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班級管理新策略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幼兒園班級管理新策略
時代的發展使教育的功能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它給班主任的作用賦予了新的內涵,對班主任的角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長久以來,我國的幼兒園班主任一般都由班上其中的一位任課老師兼任。實踐證明:一位優秀的老師并不一定成為一位優秀的班主任。因為班級是一個小社會,它包含著教學和教學以外方方面面的內容。而一個優秀班集體的建立更是來之不易,因為它需要班主任運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精心管理。多年來,我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送走了一屆又一界的幼兒,但我覺得得益最多的是這一屆幼兒。這是我吸取多年經驗教訓的結果,更是我學習《新綱要》后利用新策略靈活管理班級的結果。
一、讓幼兒做環境的主人――規劃開放自取、豐富有序的教學空間。
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是在與周圍環境、材料的互動中實現的,教師應依據幼兒的興趣,運用整體規劃原則將活動室布置為多個活動區,如語言區、認知區、角色區、美工區、音樂區、科學區、建筑區等。每個活動區都提供數量充分、種類齊全的玩具及操作材料,其中材料物品的擺放是開放的,學習資源柜架結構可以移動并便于物品分類和幼兒自由觀察、取用與學習。提供的學具、材料應有挑戰性,符合幼兒興趣及能力發展,并隨課程內容定期更換。課堂的布置要能滿足幼兒學習和發展的需要,配合主題內容的需要作定期更換,布置的過程要使幼兒充分參與。如可以師生共同商量、計劃與布置,也可以教師規劃好位置,提供背景,讓幼兒隨活動的進展逐步把自己的學習成果或作品布置上去,讓每一個幼兒都有展示自己作品的機會,讓幼兒成為環境的主人。
二、使幼兒學會管理自己――制定師生共同遵守的班規。
有效的規則秩序有益于班級活動的管理和師生互動,一個班級混亂的原因,往往是因為幼兒不知道該做什么,教師的期望是什么。教師應和幼兒共同討論:哪些行為是班級所接受和贊賞的,哪些行為是班級所不允許、應該被禁止的,違反班規的結果將會如何,教師要盡量讓每一個幼兒都有參與討論、表達意見的機會,然后根據討論的結果,師生共同規劃、訂立全班遵守的班級常規。班規一經訂立就要共同遵守,教師也不例外,若班規改變也需要征求大家的同意。
由于幼兒大腦皮層抑制機能的發育尚未完善,在規定幼兒遵守班規時可由枯燥、單調的語言提示轉化為隱性的環境提示。如:在樓梯上貼上小腳印,提醒幼兒順一邊上下樓梯;洗手處貼上洗手順序圖;班級內用圖畫標明各個活動區域;游戲場景上貼上行車路線、斑馬線,提示幼兒遵守交通規則。對于小年齡幼兒,用標記告訴他們坐半圓的位置等,這種方法可避免幼兒因無事可干而吵鬧,也可避免教師的過多指揮和干預,讓幼兒明白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使各項活動互不干擾、有序地進行。在訂立班規時應注意項目不要太多,因為太多的規則會讓幼兒聽而不聞、視而不見或無所適從,收不到實質性的效果。在執行過程中,教師要公平、守信,多鼓勵、少處罰,培養幼兒養成自覺遵守團體規定的習慣。
三、讓幼兒享有平等的權利――實行公開、公正的民主教育。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班級面貌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班上應努力營造一種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平等和諧的關系,這樣才能使統一、嚴肅的日常教學活動變得既認真又活潑,使班上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如:平時應讓幼兒輪流當值日生、小老師;節日表演、慶祝活動盡量讓幼兒全部參與,人數有限的應讓幼兒自我推薦經集體同意或公平競爭;評好孩子、獎五角星讓幼兒自評經集體同意或互評等。幼兒的眼睛是雪亮的,教師的一切教育行為應讓他們心悅誠服。幼兒從小在一個非常公正、民主的氛圍里生活,會積極主動地行使自己的權利,變得更有主見。
四、使幼兒成為自信的人――搭建賞識教育的平臺。
蘇霍姆林斯基有一個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同時又是十分脆弱的。幼兒身上的閃光點、創造意識猶如那小小的露珠,需要教師備加呵護,要是再經過老師的“放大”,那就會變成學習的動力、積極的上進心,這些孩子就會在教師的欣賞和關愛中獲得長足的進步,逐漸成為自信的人。
五、讓幼兒做主動的學習者――創造藝術、有效的教學方法;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
教師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不斷創造藝術的、有效的方法以完成教學任務、面對教學挑戰。教學藝術是教師個人綜合藝術的反映,它表明教師在關心幼兒、教學熱情、內容把握、應用能力、豐富知識和創新實踐等方面均已十分成熟。她能把對幼兒的了解、學科知識的掌握和教學方面的知識融合在一起,并將其滲透在有凝聚力的、優秀的、令人激動的課堂教學中。也能通過提供多個切入點和多種途徑,使幼兒的所有技能以及幼兒目前所能達到最高水平都在學習中得到充分體現。對提問十分精通,知道什么問題有利于幼兒探索和理解,以幫助幼兒輕松、愉快地掌握知識技能。
其次,應讓幼兒在活動中“發現學習”。幼兒是學習的主體,對幼兒的主體性活動,教師不可替代,也不可直接控制,而應給以尊重和保護。教師要注重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的“發現學習”,即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親自實踐、與人交往,去發現自己原來不知道的東西,從而獲得關于物質世界和人際交往中的種種直接經驗、體驗及思維方式。如在角色游戲區,幼兒藉著各行各業及家中人物角色的扮演,學習各種人際溝通的態度和技巧。在幼兒期,這種方式更能激發幼兒的主動學習,培養幼兒主動參與的積極態度。
第三,應根據幼兒學習方式的變化,進行多元化的角色轉換。現代幼兒教育倡導一種民主、平等、信任的師生互動關系,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根據幼兒學習方式及教育情境的變化,進行多元化的角色轉換。如當幼兒“接受學習”時,教師是知識、技能的傳授者;當幼兒“發現學習”時,教師是環境的創設者、材料的提供者、活動的支持者;當幼兒在自主活動時,教師是活動的觀察者、參與者(孩子的玩伴);當幼兒尋求幫助時,教師是學習的咨商者、活動的指導者。同時教師也由過去的教材執行者轉變為課程的研究者、設計者、幼兒學習的評量者。
最后,還應充分利用社區教育資源,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空間局限于幼兒園,幼兒的學習受到極大的限制,兒童被剝奪了對外界的探索機會。現在,教師把教學空間擴大到大自然、社會中,擴展了幼兒發展的空間,豐富了幼兒的經驗,實現了“教學內容生活化”課程學習目標。
總之,教師應為幼兒積極創造一個肯定、激勵、民主、寬松的氛圍,以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讓幼兒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生存、最終學會做人。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2:幼兒園班級管理教育隨筆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件幼兒園班級管理教育隨筆
班級管理對于我來說有壓力,也是一個挑戰,雖然從畢業到現在一直承擔著班級管理工作,但工作中還是存在著很多不足。由于每年都是接陌生班級,還要換老師,小朋友從大班升入到幼小銜接班是一個跨度,老師也有變動,使老師與孩子、老師與家長之間都產生了陌生感,相互之間不熟悉、不了解,特別是頭兩個星期,工作很不好開展,面對這樣的情況,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首先教師之間要團結,一個班就是一個集體,作為班主任,就要跟配班老師做到真誠和諧,班內教師之間配合的是否和諧直接關系到班級管理的好壞。教師要相互信任、相互幫助,努力為幼兒營造一個和諧溫馨、充滿愛的學習生活環境。老師之間剛一配班時,有些不適應那也是很正常的。但作為班主任要處處以身作則,起帶頭作用。多和本班老師溝通、交流。對于班級孩子的表現,如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孩子最近有什么反常表現?對*我們應該用什么方法鼓勵他?*的性格如何?等等一系列的事情應及時與班內老師溝通,交流意見和看法,這樣既加強了老師之間融洽的關系,又有利于幼兒的教育。對于幼兒園要組織什么活動或臨時布置的工作,班主任提出一個具體措施,然后再和配班老師商量,針得一致意見后分工合作盡力完成好。教師之間要以誠相待,工作中經常換位思考,相互理解、體諒,時時處處事事為他人著想,一切以工作為重,這樣就會營造一個寬松、愉悅的工作環境。最后一方面就是在對班級幼兒的教育上要保持一致性,當然教育方法每個老師都自有一套,但對本班幼兒要求上必須是一致的,特別是常規方面,不能你要他這樣做,她要他那樣做,也不能一個緊一個松,以免使孩子形成兩面性,從而不能將常規形成一種習慣。
其次,我覺得家園合作應該放在首位,放在班主任工作重點上,幼兒大多數的時間還是在家中,只有家長在家中配合老師繼續進行教育、引導,才能達到真正的目的。我就通過家長園地將一定的教育方法、經驗介紹給家長,以便讓他們在家中能正確的引導、教育幼兒。要管理好一個班級,牢牢抓住家長是至關重要的,要讓家長認同你、接受你這一點是相當重要的。所以我根據不同類型的家長,找準溝通的切入口。很多家庭是爺爺奶奶帶的,我們要爭取老人配合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生活習慣。
而對年輕的父母,我會虛心聽取他們對我們工作的建議,并針對他們的教育方法進行一些指導,這樣他們會覺得老師很有辦法,就會信服你。有時,隨機地寫一些小便條或發短信給家長,他們往往會覺得很貼心。那么班級工作就會魚如得水,輕松自如。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只有在生活和工作中不但吸取經驗,不斷加強業務知識學習,才能豐富內涵,開闊思路,從而在實際班級管理過程中游刃有余。在班主任工作這個領域中,我還有許多地方需要學習,需要改進,我還要繼續努力,爭取做得更好!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件
篇3:幼兒園班級管理方法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
件
幼兒園班級管理方法
一、轉變傳統管理理念
傳統的“君王式”、“霸王條款式”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經常是“班級命運”的主載者,“一個人說了算”的班級管理理念讓無數的教師刻骨銘心,他們從不考慮他人的想法,把班級其他教師、幼兒、家長當作隱形人,無視他們的存在。在他們眼里,班級管理“簡單”――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絲毫不考慮后果,就這樣,結果就像她們想的、說的一樣:“你瞧,我不也‘管’了幾十年了,幼兒不也‘出色’的嗎?”其實,要管理好一個班級,班級中每一位幼兒、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家長都應付出努力,而非僅是班主任一個人的事,因此,應讓所有的成員都參與其中,成為其中的一員,成為可以“說話”的人,成為班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成為班級管理的主體。做為管理者,我們更應該經常為自己洗腦,將一些陳舊的管理理念在腦子里徹底清除,不斷學習與時俱進的班級管理知識與經驗,并提取、轉化、內化為適合自己、自己班級管理的東西,不斷探索、反思、改進。
二、采用科學管理方法
轉變傳統的班級管理理念是科學實施班級管理方法的前提,采用科學的班級管理方法是管理好班級的核心。因此,應采用科學、切實可行的班級管理方法。在班級管理中可以采用以下管理方法:
1、多動腦。
班級管理是一門知識、一門藝術,做為班主任,就應多動腦,細讀、讀透這門知識、展示這門藝術。平日里,應多動腦,經常思考“已經做的”,反思、總結、改進。多想想“將來要做哪些、要怎樣做才能做得更好”,合理規劃將來班級管理的目標。多想想與班級管理有關的問題,如:“如何與家長溝通聯系,讓家長愿意并且樂意與幼兒園緊密配合,正確教育引導幼兒?、通過什么途徑能更好地捕捉幼兒的想法,以便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怎樣與班級其他教師協力配合,做好班級各項工作?、什么樣的方法適合什么樣的幼兒?”等。“多想”,盡力把事情考慮周全,保持客觀理智的頭腦,這樣在工作中才不會迷失方向。
2、多動口。
在班級管理中,應充分發揮“口頭語言”的教育引導作用。因為口頭語言的交流就像一條線,將其作用發揮好了,便能將管理者與管理者、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心緊緊地系在一起,心的交融,為管理作好鋪墊。
在幼兒園班級管理中,應與班級其他教師協力配合。多與班級教師說說班級中的大事、小事。如:“最近某某小朋友怎么這么愛打人?、某某小朋友最近進步真大!、某某小朋友整天愛抓人的習慣應該怎么幫他糾正過來?、應該怎樣幫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書寫習慣?”等,并針對有關問題討論對策。
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幼兒在家里的時間比在幼兒園的時間多,與家長的接觸更為密切,因此,應該充分利用家長資源,讓家長與幼兒園緊密配合,做到一唱一和、步調一致教育引導幼兒養成各種良好生活、學習習慣。平日里,多與家長溝通交流幼兒在家、在園表現情況,如:“某某握筆姿勢是否正確?、某某還挑食嗎?、生活、學習作息時間怎么樣?……”了解幼兒是否出現“一個寶寶兩個樣”的情況,對表現有待改進的幼兒,共同討論、尋找合理有效的措施。
經常與幼兒說說悄悄話,拉近與幼兒的距離。經常用啟發性的語言教育引導幼兒做盡所能及的事情、糾正不良生活、學習習慣等,如:有一位幼兒在幫生活老師收拾裝滿空杯子的筐時,把小的放下面、大的放上面,小手不停地扶著歪歪扭扭的筐,嘴里不停地尖叫。我看到了,忙幫了她一把,啟發引導說:“在家里,媽媽收拾碗時,是怎么疊的呀?”聽到我的話,她想了想,然后把大的放在下面,小的放在上面。還有一次,一個平常特愛打人的小朋友被另外一個小朋友打了,我就及時引導說:“別人打你疼嗎?(疼)那你覺得你以前經常打人對不對呀?(不對,我以后不打人了。)”經常用鼓勵性的話語給幼兒自信,如:“你真能干!、最近進步真大!、哇,你真是個有禮貌的好孩子!”等。
3、少動手。
“包辦代替”的現象在當今社會家庭中,特別是獨生子女家庭中處處可見,甚至在班級中,教師也經常扮演類似的角色。其實,在班級管理我們應該大膽放手,少親自動手。幼兒有能力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不要超之過急地忙著代勞,而應給幼兒“鍛煉自我、展示自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機會。如:班級管理中,可以讓全體幼兒輪流當小值日生,還可以根據幼兒的表現選出小組長、小老師等,成為班級管理的成員。又如:在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中,應提倡“幼兒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教師恰到好處地引導,而不要包辦代替。如:在計算《學習3的加減》活動中,某某小朋友說:“老師,老師,‘3―1=?’我不會做,你幫我!”這時,千萬不能直接幫幼兒填寫答案,而應利用學具引導幼兒學會這道題的計算方法。否則,久而久之,就會助長幼兒坐享其成,不愛動腦筋的習慣,影響今后的生活、學習。
三、及時反思調整改進
班級管理的措施、方法不應是一成不變的,而應是動態的,因為幼兒在成長,他們的知識、能力、情感等也在發生著各種各樣的變化,他們每個階段的表現都會發生或大或小的變化,我們應在每實施一個策略方法時,及時觀察,及時發現策略是否妥當,是否適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對欠妥當的管理方法,應該及時尋找根源,及時調整、改進。如:我班有個幼兒用餐時進餐速度很慢,還挑食,第一階段我發現這樣的問題時,就引導她:“飯吃得太慢,飯菜會涼的,吃下去會影響消化,會肚子疼的,還有不能挑食,要什么飯菜都吃,這樣才有營養,才會聰明,身體才會很壯!”每當吃飯的時候我就會用類似的話語教育引導她,聽了我的話,剛開始她似乎覺得有些道理,吃飯的速度變快了許多,而且也慢慢變得不挑食了。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原來吃飯太慢和挑食的毛病又慢慢顯現出來了,我一想,看來,我用的方法太老套了,激勵的作用在不斷削弱,她似乎已經聽得麻木了。針對這種情況,我思考著,又采用了“‘獎勵小紅花、小貼圖’、‘如果不挑食而且吃得快些,就讓她玩某某最好玩的玩具’、‘適時用鼓勵性的語言、眼神、手勢鼓勵她’、‘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將她的點滴進步及時向家長匯報,讓家長給她精神獎勵,如:帶她去郊外玩’等。”等,幼兒用餐慢、挑食的現象又慢慢地發生改變,幼兒又進步了。因此,在實施班級管理方法中,應觀察方法實施后的效果,對缺乏智慧的管理方法應該及時調整、改進,從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
件