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園適應問題分析及對策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件
新生入園適應問題分析及對策
在幼兒園門口,我們經常會目睹這一現象:一些家長正一個勁兒和孩子講條件、說道理,目的就是要讓孩子愿意上幼兒園,不哭鬧。有的孩子聽不進去,仍然哭個不停,抱著家人不肯松手,家長一旦生氣,輕者訓斥,重者連罵加打。這樣,家長生氣,孩子也感到委屈。這不僅給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困難,同時也使家長非常擔心和焦慮,更影響了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孩子入園,必須面對與父母的周期性分離,從熟悉、自由、寬松的家庭生活到陌生的環境、同伴、老師以及具有約束力的集體生活,均發生了重大變化,因此會表現為煩躁不安、哭鬧不斷等。對于入園,有些孩子能在一周內很快適應這個新生活,也有的孩子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逐漸適應。上幼兒園是幼兒從家庭生活走向社會生活的第一步,入園適應問題與幼兒社會性發展和人一生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第一步走好了,能為幼兒今后的環境適應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可見,研究幼兒入園適應問題非常必要,它可以成為家長和老師的指向標。那么,為什么孩子總是存在入園不適應的問題呢?作為家長和老師,又應該怎樣面對及處理這樣的問題,從而讓孩子高高興興上幼兒園呢?
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幼兒入園不適應的因素。
(一)、從生態學上分析。幼兒入園,首先表現為日常生活環境的變遷。對幼兒來說,家庭是他可以依賴的、安全的、自由的生活環境,從家庭到幼兒園,雖然只是生活環境的改變,但這種改變對幼兒來說是巨大的。也許幼兒在入園以前的生活中有一些在鄰居家或公共場所玩耍的經歷,但這是在家長陪同下的玩耍,他們知道父母是不會離開的,有一種安全感。因此玩得很開心、很投入,甚至很少關注家長是否在自己身邊,因為在這種父母陪同的場合下,幼兒完全把自己置于環境中,與環境融為一體,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是和諧的。而到了幼兒園,環境對他來說是陌生的且要獨立面對,這時幼兒與新的環境還沒建立某種聯系,更談不上和諧了。種種的不習慣和前所未有的生活體驗,必然使幼兒產生許多不適應。
在家中,幼兒面對的人際關系較少,僅僅是家里的人,就算是到了外界,也是由熟悉的人帶領,不必讓他自己來處理人際交往的種種問題。而到了幼兒園,幼兒面對著老師以及陌生的一大群同伴,沒有熟悉的人領著他,一切得由自己來處理。從而造成了在人際關系處理難度上的重大變化。在活動方式上,也由原來的自由、無約束的個體活動變成了具有一定約束的集體活動方式。在家中,幼兒處于特定的位置,是被關懷的對象,是生活的中心,家長對幼兒過分的無微不至的關懷使幼兒獨立生活的能力十分薄弱。幼兒獨立生活能力越差,他的環境適應能力也越弱。而在幼兒園是以群體生活為主,個體必須適應與服從群體生活的要求。因此,幼兒入園打破了他們在家中原有的生態平衡,對于幼兒來講,必須重新建立一種平衡。可剛入園,這種新的生態平衡還未建立,面對新的環境、生活、教養者、同伴,幼兒不知所措,因此,幼兒入園后的不適應是很自然的。
(二)、從社會學上分析。在家中,幼兒的自我中心特點十分突出,他們沒有群體生活的經驗和概念,對于群體生活感到陌生,這是幼兒入園不適應的重要因素。入園后,幼兒不會對他人一見如故,他們需要通過較長時間的相處才能建立起對他人的信任和相應的情感。
許多幼兒入園不適應與其自身對環境變化的敏感性有關。幼兒對環境的變化越敏感,對新環境表現出的恐懼和陌生就越多,入園不適應則越嚴重。
在家庭生活中,幼兒有在一定范圍內活動的絕對自由,可以自己選擇活動的方式、時間、內容,行為規則也比較靈活。而在幼兒園,一定的行為規則和要求是不可缺少的,不可能使每個孩子的需要都能得到滿足,對于那些較少受過約束的幼兒來說,初入園時必然會有些不適應。
另外,幼兒在他人對其態度的不同上也有深刻的感受。在家中,父母對幼兒的態度,常常讓幼兒感到父母對自己的喜愛、滿意等,而在園中,幼兒卻常常感受到教師因“命令”、“要求”所表達出來的有別于父母的態度。
(三)、從心理學上分析。影響幼兒入園適應的一個重要因素即分離焦慮。所謂分離焦慮,是指幼兒與自己的親人分離形成的煩躁、憂傷、緊張、恐慌、不安等情緒。其分離焦慮的實質是幼兒對父母的依戀。幼兒從出生起逐漸發展和形成了對父母或其他直接養護者的依戀,依戀的對象成為幼兒安全的象征,當依戀對象突然不在幼兒的視線之中時,他會努力去尋找,找不到時便會不安的哭鬧。在熟悉的環境中,幼兒不太在意是否能找到依戀對象,而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依戀對象是否在幼兒的視線之中對幼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未建立起新的依戀之前,幼兒對自己親人的依戀仍是強烈的。研究表明,幼兒對其親人的依戀程度越高,因分離而產生的焦慮程度越嚴重,即不愿入園,哭鬧著不愿親人離去,而一旦無法阻止親人離去時,又不能較快地從焦慮中恢復過來。同時幼兒的情緒容易相互影響,若有一個孩子哭鬧著要媽媽,要回家,其他孩子也常會被感染隨之而哭鬧,使分離焦慮加重。
另外,家庭中家長對幼兒的不良引導也可能造成幼兒入園不適應。孩子入園前,有的家長為了嚇唬孩子調皮的行為,常常用這樣的言語:“如果你不聽話,就送你上幼兒園,讓老師來管教你,看你還調皮。”這樣在孩子心中幼兒園已經不再是美麗的地方,而是一個極其恐怖,專門管束小朋友的地方,老師也不再可親,似乎成了巫婆。孩子在這樣的心理下,能安心的在幼兒園生活嗎?
影響孩子入園不適應問題的因素還有很多,面對諸多因素,家長和老師應該做些什么,才能讓孩子盡快從不適應轉為適應呢?
(一)、作為家長,在幼兒入園前就應采用各種方法和手段讓幼兒對幼兒園產生向往,對老師產生信任,對同伴關系的交往產生渴望。
入園前經常帶孩子到幼兒園去看看美麗的園景,玩玩里面的大型玩具等,多與老師、小朋友接觸,讓幼兒對幼兒園的事物、老師及朋友感興趣及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從而不至于在孩子入園時由于環境太陌生而產生不良情緒。
(二)、家長要特別注意擴大幼兒的交往范圍。
經常帶孩子和已上幼兒園的小朋友交談交往,特別是讓孩子經常和那些活潑開朗,喜歡上幼兒園的小朋友玩,和他們一起唱唱跳跳,做做簡單的游戲,聽他們談論幼兒園的老師、小朋友和有趣的活動,以激發孩子要上幼兒園的愿望。家長還應經常讓孩子和鄰居家或朋友的孩子交往玩耍,在公園或娛樂場所玩時,應鼓勵孩子和陌生的幼兒交往,以鍛煉他們人際交往的關系和能力。在交往中,家長要鼓勵幼兒與同伴友好相處,在孩子和朋友之間發生矛盾或爭執時,也應本著協商謙讓的原則進行勸戒,切不可教訓別人的孩子或支持自己的孩子“以牙還牙”,因為怕吃虧就不準他和別的孩子交往,那就更不對了。
(三)、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獨立生活的能力。
入園前讓孩子每天堅持按時睡覺,按時起床,以免孩子入園時由于在作息時間上不適應或精神不好而影響孩子入園的積極性。還要讓孩子學一些日常生活用語,使孩子比較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愿望。特別是餓、渴、大小便時,一定要教孩子在家告訴家人,在幼兒園則主動告訴老師。在入園前培養孩子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幫助幼兒很快適應園所生活,如自己吃飯、喝水、入廁、脫衣甚至自己穿衣服等。
(四)、在入園前,家長應該向老師介紹自己孩子的基本情況,如讓老師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興趣、習慣等。尤其是一些病狀更不能隱瞞,這樣,老師才會有的放矢,以防出現以外情況,同時也能增進師生間的感情。另外,家長在送孩子入園時,不要被孩子的陣陣哭鬧嚇倒,要對幼兒園工作充分信任。剛入園的幾天里,家長應按時到幼兒園去接孩子,避免孩子產生失望、孤獨、被遺棄的感覺,從而更不愿意上幼兒園。另外,家長要及時向老師了解幼兒當天在園情況及反饋幼兒在家情況,做好家園溝通。
作為老師則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耐心和愛心以及具有正確的兒童觀。
因為這是每名幼兒都要經歷的很自然的過程,是幼兒邁向社會生活的第一步,幫助幼兒走好這一步,有利于他們今后的發展。因此要將之看成是自己的職責,引導、幫助他們盡快轉為適應。所以,一定要克制住自己的情緒,不急噪,每一天用微笑面對幼兒,多用形體語言親近他們,讓他們有親切感。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幼兒度過這個時期。
(二)、為了盡力消除幼兒感到陌生的心理,教師要在環境上下一番功夫。
活動室是幼兒入園后每天生活的地方,與家里的布置大不一樣,從而造成了環境上很大的差異,增加了幼兒的陌生感。因此,我們要為幼兒營造熟悉的環境,把活動室布置得漂亮、溫馨,讓幼兒感覺像家里一樣。例如在活動室內開設很多半封閉的空間,每個空間容納三、四名幼兒,并將此空間布置成“家”,掛上“全家照”,讓幼兒在此空間內吃、喝、玩。這樣可以減少幼兒交往上的難度;另外,教師組織游戲或教育活動時,一定要與幼兒融為一體,讓他們感到老師是自己的朋友;我們還可以讓幼兒玩自己喜歡的玩具,允許幼兒帶自己喜歡的玩具、圖書入園,以及讓家長在園陪伴小朋友半天到一天,待他們熟悉幼兒園、同伴及老師后再離開,這些做法都有利于幼兒絨入環境中,消除陌生感。
(三)、在人際交往方面也需要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
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幼兒的心理及年齡特點,采取各種手段為這兩個階段更好的搭起一座橋梁。幼兒園可采用分批入園的方法以減少幼兒面對陌生人交往在量上的壓力,為他們大面積幼兒的交往奠定一定的基礎。如果全體幼兒一起入園,就可采取“小家庭”的方式,同一“家庭”里的成員熟悉后再將“小家庭”變成“大家庭”,將全班幼兒融為一體,在每名幼兒都有了熟識伙伴的前提下尋找新伙伴,那樣就輕松多了。
(四)、幼兒入園后,教師要設法轉移幼兒的注意力,穩定幼兒的情緒。
根據幼兒好動的特性,可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如化妝成幼兒喜歡的動物形象,表演幼兒喜愛的故事;還可以利用童話般的戶外活動環境讓幼兒選擇喜歡的大型組合玩具,開展各種游戲,使幼兒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愉快的生活;自由活動必不可少,玩具是幼兒不可缺少的娛樂材料。在開展自由活動時,教師要為幼兒準備多種多樣的玩具,所選玩具既要符合年齡特點,又要注意“種類少,數量多”的原則;另外,還可以開展大帶小的活動。由于幼兒年齡相仿,容易接近和溝通,小班幼兒和哥哥姐姐一起會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也有利于幼兒盡快適應園所生活。
(五)、在我們的工作中,往往會遇到一些特殊的兒童,這時我們需要采取特殊的措施來幫助他們度過這一階段。
如對于那些特別愛哭鬧、任性的幼兒,可以采取冷處理的方法,待他們情緒穩定些時再去親近他,給他講道理;對于那些性格孤僻的幼兒,則應該多花點時間去親近他,和他多說話,幫助他和其他同伴交往,告訴他和同伴一起才好玩等;還有一些獨立生活能力差、身體弱的幼兒,教師則應該多照顧他們,并逐漸培養他們的獨立生活能力……
另外,教師與家長一定要做好溝通,及時向家長反饋幼兒在園情況,了解幼兒在家情況,在家長的反饋中改善自己的工作。
幼兒從家庭走向幼兒園是邁向社會生活的第一步,人邁出第一步是困難的,幼兒邁向社會生活的第一步也不例外。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作為孩子的撫育者和教育者,更應該了解他們,注重他們的成長和發展,幫助他們走好第一步。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件
篇2:使小班新生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怎樣使小班新生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工作單位:澄邁縣福山中心幼兒園
作者:王婉
摘要:幼兒從一個熟悉的,一直被細心呵護長大的家庭環境中,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幼兒園。面對著陌生的老師,朋友,心理難免會產生焦慮,這就是我們聲稱的“分離焦慮”。很多孩子置身于這樣的一個陌生環境中都會出現哭鬧現象。怎么樣幫助幼兒盡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這是我們幼兒教育關注的一個問題。在幾年的工作中,我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從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入手,為幼兒創設一個溫暖、舒適,安全的環境,從而讓孩子們更快的適應新環境。
關鍵詞:家長;老師;環境
每年新入園的小班新生。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是興高采烈的,因為看到哥哥姐姐背著書包上學,以為是一件快樂的事。可是當來到幼兒園,父母要離開自己身邊的時候,哭鬧聲也就隨之而來了。他們以為父母送他們來幼兒園是不要他們了,更是因為來到陌生的環境,看到陌生的老師,他們害怕了。所以如何讓幫助孩子適應新的環境,創設一個溫暖舒適,安全的環境,盡快適應新生活,是我們首要解決的問題。以下是我的一些觀點。
一、做好家長的工作,爭取取得家長的信任與配合
新學期開始,對一個剛接觸外面社會,面對陌生的環境的孩子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很多家長是既高興又擔憂,高興的是孩子終于長大了,終于要步入社會,去接觸一個新的環境,結交新的伙伴。憂的是怕孩子不適應新的環境,不適應新的老師,新的朋友會出現哭鬧。所以很多家長送孩子來幼兒園的時候,是看到孩子哭也跟著哭,甚至有些家長逗留在幼兒園里久久不肯離去,都在想盡辦法看看孩子是否還在哭,是否會和別的小朋友玩,老師是否在關注自己的孩子。作為老師的我們一定要在言行舉止上讓家長放心以及肯定。同時也要理解家長們的這種心情,因為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比較好。在家里孩子就是小皇帝,小公主。全家人都寵著愛著,想得到的東西,馬上就會得到滿足。就是因為這樣,也才造成很多的孩子比較任性,過度的依賴家人,獨立性差等很多不良的行為習慣。造成孩子不愿意入園還有可能有些家長可能在語言上嚇唬過孩子,比如:“你不聽話,媽媽就把你送去幼兒園,讓你看不到爸爸媽媽之類話。”使孩子對幼兒園產生了畏懼感,恐怖感。那么怎樣才能使新生幼兒更快的適應新環境,,能夠讓孩子們在幼兒園開心過好每一天。以下是我給家長們的一些建議:
1、父母可以在孩子入園前,先帶著孩子來幼兒園參觀,可以玩一玩幼兒園里的一些大型玩具,如:滑滑梯,平衡木等。讓孩子對幼兒園產生興趣,知道幼兒園是他們的開心樂園,消除緊張感,陌生感。
2、家長們要做好孩子的心理工作,要告訴孩子:“寶寶長大了,就應該上幼兒園,在那里有很多好玩的玩具,寶寶可以學到很多本領。老師也會像媽媽一樣愛著寶寶的。”通過講述,可以讓孩子知道,幼兒園也像寶寶的另一個家。
3、在寶寶上幼兒園之前,先要讓寶寶知道,“在幼兒園里有很多好玩的玩具,寶寶在里面可以開心地玩。還可以認識很多小朋友,下午放學了,媽媽一定會早早來接你回家的。”這樣做可以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并沒有丟下他們。
4、培養孩子的基本自理能力,如要學會自己吃飯、喝水,學會自己上廁所,學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想做的事情。
5、培養孩子的一些交往能力,現在的獨生子女比較多,很多家長都怕孩子到外面玩會受到傷害,所以往往會把孩子所在家里自己玩。久而久之,很多孩子就形成了性格孤僻,唯我獨尊等不良的行為習慣。所以家長們要盡量多帶孩子出去外面和別人打交道。
6、家長們要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堅持每天送孩子入園,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只有這樣才會盡快的減少孩子的陌生感。
二、以愛感人,建立平等,民主的師幼關系。
1、良好的師幼關系,能使孩子感到舒適、溫暖、安全,是有利于孩子的生活和成長。孩子能否快速的適應新環境,新生活,老師起著關鍵的作用。
小班的孩子的入園年齡平均在3歲到3歲半。在溫暖舒適的家里時,習慣于向父母撒嬌。剛來幼兒園的孩子對新環境又不熟悉,哭鬧就持續著,有的幼兒甚至拉著父母的手哭喊著我不上幼兒園;有的幼兒雖然不哭,但也是悶悶不樂的坐著,不愛說話,也不愿意和別的小朋友玩;有的小朋友本來是不哭的,可是看到別的小朋友哭,也會跟著哭。而且幼兒園里的常規又多,不像在家里那么隨意,,很多孩子感覺受到束縛。這時老師要找到有效方法縮短老師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讓孩子在老師身上找到和親人在一起的感覺。老師要溫柔可親,平易近人,甚至像媽媽一樣對孩子無微不至的呵護。讓孩子感覺幼兒園就像家一樣,老師也像媽媽一樣。
2、通過家園合作來幫助幼兒
入園前,孩子是在父母的懷抱中長大的,孩子的興趣愛好,家長是最了解的。老師們可以通過家長去了解孩子的具體情況。小班的很多家長都擔憂著孩子來幼兒園不懂吃飯,不懂上廁所。為了讓家長放心,我會拍孩子在幼兒園里的生活點滴的相片放在家園共育欄上,或者在接送孩子入離園時和家長溝通,讓他們了解孩子在幼兒園里的一日生活,盡量做到讓家長放心。
3、多利用游戲貫穿一日生活中。
老師要做一個“孩子王”,要學會跟孩子玩,讓孩子和老師在一起時,感覺老師不是大人,而是一個可以和他們一起玩的好伙伴。孩子和老師在一起時是開心的,充滿著笑容的,讓老師的快樂感染著孩子。在集體活動時,我都是盡量設計各種游戲和孩子們玩,做到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
二、創設寬松的環境,幫助幼兒更好地融入集體;
蒙臺梭利教育環境中提到這樣一句話:“重視環境的教育價值”。陳鶴琴先生也早在1951年所作的《如何使幼稚生活適應新環境》這一演講中提出,教師要解決幼稚生的入園適應問題,其中之一就是要“設置豐富的教育環境……,以便轉移小孩子的心情,使他們從各種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中消除對環境的陌生感。”創設一個豐富的環境,要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所以在小班我們創設的娃娃家,是根據小班的熟悉的家來設計的,為的就是讓幼兒能夠真實的體驗“家”的溫馨、舒適的氛圍。我們在娃娃家的臥室中安放小床,被子和小枕頭,床頭擺著電話。廚房里掛著圍裙、鍋、碗、瓢、盆、勺等,在加上漂亮的娃娃,這些都是我們臥室、客廳、廚房的縮小版。娃娃家不僅讓孩子感覺隨心所欲、自由自在,更滿足了他們的情感需要,在這樣的真實生活情景中,分散陌生環境對幼兒造成的壓力。
總之,穩定的初入園的幼兒情緒,使他們更快的適應幼兒的集體生活,它需要我們家長、老師以及幼兒共同來努力完成。
參考文獻:
【1】蒙臺梭利《教育環境在幼兒社會性發展中的積極意義》
【2】陳鶴琴《如何使幼稚生活適應新環境》1951年
篇3:用音樂幫助幼兒適應新生活
文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用音樂幫助幼兒適應新生活
對于小班幼兒來說,音樂活動是他們喜歡的活動,一聽到音樂聲音,他們會興奮的舞動起來,于是,我利用不同音樂來訓練新入園的小朋友,效果還不錯。
1.利用音樂訓練常規。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的戶外活動、游戲、點心、午餐、起床等,都會播放一些適合幼兒欣賞的經典的名曲、易于動作、節奏活潑的樂曲、在老師的提示中,讓小朋友理解音樂內容而產生愉悅,熱情,飽滿的情緒。班級小朋友在園生活學習游戲時的各項常規,我們也都盡可能地用音樂來指揮,如:收拾玩具(歌曲勞動最光榮),結束操作或結束游戲(節奏明快力度較強的樂曲)、休息(搖籃曲)等常規,都用簡短的不同旋律和節奏來訓練,利用美好音樂來培養了幼兒的規則意識,效果真的不錯,才開學幾天小朋友一聽到某一樂曲就知道該干什么了,老師省了不少精力。
2.利用音樂活動培養交往。小班新生幼兒的交往合作能力相對弱,自我意識強,情緒不穩定,常會為一件小事情發生爭吵抓臉甚至咬人,彼此間也不怎么交往。我利用歌曲《我愛我的幼兒園》的歌曲特性來緩解幼兒不穩定情緒,這歌曲既有簡單的動作滿足小朋友的個體要求,又有群體的合作,培養他們的互動能力,我們最初兩個星期常放這首歌曲,激發小朋友每天都在與同伴合作中來完成這些活動,無形中促進了小朋友之間的交往,也能體驗與同伴一起合作的愉悅心情,雖然剛開始的時候,一些小朋友不習慣與他人親密接觸,還挑人,但是隨著認識的朋友多了,活動效果就會更加好了。
3.激勵幼兒參與每個音樂活動。小班的音樂教學內容以幼兒喜歡的歌表演、律動為主,如:我愛我的幼兒園、小花狗等,充滿童趣、歌詞易于理解,又容易動作,小朋友在學習中大都很積極,但是也有些孩子不是那么喜歡參與,如:《我愛我的幼兒園》,由于這首歌詞容易觸動孩子的想家不穩定情緒,在學習歌曲過程中一些小朋友就提不起神,開始想回家了,我們在第二次活動時,為活動設計了在每小節的結束時增加了一句問話互動,如:老師問:愛什么呀,讓幼兒回答,這樣,孩子會被問題吸引,并能動腦筋回答,老師及時表揚,通過游戲的方式小朋友更能被興趣。
相信不久,這些新入園小班小朋友會在音樂的美好熏陶下,在老師的循循善誘下,一定能很快適應幼兒園集體新生活。
文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