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偉事跡心得體會(新)
潘建偉事跡心得體會
**年1月20日,九三學社安徽省委員會作出了《關于在全省開展向潘建偉同志學習的決定》,并要求全省各級組織要把開展向潘建偉同志學習活動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我認真學習文件精神,并通過報刊、網絡等媒體積極了解潘建偉同志先進事跡,驚嘆他所取得的成就,更進一步領會其優秀品質和崇高精神。
潘建偉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量子技術與應用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戰略性先導專項首席科學家。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國家特聘專家。他自1992年于中國科技大學近代物理系畢業后出國深造,**年回國在中國科技大學組建量子實驗室并任教授。從**年至今,潘建偉帶領團隊一直在基于光與冷原子的量子信息處理這一研究方向上開展了系統性的研究工作,為我國在新興的量子信息產業搶占先機,成為領跑者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他領銜的“多光子糾纏干涉度量”項目獲得**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通過學習,我深刻認識到,先進人物能夠在平凡的本職崗位上取得突出成績,這與他們勤于學習、善于思考、踏實工作、努力進取的精神是分不開的。向潘建偉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他愛國敬業、甘于奉獻、獻身科學、腳踏實地的精神和高尚情操。結合自己的工作生活,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要養成勤于學習,善于鉆研的好習慣
潘建偉同志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能夠主動自我加壓,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學習,多年來一直從事量子信息學領域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多項重大研究成果,曾被英國《自然》雜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他為第一作者的論文《任意糾纏態純化的實驗研究》。
我們要學習他努力學習刻苦鉆研,并且緊密地與自己工作實際相結合。平時不學習,不注重知識的積累,不發現研究新問題,缺乏創新意識,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工作就難以取得成績,甚至遇到困難時束手無策,難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因此我們要不斷增強學習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潘建偉表示,他將繼續與國外同行加強交流與合作,積極吸收國外的先進成果,為提高我國在量子信息學領域的研究水平作出新貢獻。“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也要像他那樣,不斷加強業務知識和理論水平的學習,學會用新的理念、新的工作方式和手段、新的技術努力推進工作的創新和發展。
二、要養成愛崗敬業,腳踏實地的好作風
學習潘建偉同志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優良作風。他總是以忘我的境界去干好每一項工作,做好每一項研究。潘建偉教授領導的小組成了首次在《自然·物理》雜志發表封面文章的中國科學家,在這項最新成果中,潘建偉和楊濤、張強等人首次實現兩粒子復合系統量子態隱形傳輸,并在實驗中實現了對六光子糾纏態的操縱,這是潘建偉小組在量子通信領域內取得的第六個"首次",無一不是踏實苦干的結晶。
古語云:“術業有專攻”,我們不可能人人都取得潘建偉同志那樣卓越的成就,但至少我們可以學習他的態度和精神。以潘建偉為代表的一大批的社員為我們樹立了榜樣,他們立足本職工作,揮灑青春和熱血,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我們也要像他一樣,用滿腔熱情,恪盡職守,勤奮踏實工作,以持之以恒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去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為九三學社增添光彩。
三、要養成熱愛祖國,樂于奉獻的好品質
學習潘建偉同志不忘祖國,服務人民的高尚品德。潘建偉1992年于中國科技大學近代物理系畢業后出國深造,1996年遠赴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并于1999年獲維也納大學博士學位。1999-20**年留在塞林格組從事博士后研究,先后任博士后和高級研究員并擔任Co-PI。**年回國在中國科技大學組建量子實驗室并任教授。
他胸懷科學報國之志出國留學,國外的繁華并沒有讓他迷失方向,學業有成后面對國外頂尖研究單位的先進研究環境,他毫不猶豫毅然回國,自覺把個人事業同祖國前途和民族命運緊密聯系起來,把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化作真誠奉獻的實際行動。就像周恩來同志所說的,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泉源。我們也要像他那樣,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樂于奉獻,在各自的職業道路上奮力前進,才能匯小流成江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先進人物的事跡深深震撼我們每個人的心靈,他們的人格魅力激勵著我們不斷前進,我們要認真對照檢查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實實在在的行動,熱情飽滿的精神狀態,勤勉務實的作風,立足本職,走向未來。
讓我們與潘建偉式的先進人物一起,仰望星空,腳踏實地,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深化改革,為實現偉大中國夢的進程貢獻自己的力量!
篇2:學習陳起賢老師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學習陳起賢老師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通過學習,陳起賢老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讓我感動就是捐資助學的事跡,這種愛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正因為有這樣的大愛,這位在教育前線默默耕耘,退休老教師在危機面前心里裝的只有自己的學生,全然沒有他自己,他這種大愛無私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位老師學習。陳起賢老師身上值得我們教師學習的還有很多很多
陳起賢老師在平凡的教師工作中鑄就了閃光的師魂,為我們樹立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光輝榜樣,從他走向教育這個崗位到他結束生命中的最后一刻,他心中的每一根弦沒有一刻離開過教育,沒有一分離開過學校,沒有一秒離開過學生。心中想的、念的、掛的都是我們這些貧困求學的孩子們。50元可能是我們一天的開支,但卻是陳老師一個月的生活費用。為了讓更多的貧困學生受到更好的教育。他隱忍著自己的困苦,卻潤澤著他人的人生,給貧困學子留下了一條光明的人生之路。
同時我們老師也要以身作則。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學生均喜歡模仿,這將給學生成長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刻刻為學生做出好的榜樣,凡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堅持嚴于律己。以上是我對師德師風的一些學習體會。我將堅持不斷的學習,使自己能在不斷更新的知識中汲取營養,能夠把自己所學奉獻給學生,更會在道德和作風方面給學生以積極的影響。
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就要用我們的激情,用我們的愛心把這份光和熱永遠延續下去。
篇3:學習曾維奮老師先進事跡心得體會報告
學習曾維奮老師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這幾天學習了優秀教師曾維奮老師的先進事跡。他身雖殘志卻堅,用雙拐為鄉間的孩子們撐起了未來和希望,詮釋了一名普通鄉村教師崇高追求和質樸情懷。他那一心只為教育的先進事跡深深地感動著我,震撼著我,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讓我懂得了,一個人,原來可以這樣積極地對待工作和生活。我也是一名教師,和曾老師有著相近教齡的老師。盡管我們的教育環境迥然不同,但我們可以共享同一種精神、同一種信念、同一種態度和同一種操守,那就是、奉獻、鉆研和甘做人梯。在以后的教育職業生涯中,我將在曾老師身雖殘志卻堅的啟迪和激勵下,樹立正確榮辱觀,努力增強“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書育人”的教師使命感,不斷強化自己作為一名教師的責任心。為此,我將從以下幾方面來努力。
一、端正教學態度
態度決定一切,能不能上一堂好課,能不能讓課堂呈現出更多的亮點,教學態度是至關重要的,個人的教學能力再強,水平再高,缺少一個端正的教學態度,課堂也是很難出彩的。只有端正工作態度,才有可能上出高質量的課,才能讓課堂亮點不斷閃現。
二、提高專業素質
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要擁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條河流。我要積極參加教研活動,還要抓緊業余時間外出聽課學習,看書學習,查閱資料等。人的一生雖然漫長,可記憶力和精力最黃金的時期卻是有限的,現在的我倍感歲月的不饒人,眼看人生的黃金時間匆匆從腳下流過,如果還不努力學習,不為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積淀下一些經驗的話,可能確實就要來不及了,所以,我得加緊時間給自己充電,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相信天道酬勤,只有辛勤耕耘才會收獲豐碩的成果。
三、用真誠的愛面對學生
我們都應該學會換位思考,當我們希望別人怎么教自己的孩子時,就一定得怎么去教別人的孩子。我們要象慈母一樣關心愛護每一個孩子,孩子身體不適時,我們應該噓寒問暖;孩子有缺點或不足時,不歧視,不挖苦,不嘲笑,應該有顆包容之心,要想到:他們是孩子,擁有犯錯誤的權利;當孩子的優點或進步時,要及時表揚,加以肯定和鼓勵,……總而言之,作為教師,我們要用自己的愛心、細心和關心,讓孩子真正能健康快樂地成長,那才是我們的目的。
曾維奮老師讓我更深入地理解教師這份職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滿懷熱情,踏實工作,勤奮學習,用學到的理論知識指導自己的實際工作,大膽創新,積極尋找適合學生的教育教學方法,我想我應該用一份真摯的態度去對待,爭取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為教育事業盡微薄之力。
心得體會,鄉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