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教學反思:游戲識字
識字教學反思:游戲識字
識字教學的“機械化”,枯燥無味,很輕易引起學生的厭煩情緒,從而影響學習效果。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表現。在教學中,我嘗試設計各種與生字聯系起來的游戲,引起學生的學習愛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有效地進步識字教學的質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
(1)編字謎識字
學生識字量的積累需要多次重復,強化記憶。這個過程雖不復雜,但往往枯燥。在進行二年級識字教學時,我經常根據字的外形或意義編成字謎,讓小朋友往猜,往讀,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進步識字愛好。比如,我教"毯"字,謎面編成"一堆毛,兩把火,躺在上上面很熱和"。小朋友猜對后,愛好來了,我趁機教"店"字謎,編成"慶而不大,站而不立,街邊一間房,天天顧客忙"字謎,小朋友猜對"店"字謎后,學習愛好更大。再如,我教"講"字,問小朋友:"誰能給這個字出一個謎面,請大家猜猜?"這樣小朋友的思維得以發展。經過不斷啟發,小朋友們編出了很多字謎,如"兩人坐在地上",答案"坐";"小時四條腿,長大兩條腿,老了三條腿",答案"人";"筆"字,"上邊竹子下邊毛,寫字畫畫離不了";"田"字,"四周不透風,十字在當中";"回"字,"四周不透風,口字在當中"等等,這樣快樂的教學情境,使學習生動活潑,喚起兒童的學習愛好。
(2)玩游戲識字
如在教學形聲字時把偏旁和獨體字寫成很多卡片分給每個學生,請某個學生舉著手里的偏旁先站到講臺上來。如“女字旁”站上來,問誰來和我做朋友?下面就會有好幾個小朋友上來和他站一起,如“子”“馬”“乃”“生”“未”“且”等,上來要說:“我和女字在一起我們是媽,媽媽的媽”;“我和女字在一起我們是好,好人的好”......教學形近字也這樣玩著學,如獨體字相同偏旁不同的幾個字,請某個同學舉著獨體字站在講臺上,其他拿偏旁的同學上來和他做朋友,輪流上來湊字,即是是換偏旁練習,鞏固了這樣的形聲字。
(3)編童謠識字
童謠或謎語,內容簡單,有的押韻,讀起來瑯瑯上口,饒有興味,一旦記住便永久難忘。為低齡兒童喜聞樂見。我平日教學中留意捉住字的特點編一些通俗易懂的童謠,"如"磨"編成"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左方,一對孿生樹,長在石頭上"如此一編,易學易記,妙趣橫生。
(4)加減法識字
在教學識字中,我出一些花樣翻新的練習來"考考"學生,激發求知欲,強化記憶。例如"門+口=?"(問)、"早+草頭=?"(草)。"草-草頭=?"(早)與此同時,讓學生自己照樣子編題來考考老師,如"坐-土=?"(從)、"三點+同=?"(洞)"立+日=?"(音)等,在課堂開展競賽,幫助學生記牢字形。
此外,我在教學中還常用的游戲有:開火車(各種形式)、接龍,摘蘋果,放鞭炮,叫號,猜字,排字,搬磚頭,舉字......多種多樣的游戲給學生帶來了樂趣也使他們記住了生字。
篇2:發揮學生識字主動性實踐與反思
發揮學生識字主動性的實踐與反思
【摘要】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學的難點。這一階段,學生識字如何、養成怎樣的識字習慣和能力,對今后的識字及整個語文學習影響很大。本文認為,識字過程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識字和用字相結合的方法,開展識字教學。
【關鍵詞】
識字;主動性;培養
下面從以下三個教學案例中來談談識字教學。
案例一:我們還要認名字
今天早讀課時,有幾個小朋友讀得特別認真,我靈機一動,隨手在黑板的右上角開辟了一塊表揚欄,把讀書認真的幾個小朋友的名字寫在了里面,并讓受到表揚的小朋友站起來,領著其他小朋友讀兩遍。小朋友們可開心了,讀得非常認真,尤其是名字被寫上黑板的孩子們,興奮得上臉放光,聲音比平時高出好幾倍。這時,我又說:“現在誰能把黑板上的10個名字都認出來,老師也你的名字寫在表揚欄里。”教室里立刻小手如林,還不時傳來“嗯”“嗯”的叫喊聲。10分鐘后,我說:“今天早上的識字到此結束。”哪知道孩子們不肯罷休,七嘴八舌地要求道:“我們還要認名字!”我看孩子們興致正濃,就又表揚了幾個發言積極、認字快的小朋友,并把他們的名字寫了下來。不一會兒功夫,孩子們竟然認識了35個小朋友的名字,隨著早讀的下課鈴聲,教室里傳出一片意猶未盡的嘆息聲。
案例二:我們會讀書了
師:小朋友們,從現在開始,你們就是小學生了。(板書:小學生)跟老師讀
篇3:語文《識字一》教學反思
語文《識字一》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時本學期的第一節課,所以設計的時候我注意了一下。主要是一下幾點。
1.對教材理解到位,分析清楚,處理恰當。
教學設計突破了一般的按照課文順序逐詞教學的線性結構,力圖充分調動學生的感知能力,從學生的“看”、“聽”角度出發,將文中詞語大致分為兩類。這樣看似無序的8個描寫春景的詞語,沿著學生感知的河流緩緩淌出,從分述的“所見”(“柳綠花紅”、“冰雪融化”、“百花齊放”)到“所聽”(“泉水丁冬”、“百鳥爭鳴”),再到整體(“春回大地”、“萬物復蘇”),不僅體現了教學的邏輯,也順應了情感升華的過程。
2.尊重識字教學規律,務實有效。
教者考慮到了兒童識記的一般規律,注意讓兒童在語境中識記,按先整體后部分再回到整體的順序來讓他們識記,同時注意多種形式復現和鞏固。顯然,設計者注意了如何提高識字效率的問題。本設計務實,指導具體,力圖做到認得清,讀得準,寫得好。
再接再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