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下講話:厚道做人:德行天下
厚道做人,德行天下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厚道做人,德行天下》
俗話說,德以立人,文行天下,說的是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事事要以德為先,文明做事,厚道做人。做一個文明的人,做一個厚道的人,做一個有德行的人,唯有如此,人,才會走得更高更遠,才會有益于自己人生追求。
做人要厚道,首提為人之道。我們經常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樣,我要成為怎樣的人?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答案,但在每一個答案的背后都有一個基點,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個厚道的人,一個文明的人,一個有德行的人。修身養(yǎng)德,立命之本。
作為學生,文明就是彼此的微笑的一種厚道,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的一種厚道,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的厚道,是見到師長時問好的厚道,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一種厚道,是按時交作業(yè)的一種坦然,是上課的一種自信,是一種品質,一種修養(yǎng),一種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廣泛推崇的人生追求。
厚道為人,踐行文明,養(yǎng)成的是自我德行品質,提升的卻是我們人生的寬度與高度。
為人處事,萬事須講德,修德行,方能行天下,凡事實實在在,勤勤懇懇,忠信誠實,我們才能在社會上安身立命,贏得尊嚴,還家庭以幸福的一生。
厚道是中華文化優(yōu)良傳統(tǒng)的一種詮釋,是文明的一種代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人人厚道為人,才能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和傳承力。一個人只有努力提升道德修養(yǎng),厚道為人,人生才能大放異彩。自古圣賢“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皆以修身立德為本,厚道為人,這集中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作為青年學生,我們更應當自覺弘揚傳統(tǒng)美德,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道德品行修養(yǎng),自覺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傳承者,社會主義道德規(guī)范的實踐者,新型中國精神的建設者。
做人要厚道,倡導的是一種實干好學的心理品格,是一種感恩回報的心靈。
作為一名青年學生,厚道為人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感恩,心懷感恩,腳踏實地、心無旁騖,完善自我、不辱使命。
為了我們的未來,父母再苦再累他們都心甘情愿,無怨無悔。他們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受人尊敬,舉止厚重,不枉費他們的一番心血!
人生在世,什么都可以沒有,唯獨不能沒有德。英雄和偉人最富有的就是德,是厚道,是一種大度為人的付出與拼搏。
同學們,就讓我們心懷感恩,修身立德,厚道為人,為早日實現(xiàn)家族的夢想,為國家,為民族,為實現(xiàn)中國夢而努力。
20**.4.13
篇2:學名人偉人教同學做人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一、課題背景《*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任務是:“從規(guī)范行為習慣做起,培養(yǎng)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引導廣大未成年牢固樹立心中有祖國、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他人的意識,懂得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國家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指出:“新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應體現(xiàn)時代要求。要使同學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正如偉大教育家陶行知把“教人做人作為德育根本任務,以塑造真人為培養(yǎng)目標”那樣,《意見》和《綱要》都把“教同學做人”列為同學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任務,放在培養(yǎng)目標的首位。如何貫徹落實《意見》和《綱要》,“教同學做人”呢?《意見》在“道德實踐活動”一章中明確指出“革命領袖、民族英雄、杰知名人等歷史人物的誕辰和逝世紀念日,都蘊藏著珍貴的思想道德教育資源。要抓住時機,整合資源,集中開展思想道德主題宣傳教育活動。的確,在歷史的長河中,名人、偉人如天空中的星辰,發(fā)出耀眼的光輝,名人偉人以他們與眾不同的的魅力,高尚而偉大的人格,獨特而平凡的經歷,絢爛而輝煌的業(yè)績,給世人留下珍貴的財富。名人、偉人輝煌的一生永遠是后人的楷模,他們的生長軌跡是青少年成人之路。因此,我校選擇了“學名人偉人,教同學做人”這一課題進行實驗研究,以推進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和素質教育的實施。二、課題界定本課題的內涵為德育教育,教人做人?!皩W名人偉人,教同學做人”是指在學校的德育教育中,開展了解名人偉人,走近名人偉人,學習名人偉人的活動,以名人偉人的生長軌跡,塑造同學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做一個對祖國、對社會乃至對世界進步有用的人。三、理論依據(jù)1、*、*x、****和陶行知有關思想教育和育人目標的論述;2、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推進素質教育的有關文件;3、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有關文件;4、有關創(chuàng)新教育,教育改革的理論。四、目的意義為推進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和素質教育的實施,更好地貫徹《*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通知,落實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的培養(yǎng)目標和育人任務,指導同學學習名人偉人的勝利經驗,感悟做人之道,從小樹立志向,主動探究,刻苦努力,不時創(chuàng)新,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長大了為祖國的繁榮和世界進步作出積極貢獻。五、研究要點1、名人、偉人的生長軌跡。2、以名人偉人的典范作用,激勵同學做一個對祖國和社會有用的人。六、操作舉措(一)以班隊活動為陣地,學習名人偉人,教育同學做人?!兑庖姟分甘荆骸耙M織豐富多彩的主題班會、隊會,運用各種方式向廣大未成年人宣傳介紹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進典型,激勵他們崇尚先進、學習先進。讓他們從典范的感人事跡和優(yōu)秀品質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蔽倚T趯嵤┱n題實驗研究中首先以班隊活動為主陣地,開展豐富多彩的“學名人偉人”的主題教育活動,用典范的力量,激勵同學做時代新人。1、抓住名人偉人的誕辰和紀念日,開展德育主題教育活動。**年,我校以“紀念*x誕辰100周年”為契機,在師生中開展“走近偉人*x”主題教育系列活動,通過讀鄉(xiāng)土教材《我愛*x爺爺》,聽翁平的“學習*x理論,當好革命接班人”講座,講*x十個小故事,談學習體會等形式,使同學對*x的艱苦革命歷程和堅強革命意志有了進一步了解,同時讓小同學初步懂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調查訪問、觀賞考察,了解家鄉(xiāng)gg開放二十年巨變,深切體會到*x理論對中國經濟發(fā)展的推進作用。在主題班會上,同學們都表示要以*x爺爺為典范,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刻苦磨煉,對祖國和人民深情厚愛,對學習和工作認真負責,把自身鍛煉成為堅強的革命事業(yè)接班人。20**年在紀念周恩來誕辰107周年和逝世29周年期間,我校在同學中開展《周恩來青少年時代的故事》讀書活動。學校圖書館購買了500本《周恩來青少年時代的故事》的書,在班隊活動課上組織三至六年級同學閱讀。少先隊大隊部還舉行“周恩來青少年時代的故事”故事會和“讀后感”征文賽。偉人周恩來的生長之路啟示同學“沒有生下來就偉大的人,一個人只要努力學習,艱苦奮斗,愿為他人付出自身全部的愛心,就一定能成為無愧于人生的人!”。周恩來13歲時為自身定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已成為我校同學的座右銘。2、抓住*“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紀念日,弘揚雷鋒精神。學校把每年的三月份定為保守的“學雷鋒月”,在“雷鋒文獻資料館”建立學雷鋒專題教育基地。聘請南京路上好八連公舉東和雷鋒資料館館長石矢擔任校外輔導員。少先隊大隊部根據(jù)各年度的活動特點,提出不同的主題,如“學雷鋒,樹新風”、“雷鋒,我們與您同行”、“學雷鋒精神,做時代新人”等,組織隊員開展講雷鋒故事、讀雷鋒日記、學雷鋒事跡、做雷鋒傳人系列活動。團結友愛、文明禮貌、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風尚在同學中弘揚。四(3)班張瑜玲孝敬老人、關愛同學,她家境一般,平時節(jié)儉,卻把自身省下的零花錢、壓歲錢捐給“希望工程”,把愛心獻給遠方的小伙伴。五(1)班錢海萍在體訓中不慎腳趾骨折,班內同學自發(fā)組織護理小組,輪流為她接送上學,背她上廁所,為她送飯送藥,幫她補習功課,家長深為感動。3、抓重大歷史紀念日,整合資源,開展活動,增進愛國情感。紅軍長征、抗日戰(zhàn)爭,涌現(xiàn)出一批悲壯山河、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蘊藏著珍貴的思想道德教育資源。20**
篇3:學會做人:影視進課堂實驗方案
一、課題提出新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成為主流的世紀。是一個科學技術迅速發(fā)展的世紀,新的世紀是一個人與自然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世紀,是一個東西方文化激蕩、撞擊、科學與人文精神相融洽的世紀。新世紀的人才必需具備嶄新的知識結構,掌握新的學習與工作的科學方法,掌握科學技術發(fā)展前沿和不時更新的社會需求,善于運用全球的知識、基礎和創(chuàng)新工作平臺。知識創(chuàng)新、知識發(fā)明性的傳達與應用將成為經濟發(fā)展的主要動力,高技術產業(yè)和以知識為基礎的服務將成為最宏大的產業(yè)。21世紀的人才,必需具備學習、創(chuàng)新、守業(yè)與服務的能力。要使一個人的實力――人的才氣得到充沛發(fā)揮,還需一個人的為人處事的水平。這一水平是以一個人的道德水準為基礎的,一個沒有獻身精神,沒有拼命實干精神,沒有善于與人合作的團隊精神的人,是不可能大有可為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人做人。教育也可以說是做人教育。當今,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面對高新技術的發(fā)展,從保守文本教學走向超文本教學的電子時代,廣播電視、電影已不可防止的影響了兒童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據(jù)中國廣播公司統(tǒng)計,一個人從小學到大學總課時為2.1萬小時,而在這個階段看電視、電影的時間跨度為1.2萬小時。我們順應時代的發(fā)展,讓小朋友們系統(tǒng)地觀看最適合他們年齡階段的有關“做人”的經典影片、錄像,這不只是一種可能,而且是一種社會的責任。如何提高同學的綜合素質,尤其是人格的培養(yǎng),如何做人,做一個什么樣的人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二、理論依據(jù)(一)素質教育理論1、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從《學習――內在的財富》,提出了終身教育應建立在四個支柱的基礎上,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了“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作為每個人一生中的四大知識支柱。其中學會做人,就是要通過教育,不時增進人們的不氣餒,不媚俗,善自處的理想人格,增強人們的判斷能力和責任感,實現(xiàn)個人的全面發(fā)展。學會做人是前三個學會效果的主要表示形式。所以,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學會做人是21世紀教育的目標之一。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早在30年代就提出了“做人,做中國人,做現(xiàn)代的中國人”,“做人,做中國人、做世界人”的觀點,并將之作為其“活教育”理論所最追求的教育目標。*x同志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xiàn)代化”的教育指針,著重說明了做什么人的問題。2、《*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yǎng)同學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21世紀。社會對人的個性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進行素質教育就要以人為核心,促進每個個體在社會目標和諧一致的條件下,主動開發(fā)潛能,以爭取個性的最佳發(fā)展,盡可能使個人發(fā)展目標與社會的最大利益,另一方面在促進個體發(fā)展目標中保證個體的最佳發(fā)展。(二)信息科學理論信息化是知識經濟時代教育創(chuàng)新的標志,是教育創(chuàng)新的載體。電腦和網絡不只僅是計算工具和信息處置工具,它將嬗變一個與廣播、電視和報紙一樣地位的“第四媒體”。多媒體技術教育手段更新廣泛進入課堂。教育對象通過視覺和聽覺的組合獲得了更高的學習效率、與單一媒體相比,它有能同時開發(fā)左腦和右腦的功能。美國教育學者研究多媒體教學后發(fā)現(xiàn):“我們從視覺獲得80%的知識,但僅記住了它的11%。聽覺和視覺的組合可以獲得更高的效率,使記憶力5%上升到50%?!秉S花小學學校網回事教育信息化建設,整合原有的教育資源,以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教育競爭力為指導思想,以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通信技術為主要技術,建立起學校獨特的門戶網站,在學校內部和外部建立起順暢的信息通道,可利用全球的教育資源為教育教學服務。實現(xiàn)了教育教學的電腦化和網絡化,促進學校開放,加強學校、家庭、社區(qū)教育一體化。面對二十一世紀對人的素質要求,我們充沛利用學校現(xiàn)有的得天獨厚的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擬定了“學會做人”的課題,發(fā)揮多用戶視頻節(jié)目的主動點播,隨動點播、定時點播和視頻廣播功能,從同學的情趣喜好、接受能力和心理需求動身,科學布置,組織教育內容,把各種媒體,如方案、聲音、圖像、動畫、視頻等綜合為一體、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感官來獲取更豐富的信息。從文字處置開始,擴展到影片欣賞、點播電腦、書刊閱讀、錄像錄音、美術創(chuàng)作、動畫游戲……運用多媒體的交互能力,以正確的輿論導向,抓住人、打動人、說服人、塑造人。通過計算機網絡,走向“信息高速公路”,利用大眾傳媒比學校課本更新的頻率更高的知識、信息、娛樂、讓同學根據(jù)自身的興趣或需要從大眾媒介中選擇“有血有肉具體形象”,面對即將到來的知識經濟時代,用新的“軟件”、新的文化構建同學的精神家園。接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同時,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和接受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熏陶,協(xié)助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此為切入口,實施文明整合教育戰(zhàn)略,在進行知識構建與活動的體驗中,實現(xiàn)動機、情感遷移,讓同學“求真、立善、尚美、創(chuàng)新”,學會學習、學會做人。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圖為多媒體信息系統(tǒng):中央服務器影片庫電子報紙電視節(jié)目圖書館游戲庫遠程教育系統(tǒng)三、課題實驗目標通過“學會做人”的實驗研究,讓同學觀看優(yōu)秀電影、電視,使他們在特定的教育氛圍中,去學習、去模仿、去考慮,引發(fā)其動機遷移,情感遷移“求真、立善、尚美、創(chuàng)新”,關心國家,關心社會、關心集體,關心他人,身心素質得到全面發(fā)展,修改和發(fā)明才干得到充沛發(fā)揮,為同學成為21世紀一代新人打下良好基礎。四、實施操作1、開展影視觀后各項活動研究,形成活動方案,并進行總結。用主題深化式。利用班隊會、科技課保證每一節(jié)課時間,根據(jù)學校當月教育主題內容選擇影片。選準主題確定內容設計形式營造環(huán)境教師收集素材精心整合選輯片斷回味考慮學師生主策開展活動全面提高形式多樣主題鮮明生導劃自我評價發(fā)展個性展示效果推進深化信息反饋2、采用主題立體式。開展影視與學科教學相結合的研究,形成各類教學設計,專題總結。流程圖如下:結合課文精心選片階段A集體備課研究設計激發(fā)興趣提出目標欣賞片斷直觀體驗階段B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導看點撥協(xié)助理解回路反饋啟思釋疑階段C效果展示揭示主題推進深化3、采用行動研究法。發(fā)動和組織全體師生全員參與,全情投入,大膽實踐,積極探索,根據(jù)同學的不同年齡特點,各年級實驗的內容有年偏重,實驗重點分別為:低年級(一、二年級)階段,這是以進行良好的行為習慣教育為主的養(yǎng)成教育階段,主要培養(yǎng)同學在學校和家庭生活的自主能力。①通過認識國旗、國徽,首都北京,祖國地勢圖等培養(yǎng)同學愛國情感。②通過觀看老革命家和優(yōu)秀兒童故事片,培養(yǎng)同學的高尚理想意識。③觀看有關地球村的故事,協(xié)助同學樹立環(huán)境意識,關心自然,保護公共環(huán)境衛(wèi)生,熱愛生命,珍惜身體,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中高年級(三、四、五、六年級)階段,這是以培養(yǎng)同學的良好品德和“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和道德意識為主的做文明人的教育階段,主要對同學進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①觀看有關悠久和壯麗山河的影視片。②觀看有關戰(zhàn)斗故事和老一輩子革命家、英雄人物、勞動模范等故事片。讓同學懂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干發(fā)展中國的道理,培養(yǎng)為祖國的富強出力的愿望。③通過觀看有關資料片,培養(yǎng)自衛(wèi)和自我維護意識,注重心理素質培養(yǎng),培養(yǎng)開朗的性格和自立、自強、自尊、自信的自我意識。④了解勞動的意義和對社會發(fā)展的貢獻,珍惜勞動效果,培養(yǎng)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⑤懂得環(huán)保的意義,自覺維護環(huán)境,顧惜生命。五、效果形式1、撰寫課題實驗報告。2、撰寫影視資源與學科教學相結合的教學設計。3、撰寫影視活動課對提高同學素質的研究優(yōu)秀論文。4、編寫同學觀后感。5、編輯同學有關影視活動的繪畫作品。六、實驗的組織與布置:課題成員和組織機構:組長:廖愛華副組長:袁祝平葉敏骨干成員:湯云輝舒明明王繼紅鐘碧蘭林小紅邱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