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師工作經驗交流:我的教師成長之路

教師工作經驗交流:我的教師成長之路

2024-08-01 閱讀 6905

教師工作經驗交流:我的教師成長之路

關于教師的成長歷程,五彩繽紛,體會更是很多,在此選擇了一些具有共性的成長經歷,供教師們思考。

一、學習與實干--我成長的基石

教師成長有賴于好的環境,還取決于自己的心態和作為,社會是課堂,實踐是礪石,他人是吾師,自身是關鍵。只要務實肯干、積極進取,就會在現實生存的土壤中找到自己的生長點,并以自己的成長影響周圍。記得我走上講臺的第一年,看著班上一個個小麻雀似的小家伙們精神百倍的跟著我念著ABCD...心里有些許的忐忑,生怕初為人師的我沒掌握教育要領,別誤人子弟了,那時最單純的想法是,教不好學生我怎么向家長交代啊!于是狠了狠心,捧著課本狠鉆起了教材教法,虛心向老教師請教,聽老教師的課,并作詳細的記錄,包括教師的語言、教學方法。

回來后對照自己的課堂進行思考,來彌補自己經驗的欠缺。從聽課中我感悟到作為英語老師語言要準確、簡練;從聽課中學到怎樣向學生提問、追問才能更好的啟發學生思考;學到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來提高課堂效率;學到了老師在課堂上,當一個學習活動結束后如何進行引導學生概括和總結。這些從老教師那學習來的教學基本技能為我以后的學習、成長奠定了基礎。第一年的教學任務取得了圓滿成功,我自己也在講臺上找到了自信。第二年,在領導的指導下開始參加區級優質課觀摩課,并獲得好評,那時年輕的我憑著一股闖勁,珍惜每一次領導給的講課機會,不管任務有多困難,咬咬牙硬接下來,為的只是在磨練中提高自己的授課能力。

記得一次02年市里評選錄像課比賽,肖主任把任務交給了我,那時我對錄像課沒有絲毫概念,課件制作也很少人可以操作,很多人請人做課件,我覺得完全可以自己學會,于是每天回家就抱著電腦學習ppt,到了講課錄像的時候,我把對象拽到了課堂上拿著自家dv給我錄制講課錄像,然后四處找人剪輯,忙的不亦樂乎,不能不說,這次講課給了我很大的磨練,也讓我業務更加的熟練。從此以后我經常上公開課,交流的范圍逐漸擴大。記得有一年我把初一一冊書的課文內容基本都上了公開課。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每次請領導聽課后我都主動找領導評我的課,用批評和建議來修正自己的教學,使自己的課堂教學逐漸成熟起來。

記得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有自己系鞋帶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的機會!一個人對待生活、工作的態度是決定能否做好事情的關鍵。作為教師,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可批改、課下的輔導以及班主任工作是另一塊更大的陣地。英語的學習,反復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批改便成了第一要務。我第一次教畢業班,那一年在畢業典禮上,我送給畢業學生的禮物是一大盒空的油筆管。一管油筆油可以打多少個對號和錯號?一盒又能打多少個?我憑著實干精神贏得了家長和學生的信任。這樣的學習和工作使我體會到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就像是不斷越過一道道難關,在辛苦勞累奔向終點的同時,令人欣慰地是沿途看到了很多迷人的風景。在這條路上,我還覺得很年輕,我還要繼續努力前行。

二、不斷反思--我成長的途徑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都是很自覺的進行反思。課堂上,當我的提問學生無動于衷,我就會想:是不是我的問題太難,或者是學生沒有很好聽課,所以沒有反應;當學生作業正確率不高,我就會意識到今天的課堂效率很差,語法沒有講明白,句型沒有講透,短語沒有很好掌握......這樣做的好處是根據自己教學的反饋情況,有目的地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為,結合自己的教學狀況,學生的學習反饋情況來總結經驗、尋找差距。有利于及時自我剖析教學狀況,提出下一步的修改主張,對下一階段的教學起調整、完善作用。這樣的反思使我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變革自己的教學方式,提高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

我還積極參加教學研究小組的集體反思。通過集體備課(或者備課組活動)采用集體研究的方式進行。在集體反思時我可以提出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大家共同研討,從同組教師那里得到幫助,努力使自己的教學工作有所創新。

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實現的需要。我的自我實現就是希望能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教好學生,得到領導、同行、學生、家長的好評。通過工作和反思我感到一個經常反思的老師,能夠擁有一份愛心,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能夠不斷改變自己的教學行為方式,能夠進入教學的良性循環,自然能不斷贏得學生、家長、領導的賞識、認可,而自己獲得了多重角色體驗。在無形中促進了自己專業素質的發展。

三、合作--我成長的催化劑

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合作,在與他人的合作過程中,我們能學習到別人一些好的教學策略,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比如合作備課、磨課、同課異構、同課再構等等都是比較好的合作方式。

如果說以上的這些合作都需要約定時間,每個學期不可能常常不可能日日實行,那么,同一個辦公室成員的合作就可以時時處處進行了?,F在大都一個年級老師在一個辦公室,這就為我們創設一個非常好的合作環境。就拿我來說,與同年級三位教師在一起,上課前,我們常常會互相問問:“嗨,這一課你是怎么上的?”上課后,也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話:“今天這個環節,我這樣上,效果挺好的?!薄安恢獮槭裁矗裉鞂W生的反映不太好???”我們常常會圍繞這樣的問題展開討論、研究,這樣下一堂課的老師就能更好的調整教案,掌控好課堂了。這樣的交流不需要很長時間,也不需要特定的地點,隨時隨地就能進行,效果卻出奇地好。

另外,一些資源的開發也需要合作?,F在教師工作繁忙、壓力大,我們更要把自己解放出來。我們在網上找到一些好的課件、文章、試題等教學資源,會拿出來大家分享,時間也節省很多。

曾看到過這樣兩個公式:第一個公式是“教師成長=精神+思考+實踐”,一語道破講出教師成長需要矢志不渝的鉆研精神、勤于思考的習慣和付諸實踐的行為??梢哉f三個方面相輔相承缺一不可。第二個公式是“教師成長=智慧+勤奮+恩師”,這個公式里的“智慧”,我認為其不是“智力”,我更愿意把它理解為“知識”,通過不斷學習獲得的知識。我最為贊同的是“恩師”。人的成長需要機遇、能力等多種因素,但一個對你指導有方的恩師會使你少走彎路,并帶你走上成長的快車道,“恩師”也無處不在。祝愿每一位老師都能尋找到那條屬于我們成長的鋪滿鮮花的路。

四、做個陽光老師---我成長的心靈雞湯

我一直以為,一個真正的好老師,是自己快樂健康地學習工作,帶領學生也快樂健康地成長。老師,要成為追求瀟灑人生的典范。那么怎么樣做個陽光的教師呢?

1、堅持喜新厭舊,讓自己的心跳與世界同步。

我們要敢于否定自己,不斷創造新的東西,才能適應這個只有變化是永恒不變的社會,才能吸引學生和家長挑剔的目光。喜新厭舊,就要經常閱讀報刊、閱讀網絡,這樣能夠讓你對世界保持一種新鮮感。同時,我們也在閱讀中提升自己的品味,強化自己的人格魅力,從而在教學中影響我們的學生。

2、準備一只丟棄煩惱的垃圾桶,在自己的心里撒滿陽光。

一個稍稍負責任的老師,每天都面臨著很多煩惱。學生用他的無知與偏執讓你生氣,家長因對孩子的偏愛與袒護讓你動氣,而自己有時也無端地低著腦袋生自己的悶氣,這些氣爭先恐后地匯集到你身上,就成了一堆惡氣。氣生了不少,但問題沒解決不了。所以,我們得學會原諒,學會寬容,學一學彌勒佛“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彪S時準備把煩惱丟到垃圾桶里,努力做個快樂陽光的老師,這是永葆青春的秘訣。

3、經常摸摸學生的腦袋,將陽光灑進學生的心里。

我們不一定打心眼里愛自己學生,但既然從事了這一職業,就應承擔我們相應的責任,我們必須關注學生的學習與成長。而且,不要將關注僅僅停留在意識里、口頭上,而應讓學生摸得著,感覺得到。拾起學生掉在地上的橡皮,耐心回答學生的提問,常與學生個別談心,甚至只是走道里的一聲問候,哪怕摸一摸學生的腦袋,這些都是能讓學生摸得著的關注。親切地摸一摸學生的腦袋,對學生微笑,我們,就能把陽光灑進學生心里!

4、讓語言充滿魅力,把味精帶進課堂。

幽默是生活的潤滑劑,幽默更是課堂的味精,因為誰都不希望自己面前站著一個整天板著面孔的人,學生更是如此。掌握一點幽默的藝術,既放松學生的心情,同時也讓學生走近了你。但幽默應止于譏諷,因為譏諷會傷害一部分學生,同時幽默也應止于無聊的調笑,因為這樣會導致學生“樂”而不學。

在踏上教育崗位的日子里,我雖然緊張著、勞累著,但卻在進步著、發展著;我雖然辛苦著、忙碌著,但卻在成長著、收獲著。我真正地感受到了拼搏帶來的辛勞和欣慰,也切實體驗到了成功送來的快樂和喜悅。個個花環告訴我:幸運之神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但它只會給那些有充分準備的人帶來成功和榮譽。我以經常自我鼓勵的兩句話來結束我成長歷程的回顧,當我遇到挫折時,我告誡自己“我可以是失敗者、但絕不做弱者”。當我感到好累的時候,我勉勵自己“堅持、堅持就是勝利,絕不可以輕言放棄”。年輕的我堅信:只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會有鮮花和掌聲的一路同行!

篇2:經驗交流教師工作四把抓手

教師職業不是終身職業,盡管大多數老師能在教師崗位上堅持到退休,但我也親眼見過一些老師的教師工作中途夭折。有的是被末位淘汰,有的是被“勸退”,也有一些不知什么原因,自己稀里糊涂就辭職了。教師職業不是鐵飯碗,高級教師也不是鐵交椅,公辦教師更不是免死金牌。要想在教師崗位上工作到退休,需要老師持續不斷地努力。今天,筆者與各位老師談一下教師工作中的四把抓手,希望對老師們有所啟發。

一、靠原則做事

有些老師和我抱怨,說自己的領導在大會上沒有點名的批評他,盡管沒點名,可是其他老師都猜出來領導是批評他,弄得他沒面子。他反思自己的被批評的地方,覺得無關緊要,不是大錯誤,可能是很多老師普遍犯的錯誤。他想不明白,為什么領導單單是針對他呢?我對這個老師說,你是不是在其他方面不講原則,犯了錯誤。這個老師聽了我的問題中之后,就不再做聲了,默認自己經常犯原則性錯誤。

其實,很多老師都會犯原則性錯誤。如,一次優質課比賽,本來是應該是自己同事中的某位老師參加比較合適。可有的老師為了自身利益,采用不光彩的手段去運作,結果讓自己參加了。就這件事,雖然領導和同事都沒有說什么,可是在其他方面,自己可能會受到排擠和打壓。一位老師不按原則做事,可能會給自己帶來一些潛在的不利影響,給自己工作帶來阻力。上班時間偷著溜了,值班期間不在崗位,這些事情盡管沒有被領導抓個現行,可是領導對你的行為卻是心知肚明,雖不能按紀律在處分,但你卻給領導留下了非常差的印象,讓自己在其他方面陷入被動。

在很多地方,有償家教雖被明令禁止,可是在沒有被舉報的情況下,很多老師卻都在偷偷地做有償家教。有的老師看著別的老師“明目張膽”的做有償家教,自己竟然放開膽子在班上逼著自己的學生上自己辦的輔導班,結果卻被學生舉報了。有的老師覺得學業水平考試不如高考嚴格,覺得很多學生都在抄襲,自己監考監得松一些沒什么問題??墒牵约嚎紙龅膶W生作弊被巡視領導發現,不但處罰了學生,也通報并處分了監考老師。所以,不按原則做事,而是憑感覺做事,可能讓自己吃虧,而且是吃大虧。

國家的法律制度、政府的政策條文、學校的工作紀律等,都是我們每個老師工作原則,這些原則性的問題,沒有討論的余地,也不需要討論,普通老師只能服從。哪位老師若是對原則指手畫腳,那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找倒霉。服從原則,而不是質疑原則,是教師工作最基本的原則,是教師能保住工作崗位的最基本的原則。

二、用結果交換

學校有很多機會,當班主任、當備課組長,公派外出培訓,各種評先選優,職稱評審等等,這些機會有的老師有,有的老師沒有,有的老師機會多,有的老師機會少。那些機會少,甚至沒有機會的老師,總覺得是領導偏心,總覺得里面有不可告人的勾當,實則不然。領導是按每個老師的工作業績來分配各種機會的,你的工作業績高,你的機會就多,你的工作業績低,機會就少,你沒有工作業績,你就沒有機會。

教師的工作業績主要指的是教學成績。有的老師感覺自己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可是教學成績在學校倒數第一,那最終的結果是在學校可能沒有什么機會了??赡苓@樣的老師文章寫得很好,在雜志上有很多發表文章的機會,但對于一個以學生為本的學校來講,學校的看待老師的工作業績不是發表文章,而是教學成績。領導也會認同這樣的老師有文采,是個寫作人才,但領導不會把學校的機會給這樣的老師。這類老師想要在學校得到機會,那就得努力地提高教學成績。教學成績很好,文章寫得又很棒,這才是錦上添花。否則,可能是本末倒置。如果這類老師還希望用寫文章的結果來換取學校的機會,這類老師可能是癡心妄想。學校的大多數機會,只能靠教學成績的優秀結果來換取。領導不會偏心,只要你的教學成績優秀,你就會得到很多機會,還有可能順利當上領導。

每一位老師,無論你的學歷有多高,無論你的能力有多大,無論你的年齡有多大,無論你曾經為學校做過多大的貢獻,就當下的學校的各種機會,你只能用當下的工作業績來交換。你以前的工作業績,可能讓你在以前獲得了很多機會。當下的機會,只能依靠你當下的業績。所以老師們,要永葆青春,你在工作崗位上的每一個機會,都是公平競爭的結果。

我見過很多自認為能力很高的老師,在學校卻郁郁不得志。原因很簡單,這些老師想用教學成績以外的結果來換取學校的機會,可是領導不換,這些老師就覺得領導不公平,覺得領導故意欺負他。而實際原因是,他自己從參加工作之日起,就沒弄明白游戲規則。

三、社會人心態

盡管我們的學校是事業單位,教師工資水平一般,但是各方面都有保障。教師的工作相對其他工作來說,也比較穩定,教師的流動性較小。在這種情況下,有些老師慢慢地滋生了自由散漫的作風。工作中不求上進,業務上不求聞達,養尊處優,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可以這樣說,我們現在有很大一部分在職在編的老師,如果與那些剛畢業的大學生一起競聘,一定會失敗。只不過因為早畢業幾年,早謀到了教師職業,才在學校倚老賣老,想讓領導和同事凡事論資排輩。

學校要想充滿活力,必須能者上,不能者下。那些在其位,而不謀其責的老師,遲早會被淘汰。學校老師死氣沉沉,甚至是烏煙瘴氣,學校哪來的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社會上的淘汰機制,競爭機制,必須也用在學校老師身上,因為老師本身也是社會的人。老師要練就一身本事,要能做到離開現在的學校也能找到更好的學校工作的能力;學校要能離得開老師,要不斷的淘汰不稱職的老師,并招納優秀的新老師。所以,學校不是某些能力差的老師的避風港,而是能力強的老師的冶煉爐。只有通過不斷地淬煉,老師才能百煉成鋼,才能在學校立足,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年屆五十的老師,每天也要梳洗打扮,以光彩照人的姿態出現的學生面前,精神矍鑠地給學生講課。千萬不能像那些還不到四十歲的老師,評上了高級教師,并且有了一點名氣,出了幾本書,就在學校擺起老資格。頭發不梳理,胡子也不刮,見了領導也愛答不理。這類死豬不怕開水燙的老師,究竟能在學校蹦

篇3:經驗交流做合格教師從叫出學生名字開始

前兩天去聽學校一位上崗不久的青年教師的課,發現她提問的方式竟然是指著一個學生說:“這位男生請回答這個問題?!?/p>

課后交流的時候,我問她為什么提問的時候不叫學生的名字,她很自然地說:“我不知道他叫什么啊。”我更是吃驚,從去年秋天接手這個班到現在差不多一年的時間,一個每天都要給這個班上課的老師竟然還這么坦然地說不知道學生的名字?聽到我的困惑,這個年輕教師更是說:“我每天都要備課、上課、改作業,還有其他那么多的事情要做,我教的兩個班還都這么多人,我怎么可能知道每一個學生的名字呢?”我問她:“孔子早在兩千多年之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她說:“我當然知道了,但這和知道學生的名字有什么關系呢?”我很震驚,連學生的名字都不知道,怎么能夠做到因材施教?

從教二十年來,每接手一個新班,我都是盡自己最大能力在最短的時間內叫出每一個學生的名字。上學期開學,我任課的兩個班級127名學生,我在不到三周的時間幾乎能準確叫出所有學生的姓名。上面那位年輕教師所說的事我也一件都不能少做,那么我是如何做到的呢?真的是像那個老師說的是因為我記性好嗎?我覺得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我用心。

接手新班,我會要求學生將座次表貼在講臺上,上課時發現比較活躍或者有突出體貌特征的孩子,我及時查看座次表,首先記住他們的名字。批改作業時,發現完成情況較好的或字體比較漂亮的學生,我會把他們的作業本單獨留下來,課前將他們叫到講臺上,既及時表揚了學生的成就,也悄悄記住了學生的名字。對于剩下的成績中等,課堂表現平平的學生,我采取的方法一是親自發作業本,每次記住兩排的學生;另一個是課后和他們談話,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興趣愛好和以往的學習情況,告訴孩子放下過去的成功或失敗,抓住一個新的開始,做成自己想要的模樣。談話之后學生的姓名自然就留在了腦海中,同時師生關系也更加親近。

美國著名政治家吉姆法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