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師工作感悟:做一個有思想的語文教師

教師工作感悟:做一個有思想的語文教師

2024-08-01 閱讀 8918

教師工作感悟:做一個有思想的語文教師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一堂課的展開,可以基于各種考慮。為了尋求“有效”“高效”,我們不妨從學生立場出發。“我已認識了這篇課文里所有的字詞,我可以完整地把課文默讀完,并且知道課文表達的主要意思。”這是教學的起點。如果大部分學生能獨立做到這一點,那么這將不是課堂上要做的事。

“我還想知道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她的好多感受、體驗我也有,我怎么想不到要這樣表達?她還有些感受,我怎么體會不來?”這是更高的層面。這個時候,老師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老師是一個特殊的讀者,他要比一般讀者多做好多的事情。首先,他要有自己的獨特的閱讀心得;其次,他要盡可能理解作者的意圖;再次,他還要理解編者的意圖;最后,他要對自己的學生了如指掌,知道他們的理解能達到什么程度,通過自己的幫助又能提高到什么程度。要做到這四點不容易。需要經驗、需要智慧,更重要的是要潛心鉆研。

平心而論,語文課堂一直以來都是低效的。這是由語文自身的特點決定的。比如,不可能通過一堂作文指導課就讓學生寫出文從字順的文章來。語文像農業,它有其生長規律。耕田、插秧、施肥、除草,春去秋來,才能有所收獲。靠的是日積月累的功夫,靠的是天賦和靈氣。古人講“頓悟”講“靈感”,我的理解是經過長期的黑暗摸索,突然在某一剎那豁然開朗。有的孩子“開悟”的早,有的孩子“開悟”的晚。這里,老師其實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也許,在某節課上,你與他的對話,就能幫助他一下子明白,哦,原來,天下文章就是這么回事啊。

所以說:

1.做一個有思想的語文教師,自己的人格要獨立,思想要獨立,對語文要有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如果僅僅借助教學參考書備課、上課,那么他永遠不會有自己的思想

2.做一個有思想的語文教師,要有學生立場。看問題的立場很關鍵。俯下身來,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對于教學至關重要。

3.做一個有思想的語文教師,要教會學生“文本細讀”。文章的精妙,往往藏在細微之處。要學會“牽一發而動全身”,并領悟“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的要義。

4.做一個有思想的語文教師,應該明白一堂課給學生的其實很有限,那就努力把最適合給、最需要給的給他們,甚至只是他們中的一個。

5.做一個有思想的語文教師,應該明白三年給學生的影響將是三十年甚至一生。“人情練達即文章”,教師要用自己的思想去影響學生的思想,用自己的智慧去點燃學生的智慧,用自己的人格去塑造學生的人格。

篇2:《成為一名優秀語文教師》讀后感悟

《怎樣成為一名優秀語文教師》讀后感悟

自從事教師這一行業,愿望就是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老師老師,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能夠獨當一面,受到學生喜愛、家長認可的優秀的教師。優秀的語文教師,一定都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淀和文學修養,這與愛讀書、常讀書是分不開的。有句話說的好,“讀書學習是教師永遠的備課”。同時,言傳身教,我們教學生讀書,當然自己要先讀書。在這個學期,我閱讀了首都師范大學首都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院教授張彬福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怎樣成為一名優秀語文教師》。這本書中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方法,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對我今后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優秀的語文教師需要具備許多素質:熱愛語文教育,有高度的職業認同感、職業信念和追求,視語文課堂教學為一種生活,教書育人;自覺提升專業素養,具備足以從事教學活動的專業技能;善于借助教學科研不斷優化課堂教學,努力使學生獲得最大化的學習收獲;有面對問題和困難迎難而上的勇氣;有敢于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探索的膽識;有善于運用智慧克服困難和解決問題的追求;有堅持真理、不斷創新的品格等等。要想都做到,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起碼對于此時此刻的我來說還需要歷練。

怎樣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

首先,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一定是有思想的教師。所謂有思想,就是有自己的信念,有語文教學追求目標。任何一種教學行為都體現著一種理論或理念,不管行為者自覺不自覺。我需要不斷提示自己在語文教學的探索和實踐中自我學習,提煉自己的觀點,形成自己的思想,并將其轉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

其次,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一定是善于積累、習慣自我反思的教師。這里的“善于”和“習慣”兩個詞不容易做到,都需要下些功夫,而這正是優秀語文教師的必修課。所謂“善于”,指不僅注重積累,而且“會”積累,會用自己的眼光識別有價值的東西,并將之熟記在腦海中。所謂“習慣”,就是已經成為一種自覺,只要上課,之后都會“回想”“總結”其中的優劣得失,堅持那些合理、有效的行為,修正那些不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教學規律的做法。

書中對于語文教師應該讀的書給出了一些指導意見。語文教師在職業生涯中要讀六類書。第一類是語文教育史,作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要了解自己所教的這個學科的歷史,以史為鑒,才能更加清楚哪些是需要傳承的精華,什么是要剔除的糟粕。第二類是學習理論,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等一些學習理論足以引導我們去探尋語文學習的規律,去回答“學生應該怎樣學習語文”的問題。第三類是文學作品,它們是語文教師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愛讀書,不僅要反復讀名著,也要關注文學創作的發展和文學研究的動態,還要閱讀新的文學創作,吸納多元的文學作品。第四類是語文學科教學論,選一種比較具有權威性的進行精讀,以便在自己的專業知識結構中形成語文學科教學的基本理論框架。第五類是專業雜志,關注本專業最新研究成果和動態。第六類是雜書,雖然不直接與語文教學相關,但是觸類旁通,讀得多了也會受到啟迪,同時能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開闊見識。

這本書給我的教學指明了方向,“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的收獲,在我未來的教學生活中,我會一如既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遨游,爭取成為一名合格、優秀的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