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省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工作督導材料整理

省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工作督導材料整理

2024-08-02 閱讀 8198

江蘇省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工作督導評價標準

解讀及支撐材料準備(1)(組織領導部分)

督導評價內容

評價要點

分值

支撐材料

(1)學校有一名校領導分管教育技術裝備工作,學校有教育技術裝備項目計劃和總結。

3

1、學校領導班子有分工表

2、學校的技裝工作有完善的組織網絡

3、學校教育技術裝備工作的計劃、總結

4、有關學校技術裝備工作的會議記錄、工作檢查的記錄

5、學校技裝工作近年來取得的成績成效

(2)各類專用教室及圖書館按照《江蘇省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標準》中有關要求設崗,專、兼職人員數量達標、學歷達標,人員穩定,培訓、職稱、勞保待遇落實。

7

1、學校教育技術裝備崗位設置情況表

2、專兼職人員基本情況表

3、專兼職人員的學歷證明、接受各級培訓的有關證書

4、教育技術裝備管理人員職評、崗位工作量核算、績效工資考核等有關材料

江蘇省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工作督導評價標準

解讀及支撐材料準備(2)(實驗室專用教室等部分)

督導評價內容

評價要點

分值

支撐材料

實驗室等專用教室(25分)

(3)學校實驗室等專用教室硬件建設達到《江蘇省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標準》有關要求,面積達標,內部設施齊全完好,有防火、防潮、防腐、防塵、防盜等措施,儀器完好率不低于95%。

6

1:各個學校理化生及其它專用通用教室硬件部分情況統計說明:(詳情見《江蘇省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標準》)

包括:實驗室的使用面積、位置、照明、通風條件、噪聲控制、溫度、供水、供電、實驗室的平面設計要求、安全條件、環保、環境、探究實驗室作為開放式實驗室、實驗教師(實驗員)辦公室等方面。

2:分組及演示實驗儀器配備情況說明。如:理化生實驗室內實驗儀器的數量及質量達標情況。

3:危險品購買和使用情況記錄(如:危險品領用記錄,領用人需簽名)。

(4)每年安排實驗教學的專項經費,且占有合理的比例,做到專款專用,每學期有教學儀器設備及實驗消耗品的補充計劃。所有儀器設備由正規渠道采購,質量可靠,無“三無”產品。

8

1:每學期理化生實驗室及其它專用教室的《購物申請計劃》(包括儀器設備及實驗消耗品補充計劃)及購物發票復印件。

2:每學期理化生實驗室及其它專用教室的《儀器借還、藥品領用記錄》。

3:每學期理化生實驗室及其它專用教室的《學生實驗記錄》。

4:每學期理化生實驗室及其它專用教室的《使用儀器完好情況記錄》。

5:每學期理化生實驗室及其它專用教室的《儀器報損記錄》。

6:每學期理化生實驗室及其它專用教室的《儀器維護記錄》(維護包括:防腐、防潮、防塵、防火、防盜。儀器(完好率不低于95%)。

7、學校開展實驗教學的經費賬目。

8、教學儀器設備及實驗消耗品補充計劃

9、補充教學設施儀器登記表

(5)實驗室等專用教室儀器設備擺放規范,管理制度健全,檔案分類裝訂成冊,歷年統計資料齊全、數據準確。儀器設備帳冊齊全,帳目規范。

6

1、理化生及其它專用教室必須有以下制度:《儀器設備保管使用制度》、《實驗教學管理制度》、《安全防護及危險品管理制度》、《實驗教師考核制度》、《實驗員考核制度》、《學生實驗守則》等,并嚴格執行。學生實驗守則應張貼在實驗室前方,其余規章制度分別張貼于實驗教師(實驗員)辦公室和準備室。

2、理化生及其它專用教室必須建立的賬冊有:

①《總賬》一年一冊。(格式內容見南京市實驗室管理網)。

②《分類賬》每學期一冊。記錄儀器數量增加或減少情況。(格式內容見南京市實驗室管理網)。

③《低值易耗品賬》一年一冊。記錄玻璃儀器、藥品的增、減情況。(格式內容見南京市實驗室管理網)。

④《報廢帳》。校長簽字。

⑤《技術檔案資料》理化生及其它專用教室購買的各類儀器的說明書、合格證、保修卡、招標文件等集中裝訂。

3

(6)按課程標準要求完成實驗教學任務,開齊開足教師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

15

1、每學期理化生各學科的實驗教學計劃表。

2、每學期理化生各學科的實驗教學統計表。(格式內容見南京市實驗室管理網)。

3、每學期理化生各實驗室向學生開放情況統計表。如下表(僅供參考):

4、每學期理化生各學科開展探究性實驗教學情況統計表。

5、學期理化生各學科開展課外科技活動教學情況統計表。

6、理化生實驗室配有的相關實驗教學參考資料、訂閱的相關報刊雜志情況(包括書目及報刊雜志的名稱、數量等)統計。

7、學生的實驗報告(記錄或作業)

(7)學校每學年組織開展教具制作、課件制作、論文評比、實驗競賽、教學觀摩、教學研討等教研活動。

5

1:每學期理化生及其它專用教室各學科師生自制教具材料(實物圖片或有關文字材料說明等)及參加各級比賽、競賽活動中獲獎證書的復印件,并將復印件內容列表說明。

2:每學期理化生及其它專用教室各學科教師自制課件及獲獎情況統計,需有獲獎復印件并列表說明。

3:每學期理化生及其它專用教室各學科師生在各類論文比賽中獲獎情況統計,需有獲獎復印件并列表說明。

4:每學期理化生及其它專用教室各學科師生在各級實驗競賽活動中獲獎情況統計,需有獲獎復印件并列表說明。

5:每學期理化生及其它專用教室各學科教師開設的觀摩課情況統計,需有相應的復印件并列表說明。

6:每學期理化生及其它專用教室各學科教師開展的各級教學研討活動的安排(包括時間、地點、參加人員、內容、結果等)情況記錄本及其它相關資料。

7、學校開展教具制作、實驗教學課件制作、實驗教學論屏蔽、實驗競賽、實驗教學觀摩、實驗教學研討的通知、文件、方案、活動記錄等。

江蘇省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工作督導評價標準

解讀及支撐材料準備(3)(圖書館部分)

督導評價內容

評價要點

分值

支撐材料

信息中心(25分)

(8)各級各類學校圖書館硬件建設達到《江蘇省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標準》的相關要求,室內各項配套設施齊全完好。藏書結構合理,數量達標,無盜版、內容不健康等無收藏價值的書刊和電子讀物,無嚴重破損的書刊

6

1、參看《江蘇省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標準》的相關要求,設置室內各項配套設施。

2、在“任我游”系統點擊“館藏分析”下的相關各項。

3、在“任我游”系統點擊“采購”下的“總括單”各項

(9)每年生均購書經費按照《江蘇省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標準》相關要求予以保證。每年生均新增圖書按照《江蘇省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標準》相關要求配備。

8

1、在“任我游”系統點擊“館藏分析”下的相關項。

2、在“任我游”系統點擊“罰款”下的相關各項

(10)圖書館各項規章制度完善,管理規范。所有圖書按《中圖法》分類,所有圖書上架。圖書、音像資料、期刊等均按規范著錄。圖書上有藏書章、書標、條形碼。

3

1、實地看圖書排架。

2、在“任我游”系統點擊“編目”下的相關條目‘

3、在“任我游”系統點擊“采購”下新刊登到和征訂明細。

(11)保證開放時間、全開架借閱,學生借閱數量有保證。

5

1、在“任我游”系統點擊“閱覽”下的閱覽等到和統計及相關各項。

2、在“任我游”系統點擊“流通”下的流通率統計及相關各項3、手工記錄單

(12)每學期教學計劃中有圖書使用教學內容;有計劃做好導讀工作;配合學校工作,運用剪報、圖片、圖書等開展宣傳教育活動。積極開展各類讀書活動、開設閱讀指導課。

3

1、按年級、按內容編制的導讀書目。新書介紹

2、配合學校工作開展的宣傳教育活動(剪報、圖片)

3、讀書活動每年擬定的專題和讀書活動的各類通知、方案、評比資料等

4、內如教學計劃的閱讀指導課課表、備課資料(電子閱讀指導、文獻檢索、圖書館活動課等)

江蘇省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工作督導評價標準

解讀及支撐材料準備(4)(信息中心部分)

督導評價內容

評價要點

分值

支撐材料

信息中心(25分)

(13)計算機網絡教室、計算機資料及工作室、軟件制作室、多媒體教室、校園網絡管理中心、校園閉路電視系統、校園廣播系統、學校安全監控系統等的建設和配備符合《江蘇省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標準》的相關要求。各專用教室的制度健全并落實到位,內部配套設施齊全完好。有防火、防潮、防腐、防塵、防盜等措施,計算機設備完好率達到100%。

5

1.相應標準應有多少室,目前學校先有多少室,對于現達到幾類標準。

2.學校計算機網絡教室、網管中心、多媒體教室、校園廣播管理中心、學校安全監控系統、計算機資料及工作室、軟件制作室的相關管理制度、使用制度上墻和在材料盒中有反映。

3.按室建立各室設備明細表(名稱、配置等,消防設備在其中)。

(14)在校學生數與網絡環境下學生使用計算機數之比達到《江蘇省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標準》有關要求,每個教研組配備一定數量的計算機。學校有滿足教學和管理需要的校園管理辦公系統。

3

1.機房、教室、專用教室,教師辦公用機數,學生人數、教師人數,以及生機比和師機比。相應標準應達到多少,目前學校已經達到幾類標準。

2.學校的應用的各種管理平臺的截圖,備注訪問地址,以及平臺的簡單說明。(如:網站、視頻點播、OA辦公平臺、報修平臺等)

(15)每年安排信息技術的專項經費,做到專款專用,并全部用于補充更新設施設備以及檢查和維護等。

6

1.3年采購計劃。

2.3年信息化的投入設備、經費明細。

3.3年維護、維修經費明細。

(16)設備擺放安全科學,環境布置合理,設備使用說明書裝訂成冊,歸類存放,使用記錄、維修記錄齊全,管理軟件配備齊全,有“系統和機房工作日志”。

3

1.各種設備的技術檔案。

2.教室設備維修記錄(有學校是采用報修平臺,截圖,注明訪問地址)

3.專用教室設備使用記錄、維修記錄。

4.網絡中心的維護、維修記錄、工作日志;

(17)按照信息技術教育教材要求開足課時,學生上機操作課時符合《江蘇省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標準》要求。能夠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室、軟件制作室進行授課和備課,有計劃、有使用記錄。定期對設備進行檢查和維護,軟件應用適當,防止有害信息傳播。

5

1.三年學校總課表要有信息技術課開設的反映;

2.學生上機記錄(紙質或者使用平臺電子簽到);

3.信息技術教師教學進度計劃;

4.機房維護、維修記錄;

5.防止有害信息傳播的措施。

(18)定期開展信息技術教研活動,做好教師教育技術能力考核,組織師生參加各級信息技術應用評比活動。

3

1.三年信息技術備課組、教研組活動記錄;

2.學校開展信息技術校本培訓、專題培訓等過程性的材料。

3.專職信息技術網館教師參加培訓合格證書(初級網館、中級網管、認證證書等)

4.教師參加全國教育技術合格證書、職稱計算機通過證書。

5.教師和學生參加各種比賽的證書(如南京市、區電腦制作等比賽、教師參加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等相關比賽活動的證書)

篇2:教育技術裝備發展現狀和科學管理方法

淺析教育技術裝備的發展現狀和科學管理方法

摘要:教育技術裝備是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為達成教育教學目標、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可供教育工作者和學習者有選擇地使用的所有專用和通用設備器材的總稱,簡稱為教育裝備或裝備。重視和加強教育技術裝備工作、提高教育技術裝備水平、促進教育技術裝備工作快速發展不僅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增強教育發展后勁、增強教育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更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必要手段,是辦公質優、群眾滿意、實現教育科學發展的客觀要求。但是在開展教育技術裝備工作過程中,卻出現了一些問題,導致采購的教育技術裝備的質量不高、價格較貴和采購周期長,已經具有的設備未充分的利用和科學的管理。

關鍵字:教育技術裝備;采購;科學管理;充分利用

一、教育技術裝備國內外發展現狀

隨著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它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中的各行各業,且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教育技術裝備的使用,極大地促進了教育的發展。1996年,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主席德洛爾(JacquesDelors)在題為《教育

篇3:邊遠山區農村學校有效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裝備論文

邊遠山區農村學校如何有效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裝備

摘要:加強農村學校教育技術裝備工作,是現代教育的必然,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也在進一步發展,農村與城區的差距在進一步擴大,特別是邊遠農村教育與城區教育的差距越來越大,農村的教育教學條件在先天上就不足,教育技術裝備、人力資源、硬軟件環境都不足,如何縮小農村教育與城區教育的差距,如何保障孩子們享受相同的優質教育,是我們必須著力解決的問題,加強教育技術裝備工作,讓孩子們享受相同的硬件環境,是一件意義重大的工作,所以就要求廣大領導、教職員工高度重視,形成共識。邊遠農村學校教育技術裝備工作最大的困難是投入不足。并且現代教育技術裝備的更新換代的速度又太快,在現代教育技術突飛發展的時代,這就要求農村學校必有著眼于未來。在上級教育部門的配給教育技術裝備的同時,還得靠學校自身開源節流,進行重點裝備,分輕重解決,在配備裝備的同時,還得了解教育技術裝備發展的方向。做到與時俱進。這應該是當前農村學校如何抓好、解決教育技術裝備工作的重要思路。

關鍵詞:邊遠山區農村學校有效運用教育技術

現在,各地區的邊遠山區農村學校,配備了一定數量的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如何把這些教育裝備進行有效的使用,這值得大家一起探討,筆者結合工作實際作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全面提高認識

我校地處興文縣西大門,是一所邊遠山區的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家長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更別說孩子們的整體素質了,為了加強孩子們的素質教育,哪么,我們就得加強農村學校的教育技術裝備,以此培養和提高孩子們的動手與動腦能力,加強教育技術裝備,比如:實驗裝備,就可以讓學生們親自動手做實驗,既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又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求真務實的創新思維;比如:建立圖書館,配備大量的可供學生閱讀圖書,哪么,就可發加強學生的閱讀量,從而提升學生們的閱讀能力,進而達到語文教育教學目的;再比如:建立網絡教室,學生們就可以學習相應的電腦知識,并且親自去實踐,而且,還可以通過網絡,去遨游世界,去觀察世界,去認知整個世界,這樣將更直觀,更全面。所以,我們可以從某種程度上說:加強農村學校的教育技術裝備,就可以為農村實驗素質教育提供必要的條件和保障。其實,加強農村學校教育技術裝備工作,是現代教育的必然,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也在進一步發展,農村與城區的差距在進一步擴大,特別是邊遠農村教育與城區教育的差距越來越大,農村的教育教學條件在先天上就不足,教育技術裝備、人力資源、硬軟件環境都不足,如何縮小農村教育與城區教育的差距,如何保障孩子們享受相同的優質教育,是我們必須著力解決的問題,加強教育技術裝備工作,讓孩子們享受相同的硬件環境,是一件意義重大的工作,所以就要求廣大領導、教職員工高度重視,形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