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新初一七年級上數學期末試卷模擬測試

新初一七年級上數學期末試卷模擬測試

2024-08-01 閱讀 7769

20**年新初一七年級上冊數學期末試卷模擬測試及答案

(本卷共五個大題,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題號一二三四五總分總分人

得分

得分評卷人

一、選擇題:(本大題10個小題,每小題4分,共40分)在每個小題的下面,都給出了代號為A、B、C、D的四個答案,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請將正確答案的代號填入下表相應的題號下:

題號

答案代號

1、計算:(12)+5=

A.7B.-7C.17D.-17

2、若一個數的相反數是-3,則這個數是:

A、3B、-3C、D、

3、下列各題中的兩個項,不屬于同類項的是:

A.2x2y與-yx2B.1與-32C.a2b與5ba2D.m2n與n2m

4、在0,,,中,負數的個數有:

A.1個B.2個C.3個D.4個

5、如圖,小剛將自己用的一副三角板擺成

如圖形狀,如果∠AOB=155°,那么

∠COD等于:

A.45°B.35°C.25°D.15°

6、**年4月2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總人口約為

1339700000人,將1339700000用科學記數法表示正確的是:

A.0.13397×10B.1.3397×10C.13.397×10D.13397×10

7、如圖,已知線段AB=6,延長線段到,使

BC=2AB,點是的中點。則等于:

A.2B.3C.4D.5

8、小紅一家人在**年12月到重慶看園博園旅游了4天,這4天的日期數(如12月1日的日期數為1)之和是38,則他們一家在重慶看園博園最后一天的日期是:

A.9號B.10號C.11號D.12號

9、小明在美術課上制作了一個正方體,并在正方體相鄰的三個面上分別畫了等邊三角形、圓和五角星,其他面都是空白面,則該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正確的是:

A、B、C、D、

10、某原料供應商對購買其原料的顧客實行如下優惠辦法:

(1)一次購買金額不超過1萬元,不予優惠;

(2)一次購買金額超過1萬元,但不超過3萬元,給九折優惠;

(3)一次購買超過3萬元的,其中3萬元九折優惠,超過3萬元的部分八折優惠.

某廠因庫容原因,第一次在該供應商處購買原料付款7800元,第二次購買付款26100元.如果他是一次購買同樣數量的原料,可少付金額為:

A.1460元B.1540元C.1560元D.2000元

得分評卷人

二、填空題:(本大題6個小題,每小題4分,共24分)在每小題中,請將答案直接填在題后的橫線上.

11.今年的冬天比去年來得更早一些。據氣象預報,某天的最低氣溫是

篇2:教師招考試卷小學數學新課標試題

整理一、單項選擇題

1.“統計與概率”的教學設計,一定要注重內容的時代性,所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是學生有能力感受的現實,不能離學生太遠。【C】

A.方法B.概念C.素材D.原理

2.在“統計與概率”教學設計實踐活動時應該考慮學生的()和年齡特征,注意活動的組織形式,使活動能深深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實踐活動的作用。【A】

A.已有認知水平B.熱情C.興趣D.干勁

3.設計統計與概率的實踐活動時應該考慮學生的(),注意活動的組織形式。【C】

A.品質B.意志C.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征D.上進心

4.“實踐與綜合應用”的學習,學生通過觀察、實驗、調查、設計等學習活動,經歷提出問題、明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A】

A.解決問題B.修改問題C.研究對策D.征求方案

5.實踐與綜合應用作為一種探索性的學習活動,發展學生思維能力主要通過為學生創設啟發性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來實現。【B】

A.多做題目B.經歷探索過程C.科學研究D.勤于訓練

二、多項選擇題

1.“統計與概率”與人們的()密切相關。【AB】

A.日常工作B.社會生活C.生活習慣D.生活態度

2.義務教育階段應當使學生熟悉統計與概率的基本

思想方法,從而使他們逐步形成()。【BCD】

A.空間觀念B.形成統計觀念

C.尊重事實的態度D.用數據說話的態度

3.常用的收集數據的方法包括()等。【ABC】

A.計數B.測量C.實驗D.計算

4.《標準》設置了“實踐與綜合應用”這一領域,把

()等內容以交織、融合在一起的形式呈現。【ABC】

A.數與代數B.空間與圖形C.統計與概率D.算術

5.()將成為實踐與綜合應用的主要學習方式。【BCD】

A.模仿和記憶B.動手實踐C.自主探索D.合作交流

三、判斷題

1.新的小學數學課程中統計學習的重點是根據已知數據解決提出的問題。(×)

2.“統計與概率”的教學中所提供的材料,學生越是不熟悉,學生就越會感興趣。(×)

3.組織學生進行統計活動時,要盡量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要讓學生成為統計活動的真正主人。(√)

4.為了體現統計與概率教學過程性的原則,在情境設上不一定要做到連貫。(×)

5.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關鍵是要讓學生多做題目。(×)

6.“實踐與綜合應用”學習領域的設置,有利于學生體會數學的文化價值和應用價值。(√)

篇3:新課程改革數學試卷中奧妙

新課程改革數學試卷中的奧妙

新課程改革給我們的課堂帶來了無限活力與精彩,同時,我們也看到,我們的試卷也在悄悄的改頭換面,也漸漸有了新課程的春意。那么新課程理念下試卷的命題趨向如何呢?筆者結合實例談談自己的淺見。

一、淡化訓練,關注知識的理解與靈活運用。

新《標準》中已明確使用了“了解(認識)、理解、掌握、靈活運用”等刻畫知識技能的目標動詞,說明對知識與技能的評價,不再停留于對知識的記憶和機械訓練,已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靈活運用。

如:A÷B=5(A和B都是自然數)請從多個角度分析這個算式。

這道題要學生很好理解比、分數應用題、整除的意義,再進行靈活運用,可提出A能被B整除……、A:B=1:5……、A是B的1/5等多角度的理解.

如:你怎樣才能找出一元硬幣的圓心位置,把你的方法寫具體?

這道題已不再簡單的檢驗學生對圓心的認識,而是綜合考查圓的直徑、半徑、圓的特征等知識的靈活運用,更主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二、聯系生活實際,凸顯數學人文性。

生活是數學的源泉,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新課標語)試題內容要讓我們的學生倍感親切,必須要走出"教材",走近生活,走向社會、甚至國際。這樣不僅評價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又讓學生擴大知識面、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更培養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三、豐富呈現方式,滿足多樣化需求。

數學試題只局限于簡單的數學題的形式是不夠的,呈現方式要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改變以往單一的格式,借助實物照片、表格、圖象、文字資料等多種形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同時在呈現信息上也靈活多變,允許信息不足、多余的現象,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如:學校組織春游,金鑫和石磊各帶了若干元零花錢。回校后,兩人交流花了多少錢。金鑫說:“我用了一半錢,還剩7.5元”。石磊想了想,說:“我也用去了一半,不過剩下的比你原來帶去的錢少5元。”請你根據兩人的對話,列式計算出石磊帶了多少元錢。

這樣的應用題采用對話情景的形式出現,讓學生感覺像生活中的交流、傾聽。學生對此表現出親切、喜歡的傾向,同時在解題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捕捉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