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工作經驗交流:教師的心理問題
教師工作經驗交流:教師的心理問題
1、教師心理問題的原因探討
1)教師所承擔的多重角色所帶來的心理沖突是造成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原因。
教師工作的性質決定了教師要扮演多重角色:他們是知識的傳授者和學生活動的管理者,對學生起著教育管理的責任;他們是學生父母的代理人,在一定時間要負責照顧學生;他們是學生的朋友,是學生的心理治療者,需要與學生平等地交流思想和感情;他們又是人際關系的交往家,需要與其他教師、學生家長、學校領導打交道;同時,他還要在學校之外,在家庭中充當各種角色,為人父,為人母,為人子,要應付自己家庭生活中的多種人際交往。多方位的角色轉換容易造成教師的心理矛盾和沖突,造成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不能很好地轉換角色,使得有的教師不能處理好多種關系,加重了心理負擔。
2)來自生活和工作的多重壓力,是形成教師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深入,隨著黨和國家對教育事業的重視,社會和家長對教育的期望值日益增長,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使廣大教師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競爭。為應付來自學校社會升學的壓力,來自責任心和時間緊迫感的壓力,來自高付出與低收入的壓力,來自用人制度改革,教師面臨落聘、下崗的壓力,教師就像根始終繃緊的弦,在超負荷地工作,這使教師患有比一般人更多的心理障礙:自卑心態嚴重,嫉妒情緒突出,焦慮水平偏高,神經質、抑郁癥和失眠時有發生等。
3)教師自我心理調控能力的不足與心理問題排解、疏導渠道的缺乏是教師心理問題嚴重的又一原因。
以往,談到心理健康,人們首先會想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卻很少想到教師也有心理健康問題。人們往往只重視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只強調教師的奉獻精神與責任感,而忽視對他們心理健康的維護。教師心理服務機構的空白,教師心理健康知識的缺乏,使教師的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調整與治療,從而也使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因此出現偏差。
2、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
1)關注心理健康,創設良好環境。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應充分認識到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學校領導要轉變管理觀念,發揚民主,關心教師,為教師創設寬松、和諧的工作環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要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使教師在學生的成長中體驗工作的成就感;千方百計為教師解決生活困難,解除教師后顧之憂;配備心理保健工作者,定期舉辦心理健康講座,指導教師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論知識,促進教師心理健康。
2)增強心理保健意識,掌握心理調適方法。教師要有心理保健的意識,要認識到心理健康要靠自己維護,一切外部的幫助都是間接的,心理醫生能做的也只是“助人”。因此,教師應善待自己,幫助自己,要掌握心理調適方法,來維護心理健康。
(1)要正確地了解自己,確認自我價值,并接受自己。古人早有明訓:“人貴有自知之明”,“天生我才必有用”等等。很多教師由于自我認知偏差,不能正確把握自己,帶來諸多心理問題,甚至形成心理疾病。因此,如果一個教師能正確認識自我,接受自我,揚長避短地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就能提高自己的心理成熟度,并體現自身的價值。
(2)調節情緒,保持心理平衡。現代心理學心身研究認為,情緒在心理疾病中具核心作用。積極的情緒對健康有增力作用,而消極的情緒不僅對健康有減力作用,且易導致人的心理障礙。而教師面對繁重的工作,復雜多變的教育對象,迅速變化的世界,難免會帶來各種各樣的消極情緒反應,如不及時疏導,不僅影響自身,更會投射到學生身上。當教師心懷不良情緒時,可一試情緒調節法,以保持心理平衡。如采用“阿Q”式的精神自慰法;通過體育鍛煉、聽音樂等活動的合理渲泄法;轉換思維方式,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的認識調適法等。
(3)建立良好人際交往圈。心理學家早就指出,人類的心理適應就是對人際關系的適應,具有良好人際關系的個人心理健康水平愈高,對挫折的承受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就愈強,在社會生活中也就愈成功。因此教師要學會與人交際,善于與人交際,將自己和諧地融于社會之中,保證健康的心理。成功的教師往往是樂于和學生及他人交往的,尤其是善于與學生打交道的教師。教師應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4)積極進取,努力工作。心理健康水平較高的個體,其重要特點是具有積極的進取精神。他們在工作中盡可能發揮自己的個性和聰明才智,并從工作的成果中獲得滿足和激勵。也只有熱愛自己的教育工作,把工作當作樂事而不是負擔的教師,才能夠保持健康的心理。
3、教師具備的心理素質
1)要有敏銳的感受力,能對學生學習、生活中的變化明察秋毫,及時做出反應,這種敏感性還會促使教師時刻關注外界新知識、新信息,不斷充實自己。
2)教師要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教育的環境不會始終不變,教育對象也不會完全相同。教師必須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具有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同時教師若能將創造性的思維引入到教學中,必然會促進學生創造力的發展。
3)教師要具有較高的“情商”。即教師對自己的情緒有良好的調節和控制能力。教師做為社會中的一員,也會同常人一樣,經歷各種挫折、打擊,也會有喜怒哀樂各種復雜的情緒體驗,但其中消極的情緒是不宜帶入課堂的,所以教師必須學會情緒的調控,以良好的心境進入角色。
4)具有堅強的意志品質。教學是一復雜的過程,人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如果缺乏堅韌、百折不撓、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質,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5)具有較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創造出和諧的工作氛圍,友好、互助的同事關系能減輕工作中的巨大壓力。
6)能主動地適應和改善新環境,熟練地進行角色轉換等。
篇2:經驗交流教師工作四把抓手
教師職業不是終身職業,盡管大多數老師能在教師崗位上堅持到退休,但我也親眼見過一些老師的教師工作中途夭折。有的是被末位淘汰,有的是被“勸退”,也有一些不知什么原因,自己稀里糊涂就辭職了。教師職業不是鐵飯碗,高級教師也不是鐵交椅,公辦教師更不是免死金牌。要想在教師崗位上工作到退休,需要老師持續不斷地努力。今天,筆者與各位老師談一下教師工作中的四把抓手,希望對老師們有所啟發。
一、靠原則做事
有些老師和我抱怨,說自己的領導在大會上沒有點名的批評他,盡管沒點名,可是其他老師都猜出來領導是批評他,弄得他沒面子。他反思自己的被批評的地方,覺得無關緊要,不是大錯誤,可能是很多老師普遍犯的錯誤。他想不明白,為什么領導單單是針對他呢?我對這個老師說,你是不是在其他方面不講原則,犯了錯誤。這個老師聽了我的問題中之后,就不再做聲了,默認自己經常犯原則性錯誤。
其實,很多老師都會犯原則性錯誤。如,一次優質課比賽,本來是應該是自己同事中的某位老師參加比較合適。可有的老師為了自身利益,采用不光彩的手段去運作,結果讓自己參加了。就這件事,雖然領導和同事都沒有說什么,可是在其他方面,自己可能會受到排擠和打壓。一位老師不按原則做事,可能會給自己帶來一些潛在的不利影響,給自己工作帶來阻力。上班時間偷著溜了,值班期間不在崗位,這些事情盡管沒有被領導抓個現行,可是領導對你的行為卻是心知肚明,雖不能按紀律在處分,但你卻給領導留下了非常差的印象,讓自己在其他方面陷入被動。
在很多地方,有償家教雖被明令禁止,可是在沒有被舉報的情況下,很多老師卻都在偷偷地做有償家教。有的老師看著別的老師“明目張膽”的做有償家教,自己竟然放開膽子在班上逼著自己的學生上自己辦的輔導班,結果卻被學生舉報了。有的老師覺得學業水平考試不如高考嚴格,覺得很多學生都在抄襲,自己監考監得松一些沒什么問題。可是,自己考場的學生作弊被巡視領導發現,不但處罰了學生,也通報并處分了監考老師。所以,不按原則做事,而是憑感覺做事,可能讓自己吃虧,而且是吃大虧。
國家的法律制度、政府的政策條文、學校的工作紀律等,都是我們每個老師工作原則,這些原則性的問題,沒有討論的余地,也不需要討論,普通老師只能服從。哪位老師若是對原則指手畫腳,那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找倒霉。服從原則,而不是質疑原則,是教師工作最基本的原則,是教師能保住工作崗位的最基本的原則。
二、用結果交換
學校有很多機會,當班主任、當備課組長,公派外出培訓,各種評先選優,職稱評審等等,這些機會有的老師有,有的老師沒有,有的老師機會多,有的老師機會少。那些機會少,甚至沒有機會的老師,總覺得是領導偏心,總覺得里面有不可告人的勾當,實則不然。領導是按每個老師的工作業績來分配各種機會的,你的工作業績高,你的機會就多,你的工作業績低,機會就少,你沒有工作業績,你就沒有機會。
教師的工作業績主要指的是教學成績。有的老師感覺自己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可是教學成績在學校倒數第一,那最終的結果是在學校可能沒有什么機會了。可能這樣的老師文章寫得很好,在雜志上有很多發表文章的機會,但對于一個以學生為本的學校來講,學校的看待老師的工作業績不是發表文章,而是教學成績。領導也會認同這樣的老師有文采,是個寫作人才,但領導不會把學校的機會給這樣的老師。這類老師想要在學校得到機會,那就得努力地提高教學成績。教學成績很好,文章寫得又很棒,這才是錦上添花。否則,可能是本末倒置。如果這類老師還希望用寫文章的結果來換取學校的機會,這類老師可能是癡心妄想。學校的大多數機會,只能靠教學成績的優秀結果來換取。領導不會偏心,只要你的教學成績優秀,你就會得到很多機會,還有可能順利當上領導。
每一位老師,無論你的學歷有多高,無論你的能力有多大,無論你的年齡有多大,無論你曾經為學校做過多大的貢獻,就當下的學校的各種機會,你只能用當下的工作業績來交換。你以前的工作業績,可能讓你在以前獲得了很多機會。當下的機會,只能依靠你當下的業績。所以老師們,要永葆青春,你在工作崗位上的每一個機會,都是公平競爭的結果。
我見過很多自認為能力很高的老師,在學校卻郁郁不得志。原因很簡單,這些老師想用教學成績以外的結果來換取學校的機會,可是領導不換,這些老師就覺得領導不公平,覺得領導故意欺負他。而實際原因是,他自己從參加工作之日起,就沒弄明白游戲規則。
三、社會人心態
盡管我們的學校是事業單位,教師工資水平一般,但是各方面都有保障。教師的工作相對其他工作來說,也比較穩定,教師的流動性較小。在這種情況下,有些老師慢慢地滋生了自由散漫的作風。工作中不求上進,業務上不求聞達,養尊處優,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可以這樣說,我們現在有很大一部分在職在編的老師,如果與那些剛畢業的大學生一起競聘,一定會失敗。只不過因為早畢業幾年,早謀到了教師職業,才在學校倚老賣老,想讓領導和同事凡事論資排輩。
學校要想充滿活力,必須能者上,不能者下。那些在其位,而不謀其責的老師,遲早會被淘汰。學校老師死氣沉沉,甚至是烏煙瘴氣,學校哪來的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社會上的淘汰機制,競爭機制,必須也用在學校老師身上,因為老師本身也是社會的人。老師要練就一身本事,要能做到離開現在的學校也能找到更好的學校工作的能力;學校要能離得開老師,要不斷的淘汰不稱職的老師,并招納優秀的新老師。所以,學校不是某些能力差的老師的避風港,而是能力強的老師的冶煉爐。只有通過不斷地淬煉,老師才能百煉成鋼,才能在學校立足,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年屆五十的老師,每天也要梳洗打扮,以光彩照人的姿態出現的學生面前,精神矍鑠地給學生講課。千萬不能像那些還不到四十歲的老師,評上了高級教師,并且有了一點名氣,出了幾本書,就在學校擺起老資格。頭發不梳理,胡子也不刮,見了領導也愛答不理。這類死豬不怕開水燙的老師,究竟能在學校蹦
篇3:經驗交流做合格教師從叫出學生名字開始
前兩天去聽學校一位上崗不久的青年教師的課,發現她提問的方式竟然是指著一個學生說:“這位男生請回答這個問題。”
課后交流的時候,我問她為什么提問的時候不叫學生的名字,她很自然地說:“我不知道他叫什么啊。”我更是吃驚,從去年秋天接手這個班到現在差不多一年的時間,一個每天都要給這個班上課的老師竟然還這么坦然地說不知道學生的名字?聽到我的困惑,這個年輕教師更是說:“我每天都要備課、上課、改作業,還有其他那么多的事情要做,我教的兩個班還都這么多人,我怎么可能知道每一個學生的名字呢?”我問她:“孔子早在兩千多年之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她說:“我當然知道了,但這和知道學生的名字有什么關系呢?”我很震驚,連學生的名字都不知道,怎么能夠做到因材施教?
從教二十年來,每接手一個新班,我都是盡自己最大能力在最短的時間內叫出每一個學生的名字。上學期開學,我任課的兩個班級127名學生,我在不到三周的時間幾乎能準確叫出所有學生的姓名。上面那位年輕教師所說的事我也一件都不能少做,那么我是如何做到的呢?真的是像那個老師說的是因為我記性好嗎?我覺得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我用心。
接手新班,我會要求學生將座次表貼在講臺上,上課時發現比較活躍或者有突出體貌特征的孩子,我及時查看座次表,首先記住他們的名字。批改作業時,發現完成情況較好的或字體比較漂亮的學生,我會把他們的作業本單獨留下來,課前將他們叫到講臺上,既及時表揚了學生的成就,也悄悄記住了學生的名字。對于剩下的成績中等,課堂表現平平的學生,我采取的方法一是親自發作業本,每次記住兩排的學生;另一個是課后和他們談話,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興趣愛好和以往的學習情況,告訴孩子放下過去的成功或失敗,抓住一個新的開始,做成自己想要的模樣。談話之后學生的姓名自然就留在了腦海中,同時師生關系也更加親近。
美國著名政治家吉姆法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