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識字4》教學反思

《識字4》教學反思

2024-08-01 閱讀 4065

《識字4》教學反思

識字4是一篇用“詞串”形式識字的課文,圍繞兒童在野外采集昆蟲標本的內容,將一組詞語組成韻文。教學時,我首先啟發學生從整體上觀察圖畫,圖上畫有哪些景物,小朋友們在做什么,他們又是怎樣做的?我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認識各種昆蟲,理解所學詞語。本課的詞語中,一半是昆蟲名,學生都比較熟悉,所以我沒有在理解字義上花多少功夫,而是結合插圖和調集學生的生活經驗,把詞語跟它所表示的昆蟲形象聯系起來,重點放在正確、流利地誦讀詞語上,在反復誦讀中體會韻文的特點,產生審美體驗。

在教學一開始,我利用學生愛玩的心理特點,創設教學情境:小朋友,今天老師帶大家去一個郊外游玩,一下子激起了學生的參與欲望。利用多媒體中歡快的歌曲、美麗的景色創設一種愉悅的郊游情境,讓學生輕松愉快地進入學習。然后,多彩的畫面又吸引著學生去觀察,去發現,并讓他們展開豐富的想像。接著我將課文插圖用課件展示在黑板上,學生眼睛亮起來了。廣闊的田野,綠幽幽的樹林,五彩繽紛的花叢,學生一下子走進了美麗的大自然,走進了多彩的昆蟲世界。這一環節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參與欲望更高了。

詞串教學中,通過創設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這一情境,出示了情境圖,讓學生從圖畫中體會到大自然的樂趣,在學生的自主學習出示相應的詞語,教師通過圖畫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然后連詞成串,我根據詞串特點靈活的進行各種形式的指導朗讀,并交給學生方法。如:在讀第一、二行詞串時,在指名讀效果不是很好的時候就加以范讀,看學生聽得那么認真,我趁熱打鐵把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交給學生,學生掌握了方法后比之前讀得好多了。在學完6種昆蟲后,我讓孩子進行說話練習,“我認識了好多小昆蟲,有--,有--,還有--。”對于剛入學的學生來說,給予一個句式,使他們的表達規范、完整,并力求具體,可為他們以后的口頭表達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年級的孩子對小昆蟲都比較感興趣,所以在上《識字4》之前我就讓孩子去了解一些關于小昆蟲的知識,可以去問家長,也可以自己到課外書上去找,或者上網查詢,都可以。孩子們聽到這個作業后,都很興奮,紛紛說要多找一些小昆蟲的資料。課堂上,我在教學后兩行詞語時,讓孩子為大家介紹介紹這些小昆蟲時,他們的小手都舉得高高的,說起來也是頭頭是道,眉飛色舞。說著說著,他們竟介紹起書本以外的一些小昆蟲了,什么蟈蟈、瓢蟲、螢火蟲、屎殼郎、蒼蠅、蜘蛛、蜈蚣等等,聽的孩子也是津津有味。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1.指導孩子寫字的時間僅5分鐘,時間不夠充溢,孩子們書寫后沒有能讓孩子再對照字帖改改.2.在指導孩子們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范方讀得還不夠..這將是我后期工作的重點,力爭做到揚長避短..

篇2:發揮學生識字主動性實踐與反思

發揮學生識字主動性的實踐與反思

【摘要】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學的難點。這一階段,學生識字如何、養成怎樣的識字習慣和能力,對今后的識字及整個語文學習影響很大。本文認為,識字過程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識字和用字相結合的方法,開展識字教學。

【關鍵詞】

識字;主動性;培養

下面從以下三個教學案例中來談談識字教學。

案例一:我們還要認名字

今天早讀課時,有幾個小朋友讀得特別認真,我靈機一動,隨手在黑板的右上角開辟了一塊表揚欄,把讀書認真的幾個小朋友的名字寫在了里面,并讓受到表揚的小朋友站起來,領著其他小朋友讀兩遍。小朋友們可開心了,讀得非常認真,尤其是名字被寫上黑板的孩子們,興奮得上臉放光,聲音比平時高出好幾倍。這時,我又說:“現在誰能把黑板上的10個名字都認出來,老師也你的名字寫在表揚欄里。”教室里立刻小手如林,還不時傳來“嗯”“嗯”的叫喊聲。10分鐘后,我說:“今天早上的識字到此結束。”哪知道孩子們不肯罷休,七嘴八舌地要求道:“我們還要認名字!”我看孩子們興致正濃,就又表揚了幾個發言積極、認字快的小朋友,并把他們的名字寫了下來。不一會兒功夫,孩子們竟然認識了35個小朋友的名字,隨著早讀的下課鈴聲,教室里傳出一片意猶未盡的嘆息聲。

案例二:我們會讀書了

師:小朋友們,從現在開始,你們就是小學生了。(板書:小學生)跟老師讀

篇3:語文《識字一》教學反思

語文《識字一》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時本學期的第一節課,所以設計的時候我注意了一下。主要是一下幾點。

1.對教材理解到位,分析清楚,處理恰當。

教學設計突破了一般的按照課文順序逐詞教學的線性結構,力圖充分調動學生的感知能力,從學生的“看”、“聽”角度出發,將文中詞語大致分為兩類。這樣看似無序的8個描寫春景的詞語,沿著學生感知的河流緩緩淌出,從分述的“所見”(“柳綠花紅”、“冰雪融化”、“百花齊放”)到“所聽”(“泉水丁冬”、“百鳥爭鳴”),再到整體(“春回大地”、“萬物復蘇”),不僅體現了教學的邏輯,也順應了情感升華的過程。

2.尊重識字教學規律,務實有效。

教者考慮到了兒童識記的一般規律,注意讓兒童在語境中識記,按先整體后部分再回到整體的順序來讓他們識記,同時注意多種形式復現和鞏固。顯然,設計者注意了如何提高識字效率的問題。本設計務實,指導具體,力圖做到認得清,讀得準,寫得好。

再接再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