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涉儀實驗報告
邁克爾遜干涉儀實驗報告
一、實驗題目:邁克爾遜干涉儀
二、實驗目的:
1.了解邁克爾遜干涉儀的結構、原理和調節方法;
2.觀察等傾干涉、等厚干涉現象;
3.利用邁克爾遜干涉儀測量He-Ne激光器的波長;
三、實驗儀器:
邁克爾遜干涉儀、He-Ne激光器、擴束鏡、觀察屏、小孔光闌
四、實驗原理(原理圖、公式推導和文字說明):
在圖M2′是鏡子M2經A面反射所成的虛像。調整好的邁克爾遜干涉儀,在標準狀態下M1、M2′互相平行,設其間距為d.。用凸透鏡會聚后的點光源S是一個很強的單色光源,其光線經M1、M2反射后的光束等效于兩個虛光源S1、S2′發出的相干光束,而S1、S2′的間距為M1、M2′的間距的兩倍,即2d。虛光源S1、S2′發出的球面波將在它們相遇的空間處處相干,呈現非定域干涉現象,其干涉花紋在空間不同的位置將可能是圓形環紋、橢圓形環紋或弧形的干涉條紋。通常將觀察屏F安放在垂直于S1、S2′的連線方位,屏至S2′的距離為R,屏上干涉花紋為一組同心的圓環,圓心為O。
設S1、S2′至觀察屏上一點P的光程差為δ,則(1)一般情況下,則利用二項式定理并忽略d的高次項,于是有(2)所以(3)由式(3)可知:
1.,此時光程差最大,,即圓心所對應的干涉級最高。旋轉微調鼓輪使M1移動,若使d增加時,可以看到圓環一個個地從中心冒出,而后往外擴張;若使d減小時,圓環逐漸收縮,最后消失在中心處。每“冒出”(或“消失”)一個圓環,相當于S1、S2′的距離變化了一個波長大小。如若“冒出”(或“消失”)的圓環數目為N,則相應的M1鏡將移動Δd,顯然:
(4)從儀器上讀出Δd并數出相應的N,光波波長即能通過式(4)計算出來。
2.對于較大的d值,光程差δ每改變一個波長所需的的改變量將減小,即兩相鄰的環紋之間的間隔變小,所以,增大d時,干涉環紋將變密變細。
五、實驗步驟
六、實驗數據處理(整理表格、計算過程、結論、誤差分析):
N=30
平面鏡位置
d1
d2
d3
d4
d5
48.05109
48.04014
48.03021
48.01822
48.00849
平面鏡位置
d6
d7
d8
d9
d10
47.99820
47.98761
47.97693
47.96647
47.95611
0.05289
0.05253
0.05228
0.05175
0.05238
0.050966
誤差分析
1.儀器本身震動。
2.條紋有寬帶。
3.讀數的滾輪上面精確度有限。
4.人眼觀察偏差。
5.波長不是單色有寬度。
6.儀器本身零件間空隙。
附:原始數據
篇2:發動機實驗報告
一、實習目的
1、鞏固和加強發動機的構造和原理課程的理論知識。
2、通過實習,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
3、在拆裝過程中,學生能進一步掌握發動機的構造。
4、熟悉柴油機的兩大機構和四大系統的零件組成。
5、學習正確使用拆裝設備、工具、量具的方法。
二、實習時間
2019年6月
三、實習地點
能源樓217發動機結構實驗室
四、實習內容與總結
發動機組成
1、曲柄連桿機構:由機體組、活塞連桿組、曲軸飛輪組三部分組成。其作用是將燃料燃燒產生的熱能轉變為活塞往復運動的機械能,再通過連桿將活塞的往復運動轉變為曲軸的旋轉運動而對外輸出動力。
2、配氣機構:由氣門組及氣門傳動組組成。其作用是使可燃混合氣及時充入氣缸并及時將廢氣從氣缸中排出。
3、燃料供給系統:汽油機燃料供給系統和柴油機燃料供給系統由于使用的燃料和燃燒過程不同,在結構上有很大差別,而汽油機燃料供給系統根據混合氣的形成方式不同又可分為傳統化油器式和電控直噴式兩種。其作用是將一定濃度和數量的可燃混合氣(或空氣)供入氣缸以供燃燒,并將燃燒生成的廢氣排出。
4、冷卻系統:有水冷卻系統和風冷卻系統兩種,現代汽車一般都采用水冷卻系統。其作用是將受熱機件的熱量散到大氣中去,從而保證發動機正常工作
5、潤滑系統:作用是將潤滑油送至各個摩擦表面,以減輕機件的磨損,并清洗、冷卻摩擦表面,延長發動機的使用壽命。
6、起動系統:作用是將靜止的發動機起動并轉入自行運轉。
燃料供給系統
曲柄連桿機構:曲軸飛輪組
曲柄連桿機構:活塞連桿機構
機油濾清器:冷卻系統:油底殼:
配
氣
機
構
拆裝過程:
一、拆卸機體組件
1拆下氣缸蓋13固定螺釘,注意螺釘應叢兩端向中間交叉旋松,并且分3次才卸溫螺釘。
2抬下氣缸蓋。
3取下氣缸墊,注重氣缸墊的安裝朝向。
4旋松油底殼20的放油螺釘,放出油底殼內機油。
5翻轉發動機,拆卸油底殼撈定螺釘(注意螺釘也應叢兩端向中間旋松。拆下油底殼和油底殼密封墊。
6旋松機油粗濾清器固定螺釘,拆卸機油濾清器、機油泵鏈輪和機油泵。
二、拆卸發動機活塞連桿組
1轉動曲軸,使發動機1、4缸活塞處于下止點。
2分別拆卸1、4缸的連桿的緊固螺母,去下連桿軸承蓋,注重連桿配對記號,并按順序放好。
3傭橡膠錘或錘子木柄分別推出1、4缸的活塞連桿組件,傭手在氣缸出口接住并取出活塞連桿組件,注重活塞安裝方向。
4將連桿軸承蓋,連桿螺栓,螺母按原位置裝回,不同缸的連桿不能互相調換。
5同樣方法拆卸2、3缸的活塞連桿組。
三、拆卸發動機曲軸飛輪組
1旋松飛輪緊固螺釘,拆卸飛輪,飛輪比較重,拆卸時注重安全。
2拆卸曲軸前端和貴端密封凸緣及油封。
3按課本要求所示叢兩端到中間旋松曲軸主軸承蓋緊固螺釘,并注重主軸承蓋的裝配記號與朝向,不同缸的主軸承蓋及軸瓦不能互相調換。
4抬下曲軸,再將主軸承蓋及墊片按原位裝回,并將固定螺釘擰入少許。注意曲軸推力軸承的定位及閉口的安裝方向。
四、發動機總體安裝
一、按照發動機拆卸的相反順序安裝所有零部件。
二、安裝注重事項如下:
1.安裝活塞連桿組件和曲軸飛輪組件時,應該特殊注重互相配合運動表面的高度清潔,并于裝配時在相互配合的運動表面上涂抹機油。
2.各配對的零部件不能相互調換,安裝方向也應該準確。
3.各零部件應按規定力矩和方法擰緊,并且按兩到三次擰緊。
4.活塞連桿組件裝入氣缸前,應使傭專用工具(活塞鉗將活塞環夾緊,再傭錘子木柄將活塞組件推入氣缸。
5.安裝正時齒輪帶時,,應注重使曲軸正時齒形帶輪位置與機體記號對齊并與凸輪軸正時齒形帶輪的位置配合準確。
6、拆裝完后將所有工具及地面清理一遍,整個拆裝實習才基本結束。
實習心得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理論學習之后,進行汽車拆裝的實習可以加強我們對汽車構造的更深一步的了解,讓很多的疑問得到解決,以及書上的一些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讓我們更深入的學習了這些知識。
通過這次拆裝實習,我和我的組員們一起同心協力完成了老師布置給我們的任務,再這個過程中,我們一起動手,一起討論,一起努力;不僅促進了我們的同學關系,更讓我們學到了團隊合作,讓我深刻的體會到做任何事情都必須認真對待,都必須付出汗水和努力。當然這次實習也達到了我預先的目的,讓我對發動機及變速器等汽車大型組件有了一個很深的認識,以前只有在課本上的感觀性的認識,這次則是實踐中的深入性的認識。通過這次實習使我們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多多少少的使我們加深了對課本知識的了解。這次拆裝實習不僅把理論和實踐緊密的結合起來,而且還加深了對汽車組成、結構、部件的工作原理的了解,也初步掌握了拆裝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的工藝線路,同時也加深了對工具的使用和了解。提高了我們的動手能力,而且也增進了我們團隊中的合作意識,因為發動機不是一個人就能隨便能夠拆卸得下來的,這就需要我們的配合與相互間的學習,通過這次實習我們收獲頗豐,不僅是知識方面,而且在我們未來的工作之路上,它讓我們學會了如何正確面對未來工作中的困難與挫折,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經歷。通過這次實習我們收獲頗豐,不僅是知識方面,而且在我們未來的工作之路上,它讓我們學會了如何正確面對未來工作中的困難與挫折,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經歷。
在這次實習中,我明白的不止是知識,也讓我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比如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同學的團隊等
等。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短處而你的同伴會把你的短處補上。通過這次實習我們收獲頗豐,不僅是知識方面,而且對我們未來的工作之路上也有很多的啟發。讓我們面對一些困難和挫折的時候能不放棄想盡辦法來解決。所以說這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實習!
篇3:馬場煤礦主排水泵聯合排水實驗報告
馬場煤礦主排水泵聯合排水實驗報告
馬場煤礦主排水泵
聯合排水試驗報告
根據《煤礦安全規程》規定,每年雨季前,必須對全部工作水泵和備用水泵進行一次聯合排水試驗,我礦機電部于2015年4月1日組織人員對主排水泵進行了一次聯合排水試驗。
具體如下:
一、主要技術參數
1、水泵DF85-45×33臺電壓660V三臺各75KW
2、井深斜長687m
3、管路直徑159mm兩趟
4、水倉主水倉360m3副水倉240m3
5、礦井涌水量正常17m3/h
最大42m3/h(根據建井設計資料的)
二、準備工作
1、對所有配電、排水設備進行全面檢查、檢修;
2、放空沉淀池內積水,保證排水閥門正常使用以及排水溝通
暢通;
三、有關試驗
1、水泵排水能力測定
先開啟1號工作水泵,觀察其電壓、電流、水壓及啟動后流量,井口蓄水池出測量單位時間內排水量,并詳細記錄出數據后停1#大泵。
1/6
馬場煤礦主排水泵聯合排水實驗報告
然后再啟動2號水泵、觀察其電壓、電流、水壓及啟動后流量,井口蓄水池出測量單位時間內排水量,并詳細記錄出數據后停2#大泵。
然后再啟動3號水泵、觀察其電壓、電流、水壓及啟動后流量,井口蓄水池出測量單位時間內排水量,并詳細記錄出數據,核算其每個水泵排水能力。
具體數據如下表:
2、供電能力檢驗:
三臺水泵在啟動過程及同時運轉過程中,同時運行了5分鐘,供電電壓下降了10V,總電流值為257A,電流值均在電纜截流量及開關整定保護范圍內。
四、驗算及試驗結論:
水泵能力校驗:
1號工作水泵
85m3/h×20h=1700m3
2/6
馬場煤礦主排水泵聯合排水實驗報告
24h×17m3=408m3<20h
2號備用水泵
85m3/h×20h=1700m3
17m3×24h=408m3<20h
3號備用水泵
85m3/h×20h=1700m3
17m3×24h=408m3<20h
4工作水泵和備用水泵聯合運行:(8
5m3/h+85m3/h)×20h=3400m3>42m3/h×24h=1008m3
聯合試運轉結論;由校驗數據及驗算可知,工作水泵能在20小時內排出礦井24小時正常涌水量,備用水泵能力等于工作水泵能力,工作水泵和備用水泵聯合運轉,能在20小時內排出礦井24小時最大涌水量。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要求。滿足雨季期間排水要求。
3/6
馬場煤礦主排水泵聯合排水實驗報告
五、參加現場試驗人員簽名:
六:聯合試運轉報告審批意見
4/6
馬場煤礦主排水泵聯合排水實驗報告
馬場煤礦
主排水泵聯合排水
試驗報告
2015年4月1日
5/6
馬場煤礦主排水泵聯合排水實驗報告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