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經驗交流:教師如何指導學生提高聽課效率
教學經驗交流:教師如何指導學生提高聽課效率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聽課顯然也是學生學習的中心環節,因此,教師指導學生掌握有效的聽課方法、提高聽課效率,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充分做好課前準備
(一)做好知識上的準備--課前頂習
知識上的準備主要是新課涉及到的有關書籍。知識的復雜準備與新知識的預習準備,對新知識的預習應主要抓住的難點,明確聽課重點,是一種重要準備。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上課要接受新知識但也要溫習舊知識。預習的過程,是一種舊知識的溫習過程、準備過程,也是由舊知識向新知識過渡的過程,即溫舊納新的過程。學習某種新知識,要運用哪些舊知識,聯系哪些舊知識,哪些要做到重點準備,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只有這樣,才能在聽課中把新知識納入舊知識體系之中,形成嶄新的知識結構。
(二)做好身體上的心理上的準備
上課學習,是一項艱苦的勞動,它需要學生有充沛旺盛的精力和健康的體力,為了做好身體上的準備,要求學生必須做到兩點:一是要有充足的睡眠和體息,二是要注意飲食與營養衛生。
上課還要有良好的心理準備,這是一條多被學生忽視的十分重要的準備,實際上,學習過程是伴隨著學生的動機、情感、興趣、意志、毅力和個性等心理因素參與的運動過程,其參與度與學習效率成正比。學生上課的目的和情緒尤其重要,專家研究認為,學生只有在目的非常明確,心情非常愉快的情況下,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學習效果才能提高。在這方面,教師的責任主要表現為兩方面:一是積極引導、激發學生的上述心理因素呈積極狀態,二是切忌授課前或授課中挫傷或壓抑學生的積極心理因素的發揮。設想,在課前或課堂上,由于一個學生不守紀律,教師大加訓斥,甚至辱罵、體罰,一人有過,全班陪訓,這不僅使有過學生聽課的積極心理狀態降到最低點,也使全班同學興致大減,哪里還有良好的教學效果可言?
二、聽課要全神貫注
全神貫注地聽課,即高度集中注意力,充分調動多種感觀參與聽課,不一心二用。許多學習優秀的學生在課堂上全神貫注地聽課,不亂想,不亂動,不亂看,努力排除聽課干擾,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邊看,邊聽,邊想,邊寫,思維處于高度競技狀態之中。學生可將注意力集中在教師對自己在預習中發現的難點的講授上,集中搞清教師講授思路;對于教師講授中自己已懂的部分,可以將大腦放松一瞬,以求調節興奮與抑制生理機制,以求注意力新的集中。
三、積極認真地思考
學習離不開思考,聽課是學生學習的一種主要形式,也離不開思考。“思則明,不思則暗”,沒有思考,理解新概念,掌握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便是一句空話,聽課的實際意義也就不復存在。學與思是辯證統一的,相互轉換的。學是接收、貯存信息,思是判斷、處理信息,思維總得有思維著的東西,思維著的東西即是學得的知識,知識便是思維的“原料”。學是基礎,思是發展,學的過程即思的過程,學必思,思在學中,善思才算善學。愛因斯坦講:“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字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從新的角度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課堂上的積極認真思考,就是要思考所學內容的來龍去脈,它與舊知識的聯系以及在實際中的運用。
首先要弄懂當堂的新知識。聽懂新知識是上課的目的,是發展智力的前提。
那種聽課不求甚解,“當堂不懂課后補”的做法,既浪費時間,又于智力發展無益。何謂“懂”?一是把新知識的概念弄明白;二是把道理弄明白,即把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弄明白。從系統論角度來認識這個問題,聽明白概念或結論是實現輸入信息有效性的保證,弄明白其道理即明白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是信息加工的過程;沒有聽懂做保證,即沒有輸出信息有效性做保證,信息加工便不可能進行,信息貯存、輸出、反饋也就不復存在,聽課也就失去了實際意義。
其次要理請教師的思路,教師的思路,即教師講課過程中運用的思維形式、思維方法、思維規律。學生聽課不能僅滿足于把新知識弄懂,還應把教師講裸的思路理清。理清教師思路的意義在于,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學習如何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發展能力,掌握治學本領。這是我們研究學習方法的根本意義所在。
某位全國高考理科狀元曾說過:“我聽課的目的,是把自己的思維方法與教師的做比較,找出差距,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可見,理清教師講課思路的重要意義。事實也證明,這種聽課方法也正是那些優秀學生所共同運用的方法。
再次要善于問答。學問學問,不問難以成學。在課堂,必須設問,但也不可亂問,一定要認真思考,問到點子上,問到關鍵處。旨在尋求答案的問于培養能力無益,旨在尋求思路的問是善問之道,并有助于培養能力,學生在善問的同時,還要養成喜歡積極回答和善于口答教師在課堂上所提出問題的習慣。
四、記好課堂筆記
為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有利于課后復習鞏固新知識,同時培養記筆記的能力。學生在課堂聽課中,要學會記筆記,這也是聽好課,提高學習效率的一種學習藝術。
做課堂筆記,首先要記下主講章節標題、副標題,抓住每節的主題和教師講授的重點等。此外,對課內的要點、公式、說明、結論、注釋等也都要記錄下來。
還要記錄教師對問題的見解和思維方式,必要時還要加注,以備課后提煉、升華、復習備考和創造之用。
課堂筆記盡量要用短語、數字、圖表及各類符號,眉目要清楚,語言要簡練,文字要清晰,寫的要快,以減少記錄時間,從而使聽、看、記、思相互結合,并能及時對講授信息作出反潰五、搞好即時性復習即時性復習就是聽課后及時復習。根據心理學家研究,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后饅。及時復習,即在遺忘大規模出現之前進行復習,能充分克服學習后的遺忘。
整理課堂筆記是及時復習的一種好辦法,通過整理課堂筆記,可以對教師講的內容進行嘗試回憶,可以對教材進行再一次閱讀研究,對課堂筆記中記鍺的地方及時糾正,對記得不清的進一步弄清,對記得不全的進行補充,對條理紊亂的把知識的邏輯關系與內在聯系搞清......
這一切,有利于將所學新知識進一步學懂,學深,學全,加深記憶,使所學的知識更系統化。整理課堂筆記是信息反饋和信息加工的過程,是腦手結合的積極思維過程,不僅對復習記憶所學的新知識有益,而且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及刻苦鉆研精神有利。
篇2:教研經驗交流聽課聽什么
作為一名教師,聽課是必不可少的。聽課既是教研的需要,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通過聽課,教師間可以進行業務交流、切磋、互動,達到甄別認定課堂教學優劣的目的,進而提升課堂教學研究的水平和質量。聽課也是廣泛學習借鑒的最好時機,可以揚長避短,積眾家之長于一身,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聽課教師不是“攝像機”,不可能也沒必要對整個教學活動過程做事無巨細的“實況記錄”。聽課教師應講究聽課技巧:大的教學程序是不可少的;課堂中出現的一些精彩的教學片段就需要聽課教師一絲不茍地用筆“錄像”;課堂中出現的一些“敗筆”或你自己感覺不太對“胃口”的地方,應詳細記錄,并及時把自己的當場思考寫下,以免“夜長夢多”;課堂中出現令你興奮、激動的環節,也應摘錄。課堂畢竟是流動的,聽課教師不可能像專業速記那樣,將字字句句均記入聽課筆記。筆記除了應對學校的檢查外,更重要的是為自己的教育思考積累素材,因此,要求我們的聽課教師應學會“去粗存精”,摘要而錄,有了感受、觸動,立刻用簡潔的語言予以批注,便于以后自己講課或評課之用。
聽課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要想提高聽課的效果,就要把握好聽、看、記、思四個環節。
1、聽:導入是否新穎、有效,結尾是否有新意;是否重點突出,詳略得當;難點突破是否巧妙;語言是否流暢,避免語無倫次,主次不分,詞不達意;是否有知識上的錯誤;是否有創新的地方,是否有推廣價值;教師的課堂是否寬泛,學生的發言是否準確。
2、看:
(1)看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看教師的教態是否親切、自然、大方;看教師的板書是否規范合理,新穎獨特;看教師的教具利用是否熟練,恰到好處;看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是否得法;看教師處理課堂上的偶發事件是否靈活巧妙、適度。
(2)看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看課堂氣氛是否活躍,學生是否參與了教學的全過程,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是否得到了充分調動;看學生正確的學習習慣是否養成;看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否得到培養。
3、記:記教學思路;記自己對授課者的教學點評。
4、思:(1)思教師為什么這樣處理教材,換個角度如何?(2)對教學成功的地方、不足或出現錯誤的地方,要思考原因,并預測對學生產生相關的影響。(3)換位思考:如果自己來上這節課應該怎樣上?如果我是學生,我是否理解掌握了教材內容?(4)教師是否體現了新課程的方法、理念和要求。(理念:就是多給學生說的機會和思考的機會;方法:讓學生掌握和運用主動學習、獨立學習、合作學習、實踐性實習、問題式學習、探究性學習等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