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教育反思暑假作業(yè)究竟應該怎么布置?

小學教育反思暑假作業(yè)究竟應該怎么布置?

2024-07-31 閱讀 6767

在當前教育體制下,暑假應該給孩子布置適量的暑假作業(yè)。一方面讓孩子在暑假仍然投入快樂的學習中,做到“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孩子下學期晉升高一級年級提升學習能力做足準備,畢竟孩子自我學習能力的提高比成績更重要。針對語文學科的特點,我認為應該布置以下兩方面的作業(yè),僅個人淺見,希望與大家分享:

一、讀幾本好書

針對各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與下學期的銜接,老師們要布置孩子讀有一定知識含量,有一定難度的書,教師推薦5本左右,學生選擇幾本,要求讀整本的書。如何檢查?有感于我們江蘇英語學科的“一起作業(yè)網(wǎng)”的成功經(jīng)驗(我觀察一學期,效果確實很好),還有本人平時參加網(wǎng)培的體驗,我準備在今年暑假指導學生網(wǎng)絡(luò)交流,即通過QQ群,開展讀書交流活動。學生每周寫感想、體會,分小組每周組織研討,教師適當點撥,批閱,相信孩子們一定會樂于接受這種方式,在網(wǎng)絡(luò)世界,孩子們的潛力一定能得到挖掘。

二、參加一次社會實踐

有感于美國一所學校二年級學生的暑假作業(yè):教師發(fā)給每個孩子一塊抹布,讓學生合理使用這塊抹布,家長每天給孩子做評價,開學總結(jié)。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們身邊的孩子太缺乏社會實踐能力,孩子們大部分的時間在學校上課,休息日去補習班,幾乎在上學階段與社會脫節(jié)。因此,讓孩子暑假至少參加一次社會實踐活動,拉近學生與社會的距離,這是非常利于孩子成長的一件好事。

暑假實踐活動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情況,家長情況適度安排。形式可以多樣,比如:參觀銀行、醫(yī)院、企業(yè)等場所;每天打掃自己的房間;學習買菜、做菜;去一所有名的大學體驗校園氛圍;再或者學習一項自己感興趣的技能等等,我想老師們只要告訴孩子可以自由選擇,量力而行,他們新奇有趣的想法會讓你目瞪口呆。活動過程中家長與孩子要共同參與,給予評價。開學后,你和孩子展開交流,會發(fā)現(xiàn)一個暑假他們真的長大不少,實踐會在不知不覺中讓人迅速成長。

我們面對的孩子是21世紀新型人才,他們看到的、聽到的,是我們孩提時想都想不到的。因此,布置“新型”作業(yè)還需要老師們共同的智慧。畢竟,孩子的學習能力遠遠比他們的考分重要不是嗎?21世紀不缺少學歷型人才,缺少的是學習型人才。

篇2:小學教育反思靜待花開我們真能嗎?

根據(jù)我們的進度安排,今天我們學習了《桃花心木》一課,這篇課文難度不高。作者借樹苗的生長來比喻人的成長,寫一個種樹人,讓樹木自己要學會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說明了在艱苦環(huán)境中經(jīng)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因為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所以我安排兩個課時完成。

其實我自己也是這樣考慮的,首先幻燈片出示桃花心木苗和桃花心木參天大樹,先把問題拋出來:桃花心木苗是怎樣長成這樣的參天大樹呢?然后引導學生提出兩個問題,種樹人是怎樣種樹的?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學生們讀完課文之后,馬上就能夠找到課文中的原句,并且總結(jié)出來:澆水不定時不定量。而“我”呢,由“奇怪”到“越來越奇怪”,到“更奇怪”。一系列的問題,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種樹人的一番話讓“我”找到了答案。學生們邊讀邊找答案,這兩個問題都解決出來了,其實我覺得這樣子也算是完成這課的任務了。

接下來反復地讓學生讀“不確定”,找一找不確定的因素,進而理解人的不確定。找到他們的聯(lián)系之后有個別同學說出來了,生病、失敗……這樣的不確定。突然,我發(fā)現(xiàn)佳慧同學把手舉起來了,又是這個孩子,真的,她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之前我的文章中也提到過這個孩子,對他的成長,我是一直關(guān)注著。我沒有發(fā)現(xiàn)其他同學舉手,單單她一個,于是我讓她說。她站起來大聲地說:“折磨”。“呀,佳慧,你太棒了”。我不禁贊嘆道。然后我發(fā)動全班同學,把掌聲送給她,佳慧看起來很高興。

上學期學期結(jié)束的時候,我送給佳慧媽媽這樣一段話:每個孩子都是一朵鮮花,但有的孩子花期長,有的孩子花期短,讓我們靜待花開,她一定能夠綻放得更加美麗!其實,這段話既時送給她的媽媽,也是送給我。作為老師,我們都深知,每個孩子他的程度不一樣,有的學生接受能力強,有的學生接受能力弱。對那些接受能力比較弱的同學,我們卻不能夠耐心地等待,等待他們的回答,等待他們的理解。這樣這些接受能力比較弱的同學啊,他就越來越趕不上了。

對于佳慧這個孩子,她的接受能力確實比別人弱一些,所以我對她不做過高要求,每次總找最簡單的東西,比之前進步就行。所以,她意識到了自己的存在價值,找到了存在感。所以能夠時不時地給我以驚喜。

篇3:小學教育反思好孩子是被喚醒了內(nèi)心種子

林清玄,著名作家、散文家,我很喜歡他的散文,總會有一種難以言語的感動,那些或?qū)庫o或激昂的文字,給予我太多太多。不得不說,林清玄的文字是適合喝清茶細細品味的。他17歲開始發(fā)表作品,20歲出版第一本書之后一發(fā)不可收,走上了文學之路,30歲前就已經(jīng)得遍了臺灣所有文學大獎,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作品包括報告文學、文藝評論、劇本等,其中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創(chuàng)作,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的諸多作品的思緒來源,主要是和他的經(jīng)歷有關(guān)。

林清玄曾在他的作品中提及讀書時代的事情,他說:“我小時候讀書差,考試都考紅字,就是考不到60分。有一年考試,我好不容易超過60分,很高興地拿回家給爸爸看。我爸爸正吃飯,他放下碗哈哈大笑。哥哥姐姐很奇怪,考這么爛還笑。爸爸說:“這么多年來我一直在找一個接班人,現(xiàn)在終于找到了。”我一聽,壞了!爸爸是農(nóng)夫,向上三代都是農(nóng)夫,我不要做農(nóng)夫,所以后來就用功努力讀書。我發(fā)現(xiàn)大陸家長很在意成績,都想讓孩子考第一名。其實,現(xiàn)在世界精英都不是當年的尖子生,他們在班級的排名是第7名到第17名。原因就是這些孩子人際關(guān)系更好,可以和第一名做朋友,也可以和最后一名做朋友,而且孩子壓力小,生活更輕松,創(chuàng)意最好。如果你的孩子是第一名,就讓他別那么努力,輕松拿到第7名到17名就可以了;如果你的孩子是后幾名,那就讓他努力進到前17名里面吧。為什么提到第17名呢?那是我自己成功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