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小妙招

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小妙招

2024-08-01 閱讀 2933

閱讀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我們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應該著力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所謂閱讀能力,就是學生自己會讀書、能讀懂書的能力,我們應從低年級就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閱讀教學中,應把“學生的閱讀實踐”放在重要的地位,不能一味地強調多讀。

一、從課題入手,啟發思考。

二、圖文對照,指導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目標中指出:閱讀要“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低年級的課文插圖精美,注重創設課文內容所展示的情境,富有兒童情趣。插圖與課文有機結合,構成一個整體,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使觀察插圖、理解內容相得益彰。

三、思考閱讀,深入理解。

讀書不思考猶如小和尚念經

篇2:小學閱讀小論文進行有效閱讀教學

小學閱讀小論文如何進行有效閱讀教學

峨縣實驗小學彭高文

摘要: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實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徑。因為閱讀教學不僅具有獲取信息、積累知識、培養能力、開發智力的價值,還具有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價值。閱讀的有效途徑:調動閱讀激情,激發閱讀興趣;培養閱讀技巧,傳授閱讀方法;開拓閱讀視野,養成閱讀習慣。這一切都離不開老師巧妙引導,學生情感投入。閱讀直接影響到學生人格的形成和精神世界的生長。

關鍵詞:有效閱讀教學

有學者稱閱讀為“學習之母”“智慧之源”。通過大量地閱讀,學生才能感知語言材料,增加語言積淀,提高寫作能力,增強語文素質,提高文學素養,為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情感體驗中培養自身的獨立閱讀能力,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與思考,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閱讀量大會使學生在人生觀、世界觀、知識面、感知力、求知欲、思考能力、表達能力的形成及處理問題的方式等方面,都呈現出明顯的優勢。因此在一生中的黃金閱讀期做好閱讀儲備,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怎樣才能有效地進行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調動閱讀激情,激發閱讀興趣

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閱讀的巨大動力。教師想要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就要想方設法帶領學生去感受閱讀帶來的快樂。特別是對于那些初學閱讀的學生來說,教師應該大力激發他們的閱讀動機,使他們在頭腦中將閱讀與樂趣相聯系,這樣才能調動學生樂于閱讀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在閱讀教學中,我通過多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他們的閱讀興趣。

(一)在班級內開展閱讀競賽、閱讀之星評選;我有目的地設計巧妙語言,指導學生運用形象的例子,恰當的比喻,把枯燥無味的知識化為生動有趣的實例,引導學生在興趣中探求知識,發展思維,開發智力;利用教學文本引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閱讀趣味性濃的課外書籍,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提出有趣的問題,既鞏固學生的課內知識,又豐富學生的閱歷。

(二)抓住上課開始的有利時機,以精彩的開場白或話題引發起學生濃厚的興趣,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將學生帶入課文情境,使之進入上課最佳狀態。如教學《黃山奇石》一課,我先板書“石”,問學生“石頭我們見過嗎?”再板書“奇石”,讓學生說說都見過什么奇怪的石頭。然后告訴學生安徽的黃山就有許多的奇石,作者給我們介紹哪些奇石呢?奇在哪里呢?“想知道的,趕快打開書,到文中找找答案吧!”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致極高,在輕松愉快中學到了知識。

(三)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閱讀興趣。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增強氣氛,鋪設場景,使學生在樂中學,如教學《春雨的色彩》一課時,根據讓大地變得五彩繽紛和生機勃勃,我通過色彩明快、動靜結合的媒體演示,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重溫往日觀察到的春雨的景象,對課文內容進行形象的整體感知,這樣學生們學起來興趣盎然,情緒高漲。

二、培養閱讀技巧,傳授閱讀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閱讀教學中,不僅要多方面的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還應教給他們閱讀方法。如果學生僅僅有了閱讀的興趣,不懂得如何去讀,閱讀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此學生要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離不開科學的閱讀方法。

篇3:小學閱讀論文實現小學閱讀教學最優化

小學閱讀論文如何實現小學閱讀教學最優化

太原始杏花嶺區三橋街小學蘆俊飛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營造一種新型的教學環境,實現一種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以“自主、合作、探究”為特征的教與學方式,實現語文閱讀教學課堂的最優發展。

關鍵詞:信息技術交互式電子白板閱讀

正文: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我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有法”,就是閱讀教學的一般規律:要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直接與文本對話,其間教師要啟發、誘導、點撥甚至講解,使學生由不知到知,不懂到懂,不會閱讀到逐漸學會閱讀。“無定法”,就是要因文而異,因生而異,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老師自己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教法,直至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從而實現教學的最優化。

如何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營造一種新型的教學環境,實現一種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以“自主、合作、探究”為特征的教與學方式,實現語文閱讀教學課堂的最優發展呢?我在教學中,有以下的幾點體會:

一、合理運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激情導趣。

興趣是一扇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在日常的學習中,如果學生對某一事物有了興趣,他就會愿意接近它,并且能夠態度積極,久而不厭,心情愉悅的學習,并且能夠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實踐證明:合理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能喚起學生的思維和學習興趣,將舊知、經驗與新知識聯系起來,讓新知識的學習成為了可能,而且達到最優化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低年級的《荷葉圓圓》一課時。老師先請孩子們觀看動畫課件,孩子們的眼球一下子就被抓住了,“可愛的小魚兒、嬉戲的蜻蜓、頑皮的小水珠、讓人忍俊不禁的小青蛙”,孩子們走進了課堂,走進了文本,走進了課文的世界,主動閱讀,有感情的表達課文,并將自己提前做好的頭飾戴在頭上,繪聲繪色的誦讀課文,時而還加上動作來演繹,課堂的氣氛愉悅而充滿童真。

再如:在教學《恐龍的滅絕》一課時,首先讓孩子們欣賞美國動畫片恐龍,孩子們在聲光電中,走進恐龍世紀公園,感受到恐龍身體的龐大,面目的可怕,相殘的慘烈,進而主動探究白堊紀時期的地球霸主,怎么會在地球上消失的無影無蹤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