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全國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實驗經驗交流:加強教學反思促進教師發展

全國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實驗經驗交流:加強教學反思促進教師發展

2024-08-01 閱讀 1121

全國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實驗經驗交流:加強教學反思促進教師發展

我校自20**年使用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至今已經六年了。在這六年中,學校教師積極參與課程改革的實驗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校的課程實驗與我們申報的自治區級課題《運用反思性教學,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相結合,教師在新課程的實驗過程中,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努力實現“以反思促進教學,以反思成就教師,以反思發展學校”的目標。

一、加強領導,優化課改管理

學校成立反思性教學領導小組,加強對課程改革的領導與實施,周密制訂課改工作計劃。學校領導經常深入課堂進行調查、研究、指導,并注意加強對課改年級的調控、管理工作。每一個課改年級均派一名學校領導指導教師開展課改工作,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學校還注意營造有利于教師自我反思的文化環境,充分重視教師時間資源的挖掘和利用,盡量避免占用教師的有限時間,并努力創造各種條件大力支持教師開展反思性教學實踐活動,將反思進行到底。

二、強化培訓,轉變教育觀念

課程標準規定了各學科、各學段的不同培養目標,對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教學行為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通過組織學習課程標準,教師們明確了理念、角色、行為的變化勢在必行,明確了教學改革的路徑。同時,學校組織教師學習有關反思性教學的理論文章,了解反思性教學的背景、特點、目標、意義等,進一步明白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通過培訓、學習,教師們不但了解反思性教學理論,而且愿意投入實踐,在實踐中深化認識,提升教學能力,促進學生發展。

三、大膽探索,不斷調整充實

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在課改初始階段,我們要求教師形成教學反思的意識:首先讓教師對本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收集整理,填寫在專用的教學反思記錄本的“問題集錦”中;然后選出本周教學中最精彩的片段寫在“精彩回眸”中;第三部分是反思一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思考存在問題的原因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措施。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之后,我們認識到這樣的教學反思還缺少評價與反饋的內容。這種評價與反饋有教師自我的,有來自學生對老師的,對教師的自我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于是,我們又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評價與反饋的內容。

又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們發現現行的教學反思內容比較分散,沒有集中、明確的關注點,所以問題的研究難以深入,對教師改進教學所起的作用不明顯。于是,我們對現有文本做了及時調整,不設定具體的板塊讓教師們填寫,而是建議大家從反思的關注點、情境描述、情境分析、困惑與反饋等幾個方面進行反思,給教師留有合適的自主創造的空間。

四、認真總結,形成實驗策略

經過全體實驗教師的共同努力,學校初步探索出一套科學的反思方法,提高反思性教學實踐的效率。

反思總結法。它是反思性教學實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是總結自己或他人在教學實踐活動中的經驗與教訓的方法。

教學實踐活動前的反思。這種類型的反思主要在備課階段進行,它有助于發展教師的教學智慧。過去,我們的教師備課主要存在兩種不良的傾向:一是照搬現成的教案,以“他思”取代“我思”,不考慮自己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二是一些有經驗的老教師在備課時,過分依賴多年積累起來的教學經驗,不注重反思,憑原有的經驗設計教學方案,有的甚至照抄以往的備課筆記。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先要對過去的經驗進行反思,使新的教學設計建立在對以往經驗與教訓進行思考的基礎上。例如,想一想自己或其他教師以前在教授這一教學內容(或相關內容)時,曾遇到哪些問題?是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決的?效果如何?根據自己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預測學生在學習這一教學內容時,可能會遇到哪些新問題?針對這些新問題,可采取哪些策略和方法?在反思過去經驗與教訓的基礎上,再寫出教學設計方案。教學實踐活動前的反思,一是可以增強教學設計的針對性,二是可以逐步培養教師良好的反思習慣。

教學實踐活動中的反思。課前的教學設計方案是否合理,還需要經過教學實踐的驗證。教學實踐活動中的反思,直接指向課堂教學,主要解決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涉及以下幾方面的內容: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礙?如何機智地處理這些問題?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出現爭議時,如何處理?當提問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該生不能按計劃時間回答問題時,如何調整原先的教學設計?學生在課堂上討論某一問題時,思維異?;钴S,如果讓學生繼續討論下去,就難以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針對這種情況,如何進行有效的調控?實踐證明,課中有效的反思,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請看下面我校教師一則課中反思的案例:今天準備講評練習卷,我提前把批改后的卷子發了下去。上課時發現,不少學生拿著卷子交頭接耳。于是幾個學生舉手說:“老師,這道題您改錯了。一千克雞蛋約8個,我認為是對的。”“我填的約是22個,我認為也是正確的!”“老師,我在店里幫媽媽賣過雞蛋,確實有特別大的,也有小的?!?.....面對學生的各種意見,教師有些始料不及。于是趕緊說明:“我們只是考慮一般情況,答案可以填12~20。”可是學生不依不饒:“那特殊情況也有的,我在電視上就看過,有一種雞下的蛋很大?!薄皩?,《中國少年報》上也有過介紹?!睂W生依然堅持己見。教師靈機一動,說:“那么給大家一次機會,如果你能找到有關的資料證明你的答案也是對的,老師就給你加分?!睂W生歡呼起來。第二天,他們找來了各種“證據”,有的跟著家長去菜市場實地調查,有的從網上、課外書上找來了答案。在這一“證明”的過程中,學生搜集、獲取信息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學生對問題的認識有自己的見解,而不再將教師當作權威。

教學實踐活動后的反思。這一階段的反思主要是教師在課后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思考性回憶,包括對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學生的表現、教學的成功與失敗進行理性的分析等。例如,當課堂氣氛沉悶時,是如何進行有效調控的?哪些教學環節沒有按計劃進行?為什么?在授課過程中,是否出現了令人驚喜的“亮點”環節,這個“亮點”環節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假如再教這個內容,教學方案還可以作怎樣的更改?等等。

錄像反思法。錄像反思法是通過錄像再現自己的教學實踐,反思主體以旁觀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的方法。這種反思方法能起到“旁觀者清”的效果。

檔案袋反思法。檔案袋反思法則是以專題為反思線索對教學實踐進行反思,包括課堂提問的形式是否多樣,課堂提問的內容是否是課堂的重點、難點,對某學生提問的形式、難度是否符合該學生的實際能力等等。

在運用這種方法時,首先要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確定反思的專題,并進行分類,如創新教育類、轉化差生類、課程開發類等。然后在每個專題下,由教師本人通過回憶與反思,記錄自己在教學觀念、教學行為等方面的變化以及自己尚需努力之處。檔案袋建立的過程是教師對已有經驗進行整理和系統化的過程,也是教師自我反思、自我評估、自我教育的過程。

交流反思法。交流反思法可以就某一問題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也可以是在聽完某教師的一堂課以后,針對這堂課而進行交流。這樣可以反觀自己的意識與行為,了解其他人與自己不同的觀念,進而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這種方法類似于我們平常采用的專題性的研討會。其操作程序為:

(1)執教者圍繞研討專題上課,其余教師帶著問題聽課。

(2)執教者闡述自己教學設計的主要內容以及這樣設計的理論依據。

(3)執教者與其他聽課教師展開對話,產生思維碰撞。

(4)執教者根據討論結果重新修改、完善教學設計方案,并寫出反思性總結。

以上反思方法進行反思性教學實踐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相互結合使用。

五、喜獲豐收,品味實驗喜悅

課改實驗給學校帶來了旺盛的生命力。學校形成了以科研促教學的特色,教育質量不斷提高。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念正在形成,課堂教學體現了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師生之間建立起共同發展、平等的師生關系。學?,F涌現出城區級以上優秀教師30人,市級優秀教師15人,全國園丁工程A類教師1人、C類教師2人。教師獲區級以上獎600余人次。學生獲區級以上各類獎項700余人次。

實驗開展以來,對于反思性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我們經歷了從陌生到初步了解的過程,雖然在實踐與探討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困惑甚至盲點,但是我們相信,在全體教師的努力下,憑借對反思性教學的正確認識與執著追求,我們的課改實驗一定會取得成功。

篇2:全國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實驗經驗交流:在實踐中探索在改革中進取

全國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實驗經驗交流:在實踐中探索在改革中進取

隨著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實驗的不斷深入,我校教師的教學觀念得到更新,學生的學習方式逐步改善,課堂煥發了生命的活力。在幾年的實踐中,我們著力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備課改革,“低耗高效”顯智慧

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由過去的教書匠變成既要教書又要進行教學研究的研究者。就備課而言,過去那種“抄教參,寫詳案”的做法,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教師的嚴重負擔。為了使教師從煩瑣機械的重復勞動中解脫出來,學校教師在校領導的直接指導、參與下,就如何進行“低耗高效”的備課進行了多次研討,最后達成共識:備課并不等于寫教案。備課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它既包括我們日常所說的寫教案,更包括對課程的理解,對教育教學的思考,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情感態度的培養,學生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因而,新課程理念下的“備課”應是大于“寫教案”的一個概念。而撰寫教案也應有兩種主要形式:一種是書面教案,一種是心中的教案。教案質量的高低不取決于字數的多少而取決于教案實用與否,是否符合教學實際,是否能使教學取得理想效果。因此,教師編寫教案,具體表現形式應隨實際需要、個人特點來確定?;谶@種認識,我們認為:備課的管理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優秀教師在編寫教案時可將自己的“心案”提綱挈領加以整理,撰寫“簡案”。這樣一來,這些教師就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指導后進,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第二個層次,教學能力較強的教師在編寫教案時給予適當的自由度,根據自己對課時內容的把握,既可寫詳案,也可寫簡案,把側重點放在撰寫教學反思上。第三個層次,剛走上工作崗位不久的青年教師,由于經驗不足,對課堂教學的組織、調控,對教材的把握等容易顧此失彼,因此應該寫“詳案”,進一步把握教材,了解學生,促進自身專業成長。

二、課堂教學,避免形式主義求實效

課程改革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但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風順、一蹴而就。很多教師在實踐中反映出了一些對新課程理念認識上的誤區。每次我們觀摩校內外教師的課堂教學展示后,都會組織評議,這有效地引發了教師群體對課堂教學深層次問題的思考。在一次次的實踐、交流、碰撞中,我們走出了重“探究”輕“接受”、重“過程”輕“結果”、重“主體”輕“主導”、重“民主”輕“秩序”、重“預設”輕“生成”、重“合作”輕“價值”、重“媒體”輕“實效”、重“肯定”輕“否定”等理解和實踐上的誤區,更清晰地認識到平實、真實、扎實、厚實的教學才是真正有實效的教學。

三、課題研究,夯實教學基礎求品位

學校除了承擔省市級的立項課題研究外,還以年級組為單位,扎實開展圍繞年級教學內容擬定的小課題研究活動。這些課題切入口小,緊密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有益于教師在實踐和交流中互相學習,互相借鑒。非常巧合的是,本學年我們各年級組都不約而同地以加強和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為研究專題,從而使各年級的研究恰好互相照應,形成了一個系列。由此啟示我們,今后校本教研可圍繞一個專題,分散到各年級,從而逐漸形成覆蓋整個小學數學知識內容的教研成果,為今后的教學儲備豐厚的教學資源。

值得一提的是,各位教師在集體研討的同時,更多地將教學交流滲透在日常教學中。在看似隨意的氛圍中,教師們進行豐富而深層次的研究,涉及教材的處理,課堂的調控,策略的探討,問題的解決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彼此經驗共享,智慧互補,不矯飾,不藏拙,切實而有效,真誠而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