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師徒結對活動徒弟小結
初中師徒結對活動徒弟小結
海南僑中化學組王娃
又一個學期在忙碌和緊張中過去了。這一個學期,我繼續拜梁慶華老師為師傅,梁老師扎實的教學基本功、豐富的教學經驗,這一切都讓我感覺特別踏實,她手把手的指導我備課、備學生,作為徒弟,我成為了師徒結隊活動的一名受益者。下面我就從徒弟這個角度談談我的收獲:
這學期梁老師帶高一,非常有幸能夠聽梁老師的新課,聽了梁老師的新課后再對比我之前所講的新課,確實是學到了不少東西。當然,梁老師有空也都會來聽我的課,每一次課都會詳細的給與指導,在講到選修四的原電池與電解池的時候我的疑問很多,因為在當學生的時候就沒有弄清楚,因此我在備課的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會給梁老師打電話求助,梁老師也非常細心的給我指導,并且還會時不時的問問我的授課感想等等。尤其是匯報課,梁老師總是不厭其煩的給我導課說課,一遍又一遍的修改,細到哪一句話能用,哪一句話不能用,應該怎樣表述才更簡潔,幻燈片與幻燈片之間的銜接語應該是如何的。仔細推敲后我會重新寫個詳案給梁老師。因為要向梁老師細述教學過程,所以備課時會特別注意有終有始,就是特別注意一些細節方面的東西,語言的精煉以及通俗易懂,而不是為了講授內容而講課。因此每一次匯報課都能使自己學到很多東西。師父在給我評課時,不僅在理論上給我進行指導,更是在很多具體問題上與我反復研討,每一個環節甚至每一句評價語言等都悉心琢磨,使我明白了課堂上要體現高中化學課堂的教學要求,力爭把多個教學目標進行有機整合,努力達到課堂教學的優化,比如對某個教學環節的處理上,我可能沒有過多地思考它對實現課堂目標的作用,不知道效果會如何,而師父會從聽者的角度來體會學生的反映情況和所取得的效果。這種感受師父會在評課時及時地反饋給我,從而起到了肯定或否定的作用,讓我以后可以有意識地進行調整。
通過一學期的努力,我明顯感覺到講臺確實是一個舞臺,是一個我可以隨意表演的,對于課堂的掌握也能夠自如了很多,不再像高一的時候,每到新課總會有些膽怯,我深深的知道:我的這些進步,脫離不了師傅的教導,我會繼續努力的。
初中,活動
篇2:徒弟備課組師徒結對活動小結
備課組師徒結對活動小結
磁器街小學張軍
學校組織了師徒結對的活動,我有幸與在教育教學工作方面非常優秀的齊鳳琴老師結為師徒。師徒結對的活動,使我們這些新教師在教學上有了引路人,幫助我們逐漸走出迷茫困惑的階段。在新學年開學之初,齊老師及時在學科思想認識上給予了我引導,使我盡快以較好的狀態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在師徒結對的這一年中,我們的常規活動有以下幾方面:
一、課前(備課):在這個環節中主要是老師為主,老師在我根據課標對課文理解的基礎之上提出她的建議,指出我的偏差所在,第二次帶領我重新理解課文及教學的目標,以達到我深入理解本課教學目標為主。再次,教學設計,重難點如何突破,老師也會在我的方法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地教我優化教學的過程和方法。以致于每次師徒集體備課后讓我頓感那沉甸甸的收獲我在手中。
二、課堂(聽課):在這個環節中基本上是徒聽師和師聽徒兩種方式,其中徒聽師為主體。我在聽課中做比較,反思自己的教法,及時記錄指導老師的優點或某個教學環節的感想,包括教學進度、教學重難點突破、精讀內容的設計、課堂容量以及節奏的輕重緩急等等,同時也能幫助我了解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掌握情況,及時調整授課難度。總之,聽課為我的備課與教學起到了導航的作用。
篇3:師徒結對師傅小結
青年教師是學校的未來和希望,因此近年來各個學校都非常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特別是在他們工作的第一年為他們配備指導教師,建立師徒結對制度。去年九月,我們體育學科分配了兩名新教師,學校任命我為他們的指導教師,我覺得肩上的擔子很重。為此,我認真地學習區教師進修學校對青年教師的培養要求、學習學校制定的新老教師結對制度,結合體育學科的特點,制定了結隊幫扶計劃,按計劃一步步實施。為總結得失、改進提高,將這一年來的結隊工作進行小結。
一、以身作則,榜樣示范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學校選派我們為指導教師,除了業務上指導青年教師外,更重要的是發揮榜樣的作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促進他們良好工作態度、習慣的形成。學校的體育事務瑣碎復雜,體育教師的往往是風吹日曬、起早摸黑,工作非常辛苦。而當前許多學校的分配制度根本沒有考慮體育工作的艱辛,不盡合理,所以當年輕教師的努力工作付出得不到應有的認可時,他們的工作熱情會受到打擊。但是這些體育工作是我們體育教師的職責,待遇低是事實,但決不可能因此而叫其他學科的教師干吧。所以,我一直勤懇塌實地工作以詮釋體育教師的職責,引導他們比工作、講奉獻,正確地對待付出與回報。兩位青年教師始終保持極大的工作熱情,不記得失、任勞任怨,得到了學校領導的一致認可。
二、理論學習、提高素養
按照鎮江市教育局“三大活動”的要求,和他們一道認真地學習《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教育新理念》兩本著作,做好學習筆記,相互檢查筆記,定期交流學習心得,提升理論素養。從體育學科的角度出發,為他們選擇了專業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