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業布置指導細則
小學作業布置指導細則一
一、務必全批全改的:
1、語文:低年級:寫字、默字、補充習題、習字冊
中高年級:默字、大作文、小作文、補充習題、習字冊、讀書筆記
2、數學:課堂作業、補充習題。
3、英語:課堂作業、補充習題。
4、科學:科學習作指導(或課堂作業)
5、品社:品德與社會學習指導(或課堂作業)
6、美術:課堂作業。
7、教研室發的單元練習要隨章節測試,全批全改。
二、提倡全批全改的:
練習冊提倡教師全批全改,也可以批改一部分,其余的提倡學生幫助批改:讓學生結對子,一幫一,一幫幾批改的方式。發揮“小老師”作用,讓好學生幫助學困生批改,一定要讓好學生給學困生講清楚,一定讓學困生真懂,再讓好學生出幾題同一類型的題目,讓學困生會為止。
三、只要教師布置的作業,均要有檢查,有批改,有總結反饋。四、作業量規定:精心選擇,控制總量――語、數、外、科回家作業量。一二年級不安排家庭書面作業,三四年級不超過半小時書面作業,五六年級不超過1小時書面作業。
四、批改作業:逐題親自全批,力爭無差錯,注明批閱時間、評價等第,一般不晚于第二個工作日;適量面批。
五、作業訂正:一般要求當日訂正,并對訂正者有二次批閱(或不晚于下一次作業前),不漏一個,一抓到底。
篇2:小學數學老師經驗交流讓學生自己布置作業
一直以來,由于課業負擔過重,學生的身心、健康收到了傷害,這引起了人們普遍的關注,而繁重的作業也讓許多學生感到厭倦,產生消極對待的情緒。因此,學生作業潦草、抄襲和拖拉等現象時有發生。
針對這種情況,我對我們班的作業形式進行了新的嘗試:學生作業由他們自己做主,做什么,做多少,由他們自己來決定。根據通學生平時的表現,我把全班同學分成了6個小組,每一個組都是一個作業權利主體,做什么作業他們自由討論設計,同時,我還組織學生對6個小組分別設計的作業進行民主評比,看誰的設計最有創意,能體現本課的要求,從中評出“作業設計之星”。這樣,每學習完一節課的內容后,學生們都能積極主動地鉆研教材、合作探究,認真地設計作業,討論答案。
讓學生自己布置作業,能激發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探究與合作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
篇3:小學數學教學隨筆重視布置前置性作業
作為數學老師,我一直在反思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城市的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強,同樣一個與生活相關的問題,城市學生很快在課堂上理解,而我們農村的一些孩子百思不得其解?具體原因有待我們每個人去探究。而我覺得家長適當的引導應是其中之一,在遇到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時城市的家長會耐心的給學生解釋,而我們的家長缺乏這方面的的意識,那么,我們就應當給學生補上這一課。我的做法是:布置前置性作業。比如,在學習第一單元圓的認識之前,我拿著一根繩子把學生帶到操場,老師站定,問:“老師現在站在這里不動,你們怎樣站能每個人離老師同樣的距離?”一開始學生站成了一排,結果發現中間的學生離老師近,兩邊的學生離老師遠。接著,學生們又站成了一個正方形,比比剛才差距是小了,但角上的學生不愿意。最后學生圍成了一個類似圓圈的形狀,我又拿出一根繩子檢驗學生與我的距離是否真的一樣長,結果便檢驗,學生邊挪動腳步,最后一個完美的圓誕生了。后來在講圓的圖形特點及半徑的特點時,學生很快就領悟到了。還有在學習觀察的范圍前,以我往年的教學經驗,這一方面是教學的難點,好多學生到期末都沒弄懂怎么回事?于是在上課前,我準備了這樣一個活動。我把學生集中在操場上,找了一塊兒大黑板立著,第一次是學生在黑板前排成一排,依次派一位學生從黑板后分別從半蹲、站立,站凳子三個高度觀察哪些同學你能看得見,讓學生體會站的高度不同觀察的位置也不同。第二次是讓學生在黑板前排成一行,一位學生分別從離黑板不同距離的地方觀察哪些同學你能看得見。可以說這一單元在去年我教的班級里學生的失分較高,但今年,上新課時,90%以上學生當堂掌握了。期中測試這一單元學生沒來及復習,但從整個卷面上分析,這一部分的失分率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