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高年級語文學年(上)期教研活動記錄表
時間**-12-16地點辦公室主題讀書交流主持人參加人全體語文教師活動記錄備注讀書交流:除了課程設置強調整合,在課程實施上,教師專業領域的整合就顯得非常重要。教師要做的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知識,而是讓學生自己去領會新的知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勤于問“為什么”,而不僅是牢記現象的結論。就像語文教學,語文課本發下來很多學生一兩天就看完了,每個學生對于課文都會有自己的想法。老師除了要求學生掌握必要的字、詞、句之外,還應該讓學生將自己悟出的道理講出來。每個人的悟性不一樣,思想不一樣,老師應該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學會思考,這樣他會受用一輩子。小學老師應該成為全能型老師,更好地整合各學科知識。清華附小的課程整合,除了展現學生的進步以外,還展現了教師整合素養的提升。反思交流:學校教育不僅要給予學生必備的知識技能、文化修養,更包括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其中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很重要。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孩子到十二三歲還沒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做老師的要為他擔憂。擔憂他長大以后對什么都漠不關心,成為一個平庸的人。在小學教育中要鼓勵學生大膽地思考,勇敢地提問。只有會思考、敢提問的學生才能對學習產生興趣。指導性建議
篇2:語文教研活動方案
一、教研主題
以作文點評形式分享智慧解決困惑借助同伴中的互助,學習和交流,分享教學的心得,解決在作文教學中,老師們遇到的困惑和問題,使大家的教學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參加活動的人員:中高段全體語文教師
三、活動的目的
1、通過作文點評,了解作文點評的方法,從教與學的角度總結經驗教訓,并針對自身的得失,制訂出新具體措施,為教學鋪路。
2、探討作文教學思路,通過分析總結、交流經驗,提高教師的自身素養;同時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為提高全校的作文教學水平而奮斗
3、實現有效作文,達到教學相長。如何激發學生習作興趣和寫作愿望,如何指導學生的寫作方法,更好地引導學生樂于寫作。
四、活動的構思與形式
分析點評研討式并用,采用人人發言,討論交流的形式,通過集體議課、評課等形式來探討作文教學的課堂模式。
五、活動前的準備
1、確立主題。
2、教師認真準備結合教學實際的發言稿。
3、對所選作文進行點評
六、教研活動的過程及內容
1、通過集體議課、評課等形式來探討作文教學的課堂模式。
2、針對自己所選文章進行點評
五、活動安排:
1、中段語文教師看到本方案后根據習作內容完成教學設計。
2、集體議課并修改自己教學設計。
3、再次議課并確定執教教師。
4、試教并集體參與磨課。
5、課堂教學觀摩
篇3:小學語文教研活動記錄
值得珍藏的資料這是本學期第三次交流會。
1、程老師發言:表揚新老師展示課上表現好的老師。
2、譚老師宣布:本學期第一次低段班級故事交流活動正式開始。
①感謝14位老師的參與
②由黃助理抽3位老師分享班級小故事
3、黃助理抽取3位老師:萬梅老師吳丹老師許波老師
(1)第一位:萬梅老師分享《我們班的每周故事讀給爸爸媽媽聽的故事》
①分享班級第一周的故事要求:媽媽讀()爸爸讀()我讀()爺爺奶奶讀()外公外婆讀()家長簽字:
【操作環節】
①每周五將班級故事粘貼至《練習與測試》中。
②每周五下午第二節課,利用十分鐘時間全班孩子一起閱讀班級故事。
③周末家長與孩子進行親子閱讀,并簽字。
④利用課堂對上周的班級故事進行反饋檢查。
【故事的來源】
①將《滿分獎測試》實踐活動與《班級故事》聯系起來,第一個故事表揚在一周兩次滿分測試中都獲得滿分的孩子。
②老師將班級一周內好人好事寫在班級故事中。
我的體會:
1、親子閱讀,增加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
2、樹立班級榜樣,向身邊榜樣學習。
3、增加孩子閱讀量。
4、及時鞏固復習。
5、家長高度認可,熱情參與,是家校聯系的平臺。
6、多角度激勵學生,營造積極主動班風。
7、鍛煉老師細心觀察的能力。
8、鍛煉老師自身的寫作能力。
9、鍛煉老師工作的毅力。
(2)第二位吳丹老師分享《一件美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