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學質量評估實施方案
教學質量評估實施方案
教學工作是學校工作的中心,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為貫徹落實《蚌埠市義務教育階段教學質量監測評價制度實施意見》(蚌教〔2*〕73號),特制定《蚌埠市小學教學質量評估方案》。
一、評估目的
全面提高小學教育教學質量,建立和完善評價機制,整體提升我市小學的辦學水平,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通過評估與督查,有利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競爭機制,促使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業務部門與學校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不斷促進學校規范化管理和教師隊伍建設,整體提升我市小學的辦學水平,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評估原則
1.方向性原則
對教學質量的評估,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以實施教學全過程評價為原則,以學生、家長、社會滿意為標準。
2.科學性原則
對教學質量的評估必須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要有充分的科學依據、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堅持發展性評估,做到評估與教學管理相結合,評估與教學研究相結合,評估與教師發展相結合,評估與教學質量的持續提高相結合。
3.可行性原則
對教學質量的評估,要從實際出發,針對教育發展的不同程度提出不同的質量要求,對不同類別的學校實施有區別的評估。通過評估,進一步形成全面的教學質量觀。
三、核算辦法
本評估方案滿分為5分。由過程性評估(4分)和教學質量評估(1分)兩部分組成。
學校的最后得分:過程性評估得分+教學質量評估得分。
四、評估內容
第一部分:過程性評估內容分為學校管理、課程改革、日常教學、教學研究、教學成果5個一級指標,16個二級指標,滿分為4分。
此項由各區教育局考核、核算后,每年六月底之前報市教育局。具體評估時間由各區根據工作計劃自行安排。
過程性評估細則見附件。
第二部分:教學質量評估由基礎年級教學質量(2分)、教學質量抽測(2分)和小學畢業水平測試(6分)三項指標組成。
1.基礎年級教學質量得分(2分)
計算方法:
平均分得分=1×(被考評學校的年級平均分÷本次區最高平均分);
優秀率得分=5×(被考評學校的年級優秀率÷本次區最高優秀率);
及格率得分=5×(被考評學校的年級及格率÷本次區最高及格率);
基礎年級教學質量評價得分=平均分得分+優秀率得分+及格率得分。
2.教學質量抽測得分(2分)
計算方法:
平均分得分=1×(被考評學校的年級平均分÷本次區最高平均分);
優秀率得分=5×(被考評學校的年級優秀率÷本次區最高優秀率);
及格率得分=5×(被考評學校的年級及格率÷本次區最高及格率);
基礎年級教學質量評價得分=平均分得分+優秀率得分+及格率得分。
3.小學畢業水平測試得分(6分)
計算方法:
平均分得分=3×(被考評學校的年級平均分÷本次市最高平均分);
優秀率得分=15×(被考評學校的年級優秀率÷本次市最高優秀率);
及格率得分=15×(被考評學校的年級及格率÷本次市最高及格率);
小學畢業水平測試得分=平均分得分+優秀率得分+及格率得分。
學校累計考核得分=基礎年級教學質量得分+教學質量抽測得分+小學畢業水平測試得分。
以上核算,均保留小數點后面一位。
平均分:指的是語文、數學、英語三科相加的總分÷3。
優秀率:優秀分占總分的85%。
及格率:及格分占總分的6%。
基礎年級教學質量指的是:四年級上學期期末教學質量監測成績。教學質量抽測的年級由市教科所在抽測前一個月通知各區。
基礎年級教學質量得分、教學質量抽測得分由各區教育局完成,并且在考試半個月后,上報市教科所。
小學畢業水平測試得分由各區教育局核算所屬各學校平均分、優秀率、及格率后,上報市教科所,由市教科所最后核算。
各學校累計考核得分由市教科所核算。
五、保障措施
1.市教科所應加強對相關的專業人員進行學習和培訓,不斷提高教學評估的水平;
2.市教科所和各區教研室必須重視做好監測年級和試題考前的保密工作。各學校要認真貫徹《蚌埠市義務教育階段教學質量監測評價制度實施意見》,做好每次教學質量監測的考務管理工作,教師交換監考,保證考試結果準確、真實、有效;
3.每次評估后,均不得給學校和學生排名,不能公布名次。
六、結果運用
1.各區教育局(社會事業局),要切實加強教學過程管理,努力提高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2.各區教育局(社會事業局)要在監測后,認真總結,推廣好的做法和先進的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3.對平均分、及格率較低的學校,市教科所和各區教研室要幫助分析原因,并督促整改;
各縣可以根據本方案精神,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
教學質量評估實施方案
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書育人,提高教學質量是學校教學管理永恒的主題,開展教學質量評價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為確保我院教學質量的提高,從開始就奠定堅實基礎,使我院迅速形成符合高等職業教育特色的教學管理體系,特制定以下教學質量評價方案。
總則
1、教學質量評價目的:通過教學質量評價,使教師業務素質進一步提高,獲得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反饋信息,提高教學技能,與時俱進,與華立職院共同發展。
2、教學質量評價原則:客觀、公正、透明,實事求是,同時保證教師應有的尊嚴。
3、教學質量評價與績效工資掛鉤:教學質量考評結果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總成績存入教師業務檔案,與教師績效工資待遇和獎金掛鉤。
4、教學質量評價必須全面綜合:除了教學業務水平外,根據學院《教學事故的認定及處理辦法》,實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由于我們培養目標為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因此教師的動手技能作為參考因素納入考評范圍。
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程序
1、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程序分為教師個人總結、同行評價、督導評價、學部評價、學生評價五個階段。
2、教師個人總結階段即為教師填寫《教師學期教學情況登記表》(見附件1),本登記表最終進入教師業務檔案。
3、同行評價階段即為學部組織同行填寫《教師教學質量同行評價表》(見附件2),進行互評。
4、學部評價為學部部長會同學部主管教學的副主任及系主任及同系兩名教師代表對本系教師進行的綜合評價(對教師代表本身的評價采取回避制度),填寫《教師教學質量學部評價表》,(見附件3)。
5、督導評價方式較為靈活,學院的教學督導組成員采取聽課、聽取同行意見、訪問學生等方式歸納意見,填寫《課堂教學督導評價表》(見附件4)。
6、學生評價階段由教務處組織學生填寫《學生評教評議表》(見附件5)進行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召開學生座談會對教師教學質量提出評價意見。
7、由教務處填寫《教師教學質量綜合評定表》(見附件6),評價結果經院務會議審定后由學部以適當的方式反饋給教師本人,每學年在此評價基礎上評選出學院的優秀教師。
三、附則
1、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每學期進行一次,原則上與期中教學檢查同步進行。
2、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3、本辦法解釋權歸教務處。
篇2:教育局中小學教學質量評估表彰辦法
教學工作是學校工作的核心,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教學質量的評估,將有效促進學校教學工作的全面改進和提高,促進教學管理機制,進一步樹立以教學質量理念為先導的全面質量觀和多元質量觀,把握教學質量管理的新內涵,做到既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又要切合實際,科學規范。通過評估與督查,幫助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充實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通過評估與督查,有利于全面深入的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利于培養競爭機制,促使學校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不斷促進學校的規范化管理和教師隊伍建設,整體提升我縣中小學教育教學水平。
一、初中
(一)升級考試
七年級、八年級均參加調研考試,參評人數分別按學籍數的一定比例,平均分按所教學科由高到低計算。
教師成績=平均分+工作量分
平均分=工作量分=班數分+人數分
班數分=所教班數×0.4;人數分=參加考試人數×0.02;
班成績=
(二)中考
1、教師成績=①平均分+②優秀分+③工作量分
①平均分=
②優秀分=
③工作量分=班數分+人數分。
班數分=所教班數×0.4;人數分=參加考試人數×0.02;
2、班主任成績=班總平均分+優秀分
平均分=
優秀分=參照學校優秀分計算方法。
3、學校成績=①平均分+②優秀分+③鞏固分+④作課分
①平均分=
學校平均分=
②優秀分=
學校優秀分=+
③鞏固率分值=
④作課分=
作課記分標準:
縣一、二、三等獎分別記3、2、1分;市一、二、三等獎分別記5、4、3分;省一、二、三等獎分別記7、6、5分;全國一、二、三等獎分別記9、8、7分;此項每人只記最高分一次。
(三)表彰辦法
1、教師:中考語文、數學、英語、綜文、綜理、生物地理分別獎前1/4名(四舍五入),獎勵5名(包括5名)以上的學科設兩名優秀獎,三名先進獎,少于5名設一名優秀獎,其余為先進獎。
七年級、八年級各科均獎前1/5名(四舍五入),均為先進獎;
以上各年級若學校選拔了優生班,則實行捆綁式評估,取消該校班主任評估(按教育局學籍管理規定及參加考試為準)。
2、七年級、八年級升級考試中獲得先進獎的教師,若本學年作課(說課)、課題、校本課程開發其中一項獲縣級以上二等獎(含二等獎);或者在教師學術期刊發表文章1篇、在學生期刊發表文章3篇、指導學生發表文章4篇,則教學成績可由先進獎提升為優秀獎。
3、上表資格認定:升級考試各科任課教師的確定以“五一”為準,前任教至“五一”成績屬前任教師;后任“五一”前接教,成績屬后任教師。畢業班各科教師的確定,必須教足三個月(從中考往前推);一個學科(包括班主任)不能名字重疊上表(中考綜文、綜理、地理生物除外)。
4、班主任:中考獎前5名;七年級、八年級獎前4名。先進獎
5、學校:第一名為教學優秀獎,二至三名為教學先進獎。和上年比較,上升兩個(含兩個)名次以上,為進步獎。
6、獲獎學校的校長,主管三年級的副校長、教導主任均獲相應等次的教學管理獎。
7、所有教學成績獎項,一人只獲一證(班主任、教學管理獎除外)
8、所有加分原由,均以當學年區間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