術:技術難度較低、手術過程簡單、風險度較小的各種手術。

二、手術醫師分級:

(一)住院醫師:從事住院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內。高年資住院醫師:從事住院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上。

(二)主治醫師:從事主治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內。高年資主治醫師:從事主治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上。

(三)副主任醫師:從事副主任醫師崗位工作3年以內。高年資副主任醫師:從事副主任醫師工作3年以上者。

(四)主任醫師:從事主任醫師工作3年以內。資深主任醫師:從事主任醫師工作3年以上。

(五)根據三級醫師負責制規定,上級醫師有指導和監督下級醫師的責任和義務。

三、醫師手術權限:各級醫師確定主持某級手術前,要在上級醫師指導(醫院或外院進修)下至少主持完成10例以上的病例并經考核合格(各專科的具體完成例數由科室根據專科特點、手術復雜、難易程度調整并報醫務科批準)。

(一)住院醫師:在上級醫師指導下,可主持I類手術。

(二)高年資住院醫師:可主持I類手術。在熟練掌握I類手術的基礎上,在上級醫師臨場指導下可逐步開展II類手術。

(三)主治醫師:可主持II類手術。

(四)高年資主治醫師:經上級醫師批準,可主持III類手術。

(五)副主任醫師:可主持III類手術,在上級醫師臨場指導下,逐步開展IV類手術。

(六)高年資副主任醫師:可主持IV類手術,在上級醫師臨場指導下或根據實際情況可主持一般新技術、新項目手術及科研項目手術。

(七)主任醫師:可主持IV類手術以及新技術、新項目手術。

(八)資深主任醫師:主持IV類手術及新技術、新項目手術和一般科研項目手術,經主管部門批準主持高風險科研項目手術。

(九)新調入聘任的各級醫師獨立開展手術前應有高一級的醫師帶教考核后參照上述原則核定權限。資深主任醫師可由醫院學術委員會考核認定。

(十)進修醫師根據進修醫師管理規定,由科室根據其職稱和實際能力經考核后參照上述原則確定手術權限并報醫務科批準執行。

(十一)外請專家會診手術根據衛生部《醫師外出會診暫行規定》執行。

四、資格準入手術權限:各級醫師手術權限除符合上述要求外,同時必須符合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的技術準入資格。

五、手術審批權限:

(一)常規手術:I、II類手術由高年資住院醫師或主治醫師決定手術者;III、IV類手術由正副主任醫師或科主任決定手術者。

(二)資格準入手術:根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規定執行。

(三)急診手術:預期手術的級別在值班醫生手術權限級別內時,可通知并施行手術。若屬高風險手術或預期手術或術中發現手術權限超出值班醫師手術權限級別時,應按規定報告上級醫師處理。緊急搶救生命的情況下,應及時先予處置并同時報告上級醫師。

(四)新技術:根據醫院新技術準入制度執行。

(五)重要器官因傷病確需切除的,手術(指截肢、眼球摘除等嚴重影響功能、外觀的毀損性手術)前應報醫務科審批、備案。

(六)實施手術前應將手術方案、危險性、并發癥和預后由主刀或一助向患者本人或直系親屬詳細交代,在病人和家屬清楚了解病情、風險和預后后,由病人和家屬決定是否手術和選擇手術方案,若同意手術則由患者本人和授權家屬簽字備案。緊急手術來不及征求家屬同意時,可由單位或陪同人員簽字,由主治醫師作出處理意見并報科主任、經醫務科批準執行。夜間急診向科室最高級別值班醫師和醫院總值班匯報。

六、凡危險性較大手術、診斷未確定的探查手術或病情危重又必須手術時,報醫務科和分管院長批準。科主任有權根據每位醫師的臨床實際工作能力調整其參加手術類別,重大、疑難手術由科主任統一安排參加手術人員。

篇3:附院手術分級管理制度

附屬醫院手術分級管理制度

對手術的難易程度進行分級,并確定相對的手術醫師資格原則,擬定相應的手術分級管理。

一、手術分級:

按《住院病人圍手術期質量考評標準》(贛衛醫字[2003]95號),手術分為甲級、乙級、丙級、丁級和微創手術。

1、丁級手術:指普通常見的1~2人可完成的小手術,可在門診手術室完成。

2、丙級手術:一般指需3~4人共同完成的中等手術,應在住院部手術室完成。

3、乙級手術:指稍疑難、重癥的大手術。

4、甲級手術:指疑難、重癥、科研項目及新開展的重大手術,此類手術嚴格按我院技術準入制度執行。

5、微創手術:根據技術的復雜性分別列入各類手術中。

二、手術醫師分級和參術范圍原則。

1、畢業一年以內及未取得醫師執照的醫師:只能在上級醫師指導下做丁級手術以及各類開腹手術的第二助手。

2、大學畢業3年以內的低年資住院醫師:應能熟悉掌握丁級手術,在上級醫師的幫助下,擔任丙級手術的一、二助手。

3、高年資住院醫師:指大學畢業有五年實踐經驗的住院醫師,經考核,可擔任丙級手術的術者及甲、乙級手術的助手。

4、主治醫師:應能熟練掌握丙級手術,在上級醫師指導下掌握部分乙級手術,擔任甲級手術的助手。

5、正/副主任醫師:參加各類手術,指導下級醫師開展各級手術,有權監督檢查手術診療質量。

6、術前診斷明確的病例,不允許跨科手術。術中發現為他科疾病,必須請相關科室術中會診、協商后,決定手術方式、術者、參術人員。

以上情況,需根據具體情況對待,擇期手術應以此原則安排手術人員。搶救時應按實際情況安排手術人員。急救時,急診醫生雖無手術資格,但可超越被核準的手術類型范圍準備手術,同時努力與上級醫師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