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業布置要求
小學作業布置要求
一、作業批改要求:
1、作業批改采用等級制。等第標在題目右上方,應標出批改日期。
2、一般作業,正確的打“√”,錯誤的打“×”。符號均占兩格。
3、要求更正或重做的作業,在作業后一行處,標明“更正”或“重做”“改”字樣。教師要復查(二次批改)。
4、作業不符合格式要求的應使用符號標出或用文字批明。
5、更正錯別字要連詞更正,老師的尾批在學生的文章后另起一段。
6、作業批改一律使用紅色墨水或紅色園珠筆,學生不得使用紅色墨水做作業。
7、教師都應各有“作業批記改錄本”,將學生作業中重要錯誤隨時記錄,發還作業本時,要對全班學生進行作業情況的講評,鼓勵進步,指出缺點。
二、書寫要求:
1、語文作業:
(1)作文空四格寫題目,有副標題的在題目下排空六格再書寫;
(2)書名號、引號、破折號都要占兩格;
(3)學生聽寫要有課題,在課題下頂格寫“聽寫字詞”或“聽寫句子”等,并打上句號。中、高年級每橫行寫4個詞,低年級每橫行寫2個詞。
2、數學作業:
(1)課堂作業:寫明“練習幾”,再在提一行頂格的小方框內寫題次、頁數、“頁數題次”。
(2)每次作業后空三行再做下一次的練習。
(3)家庭作業:寫明“x月x日”
3、其他學科作業:
要求寫明課題,在課題下頂格標明題次并抄寫好題目。
篇2:小學數學老師經驗交流讓學生自己布置作業
一直以來,由于課業負擔過重,學生的身心、健康收到了傷害,這引起了人們普遍的關注,而繁重的作業也讓許多學生感到厭倦,產生消極對待的情緒。因此,學生作業潦草、抄襲和拖拉等現象時有發生。
針對這種情況,我對我們班的作業形式進行了新的嘗試:學生作業由他們自己做主,做什么,做多少,由他們自己來決定。根據通學生平時的表現,我把全班同學分成了6個小組,每一個組都是一個作業權利主體,做什么作業他們自由討論設計,同時,我還組織學生對6個小組分別設計的作業進行民主評比,看誰的設計最有創意,能體現本課的要求,從中評出“作業設計之星”。這樣,每學習完一節課的內容后,學生們都能積極主動地鉆研教材、合作探究,認真地設計作業,討論答案。
讓學生自己布置作業,能激發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探究與合作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
篇3:小學數學教學隨筆重視布置前置性作業
作為數學老師,我一直在反思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城市的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強,同樣一個與生活相關的問題,城市學生很快在課堂上理解,而我們農村的一些孩子百思不得其解?具體原因有待我們每個人去探究。而我覺得家長適當的引導應是其中之一,在遇到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時城市的家長會耐心的給學生解釋,而我們的家長缺乏這方面的的意識,那么,我們就應當給學生補上這一課。我的做法是:布置前置性作業。比如,在學習第一單元圓的認識之前,我拿著一根繩子把學生帶到操場,老師站定,問:“老師現在站在這里不動,你們怎樣站能每個人離老師同樣的距離?”一開始學生站成了一排,結果發現中間的學生離老師近,兩邊的學生離老師遠。接著,學生們又站成了一個正方形,比比剛才差距是小了,但角上的學生不愿意。最后學生圍成了一個類似圓圈的形狀,我又拿出一根繩子檢驗學生與我的距離是否真的一樣長,結果便檢驗,學生邊挪動腳步,最后一個完美的圓誕生了。后來在講圓的圖形特點及半徑的特點時,學生很快就領悟到了。還有在學習觀察的范圍前,以我往年的教學經驗,這一方面是教學的難點,好多學生到期末都沒弄懂怎么回事?于是在上課前,我準備了這樣一個活動。我把學生集中在操場上,找了一塊兒大黑板立著,第一次是學生在黑板前排成一排,依次派一位學生從黑板后分別從半蹲、站立,站凳子三個高度觀察哪些同學你能看得見,讓學生體會站的高度不同觀察的位置也不同。第二次是讓學生在黑板前排成一行,一位學生分別從離黑板不同距離的地方觀察哪些同學你能看得見。可以說這一單元在去年我教的班級里學生的失分較高,但今年,上新課時,90%以上學生當堂掌握了。期中測試這一單元學生沒來及復習,但從整個卷面上分析,這一部分的失分率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