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數學期中質量調研分析
今年這次期中調研卷的內容應該說是非常全面的,難易也適度,比較能如實反映出學生這段時間內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下面對我班在這次期中測試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一個簡要的分析。
一、直接寫出得數考查100以內的加減法以及1-6的乘法口訣。我班口算的失分率為1.3%,錯誤率較高的是100以內的退位減法以及進位加法。原因分析及其對策:1、算理算法掌握得不是很好。接下來在教學中要加強算理算法的教學,利用豎式幫助強化理解。2、100以內的加減法是一年級的內容,部分學生在一年級的時候沒有很好的掌握。在平時練習中加強100以內的加減法的訓練;加強100以內口算的訓練(對于部分沒有很好掌握)。3、學習習慣不好,不能一心一意地做作業。加強做作業習慣的教育。
二、我會填
1、乘法口訣的記憶存在問題。比如有學生“五五二十五”,“二四八”。我覺得主要原因在于這部分小朋友在平時沒有很熟練的記憶口訣。針對這部分學生,主要還是讓其間斷性的抽查乘法口訣背誦的熟練程度以及默寫乘法口訣。
2、100以內的進位加法以及退位減法存在問題。比如:錯例中的(5)、(8)、(10)題,在計算中存在這樣的問題。在平時練習中要加強這方面的計算練習。
3、對于1米和1厘米長度的感受不是很深刻。部分學生在填寫適當的長度單位時還是會有錯誤,我覺得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對于相應的單位長度感受不深。針對這部分學生,平時多讓其感受1米和1厘米的實際長度,可以結合生活中的事物的長度。
4、讀出刻度尺所量物體長度存在一定問題。當刻度0與物體的一端未對齊時,即物體的一端未對齊0刻度時如何讀或寫出物體的實際長度呢?課堂上以及練習中曾做過這類型的題目并且也評講過,說明學生在課堂上的聽課習慣并不是很好。在平時的課堂上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當然這個良好的聽課習慣的養成也離不開我的教學方式,如何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如何使小朋友愿意聽課,我仍要不斷摸索。三、在○里填上“<”“>”或“=”這部分內容,只有一個小朋友發生了錯誤。我覺得主要是學生對于不同長度單位之間如何比較大小存在問題。個別交流,引導其統一單位后再比較數的大小。
四、列式計算這部分內容,小朋友的錯誤率較高,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對于乘法、除法含義理解不夠深刻。針對這部分學生,我覺得還是重在平時讓其理解乘除法的含義,多問其為什么用乘法(幾個幾相加),為什么用除法(平均分),多給予他們回答的機會。平時不定時的出幾道辨析題,讓其在對比中加強聯系。
五、畫一畫、數一數
我班學生主要出錯在畫線段,錯的學生中大多是線段長度未標注、少數畫了兩條線段但是長度也未標。原因分析及對策:我在班上強調過幾次畫線有三注意:一注意要直,二注意2個端點,三注意標長度。可見學生聽課習慣并不是很好,一方面要對學生進行聽課習慣的教育,另一方面自己也要找原因,譬如自己的語言能夠兒童化點,創設好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
六、解決問題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審題能力有問題。比如錯例中(1)部分小朋友認為只有3個人,沒有注意到小明也是一個人。現在我要求學生在讀題時用筆尖或者手指指著字,一個個字去讀,我覺得這樣對于審題能力還是有幫助的。
2、理解能力有問題。對于加法、乘除法含義理解不深刻,比如錯例中的(2)、(3)。針對這部分學生還是重在平時多問幾個為什么?為什么用加法?為什么用乘法、除法?多給其發言、思考機會。總之,小朋友的學習習慣仍不是很好,要提高教學質量,還得從學生的學習習慣抓起。
篇2: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上期末質量調研試卷
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期末質量調研試卷
一年級數學上冊期末質量調研試卷
(時間:50分鐘總分:100分)
一、仔細算,就能算對。(19分)
9-2=1+6=10-7=3+4=10+0=
9-9=10+9=17-7=8+5=6+7=
20-10=2+9=9+9=16-6=3+8=
10-5+4=6+2+10=8-8+7=10-2+2=
二、認真想,就能填對。(40分)
1.1個十和6個一合起來是();19添上()是20;12里面有()個十和()個一。
2.與15相鄰的兩個數是()和()。
3.在14、5、20、13這四個數中,最大的數是(),最小的數是(),從左邊數,20排在第()。
4.在○里填“<”“=”或“>”。
9○1220○1912○4+810-2○4+4
5.在○里填上“+”或“-”。
8○4=129○5=147○5=12
6.□里應填幾?
6+□=1513-□=3□+8=12□-6=9
三、動腦筋,就能畫對。(9分)
1.接著畫○,和△同樣多。
△△△△△
○○
2.畫△,比☆多4個。
☆☆☆☆☆☆☆
3.按規律接著畫。
▲▲○▲▲○
四、細心數,就能數對。(8分)
五、想辦法,就能解決。(24分)
1.
□○□=□□○□=□
2.學校原來有9個排球,又來買6個。現在學校一共有多少個排球?
□○□=□(個)
3.公雞和母雞一共有12只,其中公雞有2只,母雞有多少只?
□○□=□(只)
4.一本故事書,小芳看了7頁,還剩下9頁沒看。這本故事書一共有多少頁?
□○□=□(頁)
5.小強做了6個紙船,小軍做的和小強同樣多。他們一共做了多少個紙船?
□○□=□(個)
6.王奶奶家養了4只白兔,9只灰兔,5只小雞,她家一共養了多少只兔子?
□○□=□(只)
期末,數學
篇3:小學二年級數學期中質量調研分析
今年這次期中調研卷的內容應該說是非常全面的,難易也適度,比較能如實反映出學生這段時間內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下面對我班在這次期中測試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一個簡要的分析。
一、直接寫出得數考查100以內的加減法以及1-6的乘法口訣。我班口算的失分率為1.3%,錯誤率較高的是100以內的退位減法以及進位加法。原因分析及其對策:1、算理算法掌握得不是很好。接下來在教學中要加強算理算法的教學,利用豎式幫助強化理解。2、100以內的加減法是一年級的內容,部分學生在一年級的時候沒有很好的掌握。在平時練習中加強100以內的加減法的訓練;加強100以內口算的訓練(對于部分沒有很好掌握)。3、學習習慣不好,不能一心一意地做作業。加強做作業習慣的教育。
二、我會填
1、乘法口訣的記憶存在問題。比如有學生“五五二十五”,“二四八”。我覺得主要原因在于這部分小朋友在平時沒有很熟練的記憶口訣。針對這部分學生,主要還是讓其間斷性的抽查乘法口訣背誦的熟練程度以及默寫乘法口訣。
2、100以內的進位加法以及退位減法存在問題。比如:錯例中的(5)、(8)、(10)題,在計算中存在這樣的問題。在平時練習中要加強這方面的計算練習。
3、對于1米和1厘米長度的感受不是很深刻。部分學生在填寫適當的長度單位時還是會有錯誤,我覺得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對于相應的單位長度感受不深。針對這部分學生,平時多讓其感受1米和1厘米的實際長度,可以結合生活中的事物的長度。
4、讀出刻度尺所量物體長度存在一定問題。當刻度0與物體的一端未對齊時,即物體的一端未對齊0刻度時如何讀或寫出物體的實際長度呢?課堂上以及練習中曾做過這類型的題目并且也評講過,說明學生在課堂上的聽課習慣并不是很好。在平時的課堂上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當然這個良好的聽課習慣的養成也離不開我的教學方式,如何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如何使小朋友愿意聽課,我仍要不斷摸索。三、在○里填上“<”“>”或“=”這部分內容,只有一個小朋友發生了錯誤。我覺得主要是學生對于不同長度單位之間如何比較大小存在問題。個別交流,引導其統一單位后再比較數的大小。
四、列式計算這部分內容,小朋友的錯誤率較高,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對于乘法、除法含義理解不夠深刻。針對這部分學生,我覺得還是重在平時讓其理解乘除法的含義,多問其為什么用乘法(幾個幾相加),為什么用除法(平均分),多給予他們回答的機會。平時不定時的出幾道辨析題,讓其在對比中加強聯系。
五、畫一畫、數一數
我班學生主要出錯在畫線段,錯的學生中大多是線段長度未標注、少數畫了兩條線段但是長度也未標。原因分析及對策:我在班上強調過幾次畫線有三注意:一注意要直,二注意2個端點,三注意標長度。可見學生聽課習慣并不是很好,一方面要對學生進行聽課習慣的教育,另一方面自己也要找原因,譬如自己的語言能夠兒童化點,創設好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
六、解決問題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審題能力有問題。比如錯例中(1)部分小朋友認為只有3個人,沒有注意到小明也是一個人。現在我要求學生在讀題時用筆尖或者手指指著字,一個個字去讀,我覺得這樣對于審題能力還是有幫助的。
2、理解能力有問題。對于加法、乘除法含義理解不深刻,比如錯例中的(2)、(3)。針對這部分學生還是重在平時多問幾個為什么?為什么用加法?為什么用乘法、除法?多給其發言、思考機會。總之,小朋友的學習習慣仍不是很好,要提高教學質量,還得從學生的學習習慣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