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研活動發言材料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今天的語文課課堂氣氛很不著調,對于黃山奇石,沒有多媒體課件和具體掛圖的輔助,2年級的學生光通過文字,怎樣整體把握,初步感知,光光讀幾行文字,看著課本上僅有的三幅插圖,如何去把握奇石的“奇”,讓我很有些不解。如果沒有加星制,很多人就不會坐端正,也不會看黑板,在下面玩些與課堂教學無關的東西,橡皮,鉛筆,都可以引起他們的無意注意。坦白講,我是一個容易受控制的人,會因為學生的毫無反應,一聲不吭而將原本就很慢熱的熱情降到谷底,提不起精神頭。
作為班主任,有點放不開手腳,總是不放心讓學生干,怕他們做不好,而把所有事情一人包攬,包括掃地,打飯等等,每次看著他們磨磨蹭蹭地,那把火蹭地一下就上來,性子太急了,應該讓他們去做,誰不是從不會,到慢慢會,最后才是雷厲風行,風風火火的呢?能力是鍛煉出來的,如果不讓學生干,他們永遠不會干。
另外,沒有全面關注學生。當我再一次想起2年級4個平行班中我班里留守兒童數量最多的時候,當我想起很多孩子是離異家庭中的,尤其是和已經調離的前任班主任周老師交流時聽到的那些信息,印象最深刻的是聽說,有一個小男孩晚上睡覺的時候會躲在被子里哭,盡管據我觀察,這個叫徐*的男孩在班里總是不做作業,很難履行自己的承諾,每次我苦口婆心勸導,他也總是一副要痛徹心扉改正,但每次都是答應歸答應,第二天還是昨日重現,沒有任何改觀。我認為,當務之急還是要好好了解,去重新認識他,去從生活方面多給予幫助和關心,讓他能夠在學校里感覺到缺失的愛,用老師的關心呵護去彌補那份難以實現的親情,讓他能夠有一個健康的良好的人格和心態,教育他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難題,堅強一些,慢慢地,當他覺得老師是朋友了,很多問題是不是就能夠迎刃而解了?
說說早上的事。衛生看上去保持很好了,但學生早上一來如果班主任還沒有進班,很多孩子都在外面玩,玩是小孩的天性,如何在天性之外將所有好的習慣自覺地養成,形成一種自然而然的事?
中午分飯倒是練出來了,原來第一次分,因為中午臨時要開會,所以后面的同學就自己盛了。有些同學一開始加太多,導致后面的同學到下午是餓得慌,晚上接到家長電話說小孩一回家就找吃的;第二天中午就一直待在班里,每個同學都分完,第二次加飯加菜也是自己一手完成,以免小家伙們不夠自覺,但時間還是有些倉促,等到5年級學生來抬東西了,我自己還沒吃;這往后兩天,一天比一天嫻熟,現在是15分鐘內能把41個人的飯菜加完,而且自己的那份吃掉,然后敦促學生們趕緊吃,因為有些人邊吃邊玩,拖拖拉拉,這個習慣不好,必須要改掉。這兩天會讓學生自己來加飯,有些還是會一大勺子地舀飯菜,我看到會提醒說每個人第一次先少加一些,免得后面的同學輪不到了,吃多少加多少,別浪費。有些孩子就少盛一些,第三次不夠吃再上來,別看年齡小,胃口可不小。不過每天都得提醒,發現自己變得婆婆媽媽,嘮嘮叨叨的。
篇2:小學語文教研活動記錄
值得珍藏的資料這是本學期第三次交流會。
1、程老師發言:表揚新老師展示課上表現好的老師。
2、譚老師宣布:本學期第一次低段班級故事交流活動正式開始。
①感謝14位老師的參與
②由黃助理抽3位老師分享班級小故事
3、黃助理抽取3位老師:萬梅老師吳丹老師許波老師
(1)第一位:萬梅老師分享《我們班的每周故事讀給爸爸媽媽聽的故事》
①分享班級第一周的故事要求:媽媽讀()爸爸讀()我讀()爺爺奶奶讀()外公外婆讀()家長簽字:
【操作環節】
①每周五將班級故事粘貼至《練習與測試》中。
②每周五下午第二節課,利用十分鐘時間全班孩子一起閱讀班級故事。
③周末家長與孩子進行親子閱讀,并簽字。
④利用課堂對上周的班級故事進行反饋檢查。
【故事的來源】
①將《滿分獎測試》實踐活動與《班級故事》聯系起來,第一個故事表揚在一周兩次滿分測試中都獲得滿分的孩子。
②老師將班級一周內好人好事寫在班級故事中。
我的體會:
1、親子閱讀,增加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
2、樹立班級榜樣,向身邊榜樣學習。
3、增加孩子閱讀量。
4、及時鞏固復習。
5、家長高度認可,熱情參與,是家校聯系的平臺。
6、多角度激勵學生,營造積極主動班風。
7、鍛煉老師細心觀察的能力。
8、鍛煉老師自身的寫作能力。
9、鍛煉老師工作的毅力。
(2)第二位吳丹老師分享《一件美麗的事情
篇3:小學語文教研活動講稿小學語文預習方法指導微課講稿
大家好,今天我的微課主題是小學語文預習方法指導。預習是一個重要的學習方法,
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也是一種人生智慧。
真正有質量的預習,
不僅能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
而且能培養學生善于質疑、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將使他們終身受益。
“五畫讀書預習法”的口訣:
一畫段,二畫圈,三畫需認字,四畫疑難處,五畫好詞句。
“一畫段”
即讓學生預習一篇課文前,先讓學生用筆在課文每個自然段前用阿拉伯數字標出序號。
“二畫圈”
即學生在完成“一畫段”后,對照課后生字表中需要“學會”的生字,在課文中用圓圈“O”畫出。
“三畫需認字”
就是畫完要求“學會”的生字后,再對照課后要求“會認”的生字,用三角符號“”在課文中畫出,以區別要求“學會”的字。
“四畫疑難處”
就是指學生在完成上面畫法之后,再讀課文,對不明白的地方用“?”畫出。讀完課文后對疑難問題或查字典,或問同學、老師,或交流討論解決。如《趙州橋》中有這樣一句:“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這句話這樣寫,好在哪里?當我們讀到這里暫時不知道,就可以用“?”畫出。
“五畫好詞佳句”
就是指學生再讀課文的過程中,可以幫助自己正確、快速的理解課文等,好詞佳句可用波浪線“~~”畫出。如:《趙州橋》一課對欄板上的精美圖案進行的描寫。
橋面兩側有石欄,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有的刻著兩條相互纏繞的龍,嘴里吐出美麗的水花;有的刻著兩條飛龍,前爪相互抵著,各自回首遙望;還有的刻著雙龍戲珠。所有的龍似乎都在游動,真像活的一樣。
中高年級怎么預習呢?
不同的語文課型又該如何預習呢?
預習是一個重要的學習方法,
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也是一種人生智慧。
真正有質量的預習,
不僅能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
而且能培養學生善于質疑、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將使他們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